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78【抄底时刻】

大明女伯爵 078【抄底时刻】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这‘傻子’还真是钱多,一下吞了不少地,尤其南门外朝天街一带,和西门外的西外街一带。朝天街往西南方龙池方向延伸,经过了梁塘铺、骆家铺与江浦的东西葛城铺相连,从东葛驿路往上正是南北陆路孔道。

县城以东的驿路有大片土地已归了邬阑的马场,从灵岩山以西算起,到仪真与**交界的山脉,只余下不成片的土地还未易手。

然而这种略带疯狂的抄底行为还是引起了某些人的关注,不是所有人都是自以为是的‘聪明人’。

江大用是两淮总商的会长,才从京城返回不久。他居**已有多年,早先还在扬州,只是不喜扬州的奢靡,遂选了近邻**,打算在此养老。

灵岩山风景优美,确实宜居,山脚有溪水萦绕曲折,三绕灵岩,半山还有灵岩寺和书院,更显得钟灵毓秀,所以这一大片土地上,屋宇广厦横亘,皆是豪绅巨贾修的别业。

江家园子也在此,取了南京瞻园的造园风格,园中山石池桥、轩馆楼台、竹木花草错落有致,极富江南舟乡的景致。池中有书楼一栋,名曰“玉泓馆”,是江大用平日看书会客之所。

老朝奉跟了江大用近三十年,早就是江家的一份子。他把最近的朝廷邸报、各种新闻报刊,以及商会往来的各类信息汇集到一处,拿给江大用阅览。

江大用很快看完,又随手抄起舆图仔细端详半天,然后呵呵一笑……似乎有些明白了。

“老爷,看出什么问题了?”

江大用笑着道:“没看出问题,但知道有人要搞事。”

老朝奉一听颇为迷茫:“搞事?搞啥事?”

“这个西北来的贾老爷恐怕是某人的代理,要么就是经纪伪装的,正主根本没有出面。”

“那……这个正主他想做什么?搞什么事?”

江大用复又拿起朝廷邸报,逐字逐句再看了一遍,心里的猜测更加清晰。

“老爷,您说这个正主会不会是曹家?”

江大用正在琢磨,忽闻老朝奉提到曹家,脑海里瞬间闪过一个念头,他很快抓住了……

“没有证据表明是曹家,但可能性很大,只是……”

“应该跟什么经济区有关吧?但我倒很想知道曹家接下来又会做什么?”

江大用手指轻敲桌面,又琢磨半天,似乎做了决定,道:“老李,目前账上现银还有多少?”

老朝奉想了想回道:“京城那边才支了三百万两,如今账上能马上挪动的只有百二十来万,要是不够,只有别处调,可能要花些时候。”

“嗯,现在这边地价到六七两了吧?”

“呵呵,也差不多了,成白菜价了都。”

“凡是靠近驿路的地,六两之内买进,就拿一百二十万去,记着,找几个人去办,别亲自去。”

老朝奉一听也笑了,他明白主子想做什么:“知道,那王大龙也算靠谱,量他也不敢透露一丝半点。”

“嗯,他这一次估计往后二三十年都不用再开张了。”

“哈哈,谁说不是呢!”老朝奉笑了半天,又想起一事,道:“就是最近粮价好像有些不稳,涨跌不定,看老爷要不要先屯一些?”

江大用却摇头,道:“算了吧,我江家从未涉足这一行,怕是隔行如隔山,反过来再说,囤地不过想赚一把快钱,粮食可就不好说了。”

老朝奉心想也对,也就不再提此事。

粮价出现波动,有人同样也注意到了。

最近衙门的书吏简直忙坏了,办理财产分割、契约登记的人天天络绎不绝,人人都在衙门外排队等候,等着叫到自己时,进去办理。一个县的书吏最多两名,实在忙不过来只有请县儒学的学生来帮忙。即便这样,每日还是有办不完的事。当然也有人想快些办理的,那就私下塞钱给书吏,如此一来,自然很快就办理好了。

方四维也忙,他上疏朝廷的题本已经送了出去,只需等待朝廷批复。现在他每日主要业务就是升堂审理分家分财产的官司,而且一天要连审好几堂。就是牛马也有歇息的时候,他却连牛马都不如,几日忙下来,眼见着清瘦不少,脸颊也凹了进去,眼睛里布满血丝。

