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一百二十六、王八与刺猬

大宋不怂 一百二十六、王八与刺猬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大撤退一开始还挺顺利,好几路人马无声无息地撤到了县城里,并没有引起金人的注意。

他们舍弃了大量的物资,一路轻装前行,跑得速度快,是他们能够成功撤离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金人便反应了过来,察觉到了不对。

韩常与赤盏晖都是能征善战的良将,发现宋人的企图之后迅速行动起来,围追堵截各路撤离的宋人。

宋人堡垒与县城的分布情况,对金人来说同样是了如指掌,韩常手上就拿着一幅应天府的军事分布地图,所有堡垒的地点和军力一一标明,一目了然。

只一瞬间,韩常便看清楚了宋人的撤退路线。

在同一张地图下,撤退路线的最优解只有一个,只要是聪明人,都会作出相同的选择,那样最是省时省力。

眼前的局势,对双方来说没有任何秘密,大家摊开了打明牌,反倒更考验心里素质。

韩常和赤盏晖来不及与完颜宗弼沟通,当即下令组织部下开始围追堵截。

可刚刚分兵去堵截的他们,立马遭遇了武松与鲁达的踏白军的骚扰。

甚至在张牧之的那一支撤退的人马里,张牧之领着堡垒里的民兵与鲁达合并一处,反杀了几队金人前来堵截的谋克。

战场的消息反馈到韩常阵中的时候,金军的部署也随之马上作出了调整。

金人不再分散行动,而是以五万人为一组,分头堵截宋人。

这样一来,金人能够堵截宋人的规模顿时变小了许多。

三十个堡垒,金人只能同时堵截四支宋人,即便是金人的堵截行动取得了全胜,也会漏走绝大多数的宋人。

从战略上来说,金人已经输了。

当然,金人也能吹嘘自己斩首多少宋兵,俘虏多少宋人。宋人也能说吹嘘自己逃出了多少有生力量。

从官方宣传来看,仿佛大家都是赢家,没有输家。

韩常与赤盏晖知道想要彻底堵截宋人已然不现实,便想着能多截一支是一支,便倾尽全力进攻被他们堵截下来的四支宋人。

武松与鲁达察觉到了金人行动的变化,也跟着改变了自己的作战部署。

从撤退的宋人中吸纳了一些骑兵,他们在外围开始骚扰金人。

撤退的宋人且战且退,武松与鲁达的踏白军在外围不停地游弋骚扰相配合,朝着宁陵县城而去。

一路之上伤亡不断,好在队伍的行进没有停止。

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之后,宋人终于行进到了宁陵县的附近,看到了标识回回炮距离的桅杆。

武松随即掏出身上的警报器,按照节奏拉响之后,县城里的回回炮飞出一片石弹,砸向了正在追击的金人。

这是现代炮兵的战术:前方有人侦查报坐标,后方的炮兵阵地随时调整战术,竟然在简陋的冷兵器战场上得到了运用,不得不说李申之带来的现代军事思想对战争的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来自未来的思路,让冷兵器的作战效率更上了一个台阶。

石弹的骚扰打乱了金人的追击,让逃回来的宋人可以回到县城之中。

武松与鲁达没打算进城,他们依然游弋在外围,不时地骚扰着金军。

宋人聚集在城下之后,城门大开,宋人调转阵型,依次进入瓮城之中。

金人追击在后,宋人且战且退,金人一路跟着杀入了瓮城之中,一度让韩常和赤盏晖看到了破城的希望。

当宋人全都进入到瓮城中之后,外城门的铁闸轰然落下,将还未来得及冲入瓮城的金军阻截在外,紧接着城上落下了滚木礌石,将追击而来的金人击退。

匆忙追击而来的金人并没有做好攻城的准备,不论是进攻器械还是防御设备全都没带,顿时被城上骤然爆发的攻击打得乱了阵脚。

城外的金军匆忙撤退,跟进瓮城的金人在外城门关闭之后,被城内的宋人转身秒杀。

金人无奈地撤了,在离城外二十里的地方暂时驻扎。

这时,瓮城的内城门才缓缓打开,将逃亡归来的最后一批宋人迎入了城内。

武松与鲁达二人见局势已经稳定,便分头散开,潜没在应天府的野地中。

看着宋人的踏白军离去,韩常是又气又恨,却又很无奈。

能追上宋人踏白军的打不过,能打不过的追不上,就这么区区两千人,就像深夜躲在暗处的蚊子一样,虽不致命,却让人久久无法入睡,精神被折磨得几近崩溃。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不理它们。

