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一集 诸葛寻仙

华夏真相集 第一集 诸葛寻仙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第一集诸葛寻仙

神州大地,华夏全景。

三国纷乱六十年,终归于晋,天下被司马氏得了,从此关河宁定。

字幕:西晋朝泰始四年,武帝司马炎在位。此年忽然河西、陇西地区连年大旱,民众深受其害。秦州作为特重灾区,向来胡汉混杂而居,尤以河西鲜卑人数最为众多。

朝廷因怕饥民闹出事端,武帝司马炎遂派遣胡烈为秦州刺史,前往镇守,兼以抚民。

胡烈到任之后,却不体恤武帝圣意,只一味对胡汉之民采取高压手段,兼以武力征讨,并不招抚安慰,也不赈灾。先屯兵于高平川,后派兵进占麦田,直惹得羌戎之民大怨。

字幕:秃发树机能,河西鲜卑首领。

秃发树机能不堪胡烈欺凌,纠集起十万难民,于泰始六年起兵反晋,从此河西不宁。

那胡烈乃是个武夫,欺民有能,平叛无力。因率大军与秃发树机能战于万斛堆,不料一战便致兵败身死,枉送了数万朝廷大军。

秃发树机能士气大振,乘胜而进,一举攻下高平。

河西之地该着晋扶风王司马亮管辖,见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急遣将军刘旗前往救援。那刘旗只是个太平将军,论打仗却是个外行,出城便即怯战,在半路扎下营寨,观望不进。

晋武帝闻报河西平叛不力,下诏罢免司马亮,又命尚书石鉴行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事,与奋威将军田章率大军西征。

东羌校尉、轻车将军杜预与石鉴有隙,拒绝对鲜卑用兵,被石鉴诬陷,免职押解回京。

石鉴挤走了杜预,与叛军相争于野,屡战而不能胜。

报急表章呈递朝廷,晋武帝司马炎只得临阵换将,急命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坐镇关中。

日月如梭,时光流逝,年余过后。

秃发树机能势力益大,联合氐、羌、匈奴等陇西部落共同反晋。在各族联军之中,尤以北地郡匈奴人最为强悍,号称北地胡。争战年余,西晋王朝丧城失地,连连失利。

前后又足足乱了三年,秃发树机能联合北地胡攻打金城,在青山击杀凉州刺史牵弘,后又杀继任凉州刺史苏愉于金山。

至此两任凉州刺史皆死于叛军之手,朝廷大震。

晋武帝于是觉得泰始年号不吉,即改元为咸宁,取天下咸皆安宁之意。

咸宁元年,秃发鲜卑据凉州金城郡向西发展,高昌以东鲜卑诸部纷纷响应,一时并起。

司马炎寝食难安,又命开国重臣贾充离京,前去镇守关中。

贾充整人很有一套,却不懂治军。闻命吓得要死,不敢领兵出征,遂急中生智,即以己女贾南风求配太子司马衷,自己做了国丈。既为皇亲,便安居京中纳福,因而得免西征。

咸宁三年丁酉,河西之乱愈加凶猛,势不能制。

晋武帝眼见天下即将分崩离析,不由大急,乃问计于群臣:我朝中可有大将,如当年天将军马超一般,能威震西凉,为西域诸胡慑服?卿等可举贤任能,保我天下太平。

太子国丈贾充见问,出班奏道:我朝能征惯战之将今皆凋零,或病退在家,无复当年之勇。臣举一人,乃淮南旧臣,有万夫不当之勇。今闲居洛阳,陛下何不用之?

晋武帝听罢,恍然大悟:若非贤卿提起,孤几乎忘却此位战神!

乃宣文鸯上殿,在太极殿亲自召见,问道:卿可愿为国出力,率军至河西平叛?

文鸯喜不自胜:既国家有需,陛下信任,臣愿驰骋沙场,扫平狼烟,万死不辞!

