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臣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劳动无价

大明第一臣 第三百九十三章 劳动无价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1 15:44:21 来源:笔趣阁

“郭英,张先生的身体恢复得如何了?”

郭英立刻道:“上位,据说已经很好了,每天钓鱼打拳,逍遥自在极了。”

老朱点了点头,“他操劳这些年,休息一阵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既然他恢复差不多了,就给朱英去一封信,问问他,如果差不多了,就让张先生回应天。你先打听一下,回头咱也写封信去,亲自问问先生。”

郭英只有点头,可心里头却是百感交集,他这个拱卫司旳头子,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不比张相操劳?

你朱元璋几时觉得我该休息了?

还有,想让张相回来就下旨呗,干嘛让我去问,你还要亲自写信,弄得这么麻烦干什么?

果然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啥也不说了,找个地方哭起来。

在哭之前,郭英还是将信发出去了,但是张希孟却不打算现在就回去,因为他觉得还差一点事情没做。

“大哥,这个案子处理的很完满了,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我看你还是赶快回应天算了。”朱英委屈吧啦道:“这地方山清水秀的,倒是不错。可我待久了就抓心挠肝的,还是应天热闹。”

张希孟轻笑,他早就过了凑热闹的时候了。

如果真有退休致仕的一天,他还真愿意在这里安居教书,乐得清闲自在。

“你说这个案子处理完满了,都怎么处理的,我好好听听。”

朱英立刻打起精神,“先说倪家夫妻,他们为了钱,同意让女儿殉夫,虽然没有闹出人命,但父母不慈,枉为爹娘,罚他们五年苦役,责令悔过。并且剥夺分田资格,他们爱财,就让他们一无所有。”

张希孟顿了顿,只是道:“其他人呢?”

“秦家,他们家的罪责就大了,主要是谋害儿媳,再有,他们家还有个妾,那个妾是他们买下来的,本打算这次一起殉葬,这就是两条人命,有害人之心,又有害人之行……剥夺全部家产,追查他们在乡间的所有恶行,如果不出所料,秦老爷怕是要掉脑袋了。正好,也别让儿媳殉葬,他自己去地下见儿子吧!”

“再有就是那些搅闹衙署的乡老百姓,其中被裹挟来的百姓,都是批评教育,罚他们多一个月苦役。至于带头的那几个,以怂恿人员,攻击衙署的罪名,在衙门示众。而且还公开放告,彻查到底,看看以往有什么恶行,务必一查到底,我看他们最少也会掉一层皮。”

“嗯!”张希孟点头,“还有吗?”

“还有……对了,就是倪氏了,她现在身体恢复了,但是整个人心丧若死,还曾经试图投井,不过韩秀娘去跟她谈了好几次,勉励她挺过这事。眼下她拿起了书本,说是想要认字读书,明晓法令,日后,日后替同样遭遇的不幸之人出头。”

张希孟笑了,“这还不错……还有其他的吗?”

“其他?那就是星子县的父老乡亲了,宣讲员已经下去了,主要是讲解分田的事情,给大家伙讲男女均田,讲朝廷的用心,情况还不错,其实我发现底层百姓是最通情达理的,只要说明白了,就能真心实意支持。”朱英很感慨。

张希孟沉吟片刻,竟然又抬头问道:“剩下的呢?再有什么事情要交代?”

“还有?没啦!”朱英摇头道:“大哥,真没有了,再有就是我干爹盼着你赶紧回应天呢!”

张希孟哂笑摇头,微微叹息,“你觉得面面俱到了,可我却觉得还有一大半事情没做。拿着这个结果,我没法向主公交代啊!”

朱英傻了,这还没法交代?

大哥啊,你到底要什么结果啊?

朱英当然是没有这个觉悟,也不知道张希孟想什么……出人预料,在这个时候,有人来造访张希孟了。

此人头戴斗笠,穿着草鞋,晒得黝黑,脸上都是笑容,一双眸子,格外明亮。

朱英和他对视了好久,惊得怪叫起来。

“伯温先生!怎么是你?”

来人哈哈大笑,“大公子,听说你在浮梁打了打胜仗,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朱英喜滋滋一笑,“主要是我天赋超绝,我大哥没啥功劳的。”

刘基愕然,随即大笑,“我想见见张相,方便吗?”

“方便!很方便!”

朱英心说我想不通的事情,或许老刘有办法吧!

他领着刘基,去见张希孟。

双方见面之后,这话就多了。

当初刘基随着汤和,还有许多苗部士兵,返回老家,扯起队伍,在后面牵制天完,这个时间可不短了。

刘基简直换了个人,变得更加健谈,算是精铁成钢,难掩锋芒。

不过相比起刘基的进步,这几年张希孟在许多事情的见解,已经远远超出了刘基的预计。

“张相,实不相瞒,我和汤将军能撑到今天,还能不断发展壮大,全靠张相的想法主张。我们争取苗部百姓支持,化解和汉民的矛盾,双方拧成一股绳,越战越强……张相,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太多了。”

张希孟看着刘基的状态,突然一笑,“伯温先生,你能把鞋脱了不?”

“脱鞋?”

刘基怔了怔,还是照做了。

不过他穿的是一双烂草鞋,可见不得。

张希孟只看了一眼,便笑道:“从缎面的官靴,变成了草鞋。伯温先生,你们的成就是自己走出来的,可跟我没什么关系。”

刘伯温一怔,隐隐想起当初张希孟所讲的话,要恢复华夏故土,要走遍山川,要了解各地民情,真真正正,把失去的一切拿回来!

