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91【秋粮的征收】

大明女伯爵 091【秋粮的征收】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黄师爷本来记着要跟方四维说秋粮征收一事,结果两人一直在商量怎么土地拍卖,他就完完全全忘了这事。

方四维终于睡了一个好觉,醒来又是满血复活。方娘子又煲了汤,他连着喝了两大碗,一锅十全大补汤差点就见了底。方娘子心疼夫君,恨不得天天让他喝一锅,仿佛这样夫君那凹下去的脸颊才会充盈起来。

方四维本就不胖,近来天天熬夜劳累,人确实消瘦的厉害。

他从后宅出来,穿过一道垂花门,便来到县衙后堂,再穿堂而过,西首是书房三间。来到书房外还未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争执声。

书房里,正是师爷和两位佐贰官在争,方四维门外听了几句就明白了他们在吵吵啥:竟然忘了还有秋税这事,这可是衙门一年里最重要的工作,居然忙得给忘了。

他无奈摇了摇头,然后推门而入……

“你们有啥问题?就不能好生说话?”一进门方四维就开口问道。

三人还正想去请他,就见他已经来了。师爷反应快,抢先一步道:“县尊你来的正好,我三人正说今年秋粮征收之事,有几个问题需得你来拿主意。老夫的意思是征缴最好延至十月末开始,现如今得忙土地拍卖一事。”

方四维记起去年秋粮征缴八月末便陆续开始,到年底已基本结束。其实南方大多数时候是地里谷物一收获就开始征收,因为那时农民最容易筹到钱。但也有分两次起征,先征一部分银,秋末开始,待到来年正月初,再征北运米。

主簿陈林并不十分赞同十月末才开始,他反对道:“师爷,去年仪征漕船翻坝出事,就差点误了税粮解运,好在是紧赶慢赶才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今年又延迟到十月末,你能保证明年初之前就完成解运?”

“咱们县也可以学学江南嘛,先征税银再征税粮,税粮这部分数量又不大。”

“师爷,这不是不可,但保不准朝廷不会下令要求必须年底前兑完,就怕春季北方发洪水耽误漕粮进京,前年就是这样。而且税银也需解运……”

县丞汪颖也补充道:“还有,如今衙门人手不够,能用上的书吏算手也就三两名,每天忙田房契税、过户都不可开交,征税本就有大量的文书要做,没人开具钱粮文册,百姓如何缴税?”

方四维想了想,问道:“除这两个之外,还有什么问题?”

“还有,今年佥派民间代理之人,依然是找绅衿大户还是划分区域,每区设一总催?欠逋赋之人又如何惩治?”

“这样吧……”方四维等他们三人说完,心里已有了主意:“分两次征收,先征银,后征粮,文书工作……就临时聘请一些精通算法之人,协助文书工作完成,包括给各户发出‘青由’或者印信小票(注1)。”

陈林正想反驳他,方四维又继续道:“本官之所以这样决定,考虑的是……此次正好我县的红莲稻被定为贡米,趁此机会,不如鼓励百姓先自行卖粮,卖粮得了银子再来缴纳税银。”

“好主意,成了贡米自然身价倍增,怎么都能卖个好价钱,这样一来缴了税之后,说不定还有盈余,”师爷听了不由赞道。

“对,据我所知,县城里就有不少富户都开了砻坊专收红莲稻,然后发卖浙江及湘楚一带。”

陈林思索片刻,只得道:“好吧,税粮姑且可以按这种方式解决,那么税银呢?如何征解?”

方四维心里想的并非银粮都非得征解,“其实可以县里粮仓暂时存放,待来年由县里统一解运至水次仓,这样也避免百姓自行解运的麻烦。至于税银的解运,本官想通过走票号,直接发给户部汇票,这样就不用遣专人解运税银了,岂不省事又便利?”

一般一县税银达到五百两以上,就要遣佐贰官、首领官等解运,三百两以上是由殷实的吏员解运。但现实中也有诸多问题存在,比如解运的费用,及人员**问题,还有解运到京之后,收入各仓库之前,还需经手一道揽纳人,是为了以防自己解运的实物被列为低等,而索取钱财已是公开的秘密。

要是以往,**县的税银就会由这两人负责解运,不过方四维所提这法子,好像也没问题,现如今民间的汇票使用确实很常见,倒是官方还一直沿用老办法,靠人力去解运。

陈林做了多年主簿,头一次听说税银用汇票的方式解运,但,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就是……他想不出来有啥问题,却又觉得这种方式真能被朝廷接受?