武帝龙颜大悦,即当殿拜将,命文鸯率凉、秦、雍三州之军,出征河西。

果然名将出马,与众不同,立见奇效。只经三五个战阵,文鸯便大破秃发树机能;未至半年,河西诸胡二十万口来降,树机能率领残部远遁沙漠。

文鸯平定河西,振旅还师,献俘于京都洛阳。

晋武帝大喜升朝,赏赐出征功臣,升任文鸯使持节、护东夷校尉、监辽东军事。

又下诏命,改封宗室诸王:封司马亮为汝南王,司马伷为琅邪王,司马骏为扶风王,司马伦为赵王,司马辅为太原王,司马颙为河间王,司马陵为任城王,司马斌为西河王,司马柬为南阳王,司马耽为中山王,司马威为章武王。立皇子司马玮为始平王,司马允为濮阳王,司马该为新都王,司马遐为清河王。改封钜平侯羊祜为南城侯,使镇守襄阳,以防东吴。

武帝封王已毕,洛阳忽起大风,将树连根拔起;天气骤冷,突降寒霜,五谷不收。

大封诸王次年,秃发树机能势力复举,又起兵反叛,命部将若罗拔能在武威大破晋军,阵斩第三任凉州刺史杨欣。自此秃发树机能纵横西北,无人能制。

仆射李憙再请发兵征讨,但朝议不可,武帝亦不能决,就此搁置。

咸宁五年,边关急报入都:秃发树机能攻下凉州,跨州连郡,占据大半河西之地。

司马炎大悔,临朝叹道:文鸯远赴辽东,今不在朝,谁能为朕讨此叛胡?

话声未落,一员大将出班叫道:主忧臣死!臣不用朝廷军马,自愿募兵前往征讨。若不斩树机能首级,誓不回来面见陛下!

众臣闻言,皆惊视之,见请命者并非别个,却是司马督马隆。

字幕:马隆,字孝兴,东平郡平陆人。故汉丞相诸葛亮表侄孙。

镜头闪回,叙述马隆来历。

马隆少年在原籍之时,曾随表叔祖诸葛均精习匠门之术,又蒙黄承彦传授八阵图,身藏异能。其后父母俱亡,为生计之故,便在兖州郡守帐下谋得武职,智勇兼备,好立名节。当初有魏太尉王凌,乃汉司徒王允族侄,于嘉平三年在淮南发动叛乱,与其外甥令孤愚谋废少帝曹芳,后为晋王司马懿所执,服毒自尽。

王凌既败,与外甥令狐愚被开棺曝尸,事后无人敢予收葬。

马隆仗义,假称令狐愚门客,前去认领遗骸,以私财为其殓葬。更在墓侧列植松柏,为其服丧三年。此等义举,当时成为天下美谈。

西晋泰始年间,朝廷将欲伐吴,下诏各州郡举荐勇士。兖州郡守力荐马隆于朝廷,却未被重用,此后渐次升迁,方得任司马督之职。

闪回结束,马隆出班请战。

群臣见马隆官小职微,出此大言,于是议论纷纷,当即朝议,欲不允其请。

武帝司马炎知道山东琅琊颇多异能之士,于是不顾朝议,诏命马隆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当场拨下军饷,命其即刻募兵而往。