武松与鲁达二人看似轻松,实则内心里也慌得一批。他们就像站在狮子的身边吃草的羚羊一般,并不是它不怕狮子,而是当狮子暴起的时候,它有信心可以跑得掉。

只要保持好安全距离,就有吃草的机会。

而狮子与羚羊的较量,便在于对安全距离的争夺。

狮子尽力地隐藏着自己的身影,努力地在进入安全距离之前不被羚羊发现。而羚羊则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警觉性,不被猛兽潜入自己的安全距离。

踏白军有着足够高的警觉性,所以他们是安全的。只是当金人收缩起来之后,他们也很难对金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尤其是现在,金人连粮道都没了,他们在外游荡的意义,更多的仅限于在各个州县城之间传递消息罢了。

经过这样一番较量,宋人和金人纷纷选择了收缩战线,一个龟缩在城里,一个驻扎在河边。

仿佛王八遇到了刺猬,谁都拿对方无从下口。

看上去时间在金人的一边。

应天府不仅没有后方的支援,还时常受到来自官家的威胁。

朝廷的相公们虽然努力地给李申之争取时间与空间,但这个时代毕竟还是皇权时代,皇权天生的神圣性和权威性,让朝廷的意志终究还是以赵构的意志为主。

应天府成了孤城,没有补给,只能靠各城中的存粮。

而金人却恰恰相反。

完颜宗弼坐拥大半个华北平原的补给,粮草可以说是源源不断。

虽然宋人劫粮道很讨厌,但金人只要认真起来,拉上五万十万的大军去运粮草,总能运一些过来。

宋人不急,金人更不急。

甚至于完颜宗弼也想效法后晋石敬瑭曾用过的战法,在守城护城河之外,再挖一条壕沟出来。

你挖护城河是为了防备我攻城,那我就不攻城。

不仅不攻城,我在你外面再挖一条护城河出来,防止你突围。

双方都觉得优势在自己的一方。

李申之很好奇,若是完颜宗弼知道应天府存了三年的粮草,还会不会选择这种硬耗的战法。

朝廷陆陆续续地又来了几波使者,进到应天府城之后再没有出来,他们全都被李申之给“扣”下来了。

按说扣押朝廷钦差可以视同谋反,李申之还没有跟朝廷决裂,不至于行此不冷静之事。

殊不知李申之是以金人围城为由,为了保证朝廷钦差的安全才不让他们出城。

再加上冯益这个赵构的铁杆亲信实则与赵构离心离德的家伙在旁边撺掇,那些来到这里的钦差便稀里糊涂地留在了应天府之中。

等到他们回过味儿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耽搁了太久,就算他们即刻动身回到临安府,也逃不掉一场重罚。

反正横竖逃不掉一场重罚,干脆躲在应天府之中,他们也接受了此时出城不安全的说法。甚至于有后来的钦差,他们也加入了劝说的行列。

不管进城的时候安全不安全,反正只要出城就不安全。

看着积攒了越来越多的钦差,冯益忽然动了心思,贱兮兮地开始了他的游说:“那个,你们听说过香料岛吗?”

……

时间来到了六月,天气渐渐炎热起来。

宋朝时期,是史上温度比较高的一段时期,河南地区生长着大片的竹子,甚至还常有大象出没。

应天府地处中原腹地,更是成了火炉一般的存在。

好在有李申之这样的小发明家,开发出了水力风扇。

模仿着电风扇的模样,将三片叶片装在一根轴上,再由水力驱动主轴,带动风扇的轴转动,叶片便能产生源源不断的风出来。

风扇需要的功耗很小,所以哪怕是小小的一条小溪,都足以驱动风扇的转动,满足一个屋子所有人的乘凉需求。

风扇的出现,让李申之的大脑再次闪过一道光。

灵感迸发带来的颅内爽感,让他无法自已,在府衙的大堂之中团团乱转。

张浚看着急躁的李申之,问道:“申之可是又想到了什么好点子?”

