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八十集 姜邓斗智

华夏真相集 第八十集 姜邓斗智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矢志不渝,六伐中原。

邓艾闻报蜀兵已出祁山,又见其连日不战,已知其意。遂向陈泰献计:公可引军攻击蜀寨,破寨后便引兵袭董亭之路,先断姜维之后;某引一军去救南安,径取武城山。

陈泰从之,于是分兵而进。邓艾倍道驰至武城山,在山上安营已毕,专等蜀兵来到。

姜维从董亭望南安而来,至武城山前,忽听一声炮响,旌旗遍竖,皆是魏兵,为首魏将正是邓艾。姜维欲上山冲杀,山上炮石甚严,不能得进。

直闹了一天,蜀兵俱疲,姜维移兵下山扎营。刚要传餐,未料山上鼓角又鸣,魏兵骤至。蜀兵大乱,自相践踏,只得退回旧寨。

次日姜维领兵至武城山,欲立寨栅。邓艾令人两路下山,放火烧之,营寨又立不成。

姜维见此,只得与夏侯霸商议: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邽。若得上邽,南安自危。

遂留夏侯霸屯于武城山,自引精兵猛将来取上邽。行至段谷,魏将师纂、邓忠杀出,叫道:姜维兵法所学未精,欲袭上邽,早被我邓将军料及也。还不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姜维大怒,挺枪跃马,便要决战。正在这时,邓艾引兵杀到,三路夹攻,蜀兵大败。

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救了姜维,报说: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

姜维惊呆半晌,不敢再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结果行至半路,又遭陈泰埋伏。

正在万分危急之际,东南角上一支蜀军杀入,犹如劈波斩浪,直入重围,将姜维、夏侯霸救出。姜维见来救己者,乃是荡寇将军张嶷。

姜维:若非将军,某今丧命于此矣。

张嶷:某闻大将军受困,故来相救。休说闲话,将军前行,某与你断后!

不待姜维答言,返身杀入重围,阻挡追兵。姜维与夏侯霸拼力杀出,回头看时,见张嶷身中数十乱箭,身如猬集,大叫数声而死。

姜维败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乃上表请奏,赠其子孙。经过此役,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都归罪于姜维。是属大败而归,此乃六伐中原也。

蜀兵败退,陈泰表奏邓艾之功,司马昭遣使持节,加封邓艾官爵,并封其子邓忠为亭侯。正元三年,魏主曹髦改元为甘露元年,以司马昭为丞相,兼天下兵马大都督,开府建衙,天下大小事务悉听裁处。任贾充为大将军司马,转右长史。

字幕: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故豫州刺史贾逵之子。

贾充向为司马师心腹,执掌许昌以南诸路军事。司马昭新掌朝政,因恐方镇诸将有异议,遂将贾充召为大将军右长史,使其巡视关东各郡。

贾充奉命,于是离开洛阳东下,先到寿春,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行辕治所。

诸葛诞因族兄孔明在蜀为相,因此在魏国不得重用;后武侯身亡,得以在魏历任重职,又因前番出卖了毋丘俭和文钦,因功加封高平侯,总摄两淮军马。

今见贾充持大将军符节而至,遂接进府中,置酒以待。

饮宴之间,贾充故意以言挑之:近来洛阳诸贤,皆以为主上懦弱,不堪为君。又云司马大将军三辈辅国,功德弥天,可以禅代魏统。未审钧意若何?

诸葛诞大怒道:汝非贾豫州之子?世食魏禄,安敢出此乱言!

贾充谢罪道:此非我意,只以他人之言告公耳。

诸葛诞:某乃魏臣,若朝廷有难,当以死报之。

贾充默然辞归,见司马昭细言其事,并挑唆道:诸葛诞在淮南深得人心,久必为患。可以高爵先安其心,再速夺其兵权除之。

司马昭深以为然,即以天子诏命征聘诸葛诞为司空,令其进京任职。一面暗发密书与扬州刺史乐綝,令其防止诸葛诞一旦兵变。

诸葛诞无故得此敕封诏书,知是贾充告变,遂令擒捉宣诏天使拷问。

使者禁不得打,便即说道:此事乃是贾充向大将军司马昭献计,扬州刺史乐綝为其通谋,欲夺将军兵权,诱进京师杀之,实实不干小臣之事也。将军饶命!