太尉贾充出班谏道:此番平定西胡,乃是为朝廷出征,当用朝廷兵马。若允许马隆赏募勇士,则乱常规,成为私人部曲,朝廷难以控制,诚请陛下思之。

司马炎因王充前番不肯奉旨出征,正然恼他,于是不听。当场授予马隆兵符将令,允其至武库任选兵器,并领三年军资,而后出发。

马隆叩拜谢恩,下殿而去。既有兵权及军资在手,三日内便募得三千五百壮士。

晋武帝闻说募兵完成,亲往校场阅军,见个个精壮勇武,不由大喜,遂犒军饯行。

镜头转换,甘凉道上,将军出征。

马隆辞帝出京,率引所募三千五百精卒西出长安,渡过温水,来伐叛胡。

秃发树机能闻说晋朝又派兵来,不以为意,亲领部众数万,据险阻遏。

马隆闻报叛军有数万之众,遂不急于对垒交锋,依险扎下营栅,暗令军中工匠,依自己所绘图样改革兵器,并作扁箱车数百辆。

数日之后,工匠入报:兵器改造完毕,扁箱车也已造就,一切准备就序。

马隆升帐,唤过部将张能、李会:命你二人各引七百五十名军士,如此如此,不得有误。

二将领令,各引军埋伏去讫。

马隆自引二千中军,三声炮响出营,列于温水之西,与秃发鲜卑两军对垒。

秃发树机能率三万兵出,见对方只有二千兵马,与诸将哈哈大笑。

马隆面对三万敌军,从容不迫,当下挥动令旗,命二千军依照武侯八阵图式,于广阔地带联车为营,并插鹿角于车阵外围。

秃发树机能见其这般列阵,更加好笑,下令吹动号角,使左右先锋各引一万铁骑,前往冲阵。晋军面临敌军冲击,岿然不动,静如岱岳。

眼见敌军进入一箭射程之地,马隆喝令擂鼓,将手中长枪往空中一举。

军士见到主将信号,忽将联车机械发动。只见车中强弩突发,一发十矢,便如疾风暴雨。鲜卑军将纷纷落马,死伤枕籍。

原来此便是当年马均所创“诸葛连弩”,惊世骇俗,何人能当?鲜卑军大骇,以为神器,返身便逃。反而冲撞自家后军,自相践踏,乱作一团。

马隆将银枪一举,率先纵马上前,带头冲杀。

两千晋军皆上马追击,鲜卑军大败,舍了营帐,向西狂窜。秃发树机能屡欲回兵再战,但三军溃逃,如何止喝得住?

陡见前面两峰对峙,中间峡谷道路狭窄,众军呐喊冲入谷中,挤成一团。

两万胡兵悉数入谷,忽听两侧山坡上炮声四起,乱石飞空,向谷中砸下。鲜卑军无处可躲,瞬时又死伤数千军马。

晋将张能立于高阜,大叫道:胡奴,尔中我马将军之计也。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秃发树机能大怒,一马当先,以手中铁槊拨打飞石,率领败军奋力冲出峡谷。

甫出谷口,前头军士忽然返回:大人不好,前面又有埋伏,出不去了!

秃发纵马上前看时,见前面空阔处又列数十辆车,每车后面各立两名军士,阻住去路。车阵两侧,黑石堆积如山,不知是何用途。

树机能以为又是连弩,叫道:诸将听某命令,休等他发箭,先以劲矢飞石射之!

众将得令,驱马上前,矢石齐发。

对面晋军呐一声喊,扯动机关,数十辆车顶忽地张开,顶上各有扁箱立起,便如木屋,将鲜卑军士所发矢石尽行收入其中,皆似泥牛入海,毫无声息。

秃发树机能叫道:休管他车阵,只管纵马冲击!

军士闻令,拼死上前。晋将李会见敌军势猛,急令撤了车阵,引军奔入黑石阵中躲避。

鲜卑军尽穿铁甲,驰骤上前冲杀,刚至黑石堆前数丈,却纷纷离鞍飞起,撞上石山,登时粘在山上,不能动转分毫,便如遭遇仙人施术,凭空摄去一般。

正在此时,背后喊声大起,马隆与张能率军追至,杀敌如砍瓜切菜。

秃发树机能叫道:放箭,射出生路!

众军急向对面发矢,势如狂风。李会并不躲避,只顾躲在黑石堆后,指点敌军嘻笑。

煞是奇怪,鲜卑军所发箭矢到得近前,却突然转弯,均落于石堆之上。鲜卑军不知何故,无不大惊,不敢再往前行。

秃发树机能闻听后面喊杀声已近,于是亲杀两员部将,催军上前。

众军被逼无奈,只得奋力前冲,却又纷纷被吸附于黑石堆上,便如飞蛾投火,石山上转瞬贴满军士,约有数千人。

秃发见晋军身穿皮甲,身上并无铁器,忽然大悟,叫道:卸下盔甲,便可得出!

