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权奸 > 第一百零九章 金殿之上

明末大权奸 第一百零九章 金殿之上

作者:汉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00:27:17 来源:笔趣阁

按照原本的考试程序,在殿试完毕三天后,应该是在文华殿举行“读卷”仪式,在这天的早朝后,皇帝来到文华殿,读卷官们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按照官职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一般只读三分试卷,读出来的这三份试卷按照顺序就会被列为第一、二、三名,也就是本科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然而今年不同以往,皇帝突然下令,让参加殿试的四十八名考生前往文华殿奏对,其中就包括马鸣风和魏藻德等人。

马鸣风接到消息,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其他的士子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中有些忐忑。

到了文华殿,参拜过皇帝之后,就有内侍宣布,今日加试一道题,而且答题方式不拘形式,甚至可以口述,不用八股格式,不怕错字扣分。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全都心中震动,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件事,同时他们也都知道,这相当于是御前奏对,只要天子满意了,不要说是点翰林,就算是进士及第都没有问题。

所以,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着那位内侍,急切的想知道这一次加试的题目。

不久之后,内侍就宣布了这一次加试的题目:“内外交讧,何以报仇雪耻?”

内侍说完题目,文华殿内的这些贡士们顿时傻眼了,他们平日里都只知道寻章摘句,可以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可是对于国家大事哪里有什么主见?

有一个贡士壮着胆子上前,对崇祯只是说了两句,就直接被打断了,崇祯阴沉着脸,如果不是因为顾及祖制,估计这位贡士的进士之位就不保了,即便是这样,也被崇祯直接给踢到第三甲行列中去了。

这样一来,文华殿中落针可闻,更加没有人敢发言了。

崇祯看着众人的表现,满脸失望地说道:“这么多的学子,难道就没有一个可造之材吗?”

却见东阁大学士蔡国用上前说道:“微臣在批阅试卷时,发现有一个叫做马銮的士子,对内外之事颇有见解,陛下可命其奏对。”

崇祯点了点头,随后就命马鸣风上前奏对。

既然都点到自己的头上了,马鸣风就算是赶鸭子上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更何况马鸣风也正想着借这个机会给崇祯提点建议呢,如果崇祯照行,也许有可能会为大明延续几年的寿命,如果不听,自己已经为大明尽力了,只能全力经营未来的南明了。

所以马鸣风恭敬的施礼,随后恭敬说道:“如今内外交困,无非是兵祸、灾荒与财政耳,学生有三点建言陛下,首先是兵祸,如今我朝面临清人与流贼两股势力,清人狼子野心,掳掠不止,其为祸者主要是骑兵,然而也不是没有破解之策,学生以为破解清军骑兵之策,无过于营造火器,尤其是大型火炮,学生得知我朝也有一些西洋传教士,如南怀仁,此人就曾献火炮制造之法,然而却被冷落,另外一点,清人虽然骑兵强大,然而缺乏水师,我军可建造水师,配以西洋火炮,必可在海上钳制清人,甚至可以威胁其旅顺口等地。至于贼军,微臣以为应下旨,命官僚士绅于陕西、河南、湖广等地举办团练,以民间力量对抗贼寇,对于那些团练办得好的,陛下可授予官职,进行嘉奖,如此一来,朝廷不费一钱一粮,自可打击贼寇气焰,待得贼势疲敝,再进行招抚,命其北上抵御清人,这一招借刀杀人可令鹬蚌相争,而我朝则渔翁得利。”

“那,灾荒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崇祯听这马鸣风的话,觉得有些意思,于是开口问道。

马鸣风点点头,继续说道:“灾荒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仅以目前来看,陛下可下令推广高产作物甘薯,此物对于水旱条件不怎么介意,而且产量极高,一亩之田可产千斤,只要坚持半年,三四个月,就能减缓灾荒,至于蝗灾,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动员民众灭蝗救灾,并且蝗虫肉嫩,极具营养,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当然,在目前百姓普遍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需要调拨粮食赈灾,陛下可采取朝廷救灾与民间救灾相结合的方式,动员当地富户主动捐粮救灾,学生此前曾在天津参与过赈灾,当地也有一些大户愿意捐粮救灾,陛下若对那些愿意捐献值授予官爵,相信他们必定更加踊跃。”

崇祯听了,思索片刻,随后说道:“继续说下去。”

马鸣风连忙说道:“学生说的第三点就是关于财政的问题,如今我朝之所以内外交讧,说到底无非是银饷的问题,若是银子到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然而百姓困敝已久,想要通过征税的方式恐怕力难从心,故此学生建议,开国门,弛海禁,允许与洋人自由贸易,我大明只需收取进出口关税,便是一笔巨额收入,如此既能富民,又能富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好,哈哈,好一个三点建议,马爱卿果然是见多识广,足智多谋,朕能够选拔出你这样的人才,实在是一桩幸事。”

崇祯听完之后不由得拍掌叫好,顿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这时,只见魏藻德上前,恭敬说道:“陛下,学生魏藻德有话说。”

“哦?不知道你又有什么高见?”崇祯这时候正在兴奋中,对魏藻德和颜悦色的说道:“有话尽管说,朕这一次绝对广开言路。”

只见魏藻德躬身说道;“陛下,对于这位马年兄的意见,有些学生是不敢苟同的,首先来说,造火炮的确能解燃眉之急,建立水军也的确能够钳制清人,可无论是造火炮还是建水军,都要话费海量的银子,可是银子在哪里?虽然马年兄提出开国门弛海禁之事,可是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啊,每年能够得到多少关税?何时才能得到这些银子?等得到这些银子再去造火炮建水师,真不知道要到何年月?至于举办团练之事更是万万不可,如今许多军镇都已经颇为骄悍不听节制了,若是放手民间举办团练,估计又是这些骄悍之兵,不仅无益,反倒有害,所以学生认为,马年兄所说的这些建议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耳,或许只有赈灾一事有些可取。”

“嗯?那你认为,我大明应以何策应对?”崇祯听了之后顿时也觉得魏藻德说得有理,于是开口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