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101【光禄寺】

大明女伯爵 101【光禄寺】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光禄寺一个从三品的衙门,虽属小九卿,但跟朝廷其他衙门比,算是最最窝囊,最最受气的一个部门了。

首先‘婆婆’就特别多,正婆婆就是礼部,不光官吏俸粮从礼部带支,给类筵宴饭食物品供应都要听礼部的安排。礼部之外还有内府,与尚膳监本来是协作关系,但同时还要接受派遣的提调太监驻光禄寺。

除了‘婆婆’还有‘公公’,就是科道衙门,随时随地接受科道的监察、刷卷。当然还有皇帝本人,光禄寺有自己的小金库,每当皇帝感到手紧的时候,就要找徐兖借点银子来润润。

别人或许不知,但邬阑最清楚,真正属于皇帝私库的只有东裕库,这还不属于內帑的范畴,就是私房钱。自从割了大头的金花银,皇帝大人的私房钱真的缩水很严重。

光禄寺跟太仆寺是唯二两个忒‘窝囊’的部门,关键还都有自己的小金库,俨然就是小儿持金过闹市。邬阑跟两位寺卿都很熟,有时候都要劝他们‘硬气’一点,怕个锤子怕。

之前光禄寺的财政还是紧巴巴的,哪哪都要花钱,根本没什么结余,去年邬阑给徐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把光禄寺的厨役给派出去,承接民间办宴席的单子。这是邬阑的老本行,穿来之前就是米其林厨师,有自己的团队,还有自己的私房菜馆。反正光禄寺的厨子那么多,闲着也是闲着,岂不正好。

承接民间宴席也分档次,一般是300两一场,高级的是500两一场,这笔账很好算,一个月接两三场宴席单子,收入千两左右,一年下来就是十万,这也是相当大一笔钱了,况且两三场又不耽误本职工作。

如今每月承接的宴席何止两三场,基本每两天就有一场,这还是甄选过的宴席,要是放开来接,恐怕每天都不止两三场。所以光禄寺的小金库越发丰满,当然各方都还是很满意。

礼部有钱分,所以张瑛现在也不咋反对了,其实很多中央衙门都有自己的生财之道,像官刻书籍鬻卖的衙门就有国子监、司礼监、都察院和钦天监,都是用来补贴自家财政的。

礼部都不反对户部就更不会反对,每年光禄寺的开销除了上纳贡品的折银和厨役折银外,其余都是户部给拨的款,如今能省下不少经费。还有崇文门的入城税,这归内府管,等于是皇帝在收这个钱,每年转拨给光禄寺五千两银子,所以现在连这五千两都省了。

光禄寺的厨子好歹也是御厨,民间对于神秘的宫廷御厨那是即敬仰又好奇,在奢侈大行其道的当下,能让御厨来担当自家宴席的掌厨,肯定是倍有面子的一件事,何况还带了宫廷美食,普通大众很少有机会能尝到宫廷饮食。

说起宫廷美食,邬阑肯定最有发言权,宫里的美食一般出自几个地方:一是皇帝的近身太监的家臣属下,皇帝的日常三餐外人是接触不到的,并非尚膳监来操办,更不是光禄寺操办,都还没到那个级别。

一般就是几个太监大佬轮流按月供办,像司礼监的掌印和秉笔,还有御马监的掌印,这三人各自都有属下,包括经管、造办、膳馐、掌家等官数十员,造酒、醋、酱等项,并荤素各局,厨役多达数百人。这还仅仅是紫荆城外管办皇帝御膳的体系。

此外还有乾清宫内,则每家又有领膳、暖膳四员、管理果酒的暖殿二员,请膳近侍四五十员,还有司房、管库房、汤局、荤局、素局、点心局、干碟局、手盒局、凉汤局、水膳局、馈膳局,管柴炭及抬膳,又各内官百余人。

所以皇帝身边顶尖的太监,还真不是外朝官员能比的,后宫里即便贵为皇后、贵妃,也不可能把自家宫里的美食端到皇帝面前来讨欢心。但翊坤宫的邬贵妃手下有一内侍,包的扁食乃是一绝,永明帝有好几次专门去翊坤宫就为吃一顿扁食,这属例外。

一般大典之后都有宴会,名曰‘烹龙炮凤’宴,邬阑出席过几次,比满汉全席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光禄寺备办的,厨师的烹饪技巧绝对高超,有时连邬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曾经当了一个假厨师,因为以她的厨艺根本就做不出这一桌‘烹龙炮凤’。