众军领令,急丢盔卸甲,又弃兵器,这才逃出生天,簇拥秃发树机能而去。回首看时,三万大军,只余四五千人跟随。

正逃之间,探马来报,原来道口所堆石山皆是磁石,专吸铁器。

树机能闻罢大悟,复又惊讶马隆之能。

马隆以三千五百军大破鲜卑数万铁骑,从此威震天下。如此且战且进,不断获胜,即写成战表,遣人至洛阳报捷。

武帝在京,许久未闻马隆音讯,犹疑不定。众臣皆谓马隆此去必死,幸灾乐祸。

马隆使节到京,已是深夜,但思军情紧急,遂夜叩宫门,请黄门郎转呈捷报。

武帝深夜忽得捷表,不由大喜,急命下诏,授马隆假节,拜为宣威将军。

马隆拜诏领爵,率军到至武威。鲜卑拓跋部韩且万能闻之,遂率万余部众来降。

十二月,马隆引军大进,再与秃发相遇,展开激战。马隆复用神奇机械设伏,大破鲜卑叛军,并阵斩树机能。鲜卑余部皆降,凉州就此平定。

于是捷报再次入京,只有十二个字:经大战,斩秃发树机能,克凉州。

武帝喜不自胜,将奏表展示于群臣面前。贾充等满朝文武面含羞愧,再无他言。

秃发树机能既死,堂弟秃发务丸继为秃发鲜卑首领,但实力已衰,不能复与朝廷对抗。秦凉诸胡土崩瓦解,纷纷向马隆投降,不愿降者各自逃生,自此秦凉之变结束。

晋武帝大赏出征将士,遂任马隆为平虏护军,领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兴复西平郡。

自此马隆便督师河西,以为朝廷西北屏障,前后戍边十余年。

画外音:晋太康六年,乃是西元二百八十五年,发生三件大事。其一鲜卑慕容廆攻扰辽西,其二陈寿撰成《三国志》,其三晋武帝拜平吴功臣王浑为尚书左仆射,子王济为侍中。由此天下一统,兵戈不兴,民有所依,所谓“太康盛世”之时。

镜头转换,按下朝廷,复说江湖。

江南之地草长莺飞,春光烂漫时节。农夫插秧田间,耕牛行于陇亩,一派太平景象。

辰时刚过,忽听马挂鸾铃脆响,只见邵陵郡官道上行来三骑。

农夫刘四自田中直起腰来,抬眼望去,见来者乃是一主二仆,居中者是个员外,方面大耳,四十岁上下年纪,肋下佩剑,颇具官威。那左右两个侍从均身强力壮,威风赫赫,肋下各佩一把弯刀,举手投足间显见武功不弱。

那中年员外将手中马鞭微扬,高声问道:借问老表,此间离邵陵城还有多远?

刘四啊了一声,旁顾并无他人,才知是问自己,受宠若惊答道:尚有五十余里。官爷如此骑马走去,只需个半时辰便到。

马上员外笑道:如此叨扰,奉谢!

将十数枚铜钱掷于田梗,就马上加了一鞭,三骑扬尘而去。

字幕:列位看官!诸葛靓,字仲思,琅琊阳都人。故魏征东将军诸葛诞之子。

诸葛靓身系杀父大仇,虽蒙晋帝再三征召,毕竟不肯仕晋,甚至终生不肯北向而坐。今虽并无官职,但毕竟曾任吴国右将军,故此虽作常人打扮,行止间仍是难掩昔日威势。

眼见天下一统,四海升平,不耐在家闲住,忽然想道:往年我在东海曾遇徐元直道长,嘱我往即墨寻访胡峄阳先生。左右无事,何不往即墨走上一遭?

于是收拾行囊,吩咐妻子数语,带两个健仆葛英、葛明,各骑一匹烈马,出了庄门,逶迤向即墨行来,开始修仙访道之旅。

不则一日,三人进了即墨,正是夕阳西下之时。辗转打听胡峄阳府宅,满城并无人知。

诸葛靓暗自纳闷:莫非年深日久,是我记错了言语,还是伏龙先生调侃于我?

眼见日落西山,没奈何,只得寻一处整洁店肆住了,预备明日登程返乡。主仆三人坐于堂中,相互望望,各叹一口长气。

诸葛靓苦笑道:此番出门,本意效当年留侯张良仙师,欲从赤松子游于深山,不复问世俗之事。不料伏龙先生误我,看来神仙亦有说谎之时。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葛英宽解道:主人休恼。神仙之事,本来就渺茫得紧。我听说当年周穆王驾车至昆仑山见西王母,得其款待,并赐蟠桃。王母虽盛情款待穆王,但同时心想,凡人动不动就来打扰神仙,那还得了?于是穆王辞别去后,遂下令关闭昆仑通道,此后仙凡异途,再难得见。况这胡峄阳之说,只凭徐元直一语,未见其实。访仙之事,惟凭缘法罢咧。

葛明附和道:是极,是极。寻道访仙之事,本来可遇而不可求。主人这些年在家中呆得倦了,出来一番,理当自得其乐,顺其自然。此番我等来此海岛仙境,即便找不到神仙,也可仿佛当年周天子西游,赏山玩水,岂不是好。

诸葛靓笑道:未料你们两个,懂得倒也不少。

心下倒也宽解不少,遂向店主点了八个肴馔,主仆三个同桌共饮闲话。

诸葛靓:你两个只知穆天子当年曾至西昆仑,但可知驾车者为谁?

