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二集 蒙恬拜师

华夏真相集 第二集 蒙恬拜师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20:12:46 来源:笔趣阁

镜头闪回。战国接近尾声,最后一个猛人出场。

此人名叫李牧,与白起、廉颇、王翦并肩齐名。

李牧,赵国嬴姓皇族,柏仁人氏,长期驻守代郡,防备匈奴。如此数年,虽无赫赫战功,但赵国人马物资,并无损失。

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胆小,不像一个将军。就连赵国守边官兵,也认为主将胆小怯战。

赵王遣使责备,李牧依然如故,亦不作解释。赵王发怒,由是将其召回,派别将领兵。

此后一年有余,匈奴每来侵犯,赵将就出兵交战。却又屡次失利,将士损亡很极多,边境之民亦无法耕田放牧。

幸好赵王并不糊涂,没用别人在耳边呼唤,就自己醒来了。赵王意识到自己是听信了别人谄言,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只好主动认错,再请李牧出任边关大将。

李牧闭门不出,坚持托病固辞。赵王一再派出使节,强命李牧出任边将。

李牧:大王定要用我,臣依然还似前番闭关不出,王若应允,臣才敢奉命。

赵王:全依卿之所为。只要匈奴打不进来,便是大功。

于是连连答应其请求,并亲奉王符,许以便宜行事之权。

李牧来到边境,一切按照旧章而为。

匈奴此后数年又都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

边境官兵每天得到赏赐,但觉无可用武之地,皆都请战。

李牧见军心可用,知道可以出战了。就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勇士五万人,善射士兵十万人,加以训练,准备决战。

训练阵法已毕,遂命边民引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满山遍野皆是牛羊。此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命将士佯败,故意遗弃数千边民。

单于得之大喜,就亲率大批人马入侵。

李牧以诱兵之计,哄骗匈奴单于亲率大军前来,便即布下奇兵,张网以待。

好大一个陷阱,是被李牧用多年的胆小怯懦作为伪装,精心布置而成。

匈奴单于与李牧对垒十年,从来不曾经过大战;匈奴众骑又都以为赵将胆怯,故此只管放心杀来,并不设备。

真正的恶狼将要捕获猎物之前,不会先露出尖利的牙齿。李牧先以老弱之军接战,稍触即退,将匈奴大军引入伏击圈内;然后精骑突起,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

两军相交,赵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铁骑如雷,利箭似蟥,势不可当。

从午至夜,半日激战,大败匈奴,杀其人马十余万众。赵军大胜,兵威更壮。

李牧由是趁机进兵,千里奔袭,就势平灭襜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单于最终弃其部众,只率十数骑逃跑,远遁沙漠。此后十多年间,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只此一战,换来边境十余年和平安定。李牧用兵,自与师兄白起不同。

李牧由此一战成名,六国皆惧。

赵孝成王由是将李牧调回朝中,委以相国重任,使其出使秦国,定立盟约。

秦国不敢与李牧为敌,由是与其修好,并归还赵国质子。

数年之后,赵孝成王逝世,悼襄王继位。

襄王听信朝中奸臣谗言,命乐乘代替廉颇大将军之职,总领全**马。

廉颇乃是战国末期名将之中,最有个性的一个。当初对蔺相如有意见,就当面故意找茬;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立刻负荆请罪。光风霁月,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如此性格,到老弥甚。

如今见赵王又派人来夺自己兵权,便即想起当年赵括夺走兵权,导致长平惨败,损失四十余万人马的往事。于是一怒之下,非但不交军权,反而领军攻击乐乘。

大家都是鬼谷门弟子,乐乘虽奉赵王之命,也不敢与这位老师兄当面对阵。于是佯作大败,逃回邯郸。廉颇自也知道公然抗命的结果,于是带领本部人马,投奔魏国而去。

当时田单、赵奢、蔺相如等一班名相大将,皆都早已去世,李牧便成为朝中重臣。

秦王嬴政四年,魏国信陵君病逝。赵悼襄王又中秦国离间之计,派李牧进攻燕国,攻下燕国武遂、方城,次年再派将军庞煖进攻燕国,杀死燕将剧辛。

赵、燕由此结下死仇,秦王自然是躲在树林之中,掩口吃吃偷笑。

秦王政十二年,赵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秦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机会。于是趁机伐赵,派大将桓齮为帅,率大军攻取赵国平阳、武城,并杀赵将扈辄于武遂。

十四年,桓齮率军东出上党,越过太行山口,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先攻占赤丽、宜安,然后直向邯郸进军。