诸葛诞大怒,即斩信使,随后具表入朝,历数司马昭之罪,先令部兵千人杀奔扬州。

部将领命,引兵至扬州之时已是半夜,假说是大将军司马昭派来,相助乐将军守城。

城卫见是魏兵旗号装扮,遂不怀疑,打开城门放入。诸葛诞部将于是乘风放火,径直杀至乐綝家中。乐綝人不及甲,马不及鞍,慌上自家楼阁避之,被诸军搜出,绑归寿春。

诸葛诞喝道:你父乐进昔受魏国大恩,今司马氏欺君,你不思报本,反欲附贼耶!

即令推出斩之。遂聚两淮屯田户民,并扬州降兵十五万人,准备进兵洛阳;又令长史吴纲送子诸葛靓入吴为质,向东吴借兵求援,请求合兵诛讨司马昭。

镜头转换,复说东吴。

太平元年九月丁亥日,东吴丞相孙峻病亡,将朝政托付从弟孙綝。

字幕:孙綝,字子通,安民都尉孙绰之子,孙峻同祖从兄弟。

孙峻过世,孙綝进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受命代理朝政。因孙峻专政已致东吴豪族不满,便以骠骑将军吕据为首,联名上书,推荐滕胤为相。

孙綝恐怕被人分权,遂奏请改命滕胤为大司马,代已故大将吕岱镇守武昌。

吕据等大为不满,于是率军返至建业,与滕胤密谋推翻孙綝。孙綝遣从兄右将军孙虑率曹魏叛将文钦、刘纂、唐咨敌之,又令滕胤出兵捉拿吕据。

滕胤见状,立刻拥兵自卫,上表宣称孙綝叛乱。不久吕据兵败自尽,孙綝回师诛杀滕胤,并灭滕胤、吕据三族。吕据、滕胤妻兄孙壹时任夏口镇军将军,率部曲千余口逃奔曹魏。

此役之后,孙綝迁为大将军,受封永宁侯。从兄孙虑助孙綝平定吕据,因嫌封赏不厚,又与将军王惇共谋杀害孙綝。因事不密被孙綝发觉,杀掉王惇,孙虑被迫服药自杀。

东吴权柄,自此皆归于孙綝。

便在此时,魏镇东将军长史吴纲到来,与少主诸葛靓至石头城内,入拜孙綝:我主镇东将军诸葛诞字公休,乃贵国故大都督诸葛子瑜及蜀汉诸葛武侯族弟,向事魏国;今见司马昭欺君罔上,欲兴师讨之,故特来归降。诚恐无凭,专送亲子诸葛靓为质,伏望发兵相助。

孙綝大喜,便留诸葛靓在帐下,命朱异为假节大都督,率军三万屯居安丰。大将全怿、全端为主将,于诠为合后,唐咨为先锋,文钦为向导,起兵七万,分三队而进。

吴纲回到寿春,报知主将诸葛诞,说东吴大将军孙綝已发兵来。

诸葛诞大喜,遂陈兵准备,迎接吴军。此时魏国镇南将军王基到达,还未形成包围之势,唐咨、文钦率吴兵已至,凭借山势率众冲进城中,与诸葛诞合兵一处。

字幕:甘露二年六月,魏国大将军司马昭逼勒天子曹髦亲征,征讨诸葛诞。

前军抵达项城,司马昭屯兵丘头,传下将令:派王基和安东将军陈骞,将寿春城包围两重,开挖堑壕、修筑堡垒。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率精锐部队为机动,以防吴军进攻。

文钦等见魏兵势大,几次想冲出包围回吴搬兵,都被王基击败,退回城中。

吴兵无不惊恐,文钦问计于诸葛诞,如何拒敌。诸葛诞却丝毫不慌,哈哈大笑道:诸公常居江南,不知寿春气候。每年夏秋时节,此一带数郡皆有大雨,以至淮河大涨,其水一直淹到寿春城下。今司马昭在城下扎营,固不待攻,自取其败也。