宫里的饮食,原料大都来自进贡,但也有不少采自民间,再由尚膳监的膳夫烹制,所以这当中会有不少自创的独家美食,外人根本无福享用的,就算内阁的大佬也不见得有这口服。

以主食来看,就有大小馒头,其实就是肉包子,花头鸳鸯饭、马牛猪羊肉饭,还有时令饭食‘捻转’、包儿饭等。包儿饭其制法就是用各种精肉、姜蒜,剉如豆大,用此拌饭,然后再用莴苣大叶子裹食。

茶食和甜食也是一绝,一般赐宴食物里就有宝装茶食、响糖、大小银锭、像生小花果子油酥、黑白饼、甘露饼等。另外宫里的甜食房**甜食,那又是一绝,均是出自太监之手,外人绝无可见。诸如丝窝虎眼糖、佛波罗蜜一直是被外廷视为珍品的甜食。

除了‘烹龙炮凤’,还有一宴叫‘老太家膳’也是出名,创始人乃客氏,不仅创制人出名,其菜肴也很出名。另外宫里所制的豆腐也堪称一绝,无疑是美味佳肴。

宫廷内法酒品种很多,但总以‘长春’命名,名声在外的有金茎露、太禧白,这两种是太监所酿,光禄寺是不得干预。金茎露是清而不冽,醇而不腻,味厚却不伤人,太禧白是烧酒,澈底澄莹,浓厚而不腻,乃酒中极品。这两款是宫里御酒房酿造的酒,宫外的人一般是得不到,除非赏赐或者偷偷带出来的。

所以民间包一场宴席,食材还自家出,三五百两看似贵,但绝对千值万值,再怎么也是宫廷美食不是?面子是足够了。

光禄寺虽然看着不错,但同时也是最混乱的一个衙门,首先经费混乱,光禄寺的经费来源大致有几类,一是内府库藏,天财库、司钥、内承运库;二是本寺银库,各种贡赋厨役折银、额外收入,三是户、礼、工、太仆寺的子粒银和修造费用等,四是各司府州县的官钱。

崇文门钞关税(九门税)就是贮藏于天财库,所以內帑是光禄寺备办物料的经费之一;上林苑是户部管理,良牧署每年征收草场子粒银四千五百两左右,解送户部之后又转送光禄寺,用来买办猪牛羊只供应;工部的买办光禄寺器皿之费大约两千两;户部还有一项召商买纳的经费又是一万七千两左右归光禄寺。

这些都是专属经费,除此,经费不够时光禄寺还要向户部太仓、太仆寺常盈借钱,而借太仓的银动则就是几万两,甚者还有十几万两的。实在调剂不过来,礼部还要依靠发行僧道度牒换取银两供应光禄寺,每张八到十三两不等。

照理说这么多经费,合理使用的话再节约一点完全够用。关键恰恰就是合理和节约上无度,造成长期入不敷出。

内府和后宫对于光禄寺的索取已超过其承受能力,尤其对于物料果品的浪费简直让人咋舌。好比一场祭祀或者斋醮,其祭祀用的果品一次就要用掉二三百多斤,而这仅仅是一个奉先殿的祭祀而已,过去,一年光果品厨料就达一百多万斤,还要借支太仓银两……

内府索取,衙门人员饭食以及光禄寺的铺张浪费,都是年年入不敷出的主要因素,但同样还存在自身原因。邬阑看过光禄寺的账本,其松散随意的做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根本就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国家机构做的账本。

而且还没有所谓预算政策,只是有一些字眼,诸如‘约岁用之数和买充之’,‘户部预拟来岁光禄寺果品物料……’,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预算的意思,好处就是对于进纳和买办物品在数量和价格上都做了规定。

按理说,既然有‘预算’,至少会对各项用度都有限制,但实际情况却是复杂的多,好比赋役的编排有岁派、岁办、额办、坐派、坐办、杂办、杂派等,临时派役始终没有有效的管理,所以才会经常性的超出预算。

因为光禄寺经费问题突出,而对于其进行的查刷,也是对整个财政的刷卷制度的一种考验。户科给事中马仕璋也是多有‘怨言’:

“能巡视其外,不能巡视其内,能查刷其粗,不能查刷其精……光禄寺供应繁多,记录不详,只置文簿,不用覆本,其结果就是查刷难以进行……”

“那卿家你说,该如何办?”永明帝也是无奈,因为光禄寺还关系到内府,也不可能降低内府供用来缩减开支。

徐兖一直沉默,此时却先出声道:“臣以为,不如照阑司珍的提议,按照泰西理财之法,做预算方案,然后再做决算。其好处至少有一条,对于光禄寺物料的上纳和买办,可以杜绝很多歇家、揽户、行头、报头这些人对物料的侵蚀,又或者改变预支方式……”

徐兖想的就是,缩减开支肯定为众人所不喜,尤其陛下,但问题依然要解决,不如就从源头整治开始。

“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了,制定预算决算不如就……让阑司珍也参与其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