方夫人自然心疼自家夫君,天天熬那大补汤给他补身体,大热的天,又成天喝补汤……结果就是方四维虚不受补,鼻孔里随时塞着一团殷红的纸,走起路来,犹如在飘……

打官司哪有那么容易?先不说聘请讼师,就说递状子进衙门要给状式钱,讼师要做状钱,代书要戳记钱,这些只是状子的费用。然后衙门一经批准打了,还要抄批钱,差票既出,又要草鞋钱,还没完,一经传审,就要禀到钱、干证钱、歇家钱、铺堂钱、甘结钱……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写状子,要完全严格符合官方程序才能立案受理。不仅要按规定格式、字数,还必须要求诉状在众多浩繁的书状中被看到并且受到主意和重视。若是一个庸碌的代书写人写得状子就只会是‘草草敷衍,徒令阅者心烦,真情难达’。

因此整个诉状的布局和构思就显得极为关键,好的讼师就能一字一笔,俨若刀剑。此外,讼师还在幕后帮当事人进行诉讼,提供咨询谋划等。

好的讼师难求,但有赵梦麟担纲的讼师团队,人人都是精英,只要出得起钱,一般来说官司胜率就比较高。尤其打分家分财产的官司,很多人都宁愿花重金聘请他们来打。

衙门忙,讼师忙,牙行忙,卖地的忙,买地的忙,分家的忙,分财产的忙……整个**都忙出了天际,这还不包括新一季的夏税征收工作开始。

这个夏天,也许就要这么忙着度过了,所有人都在忙碌,反而让**这么一个江北小县城透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

而李道汝等人着手编撰的大明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细稿终于完成,而且已交予户部审稿,如户部没问题,则还要交工部、御史审,最后内阁,全都没问题了,然后再下发相关省直,作为指导方案进行操作。

永明帝已收到了方四维上疏的提本,还有他特地进贡给皇帝的**特产红莲稻、穿珠稻,别看**地不如江南丰饶,但产的稻米却是不赖。尤其**产的红莲粳米,炊熟后稻米特有的甘香就扑鼻而来。

皇帝自然很是高兴,不仅赏了邬阑和贵妃,连带侯爷也得了不少赏赐。当晚邬阑就煮了一锅,她大口吃着‘家乡’稻米煮的米饭,‘眼泪已止不住哗哗的流下’。

“呜呜呜,好吃啊,好久都没吃到了……”她‘哭’着说道。

嬷嬷不在,只有艾有为,她在**时也吃过这种米,记忆尤为深刻:“真香!跟在**时吃的味道一样呢。”

“丫的方四维这回走心了,”她与方四维是‘有仇’的,谁都看不顺眼谁。

她实在受够了国子监寡淡的饮食,不是味道不好,确实是太素太清淡了,食材也太差了。同样是米饭,国子监绝不可能拿什么贡米来煮,虽然她并不挑食,但也喜欢吃好东西啊。

艾有为每次听姑娘这么称呼县太爷,就想笑,丫的~好像挺好听?

“丫的,太走心了!不要不要的……”

邬阑哈哈大笑起来,嘴里还包着饭,差点喷出来,要是嬷嬷在定要唠叨她没有规矩了。

第二日,永明帝把邬阑叫来乾清宫上书房,同在的还有内阁几位。

皇帝把方四维的题本拿给邬阑,她快速看了一遍,就明白皇帝让她过来的意思。丫的方四维可以哦,居然是最先领悟经开区的发展思路。

看完又将题本还回,斟酌了一番,才道:“方县令是人才,看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他了。”

“噗嗤……”李琚先笑了,他越来越觉得这位阑司珍无论说话办事都特别有一套,也难怪得宠。

“阑司珍,此话怎讲?”

邬阑不紧不慢解释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喻第一个敢于做某事的人。您们想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又凶横,第一个吃它的人确实需要勇气。”

“呵呵,说得好啊,阑司珍,要是没有这位‘勇士’人世间都会少了这份美味,想想就觉得……啧啧……”

邬阑瞧着刘一焜,心想难不成今年头一茬的大闸蟹你都已经吃了?“刘阁老,说起吃螃蟹啊…其实小官还知道很多做法呢,老是清蒸也没意思,可以换换口味。”

“嗯哼……说这头了啊,”永明帝一听不像话,怎么就说起螃蟹来了!

刘一焜一听,螃蟹还有很多做法?妙啊!他本来已意动,就想继续问,可惜被陛下阻止了。他只得比着口型道:下来说……

邬阑笑嘻嘻的点了点头。

“严肃点!邬阑!”永明帝一瞪眼,龙气就散发出来了。

邬阑赶紧埋下头假装没看见。

“方县令提的好,臣以为,不如就批准**先行试点土地拍卖?”

“臣附议,这样也好总结经验,或者不足,然后加以改进就好。”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