吴军闻此,方才心安。但上天不佑,从夏至秋再至冬末,竟滴雨未下,寿春遭遇三十年未见之大旱。至次年正月,城中渐渐粮尽。

诸葛诞、文钦、唐咨便令军匠制造进攻器械,强行从南面突围。魏军从高处发射石块,以火箭烧毁进攻器具,城内军屡不得出,尸首遍野,鲜血流满堑壕。

守军难出,又因城内断粮,纷纷出城投降,多达数万之众。

文钦欲将淮北人全都驱赶出城,以便节省粮食;诸葛诞不欲放弃旧部,坚决不从。文钦因前番起事被诸葛诞出卖,本来就怀恨在心,今见不纳己谏,乃发不满之语。

诸葛诞大怒,因见文钦诸子皆都不在城中,于是拔剑杀之。文钦旧部大哗,趁夜越城降魏,并将凶信报于公子文鸯、文虎。

当时二人皆在寿春外十里小城据守,听说父亲被杀,便欲率众赶赴寿春报仇。但部下吴兵皆不听命,且欲密谋杀其弟兄,就此还归江东。

文鸯、文虎看出吴兵皆生异心,只好独自逃出小城,投奔司马昭。

魏军官兵见文鸯来降,想起前番被他所杀甚众,于是满营大哗,要求将其弟兄斩杀。

司马昭爱其勇猛,劝慰诸将:诸公且慢!若论文钦叛逆,不容赦免,其子理应杀死。但文鸯、文虎因走投无路投降,目前寿春未下,倘若杀之,则必坚城中官兵死守决心矣。

于是赦免文鸯、文虎,令其二人率领数百骑兵,到城外巡回呼喊:某乃文钦之子文鸯、文虎是也。今我二人投魏,尚且不杀,尔等还怕何来?

城内守兵闻言,皆私下计议:文鸯乃司马氏仇人,尚且重用,何况我等?

于是皆欲投降。诸葛诞闻之大怒,日夜亲自巡城,每以杀人立威。

镜头转换,按下寿春危城,再说东吴大军。

曹魏兖州刺史州泰,率军挺进安丰,派将城外搦战。吴将朱异恃勇出城交战,因中州泰伏兵之计大败,死伤二千余人。

孙綝闻报大怒,亲率大军进屯镬里,传令朱异率丁奉、黎斐等将,以五万军攻打曹魏。朱异屯于黎浆,遣将军任度、张震征募勇士六千人,在屯西六里处搭建浮桥夜渡淮河,准备修筑半月形营垒。不料又被曹魏监军石苞及州泰发现,反将渡河吴军击破。

朱异又造攻城武器车箱,围逼五木城,再次大败而归。与此同时,魏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从小路奇袭吴军屯放辎重之所都陆,焚毁朱异军全部军备粮草。

孙綝再派兵三万,令朱异与魏军死战。朱异见魏兵难胜,不肯从命。孙綝大怒,已生杀机,遂使人持亲笔手书前往朱异大营,请往镬里相见,商议行止。

朱异见书,不疑有他,便欲前往。

陆逊之子陆抗在侧,极力劝道:将军前抗丞相军令,此去恐有不测。

朱异说道:孙子通虽贵为丞相,乃某之家人耳,将军何所疑乎!

于是不听陆抗相劝,坚持前往。孙綝见到朱异,即令力士擒于座中,按伏阶下。朱异大叫:我乃吴国忠臣,今有何罪遭擒?

孙綝不理,下令诛杀朱异,悬首辕门。即令胞弟孙恩虚张声势,前往救援寿春;又唤全端之子全祎:若退不得魏兵,你父子休来见我!

发完号令,竟自引大军,退回建业去了。

孙綝没有拯救诸葛诞,却将假节大都督朱异杀死,吴主孙亮连带满朝文武闻之,无不愤恨异常。骠骑将军朱绩把守陆口,闻孙綝冤杀父亲旧部朱异,更是怒不可遏,竟修密书暗呈蜀汉大将军姜维,请其制定吞并吴国计划。

姜维因心在伐魏而不在灭吴,即回书朱绩,以善言解之。又派右将军阎宇率五千兵到白帝城防守,一边探听朱绩消息。

全祎引兵欲入寿春,见魏兵势大,寻思进退无路,遂举兵降魏。

司马昭大喜,加封全祎为偏将军,又表奏文鸯、文虎为将军,赐爵关内侯。全祎感司马昭恩德,乃修书与父全端,打听父、叔二人把守东门,即至东面射书入城。

全怿得书,又见文鸯尚能封侯,遂与全端引数千人开门出降。

寿春城中听闻孙綝退兵,本来军心不稳,此时又见吴将出降,更是全军惊慌。诸葛诞在城中忧闷,谋士蒋班、焦彝进言:城中粮少兵多,不能久守,可出城与魏兵决一死战。

诸葛诞叫道:我欲坚守,你要出战,是怀二心耶!