二人闻听,俱停杯问道:我等不知。果是何人?

诸葛靓:据《穆天子传》记云,周穆王有八骏神马,名曰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为其御驾西征遨游,登昆仑山见西王母。驭手名唤造父,乃是颛顼帝孙外甥后裔,伯益之后。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长子大廉受封于葛,便称葛伯。后来葛国被商汤所灭,葛伯后世子孙多以故国为姓,故称葛氏。其中一支迁到齐国诸城,后迁琅琊阳都。因当地已有葛姓,故取诸葛为姓。我诸葛一族,便是葛伯之后。

二葛闻罢大笑:怪不得主人令我二人以葛为姓,原来如此。

主仆三人正说笑间,店主在一旁忽然接口道:先生原来与葛神仙便是一家。怎么身为神仙后裔,却又到处去访别家神仙?

诸葛靓吃了一惊,向那店主拱手道:店东贵姓大名?

店主笑道:某姓张,名旺,营此小肆多年,不值一提。

诸葛靓:未知我葛氏门中,有哪个可称神仙?

张旺:我隔壁有一位开生药铺的先生,复姓皇甫,单字名谧,乃是药王门掌门,却与神仙常打交道。其师父乃是神针樊阿,师祖乃前朝神医华佗。因皇甫先生常来光顾小店,听他老人家闲时谈论,尝对小儿说起兵家门左慈仙师之事,说其有个关门弟子名唤葛玄,其后成仙得道,世称为葛仙翁。因适才听先生闲论,才知乃是葛仙翁同宗。

诸葛靓闻言大喜,刚要详问,张旺向门外一指:兀地那不是皇甫先生来了?

众人闻言回头,只见一位郎中已掀帘进来。头戴方巾,身穿蓝袍,手中撑一根古藤龙头拐杖,一部银髯垂于腹下,二目烁烁有神,果然一副仙风道骨,与众不同。

店主张旺上前搀住,让到诸葛靓座头上道:老倌儿,这位是诸葛先生,从琅琊郡赶来,本是葛仙翁同宗,说来寻甚么胡峄阳道长。老儿是即墨土著,却从来没有听说此人。你不常说葛仙翁是你师叔?故此老儿多嘴,指点他三个前去问你,老倌儿便自行来了。

皇甫谧笑道:人都说多嘴张旺,果然不假。

说罢回头打量诸葛靓三人,问道:客人何来?因何打听那胡峄阳?

字幕: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汉臣皇甫嵩之后,药王门掌门。

诸葛靓多闻神医华佗及药王门事迹,岂有不知皇甫谧大名之理?急忙让座,以晚辈之礼参见,报了自家名号,极尽恭敬。力邀同桌而食,请至上座。

皇甫谧闻说是诸葛武侯族侄,不敢怠慢,急忙还礼逊谢。诸葛靓葛英、葛明不敢再坐,便即起身,立在主人身后侍酒,令店主添箸换菜。

张旺乐颠颠地亲自侍候,笑嘻嘻地道:小村粗陋,只是时鲜菜蔬而已,不足款待贵客,尚请见谅。老儿告退,公等慢用。

瞬时酒馔齐备,诸葛靓遂对皇甫谧道:我前岁出海,偶至东海鼓子洋百岁山五老谷,得遇徐庶元直先生,是他老人家委某到即墨寻找胡峄阳先生,代为致意问候,因俗务所羁,直到今日才得前来,真是惭愧。但问遍全城,并无识得胡先生者,却不知何故?

皇甫谧赞叹道:徐元直不愧是伏龙先生,神游太虚,不拘于古今兴替,真乃神人也。诸葛贤弟,那胡峄阳一千三百五十年后方得出生,今世之人岂能识得?此事关乎此后历代沿革气运,天机深远,本不应泄漏于人。但贤弟即非常人,此后亦必承接鬼谷门掌门之位,故此说与你不妨。贤弟,你且发个誓来,此事绝不可向世人泄漏,某便向你说了。

