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隋朝当县令 > 关于《我在隋朝当县令》

我在隋朝当县令 关于《我在隋朝当县令》

作者:大漠鸣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1 14:44:03 来源:笔趣阁

在中国,杨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是知名的帝王之一,他活了五十岁,最后十四年的身份是隋朝皇帝,年号“大业”,寓意要干一番大事业,要成就千秋万代的瞩目伟业。

但是,随着大业十四年三月,杨广在江都宫变中被叛军所杀,从那一刻起,围绕他的各种争论就诞生了。

当年五月隋朝洛阳留守政府给杨广上谥号“明帝”,庙号“世祖”,两者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评价。

而同年九月,李渊刚建立的唐政府却只追谥杨广为“炀帝”,这便是隋炀帝的由来,但这个谥号却又是完全消极、负面的评价。

谥号一明一炀,庙号一有一无,这代表着当时官方对杨广一生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后世以来,人们对杨广的认识和评价有了一个新的转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研究杨广,力图纠正传统正史给杨广的污蔑和不实之词,努力还原一个血肉丰满、性格复杂的历史人物。

纵观杨广的一生,他对历史有几项重大的贡献:挖掘大运河,营建东都,开发畅通丝绸之路,时事政治改革,开创科举制度,亲征高句丽。实事求是地说,杨广确实是个很有远见的帝王,他的重大举措,确实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工程。

他的一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影响历史的壮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他们功劳比隋炀帝能大多少?可是他们却被人们誉为千古一帝,而且隋炀帝却留下千古骂名!或许就是胜者为王败者寇,如果当年隋朝不灭,那他也会是受万代敬仰的一代明君!

隋炀帝这个谥号是唐朝李渊起的,是诋毁他的,真正的谥号应该是隋朝自己人定的的隋明帝,而隋朝并没有二世而亡,是隋恭帝三世而亡。好多人以为隋朝只有两个皇帝,其实如果把所有皇帝算上有七个,被历史承认的有三个。

但是,他登高远瞻,只看到了未来,却忽略了眼前百姓的利益、生息和平安。他把可以用一生,或者几代人完成的宏伟大业,用了短短十四年便完成了。这确实是了不起的,但正是因为他的急功,却换来一个暴君的称谓,导致百姓铤而走险的抗争,最终将隋朝这只历史上的“舟”推翻。

作为隋文帝五个儿子里最具有才能的晋王杨广,当他从父亲手上接过大隋帝国最高权柄的时候,他也曾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也曾期望即位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建功立业,成为超越父辈的“子孙万代莫能属”的千古一帝,但是,他的好大喜功,他的急功近利,最终让他把一手好牌打个稀巴烂,帝国烽烟四起,不久被唐所取代,他也落了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可是鸣沙时常在想,如果有这么一个人,能够在杨广劳民伤财挖掘大运河的时候,在他大怒之下滥杀无辜的时候,在他动摇国本三征高句丽的时候,他能够有效的规劝杨广体恤民情,爱惜百姓,心怀仁慈,给世间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那么,隋朝的国运是否会长久一些呢?

历史是否会被改变呢?

本书的着重点就在于此。

虽然历史是不可更改的,历史规律也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总是会有一些扑朔迷离的事件,将沉入水底的真相翻起,闪出几缕引人入胜、勾人心魄的光芒。

那么,本书的主角独孤不悔的穿越之路,又会是一个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