是夜二更,蒋、焦二人逾城降魏。司马昭见城中军心已变,遂下令四面攻打。时间未久,寿春北门守将曾宣便即献门,放魏兵入城。

诸葛诞闻说魏兵入城,慌引麾下数百人突出寿春,欲投东吴。未料刚行至吊桥边上,正撞着魏将胡奋,手起刀落,斩诸葛诞于马下,随从数百人皆被执缚。

司马昭进入寿春,命将诸葛诞老小尽皆枭首,灭其三族。武士将所擒诸葛诞部卒数百人缚至,司马昭劝降,众皆大叫:愿与诸葛公同死,决不投降!

司马昭大怒,叱令武士尽缚于城外,逐一斩杀,而对下一人道:降者免死。

直杀至尽,诸葛诞部从终无一人降者。斩杀方毕,忽然天降暴雨,将城外魏军大营全部淹没。可叹天不灭司马,诸葛诞之愿终化春梦;天机难测,以至于此。

寿春即破,淮南之叛乃平,城中吴兵大半降魏。

裴秀密告司马昭:吴兵老小尽在江南,今若留之,久必为变;不如一律坑杀。

钟会急忙谏止:古之用兵者,全国为上,戮其元恶而已。若尽坑之,是不仁也。不如放归江南,以显中国宽大为怀。

司马昭赞道:此乃妙论。

遂命将吴兵尽皆放归本国。唐咨等将因惧孙綝见罪,不敢回国,请降魏国,司马昭皆予以重用,令分布三河之地。

淮南已平,战后叙功,司马昭登垒奖劳贾充,封宜阳乡侯。因钟会屡献奇谋,拜为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封赏已毕,司马昭即回洛阳,留贾充处理南方事务。

司马昭回朝,便议伐蜀之策;先派出细作,去汉中打探姜维动静。

镜头转换,复说西蜀。

蜀汉景耀四年,驸马骑都护诸葛瞻三十四岁,乃武侯诸葛亮长子,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朝廷中央事务。虽见后主日益宠信黄皓,但无所匡正。

廖化入成都办事,顺便至驸马府上,拜见少主。

诸葛瞻大喜,接至厅中,献茶具酒,热情相待,并问汉中军事。

廖化说道:穷兵黩武者,必自食恶果,所谓姜伯约也。智谋未及,力弱于敌,但用兵无度,其能存乎?《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即谓今日之事也。

诸葛瞻听罢,嘿然不语。

此时姜维在汉中,精选川将两员蒋舒、傅佥,每日操练人马,准备再次北伐。

探马忽报:淮南诸葛诞起兵,东吴孙綝助之。司马昭大起两都之兵,南征去了。

姜维大喜,立即表奏后主,请求兴兵伐魏。后主无话可说,照例准奏。

傅佥献计:今可径取骆谷,先到长城烧其粮草,然后直取秦川,则中原可得。

姜维从之,提兵径取骆谷,度过沈岭,望长城而来。魏将司马望闻报,急布应敌之策。

字幕:司马望,字子初,司马懿之侄,司马孚次子。任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领郭淮原班人马。在任八年,与民秋毫无犯,威化明肃,四周咸服。

司马望听知蜀兵杀到,急与王真、李鹏二将,引兵离城二十里下寨,列好阵势。

蜀兵来到,傅佥出马,王真挺枪出迎。

战不十合,傅佥卖个破绽,活捉王真于马上,便回本阵。李鹏纵马轮刀来救,傅佥故意放慢,努力掷王真于地,暗掣四楞铁简在手,回身向李鹏面门只一简,打死于马下。王真挣扎欲起,却被蜀军乱枪刺死。

司马望见两员部将皆死,不由大惊,慌忙弃寨入城,闭门不出。

次日平明,蜀兵争先大进,拥至城下,用火箭火炮打入城中。姜维又令人取干柴堆满城下,一齐放火,烈焰冲天。魏兵在城内嚎啕痛哭,声闻四野。

正攻打之间,忽然背后喊声大震。只见魏兵鼓噪摇旗,浩浩而来,为首一员小将挺枪纵马,约二十余岁,厉声大叫:蜀将休得猖狂,可认得邓将军否?

姜维自思:莫非是邓艾?只是太年轻了些。

于是亲自挺枪,纵马来迎。二人战到三四十合,不分胜负。姜维诈败,暗取弓箭射之。小将听到弓弦响处,轻轻躲过过羽箭,挺枪便刺;姜维闪过枪尖,挟住枪杆。那小将弃枪,望本阵而走,姜维再拨马赶来。

追至阵门,一将提刀而出:蜀将休赶吾儿,邓艾在此!