诸葛靓既惊且喜,挥手令英、明二仆带店主到门外稍候,然后起誓道:某若将今日前辈所言之事漏泄于人,必遭天遣,不得入于轮回。此处并无六耳,敬请前辈详说便是。

皇甫谧点头道:自先秦诸子百家于东周开门立派以来,各有兴替存亡。传至如今,只余儒门、墨门、道门、兵门、骊山门五派。释门于汉末传入中土,至今未成显宗。至于道门,却又分成鬼谷门、太平门、药王门、五斗米道,向以鬼谷门为首。兵家门左慈仙师收葛玄为关门弟子,亦将掌门之位一并传之;葛仙翁传与弟子郑隐,今率弟子五十人隐居荆南邵陵郡。至于骊山一派,前任掌门乃汉末奇女貂蝉;因悲痛蜀汉大将赵云子龙之死,不久坐化升遐,将掌门之位传于小乔。某乃药王门弟子,掌门之位由敝师叔董奉所掌。

诸葛靓:原来朝廷之外,另有一个江湖世界。如此说来,伏龙先生令某前来即墨,必然隐藏天下隐微之事。然与一千三百五十年后胡峄阳道长,却又有何关涉?

皇甫谧: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以来,天下大事例有定数。历代皇帝奉天承运以为天子,但其兴亡气运,却掌于鬼谷门历代掌门之手。当初首代鬼谷仙师王禅老祖,使弟子苏秦、张仪施展纵横之术,终助秦始皇扫平**,混一天下;其后黄石公授天书于留侯张良,助汉高祖刘季打下前汉二百一十年江山;其后邓禹助光武中兴,复续汉室一百九十六载。史子眇助少帝刘辩立蜀汉四十三年,少帝又与司马懿联手,秘助献帝玄孙刘琰冒名司马炎,复位得国,亦是天数早定。那少帝刘辩,便是贤弟族伯诸葛孔明先师!

诸葛靓诧异道:前辈莫非吃醉了不成?我伯父诸葛武侯出身山东琅琊大族,乃是东郡太守衙中二公子,天下并无疑议。其与司马懿相争半生,乃是生死冤家,怎会联手?而三国覆灭之后,江山社稷终尽归于晋室,天下至今落于司马家族之手,谁人不知?

皇甫谧:天下皆谓当今皇帝乃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其真实身份,实乃汉废帝刘协重孙,山阳公刘康之子刘琰。司马懿公生前明与少帝刘辩作对,实是二人同心,皆为复兴汉室,故此分掌蜀、魏两国兵权,各行其事。司马懿本欲暗引蜀汉大军复夺两京,奈何天命不灭曹魏,屡使曹真、张郃、郭淮、夏侯霸等掣肘,始终不得其便,以至屡谋不果。少帝殡天之后,司马公只得另行秘计,与山阳公夫人曹节瞒天过海,令次子司马昭将刘琰养为己子,改名为司马炎,以代魏禅,终得光复刘氏天下。晋公与山阳公夫人行此密计之时,某与先师樊阿公及师祖华佗公均在场与谋,故此知之。你诸葛一门为兴复汉室呕心沥血,却不料成就在司马懿手上,此岂是人力所能为者?某所说天数有定,便是为此。

诸葛靓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能行此密计者,真非司马懿此般枭雄所能为也。争奈其子司马昭怀有私心,欲背其父遗命,传位于亲子司马攸,将天下归于其司马家族,又为此杀我三族,实为可恨!天幸不从其私愿,刘琰终得复国,此恨稍舒。

皇甫谧:贤弟受徐元直之托,今番前来寻找胡峄阳,而其却生于千余年后,这更是天下至深机密。今水镜先生早已仙逝,史子眇道长去向不明,伏龙先生避于海外,则鬼谷一门,此后何人掌之?前番郑隐道长来此,与愚兄一晤,曾说起鬼谷门历代掌门名录,某故此记得。此后再延一千三百五十四年,最后一代掌门,便至大明朝末季,胡峄阳道长!其名录所在,郑隐道长亦曾说之。今日天晚,来日当引贤弟前去寻个究竟。

诸葛靓:此等江湖门派秘事,若不是前辈说起,某是丝毫不知。既然徐元直先生尚在,因何不回中土复掌鬼谷一门,却要某来寻找千余年后方才降生之人?既是这个胡道长千余年后方才出生,此时又提他作甚?这可让兄弟我丈二和尚,愈发摸不着头脑了。

皇甫谧自酌一杯,一口饮尽:天机幽微,岂是我等凡俗之人所能预知?贤弟非要问时,那郑隐道长亦曾说来,你便是鬼谷门继史子眇道长之后,第二十五代掌门!徐元直既命你来此地,岂无深意?

