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100【预算和结算制】

大明女伯爵 100【预算和结算制】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自打邬阑去了户部历事,翻阅了大量的各部账本之后才知道,户部虽是管理了天下绝大部分的会计账,但有些部门的账只是岁终进览,好比营繕是总于工部,太仆、光禄各有司存,内府及皇宫各归司礼监和御马监等,户部只是负责统计他们的账目。

所以,户部实际管理的账总结起来就是:一曰岁征、一曰岁收、一曰岁支、一曰岁储;具体就是‘总数会其略,散数注其详’。然后大率一年以岁征为定额,如岁收少于岁征,则拖欠可查;岁支多余岁征,则撙节可计;岁收比岁征加多,则查交纳某年某项钱粮;岁支比岁征较少,则计本年余剩若干。

如此收支既明,即为次年岁派实征通融节缩之计。

邬阑对此的理解就是,这就是古代版的预算和决算制度,与她所理解的现代的预算决算制差别蛮大。首先,现代的预决算是将生产经营活动事先进行预估,好比一个企业定年度预算,预估下一年内经营规模,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相关开支、产品售价调整等。

而户部每年汇总天下各有司、部的账,集成会计总账,虽有统计,但没有数据分析,虽有岁征为参照,但岁征只是一个扁平的数字,并不具有任何意义,体现不出国家每年发展的情况。

永明九年的九月十六,永明帝召户部、礼部、光禄寺、内阁、御史等一干人,于懋勤殿议事,就是讨论光禄寺的会计问题。

起因就是在这之前,邬阑在皇帝面前正好就提出了光禄寺的预决算问题。

她除了是司珍和乾清宫牌子外,还有一个头衔就是光禄寺的银库大使。那日提出问题之后,第二日,皇帝就召了光禄寺卿徐兖和户部尚书古德海过来听取意见。

光禄寺你要说它是中央的一个后勤部门也合适,要说它是一个单位大食堂也说的过去,只是这个‘大食堂’太大而已,其实光禄寺的问题不光是账务问题,太多问题了。

永明帝除了召那二位,邬阑同样也被叫到御前。

“陛下,臣小小总结了一下,近二十年的光禄寺的沿革事例,臣选出一些念给诸位听:万和十五年,今后但系光禄寺买一应供用物件,比于民间交易价钱,每多十文,随物贵贱,每加派卖物之人,照依时估,多取十文利息;十八年,令光禄寺会计每年合用果品厨料等项,先期题请,行本部分派各省府州县,支给官钱,照依时价收买本色,辩验堪中,点差殷实大户,及选委有职人员解部,札赴光禄寺上纳……”

“二十年,吏部尚书奏请减派物料,复:奉圣旨,各项果品厨料,今后以十分为率,量减二分;续本部题:请永为定例;各该衙门支用物料,务要撙节,不许泛滥妄费……”

邬阑停顿一下,解释道:“头两条涉及同一个问题:时估,而第三条在臣看来是有问题的,就在于量减的依据在哪里?永为定例,可否考虑过现实因素?”

“陛下,臣要不继续往下念?完了之后臣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永明帝道:“准了。”

邬阑继续念道:“接下来这条有意思……二十一年,大名府完县大户金益等题:要将该解的薥秫上纳价银,或准纳粟米,本部复议:该寺喂养牲口而薥秫原不可缺,合令本解籴买正数外,量减常年加耗,禁革各项使用,如数上纳……”

“二十一年,光禄寺卿题:各项厨料,照依京师时估,定议则例,行各处查照发去价值,征解折色银两,送寺买办……”

“二十二年,钦奉圣谕:光禄寺年用三十六万两银,可是作何费用,礼部当知一问,令回该本寺卿等开具数目;复:奉圣旨,这所费开上,无细开之数……”

“二十四年,先年加派光禄寺厨料果品,已经户部议改,今虽急用,但愿系额外……诏书到日,除已征在官者,仍解部外,以后悉行停止,不许朦胧派征……”

“永明元年,给事中题,尚书复:准行光禄寺,自今起,每日将收过、进过一应上供钱粮,及各廒、各库收除、见在数目,与房租家火月钱,麻裢桶篓等项银两,俱查照该寺原设簿籍,逐一登记,遇有公用应该动支,俱听科道挂号稽查,仍行各该衙门官员,一体遵照。不得占用厨役,私纳月钱……”

