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25 【户部的态度】

大明女伯爵 025 【户部的态度】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皇帝半天没‘呃’出来,听得众人心下疑惑,这有啥事连陛下都不好开口?

古德海接过皇帝的话道:“还是由臣来说……”

皇帝点点头,道:“就由古卿家向诸位阐述吧。”

众人一听这语气,心下都有三分明白,准不是什么好事。

古德海向众人一拱手,说道:“诸位,献衷不才,忝为户部堂官,竟不能为朝廷、为陛下分忧,以至于本该我部操心的岁赋问题,竟还让诸位阁老、同僚操心……”

果然不是好事!

“……基于几位阁老已票拟陕西一省每岁存留三成本省赋税,那么……本部也向陛下建议,往后在京文武百官的俸粮如无必要全部本色支取,除折绢俸、折布俸外,取消所有折银俸。”

草……草草……草草草草草……我草!

只听整个大殿内‘操’声一片,这就是**裸的报复!无妄之灾!当然,皇帝耳朵是不会听见,因为全是发自内心深处。

俸禄有本色、折色之分,折色又可分为折银、折绢、折布、折钞,其中最大头,也是最重要的自然是折银。

古德海又道:“包括在京文官的正一品至从九品;各衙门官员、吏典、监生等月粮、月支俸禄;宗藩及公、侯、驸马、伯岁支禄米……”

古德海完全无视在场所有人的反应,他继续说道:“京卫官军,含五军都督府、锦衣卫等诸卫、五大营、仓场……”

众人怒视古德海,完了又看看皇帝,想从皇帝脸上看出什么不同,只可惜,永明帝倒没有注意他们,只是悠然的品着茶,等着古德海把话说完。

“当然了,本色支取固然麻烦一些,但好处也是有的,至少不会拖欠各位,至于便利与否……诸位也大可放心,我部定当以人为本,为各部各衙提供力所能及之方便……”

在过去,粮食、布都是硬通货,尤其灾荒之年,有粮在手可比持金银都划算。可现如今,一是京城的粮价比江南产地还便宜,二是商品经济较以往大为发展,市场上商品越多,越凸显使用银钱的好处,谁都会算这笔账。

所以这些年,俸禄折银越来越受欢迎,可以说是最大的福利,只是朝廷每年的各项收入并非完全白银化,除了供奉皇室的白粮外,依然有不少是本色收入。

虽说明面上本色没啥问题,可细想……就不是那么回事,这是妥妥的降薪呐。官品越高、加衔越多的,俸禄也拿得越多,好比阁老,大学士带尚书衔,这就拿两道俸禄,加三公三孤又是一道俸禄,这还不算其正室夫人,凡命妇、诰命者皆有俸禄,还都不算在官员自己的俸禄里而另外给。

今天在场的诸位京官大佬又不靠俸禄过日子,或许无所谓本色折色,但尚有许多靠每月微薄俸禄养家的低阶官员,总得考虑人家的处境吧!

首辅李琚是越听越气,越气越想笑,从来朝堂上斗法能斗到如今这份上,也是一次‘质的飞跃’了。

“古尚书,这恐怕不妥吧,”李琚站出来说道。

古德海却好整以暇,道:“有何不妥?”

李琚脸色一沉:“如今米价几何,需要老夫向古尚书细说?”

你也忒小心眼了!

“哎……”古德海半假半真叹道:“朝廷每岁入不敷出,能不欠俸已是最大的仁义了。就拿去年来说,去岁俸禄的实银支取已经超过了五成!实物支取减少至五成以下,这说明什么?朝廷不仅没欠,反而还增加了俸银支出!但是难呐,户部每年收取的实银都还没有五成,你们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再说取消折银又不是取消俸禄,怎么就个个如丧考妣一样?”

“还有哈,除开俸粮,还有各衙门吏典监生岁支及公侯驸马伯岁支本折禄米,这些都可从账本里查到,今日呢,本部也将会计账本一并带来,就在陛下的案头,诸位要是想不明白的,尽管去翻看!”

众人一听都往皇帝的御案瞧去,果然放着厚厚一摞账本,先前都没注意到,古德海虽然那样说,可谁敢当着皇帝面去翻户部的账本?

他如此嚣张定是有恃无恐?李琚明智的选择了闭嘴。

其实这并非古德海嚣张,李琚虽是首辅,但没掌户部所以不了国家真实的财政运转状况。

正是因为朝廷一直都‘穷’着,经常性的拆东墙补西墙,所以才不得不精打细算,能省即省,不能省的也总会找折中的法子。

整个大明朝的家底厚实不厚实,存在啥问题,古德海当然比别人更清楚,所以他常常会焦虑,一焦虑脾气就不好。而此次矛头并非陕西,而是内阁的处理方式确实让他有些生气。提前沟通怎么就不行了?