稍刻酒足饭饱,皇甫谧唤葛英、葛明及店主张旺入内,便向诸葛靓告辞,竟自去了。诸葛靓送出店外,自回房歇息,一夜辗转难眠。

镜头转换,即墨城外。

皇甫谧引一小童,骑着一个蹇驴,诸葛靓主仆三人骑马,一行五人在城外相见。

葛明见那小童没有坐骑,约与自己同骑。小童笑而不应,只向前轻轻一纵,便出去三丈有余,再一纵,已远远将众人抛在身后,快逾奔马。

皇甫谧见诸葛靓惊异,笑道:我这个小徒名唤胡烈,却是蜀汉镇东将军胡车儿之孙。胡车儿将浑身本事传于其子胡军,胡军复传其子胡烈,并使其入我药王门。他这轻身功夫,却是乃祖家传,愚兄也望尘莫及。

约有半个时辰,五人行至阳城镇,再往前行,林木幽远,路人渐渐稀绝。顺着一条小路又向东南隅而行,约四五里,见一片崇山峻岭映入眼睑,郁郁葱葱,其色如黛。

众人遂入群山之中,见正前方有一座矮山,包围于群岭腹地,掩映在竹丛之中。

几人遂舍坐骑,拴在林中,徒步上山。一路上耳听竹涛阵阵,云雾擦身而过,几疑身在仙境。来至山顶,烟尘不染,胸襟为之开阔,只觉俗气涤尽。

胡烈眼尖,指着左前方叫道:师父,诸葛世叔,你们来看,在那里了!

四人闻言,齐向胡烈手指之处望去,松柏掩映之中,但见隐隐露出一些残垣断壁,并有一角屋檐,挑出于树隙之中。

诸人移步入林,见是一座道观,已经年久失修,院墙皆已没入草丛。东倒西歪三间主殿尚存,殿左一碑倚松兀立,庙门只余一对残破石虎,怒目圆睁,眼望苍穹。

入门石制牌坊还在,门楣上是“鬼谷先师行宫”六个大篆,落款是“弟子孙伯灵敬题”七个小字,若不细看,几不可辨。

诸葛靓大奇,转头向皇甫谧问道:某闻鬼谷先师向来隐于云梦山,课徒授业为本,终生未曾出山。因何此地却有他老人家行宫?这个孙伯灵又系何人?

皇甫谧:孙伯灵非是旁人,正是齐**师孙膑本来名讳。因其做了齐**师,先后于桂陵、马陵两战皆胜,设计杀了庞涓,急流勇退,就居于此山之中,建此行宫。

诸葛靓闻言大悟,即与皇甫谧步入残殿。只见殿中徒空四壁,蛛网密布,尘积盈寸,正座神龛上塑着三尊神像,却是流光溢彩,似是专门有人天天清扫一般。

皇甫谧:居中而坐者额前横生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便是鬼谷仙师王禅老祖;左右两侧侍立者,便是孙膑和庞涓二公。孙伯灵塑像时依旧令庞涓同列师门,可见心胸之阔。

二人正说话间,忽见胡烈冲着东墙,挤眉弄眼,大惊小怪道:咦,咦!这可真是奇了。诸葛师兄的画像,怎地会在这里?

诸葛靓闻说大奇,踱步近前,见满墙皆是人物写真素像,竟有三十二幅之多。再向西墙看去,亦是如此,二墙所布画像两两相对,共有六十四幅,正合后天八八六十卦之数。

那东墙上第二十五幅画像,果然眉目酷似自己本人,可谓奇异之极。

皇甫谧命令胡烈:到殿外拔一束蒿草,扎成扫帚,将那墙面上蛛网清扫净尽。

胡烈奉令而为,葛英、葛明也跟着帮忙,不一时两面墙壁灰尘蛛网扫去,焕然一新,六十四幅写真画像须发毕现。

众人先看东墙第二十五副图像,果真与诸葛靓相貌形态一般,像左刻着一行竖文:鬼谷门第二十五代掌门,吴国右将军诸葛公讳靓。

葛英忽然跳了起来,叫道:此事大为奇异,实不可解。皇甫道长请看,画像虽然逼真,但绝非近人所画,至少也有三四百年之久。咦,这可奇了!

胡烈扔了扫帚,又对着另一面墙叫了起来:咦,咦!这人怎地跟我长的一模一样?