姜维大惊,方知刚才小将,乃邓艾之子邓忠。因见天色已晚,便道:久闻将军大名,今见之矣。今日各且收兵,来日决战如何?

邓艾见战场不利,于是许诺,退据渭水下寨,姜维却跨两山安营。

下寨已毕,邓艾修书一封,令子邓忠率三千兵马进城,递与司马望道:公粮草充足,切不可出战,某遣长子邓忠相助守城。待关中兵至,蜀兵粮草皆尽,则无不胜也。

一面差人,往洛阳求救。

姜维回寨,问夏侯霸道:邓艾是何来历,将军可知?

夏侯霸见问,遂道: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自幼丧父,与寡母艰难度日。家中虽贫,学问精深,少年即有才名。十二岁时随母至颍川,被荐为典农都尉学士,但因口吃,始为小吏。司马懿赏其才能,召为太尉府掾属,正始四年任征西参军,转任南安太守。

姜维闻此,便提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令人至邓艾寨中去下战书,约来日大战。

邓艾佯作应之,只是坚守不出。蜀军多次挑战未果,两军长期对峙,将近半年。

傅佥不解其意,便问姜维:邓艾坚守不出,何意也?

姜维叹道:此必是欲捱至关中兵到,三面合击我耳。

正说话间,探马飞奔而至:司马昭打破寿春,杀了诸葛诞,便欲引兵来救长城也。

姜维大惊道:今番伐魏,又成画饼矣!

于是先令步兵及辎重部队先退,将骑军断后,退回汉中。

邓艾闻报不追,蜀魏胜败不分,此七伐中原也。

司马昭班师洛阳,正要进兵陇西,闻报蜀兵已退,不由大喜,因奏请升升任邓艾为征西将军,食邑六千六百户。邓艾就此留任河西,修筑界墙关塞,建立城堡,常备蜀寇。

画外音:晋泰始年间,羌人发动叛乱,多次杀害刺史,凉州道路断绝。官吏百姓之所以能够保全,全靠邓艾当年修筑之城堡,未被胡人杀尽。邓艾对汉人大功,不可埋没。

镜头转换,按下蜀魏,复说东吴。

大将军孙綝回到建业,闻知全端、唐咨等诸将降魏,遂令将各人家眷尽皆斩之,杀人数千口,河水为之尽赤。又在朱雀桥南修建宫室,令弟孙据入苍龙宿卫,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闿分屯诸营。

吴主孙亮见孙綝杀戮太过,即派人问责其救援寿春不成,而诛杀大将,究系为何。

孙綝不答,就此称病,不再上朝谒见天子。

吴太平三年,孙亮降诏怒责虎林督朱熊与外部督朱损,当年未匡正孙峻诛杀鲁育公主之罪。孙綝因此二人皆为自己亲信,上表求情,孙亮不许,立遣左将军丁奉杀之。

君臣矛盾既已公开,孙亮便召长姊全公主孙鲁班、国舅太常全尚、将军刘承等入宫,密议诛杀孙綝事宜。并亲写血诏,付予全尚。

未料内宫有个妃子,乃是孙綝从外甥女,得知此事,偷偷向孙綝密报。

孙綝闻此大怒,连夜带兵缉拿全尚,并遣弟孙恩在苍龙门外击杀刘承。然后举兵包围皇宫,令光禄勋盂宗到宗庙祭告先帝,召集群臣,宣布废掉孙亮。群臣震惊,无人敢违。即将孙亮贬为会稽王,送回封国;令中书郎李崇夺其玺绶,邓程收之。

尚书桓彝从班部中挺身而出,戟指孙綝大骂:今上乃聪明之主,汝安敢妄行废立!我宁死不从贼臣之命!

孙綝自拔剑斩之,恨道:你从不从命,又当如何?