户部掌管的钱粮从来是每一笔都事先计算好了的,因为没有多余的去周转,陕西要存留赋税,无形就要增加别处的负担,即便有富余的钱粮补充进去,还有与之相应而生的其他费用,甚至东挪西凑还会打乱所有的安排。

李琚选择闭嘴,但还是有人出了声,众人四顾一看,原来是内阁张瑛。

张瑛没好气的问道:“古尚书,不会是你觉得内阁代行你户部的权而故意为之的吧?”

“呦,这话从何说起?”古德海故作惊讶道:“诸位阁老职责所在啊,哪有我古德海插嘴的地方?我这户部尚书可担待不起!”

张瑛又道:“之前禄米一石还能折银七钱,现如今京城米价是多少?一石不到五钱!如此明显的差异,你作为户部尚书看不见?”

古德海扬起了眉毛看着他,神态颇有些嚣张,就像在说,我看不见又怎样?

张瑛看他那般模样,就是平日里只嫌弃他八分,现在都成十分了。

在这一群官员中,只有光禄寺卿和太仆寺卿看起来比较安静,徐兖和牛懋两人似乎并不打算出声发言。

倒是邬琮海站了出来,禀道:“陛下,臣同意俸禄改本色支取。”

“哦?邬卿家,你为何同意?”永明帝不禁好奇。

邬琮海笑了笑:“本色挺好,在边镇银子反而没有米粮便利,无论什么色,到了边镇,一律都要再换成米粮、布帛、盐茶等,何必如此麻烦?直接发放本色就可。”

“爱卿说的有理,”永明帝笑了,这邬琮海果然是个机灵的。

老国公常在春也站了出来,向永明帝禀道:“陛下,臣虽然不太同意俸禄全部改为本色,但,邬侯说的也没错,在边镇,银两确实没有米粮布帛好使。所以臣以为,可以考虑将武官俸禄全部改为本色发放,至于其他,最好保持不变。”

城门失火,殃及的是鱼池里的鱼。

“老国公的建议……也不错。”

刘一焜一直没出声,他看到现在也看明白了,陛下跟古德海这君臣两人就是在‘一唱一和’。古德海说的话他不会当真,就算朝廷每年财政有赤字,也不至于就到了连俸禄都要计较的地步,完全有可能是别的问题。

李琚同样也意识到了问题可能出在哪里,他作为内阁首辅,只得又出来,道:“陛下,古尚书所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昨日臣与诸位阁老商议票拟,似乎也有欠妥当之处,不如请陛下发还改票。”

永明帝闻此言一笑,朝身边的秉笔李东燕道:“可是听清了先生所说?待会你亲自送去……”

李东燕回道:“臣遵旨。”

——————————————

身为一国之君的陛下,如此的‘小心眼’,看来往后的经筵,日讲得持之以恒,也要‘严格’才行……李琚在散了午朝之后,走在宫道上,心里如是想着。

“相国,”刘一焜走到李琚身边,脸上露出担忧之情:“陛下的经筵、日讲似乎停了许久,下官为此深感忧虑,我大明历代先帝常有‘日讲至岁暮不辍’,如此‘细密功夫’陛下恐还需加强啊……”

李琚意味深长的看他一眼,遂点头赞道:“刘阁老所虑极是啊。”而后两只老狐狸的脸上都不约而同露出‘邪魅’一笑……

还蒙在鼓里的永明帝,此时还在懋勤殿继续召见常老国公及兵部尚书李泰。

“老国公,说说你的看法吧,”永明帝问郑国公。

常在春沉吟稍许,道:“这个罗卜藏丹津野心不小,依臣看,他是想脱离与我大明的羁縻关系,独霸乌斯藏和西海。近几年西海周边草场的纷争日益激化,已到了殴伤人命的地步,这其中说不定就有他的挑拨……”

“那以你之意又该怎么办?”永明帝又问道。

“陛下,”郑国公闻言立马起身,郑重禀道:“臣之意便是解除与和硕特汗国的羁縻关系,将其所占领的地方全部收归我大明,驻军、设立三司直接管辖。”

永明帝又问:“岂不是要打一仗?”

“陛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也该打一仗了。”

“那李爱卿的意思呢?”永明帝又问兵部尚书李泰。

“陛下,老国公所言极是,这些年光是四川、陕西沿边的土地都被占去不知多少?这和硕特汗国早该教训了,想当初崇祯时还归顺过那时的后金黄台吉……”

“哎,两位爱卿都言之有理,只是以如今财政收入看,恐怕维继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朕也不想徒添百姓负担,所以等几年再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