李申之梳理了一下脑海中的灵感,大致形成了一套可行性方案,说道:“张相公,方才下官忽然有了一些想法,可以极大地改进工坊城中的生产能力。”

张浚不停地啜着茶水,湿热的天气让人总是处于缺水的状态,说道:“那便传信让踏白军回来,不管是武松还是鲁达,让他们去给工坊城传信便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宋人与金人基本上达成了平衡,处于事实上的休战期。

只要宋人的主力不出城,金人便按兵不动,任由这两只踏白军随意游荡。

李申之点了点头,随即叹道:“唉,若不是眼前这局势,下官真想亲自去工坊城中走一趟。”

张浚没有接话,自顾自地喝了两盅茶,思忖了一番,说道:“申之想去,倒也不是不能去。反正现在局势也算基本稳定,暂时不会有什么战事的发生。即便有战事发生,只要咱们应对有方,金人也讨不到什么便宜。你只需乔装打扮一番,夜间从城墙上吊下,跟着踏白军前往工坊城即可。这里有我,某虽然打仗不行,但守城还是没有问题。”

李申之闻言,知道是这么个道理。

默默思忖了一番,越来越觉得这个方法可行性很大,没有发现什么遗漏之处。

至于说安全,天下本没什么安全的地方。

武松与鲁达成天游荡在外,伤亡率不见得比县城的守军高。只要应对得当,踏白军的安全性比城中还要高。

只不知岳银瓶到底去了哪里,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音讯。

上次听说她朝着西北方向走了,李申之猜到她可能会奇袭开封城。

可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从未听说开封城附近有战斗打响。

不论是胜还是败,压根没有消息。

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李申之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按说不过是一个风扇而已,不至于让李申之这么激动。

但殊不知,一个小小的风扇,代表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螺旋桨。

风扇的用途非常广泛,说它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都不为过。

将风扇装在船下,便可以将船的驱动力变成螺旋桨,进而彻底改变造船业的发展。

螺旋桨飞机虽然暂时还造不出来,但是单人驾驶依靠人力驱动的螺旋桨小型飞行器已经有许多人试制成功,李申之觉得依靠宋人的智慧,未必造不出来。

这样的小型单人小飞机,若是飞行距离能够维持上二十公里,那就能实现由空中在应天府各州县之间的沟通,其意义是重大的。

在冶铁业中,风扇的作用同样很大,它可以彻底改造鼓风技术:轴流风机。

宋人的鼓风技术依然是风箱技术,用类似于活塞运动进行鼓风。

且不说风量的大小与能量转化效率,风箱鼓风时的间歇性,便极其不利于火炉燃烧稳定性。

风量的时大时小,会让炉内的燃烧状况时大时小。若是没有随着风量调控的投碳量,也会导致炉内有一半时间处于燃烧不充分的状态。

而轴流风机可以不间断地稳定输出风量,使得火炉可以处于相同的状态下稳定燃烧,这样一来,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很有裨益。

若是再进一步发展,将碳块破碎到一定的尺寸,让碳块可以在一定的风量之下被鼓风机的风“吹浮”在空气中,便是现代主流的煤炭锅炉技术——流化床锅炉。

而流化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造出水煤气,进而可以发展出农业革命真正的转折点:化肥。

人类的历史,始终与饥饿相伴随,不论是开垦农田也好,兴建水利设施也罢,农业产量的上限始终存在。

当古典农业技术充分地发展成熟之后,南宋的农田产量甚至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田产量相差不多。

真正让农业产量大规模增加,产量不再局限于土地肥力,让大多数国家彻底消灭饥饿的,是化肥。

又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

暂且只想到了两条运用,李申之便已经激动得不能自已。

他相信风扇肯定还有更多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去工坊城,见一见那些聪明的工匠,启发他们来一次小规模的工业革命。

说干就干,应天府用警报器发出警报之后,当夜武松便来到了城下。

李申之从城上乘坐吊篮下到城下,武松早已为他备好了马。

应天府城距离工坊城很近,二三十里的地方,李申之一路上走得不慌不忙,也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

金儿形影不离地跟在李申之身边,也来到了工坊城。

目送二人乘坐吊篮入城,武松领着部下离去,隐没在了夜色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