孙亮下殿乘车,大哭而去。典军施正劝立琅邪王孙休为帝,孙綝从之,于是命宗正孙楷、中书郎董朝,往虎林迎请孙休回建业登基称帝。

同时命将全公主迁徙至豫章郡,全尚则被流放至零陵。

字幕:孙休,字子烈,孙权第六子。

孙休被封琅邪虎林,夜梦乘龙上天,回顾不见龙尾,失惊而觉。

次日孙楷、董朝至,拜请回都继位,这才得知是为大吉之兆。行至布塞亭,孙恩将天子车驾来迎,孙休不敢乘辇,乃坐小车入宫。

孙綝请入大殿,升御座即天子位。孙休再三谦让,方受玉玺,升座接受群臣拜舞唱颂。典礼已毕,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永安元年。

于是下诏:封孙綝为丞相,大将军兼领荆州牧。封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孙据为右将军,二人皆封县侯;孙干为杂号将军、亭侯,孙闿封为亭侯。

孙綝由此一门五侯,皆掌禁军部队,权力远远超过皇帝。

封罢孙綝一家,孙休又封兄子孙皓为乌程侯,多官各有封赏。

孙綝志得意满,开始肆意妄为,甚至烧掉伍子胥庙,又破坏各地祠庙,斩杀道士。因向天子奉献牛酒,孙休担心有毒不受,复又令人赐返。

孙綝深为不悦,宴请左将军张布,口出怨言:当初废黜孙亮,多人劝我称帝。我谓当今陛下贤明,故迎立之。今却拒某奉献,视为下臣。既然如此,某当改立他人也。

张布既出丞相府第,遂将此事密报天子。孙休深恐孙綝作乱犯上,于是对其多次给予赏赐,又加官孙恩为侍中,命与孙綝一起处理国事。

此后若有人告发孙綝意图谋反,孙休便将告发者交给孙綝发落,以示信宠。

孙綝但却不傻,因此惶恐不安,便遣中书郎孟宗引中营精兵一万五千出屯武昌,尽将武库内军器与之,以备非常之需。

将军魏邈、武卫士施朔密奏孙休:孙綝调兵在外,又搬尽武库内军器,早晚必为兵变。

孙休大惊,急召老将丁奉入宫,商议谫除孙綝之策。丁奉奏道:若陛下果欲除之,臣有一计。来朝腊日,只推大会群臣,召孙綝赴席,臣自有调遣。

孙休:既如此,可令魏邈、施朔掌外事,张布为内应,皆配合丁老将军号令行事。

不则一日,腊祭已至。宴会当天,孙綝因闻此前丁奉进宫,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出席。孙休派出使者十余人促请赴宴,孙綝无法推脱,只得前往。

孙綝行前诉与家人:皇帝来请数次,不得不去。尔等计算时刻,可于宴会过程中在府内放火,并报入宫,某便以救火为由,伺机返回府中。

家人领诺,依计而行。

孙綝进宫饮宴,入席不久,果然家将请黄门传报进来,说府中火起。于是孙綝假作惊慌,向天子请求返回救火。

孙休:君子不临险地,不立危墙之下。救火小事,家人为之可也,何需大将军亲临?

于是笑令侍卫,不准大将军离开宫门。孙綝准备起身强行离席,丁奉突然从座间暴起,一脚踢倒孙綝,张布即令左右捆绑。

孙綝醒悟,跪地叩首:臣知罪矣!愿被流放交州赎罪。

孙休答道:卿当初何不流放滕胤、吕据,而却将其诛杀?

孙綝再请:臣愿受罚沦为官奴。

孙休又答:为何不让滕胤、吕据为奴!将孙綝斩首示众,余皆不问,一概赦免。

孙綝部众闻之,齐呼万岁,皆弃兵请降。可叹孙綝被杀之时,年仅二十八岁。

孙休乃令夷灭孙綝三族,掘出孙峻棺木,取出陪葬印绶,将棺木砍碎后裸葬其尸,追其当年杀害鲁育公主之罪。又从族谱中取消孙峻、孙綝族名,另称“故峻、故綝”。

既明定故峻、故綝大罪,又下赦诏:诸葛恪、滕胤、吕据、王惇本来无罪,因受故峻兄弟残害,特令改葬,并加祭祀。因其四家而被牵连流放者,皆令还家,官复原职。

又将张布、丁奉、魏邈、施朔等协力除贼诸臣,皆都重加封赏。

朱绩在陆口闻孙綝已经伏诛,遂断请姜维伐吴之念,并寄书以修盟好。后主刘禅遣使至建业向孙休道贺,吴主使薛珝到成都答礼。

薛珝自蜀中归吴,向孙休奏道:蜀汉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蜀祚不能久也。

孙休叹道:若诸葛武侯在时,何至于此!

于是又遣使入蜀,说司马昭不日篡魏,必将入侵吴、蜀,彼此各宜准备。(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