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一百二十五、战略收缩

大宋不怂 一百二十五、战略收缩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武松和鲁达二人原本都是山东县里的官吏,山东沦陷之后他们不愿屈身事胡,便在民间拉起了一支武装力量。

刘豫的伪齐当政的时候,他们还能搞一搞敌后工作,聚拢了不少人马。

等金人废了刘豫的伪齐,亲自接管山东诸州县之后,对这些民间武装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缴,他们的日子一下变得难过起来。

听说李申之在应天府打得有声有色,他们便领着自己的队伍南下,投奔应天府来了。

在河北之地,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河北、山东的地界上,有无数这样的民间抗金力量,他们人数有的多有的少,加起来总数很多,却大多都是各自为战,不能凝聚成一股力量,被金人逐个击破。

早在靖康之难后,宗泽留守东京,曾经将这些民间武装集合在一起,将金人拒在黄河以北。

怎奈赵构太怂,龟缩在建康不敢北望,沦丧了大片河北河南国土。

等到岳飞北伐的时候,还能依稀联络到这些义军,可惜岳家军在十二道金牌面前功败垂成,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义军再次溃散。

再往后,不论是隆兴北伐,还是开禧北伐,都有义军呼应,其声势却一次比一次地小。

南宋朝廷的无能和腐朽,让北地的汉人再看不到希望,对南宋朝廷彻底失望。

于是当蒙古灭了金之后,北地汉人调转枪口,大批地人随蒙军南下,最终亲手埋葬了南宋。

平心而论,不怪北地的汉人。

南宋的朝廷但凡有点良心,北地的汉人都不至于那般寒心。

武松和鲁达的来投,让李申之感觉到了北地的人心,依然可用。

这就好,至少以后进攻燕京府的时候,难度会小很多。

李申之向二人分析着眼前的局势:“想必二位已经知道,金人在外围逐个拔咱们的堡垒,再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武松说道:“好叫小相公知道,金人虽然拔了几个堡垒,但都是防卫松懈的堡垒。真正的硬骨头,金人还不敢去咬。”

李申之点了点头,情况与他和张浚所掌握得一样,说道:“即便如此,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那金人既然知道先拿软柿子开刀,说明他们提前已经摸清楚了咱们的情况。既然他们知道哪个是软柿子,哪个是硬骨头,焉知他们不会在啃硬骨头的时候,加强进攻力量?到时候咱们该如何防备?”

鲁达说道:“小相公是个什么打算只管说,俺们兄弟上刀山下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

鲁达是个直肠子的人,最不喜欢与别人说绕弯的话。尤其是读书人做事,总喜欢分析来分析去,分析到最后还不是要去做。

武松到底读过些书,说道:“小相公是想攻,还是想守?”

李申之说道:“我想以守为主,不知二位哥哥意下如何?”

武松思忖了片刻,问道:“怎么守?”

李申之说道:“二位哥哥依然在外游荡,骚扰金人。若是遇到金人大股的人马便撤,遇到小股人马便杀。粮草甲械但有缺损,即可入城补充。”

武松点了点头,应道:“俺们听小相公的。只是堡垒里的人怎么办?他们能守得住吗?”

混凝土堡垒虽然坚固,可毕竟建造得仓促,规模有限,防御金人的能力也有限。

若是三两万的金人来进攻,他们可以守得水泄不通。若是十万大军进攻一个堡垒,他们的下场只能是被攻破。

不过在武松看来,有混凝土堡垒这么好的防御工事,只要是堡垒里的人奋死抵抗,必然能给金人造成巨大的杀伤。

只可惜出身基层的他,看不透李申之的想法,也看不懂完颜宗弼的操作。

金人明明就是打消耗战,搞对拼人口消耗,堂堂正正的阳谋,反倒不容易被人看破。

仿佛所有人都不太相信,金国战神完颜宗弼竟然会用如此幼稚低效的战法。

殊不知这样的战法,才是李申之最怕的。

这世上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而想要有人才,首先要有人。

人都被拼完了,还玩个什么劲儿?那叫亡国灭种。

李申之当然不会为了所谓的“保存火种”而苟且,他只是想在合适的时候,来一场战略收缩。

战略收缩需要勇气,需要放弃许许多多的既得利益,但却是面临危机之时最明智的选择。

就像现在的米帝,理智的精英在使劲地搞战略收缩,别人却都笑他太痴狂,妄图继续称霸蓝星。殊不知当德不配位的时候,迎来的将会是毁灭。

李申之说道:“我与张相公商议过,想将堡垒里的人迎回县城和府城之中。其中运筹,还需要二位多多费心。”

武松与鲁达率领的踏白军,本就是游弋在各城之间的空阔地带,由他们来传递消息最好不过。

让堡垒里的人撤退到城中,这样的消息太过复杂,超出了警报器编码的能力,只能由人来传递口信。

武松说道:“小相公还有什么指示吗?”

他从李申之的神态看了出来,具体如何操作,府城中的上峰并不能给他太多的指示。

在护送堡垒中人员撤退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危机,需要和鲁达随机应变。

李申之说道:“如果可能,明晚一夜之间将人全部撤回县城之中。”

武松一抱拳,应道:“得令!”

武松鲁达二人朝张浚再一抱拳,便欲转身离去。

忽然被李申之给叫住:“银瓶可有消息?”

应天府接收到的岳银瓶最后一条信息,便是在林子里与金人相遇的一次。

可是那一次之后,岳银瓶带的那支踏白军却没了踪迹。

被金人团灭了?不可能啊。

那支队伍里面有岳银瓶这个天才小将军,还有魏胜这种载入史册的勇将,老陈这种百战老兵,不至于不声不响地被金人给剿灭。

真要论纸面实力,千人队级别的战斗,金人的军队之中还没有岳银瓶这支踏白军的对手。

简言之,在战场上岳银瓶的踏白军就是无敌的存在。

可为什么又没了消息呢?