“五年,户科给事中条议:光禄寺粳糯,及上中白米,积贮数多,将来陈朽,乞要折纳,尚书议复:将本年应解该寺本色粳米,每石折银一两,糯米折银一两一钱,征解交纳,下年份仍征本色,以后本折轮年征运……”

“七年,光禄寺卿题:大官署白粮近年积存数少,供应不敷,要将粟米改支之法,暂为酌复本折兼派之法,量为酌处……”

其实邬阑念了那么多,徐兖和古德海渐渐回过味来,先前还不清楚她的意思,这下就算再不明白也大致猜到了她的意图。

“陛下,臣将这些沿革事例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时估,二是本折,三是银钱物料去处,四是耗损,五是积存。”

“那就具体说说。”

“就拿臣的火锅店做比较吧,同样的,火锅店采购物料也会根据时估来定价定成本,但会事先与供货大户签订供货契约,当中商定的价格会参考三年以来的平均价的八成来定,允许上下有一成浮动。厨料还好,时令蔬菜果品随季节、年份浮动太大,而我们是带量采购,所以要求要低于时价,而这样商户一般都乐于接受,当然关键还是我们一月一结款,从不拖欠。”

“你直接同商贾签订契约?不通过牙行?”徐兖问道。

邬阑点头:“是啊,开头规模还没做起来的时候也是通过牙行,但后来生意好了就直接找的供应大户,让里长、坊长做担保,这样我们的进货成本就可以控制在一定规模以下。”

“哦……原来这样,”徐兖似有所悟。

“臣觉得光禄寺可能是所有衙门中,唯一一个上纳的物料不能全部折银的部门,同样的,火锅店存储的蔬菜肉类果品等都有保质期,不可能长期存放的,会产生耗损。这些也都要计入成本开支,但会设定比率,其实就是成本控制。”

“关于银钱物料的去处,其实火锅店也会有临时安排的采购,这些在我们每年做财会预算的时候会包含进去,预算时,每个部门都会提前报本部门的下年规划,然后由会计汇总形成一个总得预算方案。”

古德海听出了一丝真谛:“预算方案……预算些啥?”

邬阑很快回道:“经营活动的事先预估啊,包括收入、成本、利润、开支,价格调整、开新店等等,每个部门都事先做预算,最后汇总之后还要讨论通过才行,那么下年的经营基本就会按照预算内容执行,大体符合最好,超过太多就是有问题,就要及时调整。”

“明白了……就像二十二年的圣谕,光禄寺每年用银三十六万两,虽有做账,但其实并没有分门别类,细开的数目,所以当时礼部提出疑问也是这意思,没有明确具体的项目。”徐兖恍然道。

“你这法子好,所以还不能只看上年总数、岁征来参照。”

“是,因为心中没有数也没有谱,所以成本高了不说还浪费巨大。其实预决算也非新鲜事,它是泰西理财之法,豫计一岁岁入赋税之数,岁出经用之数,普告于众,名曰豫算;其即用之也,又总计其入出之都数,校其赢绌,亦普告于众,名曰决算。”

永明帝欣然点头:“说得好!原来竟是来自泰西。”

邬阑继续道:“还有臣一直以为,撙节是好习惯,但不必处处苛待,增加减少得根据实际情况来,‘永为定例’不符合客观规律,该花的还是要花,钱要用到刀刃上。”

“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各部要事先预算?”

“是的陛下,臣的火锅店就是每年的年末做下一年预算,到了下年十月,再进行决算,也就是检验这一年执行预算的成果如何,好则继续,不好则改之,然后再周而复始……”

“那你说说决算呢?”

“决算关键是注意几点:一是原始凭证资料的收集,不要分散、滞留在各部,任其坐收坐支,甚至搞账外账;二是为了符合预算数目,就隐匿收入、或者‘压票’不入账,这样只会歪曲年度真实的收支情况;三是预算做了就要一定执行到位,这不仅是命令,也可以是法令。”

“嗯,这个提议好,”古德海也不禁赞道。

“所以每年在展开决算之前,要先严格审计最初的原始票证,待票证收集齐了后再开始决算。”

邬阑能解释出来的现代会计制度尽量就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但她也非财会出身,只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现实情况。当然偌大一个国家的账目往来,肯定比她的火锅店账目更为复杂和深奥,这两者都不是一个量级。

真正要推广先进的会计制度,包括预决算制,还是要出台具有约束性的法令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