几人看时,却见是最后第六十四副画像,果然酷肖胡烈,亦是身着道装,只是多了一部胡须。画像之左也有一行小字写道:鬼谷门第六十四代掌门,明朝胡公讳峄阳。

皇甫谧:此公定是烈儿后裔,再无疑问。如此深秘天机,怎地绘于墙上?实不可解。

诸葛靓便令葛明拿出纸笔,将六十四代掌门名录抄下:

周代鬼谷子王禅,田齐军师孙膑,燕国上将乐毅,齐国方士徐福,秦代黄石公;

汉代张良,汉相陈平,汉淮南王刘安,汉御史大夫晁错,汉大将军卫青,汉太傅疏受,汉大司徒邓禹,汉定远侯班超,汉侍中张衡,汉护羌校尉马贤,汉匈奴中郎将张耽,汉司空周景,汉荆州刺史度尚,汉太尉陈蕃,汉司徒桥玄,汉谏议大夫何休,汉侍郎黄琬,汉将军钟离权,汉玄都观主史子眇,汉东吴右将军诸葛靓;

赵汉天子刘渊,赵汉略阳公蒲洪,前秦武侯王猛,晋吏部尚书谢安,南朝宋天子刘裕,南朝宋康乐侯谢灵运,南朝宋宣城太守范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北魏尚书李冲,南梁武帝萧衍,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

隋太师杨素,唐卫公李靖,唐英国公徐世绩,唐梁公房玄龄,唐太史令李淳风,唐平阳郡公薛礼,唐玄宗李隆基,唐平原太守颜真卿,唐卫国公贾耽,唐少师柳公权,唐安南都护高骈,唐陇西郡王李克用,后周太祖郭威;

宋相赵普,宋相寇准,宋康节公邵雍,宋翰林张择端,宋张元素;

元相耶律楚材,元狗皮道人张三丰,明诚意伯刘基,明国师姚广孝,明兵部尚书王守仁,明太保海瑞,明少保戚继光,明延平郡王郑成功,明隐士胡峄阳。

皇甫谧与诸葛靓百般玩味,心中默默记诵,已对前面二十四代祖师推敲自知。自二十六代祖师之后,却是不得其要,便知必为未来之事。且已预先得知,自晋代以后,尚有南北朝以及隋、唐、宋、元、明等诸朝更替,天数早定。

正在玩味之间,忽觉门口光线陡暗,一个道人手执拂尘,已经立在殿中。

道人向皇甫谧等打个揖首道:二位获此天机,便须替天行道。皇甫先生除了行医救民,当著录历代神仙之事,以开愚民之智,使其敬畏天命。诸葛贤弟当持五胡令牌,找寻高徒传道,为天下黎民消弥五胡之乱,以存炎黄子孙,保华夏后裔之延续。

殿中五人不知道人从何而至,又听他说的玄微,不由均吃一惊。

诸葛靓刚要问来者何人,胡烈早已拜了下去,叫道:我道是谁,原来是仙师到了!

道人俯身将胡烈搀起,说道:你个小小娃儿,休拜休拜,我可没有法宝送你。

胡烈拜不下去,将双膝在地上一点,顺势跳将起来。

皇甫谧躬身道:我道是哪个,原来是郑师兄到了。

遂向诸葛靓引见:此位便是当代活神仙,灵宝道派二代掌门,俗家姓郑讳隐,乃左慈仙师传人,葛玄仙翁亲传弟子。

诸葛靓急将所录图册揣入怀中,与郑隐见礼:仙长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足慰平生。只是某乃一介武夫俗人,仙长何以贤弟呼之?这可不敢当,折煞晚辈。

郑隐笑道:贤弟大名已名著仙班,尚还自称武夫俗人么?况令族伯葛玄仙翁,乃是愚兄授业恩师,不称你贤弟而何?贤弟虽然年轻,但辈份所在,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了。

诸葛靓方才大悟,喜之不禁。

郑隐与诸葛靓相见已毕,直奔第二十五幅画像之下,将大袖遮住,用力一按。

只听嘎嘎之声起处,其壁自开一洞,幽深莫测。郑隐探手入内,取出一个石匣;再随手一按,其洞自隐,竟连墙上那六十四副画像也均不见,只余蛛网灰尘遍布。便是适才胡烈及二葛所打扫的痕迹,也丝毫无存。(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