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24 【西北一本账】

大明女伯爵 024 【西北一本账】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瑛,最近一段时间安静如处子,其实他的性格原非如此,只要别人别惹到他。

如何算惹到他?地讳,俗称地域黑。

好比形容‘版肠’就是黑河南人,意为偷驴贼,源自‘蹇驴掣断紫丝缰,却去城南趁草场;绕遍洛阳寻不见,西风一阵版肠香’。

四人忙了一早上,肚子早就没了油水,纵然感觉饥肠辘辘,但还没到午膳时间,那就只有再忍忍。

叶大学士突然不知想起了什么,开口道:“最近徐补之换了负责膳食的厨子吗?厨艺比过去精进不少,老夫觉得有一道卤版肠可谓美味之极。”

张瑛闻言,瞬时面色一冷,哼了一声:“确实精进不少,有道腊鸡也不错,独善江南之味!”

“是吗?没见有这道腊……张子厚,你什么意思!”叶大学士这才反应过来。

他是江西人,一听腊鸡,他也毛了,其实他本无意黑河南人张瑛。

首辅李琚看着两人有些无语,外人可能没法理解,这都属于内阁的恶趣味:地域黑。

“二位,公务繁重,等做完了事再讨论厨子如何?”

刘一焜也及时打圆场:“对对,今日如此多的公文,要不就……先开始贴黄吧。”

“对,诸公,分一分这些公文,先贴黄再票拟,”李琚也道。

版肠和腊鸡这才停止了互黑。

贴黄即写出内容提要,其实公文之中已附有贴黄,但是内阁在处理章疏题奏时,谨慎起见还是要再写一遍。明代的公文都有严格规定,包括缮写格式、文书用纸、书法字样等,若有错谬,一顿板子是跑不了的。

做如此严格的规定,是为了提高处理效率,也是为了存档方便,先装帧,后存档,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都设有架阁库,更高规格的还有大本堂、皇史宬、文渊阁。

所有公文都有副本,而且依据存档机构不同,副本也不尽相同,包括典籍同样有副本,好比《永乐大典》正本是存于皇史宬,副本则留与文渊阁书库里。

所以无论哪一级官员,对待公文都相当严谨以避免发生错漏。

刘一焜分得其中一本,陕西布政司的,此本高二尺,纸张展开来有三尺长,贴黄之前再浏览一遍内容,然后再逐一写下提要,其大意为:

陕西布政司每年用于边镇之费几乎是赋税的全部,地方没留下一分钱,该改了;

陕西布政司要求每年至少三到五成的赋税要存留本省;

陕西布政司要求折银率对照金花银折率;

陕西布政司要求尽快升级驿路;

陕西布政司……

刘一焜边写边摇头,都知道陕西的问题有些棘手,历史遗留问题太多。

“诸公,陕西布政司去岁田赋总额是多少来着?”刘一焜向其他三人问道。

“田赋不算低,其实根本就不用记陕西有多少,再多也会起运至边镇。其他省份多少能有些存留,就它陕西没有存留下来的,”叶阁老道。

“也是!”刘一焜又感叹道:“过去还有个边镇贸易多少能有些收入,现在贸易也缩减了,还有啥收入?”

“这就是问题啊,地方衙门没钱的话,还不是往百姓身上找钱?”李琚也感叹了一番。

刘一焜搁下笔,思索一阵,始终带着不解:“过去陕西岁额悉数用于四藩五镇之费,民夙称困,现如今藩王已撤,驻军都减了,赋税起运却一直未变,着实有些费解。”

“驻军虽减,但建制一直未变,恐怕贪弊也不少。还有,现如今西海环湖一带依然复杂严峻,不去变动,恐怕就是考虑这点。尤其和硕特现在的王罗卜藏丹津,此子不可小觑。”

刘一焜微微诧异:“难道陛下想用兵?”

李琚摇摇头:“看不出来,而且这也是听老国公说的。”

“这个先姑且不说,本来沿边一带就多土番土官之田,原与赡军养马,故免于起科。但久而久之便诡托者众了,往额遂失以十万石计。历年岁报都云豁免,其实呢,就是漫无可查。由此看来啊,陕西清丈田土也是当务之急。”

“先生所言极是,”刘一焜点头称是,转而又道:“但这贴黄该如何写?地方官吏要求减少起运额,存留部分赋税,似乎也不过分吧?”

“不过分,但是难呐,朝廷年年入不敷出,财政的赤字虽说在逐年递减,可收支依然没有抹平,如何敢减各省起运额?好在是这几年还算风调雨顺,没有大灾大难,否则就更难喽。”

“既是没有赤字也不敢减,朝廷都没有结余。即便没结余,但要知道每岁边镇的开支依然占了五成,边镇都是大头,”叶阁老接着说道。

“总得让陕西有转圜的余地吧?”

