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七十七、第一个鬼见愁

大宋不怂 七十七、第一个鬼见愁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众人回到茗香苑,各自歇息去了。

几个主要人物聚集在了李申之的房间,有一些事情需要大伙合计合计。

陆游和李修缘俨然一副核心成员的样子,什么都不避讳。

张葱儿干起了老本行,给众人斟茶,顺嘴问道:“童姑娘怀孕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西湖时也没说清楚,我们也不好相问。”

童姑娘一路上反复回忆了近期的状况,前些日子还来过月事,应该不可能怀孕才对。

李申之说道:“方才在御前,那范同非要说童姑娘伤了朝廷官员,秦禧有官身,以此咬住不放,定要判童姑娘死刑,至少也要砍掉一只手。情急之下,我便说童姑娘是我的小妾,且怀了我的孩子。然后官家特地赐婚,此事才算是揭了过去。”

童姑娘泫然而泣,跪拜在地上:“公子大恩大德,童瑜无以为报,惟愿做牛做马,服侍公子左右。”

李申之扶了一把:“起来吧,以后都是一家人了,不用这许多礼节。”

薛管家说道:“童瑜姑娘的卖身契,老朽随后去赎,少东家歇着便是。”

童瑜已经赎身,再喊“童姑娘”有些不合适。倒不是这个称呼不好,而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过往的身份。

张葱儿给童瑜斟了一碗茶,说道:“老管家这就不懂了,既然是官家赐婚,那教坊司自会办理相应的手续。等中宫的旨意下来,三元楼会亲自把瑜儿妹妹的卖身契和家当送过来,说不定还得搭上一份礼物呢。”

有人打招呼,就是好办事。尤其是这种最高级别的递条子,手续办起来自然是一路绿灯。

安顿好童瑜,薛管家说起了酿酒的事情。

“新的设备又上了两套,酿酒师傅说现在酿一锅新酒,只需要九天时间。等再过些时日,新式酿酒设备搞上五六套,咱家光靠酿酒这一项,就足以称富临安了。”薛管家越说越兴奋,仿佛只要有了钱,就能在临安城横着走似的。

酿酒的工艺经过多次调试与研究,最终将整个流程定在九天。

酿酒师傅说,九这个数字暗和天数,又与酒谐音。如果酿酒时间不够九天,一定是哪里不足,而一旦超过九天,又会是哪里太过。

不想打击酿酒师傅一颗虔诚的“纯手工”酿酒之心,李申之没有过多计较。在他的印象中,这种清香型的白酒,最快出炉也得七八天,大差不差,不在乎这一两天。

“黑市上有‘胡虏血’了吗?”这才是李申之最关心的问题。酒的价格与销量,才是最终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薛管家说道:“黑市上倒是还没有,第一批的量不多,且大多数都送到了宫内,喝的喝,赏的赏,一经分散,每人到手的酒还不够塞牙缝。不过我听说大家都在通过各方渠道预定,甚至有人愿意出一百两银子买一壶。”

“这么贵的吗?”李申之都被吓了一条。

默默在心中换算了一下,一百两银子大概相当于十万块钱,只买一斤酒。不过好像对于土豪来说,这也稀罕。

不怕你卖的贵,就怕你东西不够好。

薛管家继续说道:“就这还是先付了全款,就等着咱家新酒出炉呢。”

“都是哪些人在卖?咱家没收到定金吗?”李申之越听越激动,仿佛看到了一屋子的鬼见愁。

薛管家说道:“皇城司的冯干办卖了一匹,今日来打招呼的那个赵不凡也卖了一批。咱家暂时还没有收定金哩。”

这两个人是吃定了李申之,知道新酒出炉必定会有孝敬他们的一份。

“赶紧收啊,”李申之急道:“为何不收?”

“这不是还没请示过少东家,不知道定多少价格为好。”薛管家心里叫苦,说不让收定金的是你,现在又让收定金的也是你。

李申之说道:“外面百两银子一斤,咱们就按照八十两一斤收,先收他个三五千斤的钱。”

新生产线投产,酿酒的产能便能增长到一次五千斤,如果按照八十两一斤的价格买,那就是四十万两白银,按照一比一百的比例兑换黄金,能换四千两黄金。

一千两黄金铸成一个圆蛋蛋。

张俊家用一千两银子铸一个没奈何,咱就用一千两金子铸一个鬼见愁。

乖乖,这一口气就挣了四个鬼见愁。

这种钱得赶快挣,趁着行情高涨,市场稀缺,先挣上一波再说。若是等到别家仿制成功,或者自家产量上去以后,市场稀缺度下降,这东西神秘感没那么足了,钱就没这么好挣了。

加价购,卖的就是个前排优越感。

只要东家开口,薛管家自去安排,不消多说。

李申之开发的新式酿酒工艺,主要依靠的是新式设备,其基础酿造原理与酿酒师傅们原先掌握的不差太多,因此生产线扩张起来很容易,酿酒师傅队伍的扩张更是简单方便。

只要铁匠铺和木匠铺能把设备生产出来,扩充生产线在酿酒师傅们的眼中,不过就是复制粘贴而已。

为了不受制于酿酒师傅个人的技艺,李申之还安排专人全程记录酿酒过程,以及关键步骤的参数判断。

受限于现在还没有温度计,记录起来只能写上主管感受。

比如说描述发酵室的温度,叫作:烫手,很烫手,极烫手。

温度再高一些,叫作:缚湿巾腾汽,滴水即干,置肉于上须臾即熟。

虽然依然很不准确,但好歹有了个对比目标。想要精准的数据,只能等闲下来以后,搞一个水银温度计出来了。

……

入夜之后,童瑜很自然地留在李申之的房中侍寝。

……

接下来的几天无甚要紧事。

李申之每天写写文章,喝喝茶,与陆游谈诗论道,与李修缘论经讲佛,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百无聊赖之际,去了一趟木工作坊,“发明”了圆锯。

就像现代木工台锯一样。台锯又叫推台,号称木工界的无冕之王,大大地提高了木材加工效率,降低了木匠的技术难度。

要知道,两个木工通过拉锯的方式,想锯出一块尺寸合格的木板,对木匠的技术要求很高,没有两三年的功夫根本锯不成。

台锯就不同了,训练一上午,下午就能出活儿了。

经过一上午的试用,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好在没有伤到木匠。

大家集思广益,在台锯上安装了一些夹板与限位器之后,安全事故极大地降低。

又能多造几套酿酒设备,距离下一个鬼见愁更近了。

童瑜的卖身契在第二天就送过来了。

果然不出张葱儿所料,三元楼的妈妈除将童瑜的家当打包送来之外,又倒贴了许多金银首饰,还托话给童瑜,让她不要忘记娘家,常回来看看。

童瑜很有礼貌地回信,说自己要在茗香苑教几个跳剑舞的女弟子,三元楼若是有意,可以派几个人过来一起学。

茗香苑这边不收分文学费,还管食宿,算是还三元楼一段香火情。

要知道在宋代,家长送女子上“培训班”的火爆程度,一点都不弱于现代,其中便以舞蹈,乐器,厨师为主。身价高的老师,培训费相当不菲。

就拿厨娘为例,冒尖的厨娘,一般人根本请不起。相传有一个知府(市高官)想请一位临安府小有名气的厨娘做饭,雇用了不到一个月,无奈地将厨娘辞退。太贵了,雇不起。

所以童瑜说免学费,着实是一笔不小的人情。

转眼之间,新酒上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