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五十六、学霸小聚

大宋不怂 五十六、学霸小聚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白酒的酿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知识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知识范畴。

就拿白酒祛除杂质中的一个小点来说,祛除甲醇的过程就与绝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

通常来说,利用不同液体的沸点差异,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截取不同温度下的馏分,来分离液态混合物。

殊不知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它们会出现“共沸”现象。

水和酒精会共沸,甲醇和乙醇也会共沸。

对于白酒来说,水分多一点少一点还不太要紧,只是度数的区别而已,但是甲醇多一点可就恐怖了。

这玩意只需要那么三五滴,就能要了人的命。如果控制不好酿酒工艺,那么酿造出来的不是美酒,而是毒酒。

许多饮用自酿葡萄酒的人会出现中毒反应,就是这个道理,无法控制酒中甲醇的产生。

所以说,想要控制甲醇的含量,还得从酿酒的原料与工艺入手。

同时,酿酒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只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把粮食中的淀粉变成糖,第二步把糖变成酒精。

除了甲醇之外,还有酯类物质,杂醇油等十来种主要杂质,它们的含量控制也很关键。

酒里若是没了这些杂质,没有香气,喝起来没意思。可杂质要是多了,副作用又会很大,味道也会变型。

工业化之后的酿酒厂,经过了数十年的反复摸索,大致总结出了酿酒的基本原理,以及各个阶段的反应过程,只要按照流程生产出来的酒,口感和味道都不错,副作用也小,但是风味上可能会差一些,俗称“口粮酒”,售价大约都在三五十块钱一斤。

李申之不敢保证酿出茅台五粮液,但是酿出口粮酒,还是有点信心的。

即便是大众消费品的口粮酒,放到这个时候,都是碾压级别的存在。

具体的操作步骤比较繁琐,李申之经过反复推敲之后,仔细地罗列了出来。

其中最关键的两点,一是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二是最后的蒸馏取酒。

原料的选择只有两样,高粱与糯米,其中以高粱为主,少量的糯米只为改善口感。原料的预处理只改变了一条,便是高压蒸煮。

酿酒作坊中原有的绝大多数方法与步骤,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这样也方便现有的酿酒师傅们操作。

最后再加一条蒸馏取酒,以提高白酒的度数。

原料的高压蒸煮,极大地提高了糖化反应的效率,光是这一条,就节省了好几天时间,也降低了杂质产生的机会。

经过酿酒师傅的测算,大概十天之后,第一锅酒就可以上市了。

……

等待新酒的日子,一点也不寂寞,因为茗香苑来了好几个访客。

临安府学的同窗,韩平,范成大,栗韬一行人,拎着瓜果肉干,专程来拜访李申之。

韩平见了李申之,口中也不言语,只是作揖,暗暗地行了个弟子礼。

李申之不说破,一手抓住韩平的胳膊,一手接过范成大手中的肉干,领着众人一起走进了茗香苑。

“来就来吧,还提什么东西!”李申之嘴上客套着,眼睛已经把礼物扫视了一遍,目光锁定在最爱吃的橙子上面。

众人来到茗香苑的专属包厢,李申之招呼大家坐下,顺便将几个同窗带来的瓜果和肉干取了出来,铺在桌上现场开吃。

“随便坐,就当时在学舍里,不必客气。”

栗韬刚坐下就站了起来,快走两步来到墙边:“这屏风上的画,莫非是李唐真迹?”

李申之左手拿着半截肉干,在上面淋了一些橙汁,嘴里奋力咀嚼一阵,说道:“我茗香苑在临安城也是有头有脸的地方,怎么会有赝品。”

南宋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座高峰,其中以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成就最高。这四人的画作,只要流传下来的,件件都是国宝。

栗韬对屏风上的画作爱不释手,细细品读。

“咦!”范成大忽然惊叫一声:“这是哪位大家写的诗?诗好,字也好!绝妙啊!”

李申之转头一看,原来是“此去泉台招旧部”那几句,微微颔首,矜持地笑道:“诗是我念的,字是一位叫陆游的越州学子写的。”

我说的是“念”,而不是“作”,也不算剽窃吧,李申之自我安慰着。

韩平原本端坐在案前,看到两位同窗大呼小叫,一个不停地念诗,一个不停地看画,搞得自己心痒难耐,坐立不安。

李申之走过来,借着吃第二片肉干的机会,在韩平肩膀上拍了拍:“韩兄,那边还有一张董北苑的真迹,来帮我掌掌眼。”

韩平心中一暖,趁势起身:“不敢当,你我一同欣赏。”

“你还有董源的画?”栗韬闻言,激动地跑了过来:“在哪?”

五代和北宋,是中国山水画从出现到成熟的阶段,给中国一千多年山水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石,其中贡献最大的四人,合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荆浩和关仝开创了北方雄壮风格的山水画,董源和巨然是南方烟雨朦胧画风的开创者。

其历史地位,比之刘李马夏还要高上一个级别。

遇到这样的真迹,莫说是这几个临安的学子,就算是大画家宋徽宗赵佶来了,都要激动半天。

在茶馆酒楼欣赏书画,本就是文人雅士爱好的活动之一。

小小的一间包厢,十几件名家真迹,足以撑起一个博物馆,几位同窗游玩了一圈,还有一丝意犹未尽。

栗韬目光依然停留在墙壁上,一脸艳羡:“怪不到李兄不愿回府学,换做是我,也愿意长住于此。”

韩平到底家境不错,家中也有些真迹,不至于像没见过世面的,说道:“李兄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待省试中第之后再风流也不迟。”

这个风流可是正经风流。

这时,陆游从外面找来:“申之,你要的图,我画好了。”

要设计的图纸太多,李修缘一个人忙不过来,李申之便把陆游拉来当苦力。

陆游诗书画样样俱佳,画几张简单的界画不过举手之劳,也就应承下来。

李申之从陆游手中接过麻黄卡纸,只扫了一眼便放在一旁,说道:“陆兄快来,给你介绍几位朋友认识一下。”

李申之还没开口,那范成大便激动地站起,问道:“这位便是越州陆游?久仰久仰!”

陆游一脸懵地看着他,大家第一次见面,怎么还久仰上了?殊不知就在盏茶功夫之前,范成大已经拜读过了他的书法作品。

李申之看出了陆游的尴尬,拉着众人入座,一一介绍了一遍。

坐定之后,韩平不太合时宜地说道:“既然咱们都是应试的举子,今日不妨就来个文会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