如今他们就走在这条路上!

“说到底,我们还是走路的人,要是没有张相指点,我们哪知道往哪里走啊!”刘伯温感叹道:“莪这一次回来述职,一是朝贺上位,二是想请教,何时发起攻击,覆灭陈友谅的势力?”

张希孟心中一喜,忙问道:“伯温先生,你们有多少人马?准备怎么样了?”

“很好!”刘伯温干脆道:“我们现在能调动的兵马有七八万,另外还有数万民兵,至于青壮民夫,不下二十万。只要上位一声令下,我们就能从山区杀出来,直取洞庭湖一带,朝着陈友谅的屁股,狠狠踢一脚!”

听完刘伯温的描述,张希孟又展开地图,一一比照,心中大喜,自己当初的战略意图完全实现了。

在苗部分布的区域,汤和跟刘伯温建起来了庞大的势力,不但可以攻灭陈友谅,甚至日后进军云南,收回这块自唐之后,便失去的宝贵土地,也多有助力。

距离去云南,骑大象,吃菌子,又扎扎实实前进了一大步。

张希孟心情大好,一定要亲自款待刘伯温,他让朱英弄了一条十多斤的大鱼,放在最大的锅里红烧。

热气腾腾,滋味十足。

放在昔日,刘伯温肯定不喜欢这种粗野的做法,他喜欢河豚,鲈鱼,必须要清蒸,淡雅香甜,那才是上等人的吃法。

他还喜欢螃蟹,一壶温热的黄酒,一只半斤多的螃蟹,慢条斯理,吃一两肉和黄,丢四两壳,回头还要拼在一起,要的就是这个雅致!

上等人吃鸡,只取一小块鸡皮,盘子务必大,菜肴必须少,高级感瞬间爆棚,如果再配上顶级的文案,一顿饭能吃上天了。

但是很可惜,如今的刘伯温早就没了那份优雅,他喜欢重油重盐的红烧,喜欢刺儿少的肥鱼,喜欢三指厚膘的大猪,比雅致更重要的,是生存!

“张相,上位在崖山的祭文,我看过了,大受振奋,浑身上下,都有劲儿了。张相的这一支笔,可是远胜百万雄师啊!”

张希孟放下了筷子,笑道:“伯温先生,幸好你来了,我这里还有一个顶紧要的事情要说……我现在基于民本,提出了一连串的主张,包括均田,男女一视同仁,广兴教化,铲除豪强,均赋税等等……但是,我这套东西,还缺了一半,你可有办法帮我补上?”

刘伯温略沉吟,他也放下了筷子,随即陷入了思索,良久之后,他才道:“张相,你是不是要说,这些都是讲对百姓如何,百姓该如何,却是没有定论。”

张希孟哈哈大笑,还冲着旁边陪坐的朱英使了个眼色,“怎么样?说你差得远,你现在服气了吧?”

朱英愕然,他想破头也弄不清的事情,竟然被刘伯温一语道破,这位确实是有些东西,眼神之中,不免敬意。

刘伯温呵呵一笑,“这也没什么,其实通读孔孟,就能明白这事情……孔夫子讲仁政,讲王道,讲君王爱民……可到了孟夫子那里,讲的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讲的是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便是张相推翻的天人感应,其实也是由下而上。我们对百姓如何,百姓对我们又怎么样,总不能单相思吧?”

刘伯温几句话,风趣幽默,说清楚了核心所在,足见这几年他跟百姓交流不少,已经学会了用最简单的言语,说服大家伙。

进步之快,的确让人惊叹。

刘伯温顿了顿,又道:“张相,其实我以为以民为本,爱民惜民,这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似乎不必费心思吧?”

张希孟一笑,“越是天经地义,就越要问出个究竟来!到底是不是那么天经地义!就拿发生在当下的这个案子,逼着妻子殉夫,这是杀人害命,在情理上自然是说不通的。可还有些人觉得这是贞洁烈妇的举动,觉得不该干涉家族宗法,父母生下孩子,就理当有支配的权力,以下犯上,如何能行得通?”

张希孟含笑道:“伯温先生,我现在思索的就是如何让人明白,一个人是能够自立天地间的!为什么不能杀人!在法理上,杀人偿命,自然是没问题,但是在道理上,还差着那么一点意思。”

差点意思,差在哪里?

刘伯温沉吟良久,无奈苦笑,“张相,你这是难为我了,还是请张相赐教吧!”

张希孟顿了顿,“伯温先生,我想这事情要从一个人对天下的贡献来说。”

“张相的意思是纳赋服役?”

张希孟笑了,“那是对朝廷来讲的,我觉得一个人对天下的贡献,在于劳动!”

“劳动?”

“对,包括耕田,包括织布,包括百工百业,每个人,不论男女,辛勤劳作,让生活丰富多彩。为什么不能殉夫,不能剥夺一个妇人的生命?因为她是一个劳动者,她的生命不只是属于夫家,也不是属于她的父母。她死了,是天下财富的减少,是所有人的损失。还有,我们为什么主张铲除豪强,因为他们不事生产,不劳作,不干活,坐享其成,靠着田租,压榨农户,这便是必须要除掉他们的道理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