“不如依相国所言,陕西先请旨清丈田土,查明田额,该起科的起科,粮额即可复,然后凡诡寄、隐匿者一律问责,这样不仅有转圜余地,即便要求存留多些,起运少些,都说的过去。”

“这倒可以,”李琚权衡了一下,又道:“也可以先定下存留起运比,凡清丈的田土达到多少以后,就可以按照此率来存留本省赋税。”

“三成为率我看可以,七成起运。”

刘一焜想了想,又道:“不如其他省直也照此对待,若想多存留赋税于本省,那就先行清丈田土,把侵占、隐匿的土地一并清理出来,再恢复以往的粮额……诸公意下如何?”

“依我看这样行,”叶阁老赞同道。

“那不如先从官田着手,”张瑛道。

“可行……”

“既如此,就这样写:清查甘肃、川陕等处与羁縻州交接之地土官、土达、土番、国师等隐匿、诡托之地,令田额得明,粮额得复,荒芜者改辟,隐占者改正……每岁可存留三成田赋于本省……”李琚说道。

众人皆答:“可,”刘一焜遂写下小票,与贴黄一并贴在奏章之上。

“那么接下来便是山西的题本,诸公又怎么看?”

张瑛道:“山西四府原额是每粮一石,征草二束,后虽加征二束,但以此为率久已,山西本就每岁有近七成田赋存留,如今再要求每石粮减草二束,有些过了吧?”

刘一焜略一思索,道:“恐怕这与太仆寺有些关系。”

“此话怎解?”李琚不解。

“你们忘了?牛懋曾在陛下面前提过,要在太原、大同府的岢岚州、朔州、忻州等地试种燕麦与苜蓿草的混和耕种。”

“哦,老夫记得那事……但跟这征税有何关系?”

“那燕麦同苜蓿草混种是个好法子,去岁夏秋土地墒情好时,已在一些州县草场试种了……”

“夏秋才开始播种?能过冬?”

“听说是可以,当然最好还是春季,因那燕麦顶土力强,利于苜蓿出苗,刈割几茬后再中耕,只要抗旱保墒,基本越冬无虞。而且刈割后的苜蓿及时晾晒,即可青贮,又可得干草……”

“去岁夏秋……就是说已经试种成功了?”

“应该是收成不错。”

“原来如此,老夫明白了……难怪他们想取消加征,又要以银代征,要是以此法播种,每亩收成应提高不少,除开所上缴的赋税,余下的燕麦和草料便可悉数卖与那个……那个……草料市场,岂不是得银更多!”

李琚明白之后给气笑了,这十三省的地方大吏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都打自己的小算盘,算得贼精!就是不想想朝廷这已经在勒紧腰带了,还天天为地方着想免这个,少那个!

“不可,即已为率,便不再更改!”李琚立马否了山西的题本,想了想,又补充一句:“不管山西三司的官员与太仆寺达成何种协议契约,都不再更改税率。”

“要是山西所有的草场都推广这种方法,那每年的收成可增加不少啊,陕西草场不少,也可这般……”

提到草场刘一焜又想起一事,道:“对了,你们还记得苑马寺曾上过的一个题本,说希望恢复永乐时就已设置的碾伯所,当时是因考虑蒙、藏的草场之争便给否了……”

这个纷争由来已久,要追溯恐怕得往前两百年,过去是苑马寺、土司乃至当时的藩王直接占了牧民的草场,又招逋逃人户进行耕种,还不知存恤,纷争便由此起。后来蒙藏部落迁徙又进占草场,直到如今,因草场问题一直都纷扰不断……

“苑马寺都是前几年的题本,看刘阁老的意思是想重提?”

“并非重提,我的意思是,纷争并不影响土地清丈,记得自陛下即位以来,还从未清查过天下土地……要不此次请旨,先重新清丈天下的牧马草场?”

“可,”李琚回道。

“那票拟就照此书写?”张瑛问道。

——————————————

不消多时,四人点检的公文也有七七八八,也都一一票拟,再将整理好的公文重新返还给了司礼监内书房,如此,内阁的工作才算暂告段落。通常若票拟意见与陛下不合,还会发还改票,甚至三番五次改票也有可能。

但最好不要如此,

翌日早朝,依然按部就班,看起来似乎一切正常……

早朝之后不久,永明帝又召了众大臣于懋勤殿议事。

接到口谕的诸位大臣从值房出来,匆匆赶到懋勤殿,一进殿便瞧见有人早已在那,不是别人,正是古德海。

众人进殿之后行礼,礼毕后起身站立于两旁,其间还有人不住偷瞄古德海,刘一焜就是这般,他心里猜测着,奇也,陛下又为了何事召集?

还是永明帝先开了口,道:“古爱卿给朕建言,说……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