师爷一听哈哈笑了起来:“这法子果然好,这里存票号,然后京城凭汇票取出银子……何止是省事便利,简直就是稳稳当当!”

“再说佥派,就按去年的方法,分成多少个区,每区推选一个总催,辖多少个里,负责将税粮先收兑至县里的常平仓,或者义仓。”

县丞听他的意思,似乎是想让衙门先揽收百姓的税粮,不禁疑惑:“下官听县尊这意思,莫不是想衙门出面来承运?”

方四维点点头:“本官有这意思。”

“但是加耗如何计算?还是跟往年一样,按《赋役全书》(注2)里所列的耗派项目来?”

“那《赋役全书》将近十年没有变化,早就没啥作用,今年既然衙门承运这部分税粮,相应的百姓那里的加耗就要少收,或者不收。”

方四维这个决定让他三人颇为意外,但师爷了解他,两位佐贰官就不一定跟师爷的想法一样。毕竟堂上官都这样定了,下属也不好太过反对,反正自己也只是执行上官命令而已。

县丞想了想,又问道:“去年我县起运的税米是一千三百三十石,要是将这部分也暂存常平仓,恐怕米仓不够装。”

“义仓呢?”方四维又问。

“目前仅有的义仓只有两处,一是玄真观,但这里的义仓还兼收储学田的租子,二是在东门外云鹫庵旁的义仓,这里也是收储了冬生院用于救助的米粮棉被。义仓恐存放不下太多的粮食。”

方四维拧着眉头,他没料到本县居然米仓不够,衙门内的常平仓早就存满,一旦收了税粮上来,存放的确成问题。

“不如奏请应天府尹,看能否协调借用上元县的水次仓来暂时存放?或者仪真的水次仓也可。”黄师爷建议道。

“嗯……”方四维想了想,道:“这个本官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也只有如此。”

他说了这么多依然没提到时间,县丞只得又回到刚才的争论,问道:“县尊的意思还是十月底再开始征缴吗?”

方四维估摸了一下,道:“十月底正式开始,但这之前该做的事还要做,比如先张贴告示鼓励百姓自主卖粮,再以白银缴纳赋税;文书工作现在就要开始,钱粮文册要发放到户,蠲免的加耗也要给出印信小票说明,每一区负责多少个里,‘总催’人选要确定好等等,若是人手不够,那就借调儒学的学生来帮忙……”

几人定下今年秋粮征收的章程之后便都散去,个人忙个人的去。现如今衙门人手严重不足,每个人都当三两人在用,实在事情太多。

不过这样也好,以往个个都是磨洋工,如今个个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当然作为一县之主,他也不会亏待手下人,今年衙门的商税征收是超额完成,有足够的结余,自然可以提高一下办事人员的福利待遇。

秋粮征收的告示于第二日便张贴出来,就在衙门大门外,而且当地的商报也跟着报道了此事。再过了两天,各厢坊里甲也收到了更正过的《赋役全书》,书中列明了今年该缴纳的赋役及耗派项目。

然后人们便惊讶的发现,今年所缴的额度比去年少了不少,这是天大好事啊。

而且每一户的钱粮文册都由每一片区的‘总催’连同衙门临时委派的书算手同时定下,也就少了以往在税收过程中的诸多弊端。县令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往往具体细节工作还是要下层的吏书去完成,这期间难免不会蠹橐其中,作弊钱粮。

告示张贴出来,百姓心里也有了底,自然都是积极卖粮,争取卖个好价钱。更何况**稻如今都成了皇家贡米,短短几天身价陡增数倍。

灵岩山脚有好些村子,像清溪村就是离雨花石涧最近的一个村子,过去村子里的人全靠挖雨花石谋生。‘千斤黄砂四两石,万斤石中无一珍’,妄图想凭挖一颗珍品雨花石而发家致富,犹如痴人说梦。

即便希望渺茫,把一家老小的命全压在一块小小的石头上,也大有人在。有运气好的,得一块精品而全家升天,但更多还是家破人亡。

如今这村子许多人,实际都成了赛马场的佃户,虽是佃户,但主家仁慈,生活比之过去好了不知有多少!

张婆婆家就是这样,过去的日子不堪回首,好在一家人齐全。如今能吃饱穿暖了,张婆婆心里最感激的人还是恩人邬阑。

小儿子张文生从村里赶了回来,一脸的兴奋,手里还拿着自家的钱粮文册。

才进家门,还来不及喝上一口茶,他就大喊一声:“娘,有好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