难不成是遇到了什么灵异事件,遭遇了时空穿梭?

这种情况不是开玩笑,因为李申之自己就经历了时空穿梭。

一想到这里,李申之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惆怅之情不知从何而起。

武松说道:“银瓶姑娘他们朝东去了,具体去了哪里下官也不知道。”

向东?

莫非……

李申之忽然抓住了一个华点,顿时激动了起来。

……

夜深的时候,李申之派出了一支偷袭小分队,扛着能加载燃烧弹的回回炮,前往偷袭金人的营地。

虽然防守是主基调,但是基于战场礼节,象征性的偷袭和进攻也得搞一下子,要不然完颜宗弼会以为他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事实证明宋人的偷袭的确难防。

当两波石弹外加一波燃烧弹准确无误地降落在金人的营地中时,金人追击出去的骑兵不出意外地没有捞到半根宋毛。

宋人这次的机动性更强,竟然用马车来拉回回炮的零件,转运速度比之前人跑的速度快了好几倍。

用马车拉回回炮并不是出自于李申之的手笔,而是临安府军中士兵的发明。

马车当然拉不下一架回回炮,但是却能拉得中好几个大型零件。

将李申之打造的四轮马车公交车稍微改造一番,把车厢换成平板,只需要四辆马车就能装在一台回回炮的所有零件。

当李申之看到这项发明创造的时候,兴奋地大手一挥,赏了百两银子给发明小团队,着实提升了一番军中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别人或许不知道马车回回炮的价值,李申之却知道,这是一项直到一战时期才出现的新式装备: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与坦克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注重装甲防护,一个注重进攻威力,在兼顾自身优势的同时,两者都极大地以机动性为最重要的性能。

有人说自行火炮是坦克的克星,有人说坦克是自行火炮的克星。

这两者本无所谓强弱,各有优劣势,具体战况还要看操作的人。

就像坦克是公认的步兵克星,在实战中被步兵暴揍的案例却屡见不鲜。

一波偷袭过后,完颜宗弼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

事实证明,他在水边修建营寨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宋人的火弹刚刚燃烧起来,金人只用了半柱香的时间,便成功地借助水车,引用河水将火尽数扑灭。

造成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金人同时也不怕宋人大规模地回回炮攻击,因为宋人胆敢再多打出两轮火弹,那么金人的骑兵便会追击到他们的炮兵阵地。

到那时,宋人将无路可逃。

马儿拉上马车之后毕竟负重很大,跑不过骑兵是必然的。

劳累了一天的赵不凡站在城墙上,用望远镜看着金营里的动静。

见到刚刚燃烧起来的火苗很快便被扑灭,有些气恼。

赵不凡对身边的李申之说道:“申之,金人的主力全都集中在河边,咱们为何不能学学关二爷,来一个水淹七军?”

引水淹城的战术,在历史上也是常规战术,特别适合在久攻不下,两军相持的时候。

通常的做法,是找到河水的上游,用沙袋堵住河水,等河水积聚多了以后,再忽然撤掉堵截河水的沙袋,突然增大的河水便会形成短暂的洪峰,淹没地势低洼的地方。

这样的战术虽然看上去很美妙,实行起来却需要很苛刻的地理条件。

再者说,这种并不罕见的战术,极易引起有经验将领的警觉。

想要聚洪水,首先要堵截河流蓄水。蓄水的时候,下游的水量必然会变小。

所以下游的将领只要发现河水的流量变小,马上就能想到上游的人想干坏事。

赵不凡读过几本书,却不愿意在实战经验上下功夫,当他兴致高昂地说出在自己战术的时候,压根没有意识到,他想要堵截的河流是黄河。

首先,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一个合适的蓄水地,想要堵截黄河蓄水,起码地跑到刚刚割让出去的陕州才行。

陕州在秦晋豫三省交界的地方,路途遥远,不现实。

即便是能跑到陕州,想要凭借一千人在短时间内阻断黄河,无异于痴人说梦。

看到李申之面无表情的反应,赵不凡知道自己说了一句没用的废话。

无奈地摇了摇头,赵不凡觉得自己还是不适合战场上的事。

还是好好地搞自己的后勤,多造几辆马车出来,也算是为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试想一下,若是能一次性出动几千辆马车,上千门回回炮齐射金人营地,大概能让金人火烧连营吧。

……

应天府城中的自行回回炮偷袭,成功地吸引了金人的注意力,给武松和鲁达的行动争取了空间和时间。

他们趁着夜色在广袤的应天府各县之间穿梭,先是沟通了各个县城的意见,然后再逐个将消息传递到各个堡垒。

各个县令都是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打仗或许不一定行,但是谋划起具体的事情来,全都一板一眼。

短短功夫,他们便做好了全盘计划,将哪几个堡垒划归到哪几个县,走什么样的路线,设计得井井有条。

团结就是力量,当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几个县令虽然没有事先商议,但他们所有人给出的撤退方案,竟然出奇的一致,以至于让武松觉得他们或许曾经在应天府碰过头,一早便商议出了这样的方案。

花了整整一个白天才将消息传递完,这一天又被拔掉了两个堡垒。

正如李申之所预料,杯拔掉的堡垒中有一个是防御实力比较强的,曾被寄予厚望能够坚持五天的堡垒,竟然也只坚持了不到半天时间。

金人花了很大的代价拿下了这个堡垒,其目的也是想击垮宋人防守的信心。

连这么坚固的堡垒都在半天时间被攻破,别的堡垒能不能守得住,最好自己心里掂量掂量。

殊不知宋人早已提前有了准备。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堡垒封闭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行行乡民排着队,默默地走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