赵王迁急从代郡雁门调回李牧,命为大将军,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师。

闪回结束。秦赵大战,再次拉开帷幕。

本次大战,是在李牧与桓齮之间展开。一个是以胆小怯懦声闻于业界,一个是以善战无敌扬名于天下。似乎未曾交锋,胜负已定。

李牧闻说国都邯郸危急,此番行动非但不慢,而是迅若狂风。乃率边防军主力南还,与邯郸所发赵军会合,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赵军主将扈辄已死,李牧自副将手中接过大将军印,即刻升帐聚将,与部将计议:

秦军远来,利于速战;我守国土,利于持久。桓齮新任大将,连续获胜,自是目中无人;兵卒骄横,士气亦正在高涨。我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不如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则必能一举而胜,雪我平阳战败前耻。

代郡随来诸将自然皆知主帅用兵之能,于是一齐声诺,就此严壁固垒,拒不出战。而邯郸部队诸将却是面面相觑,暗道:果然是小胆将军,名不虚传!

秦帅桓齮见赵军固垒不战,亦命擂鼓聚将,与众将说道:昔日廉颇以坚垒拒我大将王龁,今李牧亦用此计。我军远出,军粮未足,不利持久,必须速战!来日本帅亲率主力,佯攻肥下,诱使赵军往援;尔诸将则分别埋伏彼军去路两侧,俟其脱离营垒,将其一举歼灭。

众将:喏!我等遵命。

安排已毕,来日照计施行。

李牧早已洞悉敌情,不为所动,严禁出兵。

大将赵葱着急,建议出兵救援肥下,言辞激烈。

李牧笑道:桓齮亦是善用兵者。但此乃孙膑当年引诱庞涓之计,岂能瞒我?敌攻我救,是致于他人,乃为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营中留守兵力必然薄弱;又我多日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我不趁其虚而捣之,反随其调动我军耶?

赵葱听罢,豁然开朗,施礼拜服。

李牧遂连夜点将出兵,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其辎重。

战役将毕,李牧故意命将数百敌兵放出,使其逃至肥下报信;又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正面阻敌,复将主力配置于两翼,以逸待劳。

桓齮正在攻打肥下,闻报老营有失,果然星夜来救,轻骑疾驰而至。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相交,李牧立即指挥两翼实施钳攻。

经过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杀其过半。桓齮率引残军,逃回上党。

李牧因此战功,被赵王封为武安君。将星升起,光芒万丈。

光芒西移,照亮西域天空。

当此秦赵大战之前,佛教初入中国。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令西域沙门僧释利房等人,携带佛祖真身舍利,到达中国周原美阳城。

众僧露宿于野,夜幕之中,突见一个长者缓步而来,周身透亮,光照万方。

众僧视之,见来者竟是已逝世尊释迦牟尼,由是五体投地,向其顶礼膜拜。

众人拜罢,释迦牟尼忽然消逝,却见释利房面前凸起一座圣冢。

由是众人商定,将佛舍利埋入圣冢,然后再进咸阳,面见秦王。嬴政闻言不信,将其僧众以胡教妖人名义打入地牢。许久之后,众胡僧方得获释。

此是佛教东来最初记载。万里徒步旅游,在东土不得其门而入,铩羽而归。

桓齮兵败,因惧秦王降罪,由是不敢还国。

遂还复本名樊於期,引残部叛逃至燕国,来投燕王。燕王早闻樊於期乃当世名将,由是大喜,便拜其为上将军,留于本国重用。

数万大军在外惨败,又忽然人间蒸发,秦王自然不能不闻不问。经过月余侦缉调查,斥侯报至秦都咸阳:燕国收留我国败残兵马,并拜领军主将樊於期为其国上将!

秦王闻之大奇,乃问群臣道:此樊於期何人?怎地如此耳熟?

话犹未了,阶下一人排班而出,乃是廷尉李斯,上前奏道:大王不知,此樊於期便是我前朝旧将,今日引兵攻赵主帅,败于李牧手下之桓齮也。

秦王大惊:贤卿怎知是他?

李斯奏道:因大王命微臣主管举国文武百官秘档,臣故知之。且也是昨日才知。

秦王:贤卿请道其详。

李斯:其间大有隐情,不可使他人知者。

秦王心知必是秘情重事,乃命群臣及侍从皆都下殿侍候,只留李斯,命其详说。

镜头闪回,七年之前。

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派大将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东出伐赵。大军即出三日,因恐五万兵不足以灭赵,复命长安君成蟜为帅,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以为后继。

蒙骜率领大军取路上党,径直进攻庆都,将主力驻扎屯留,自率一万五千精骑驱,奔袭邯郸。赵国乃派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率兵十万,抗拒秦军。

两军遇于尧山,接战一仗,因秦军兵少,未能取胜。

蒙骜乃派张唐回到屯留,催取后队军兵。当时长安君成蟜只有十七岁,不谙军务,便召副将樊於期,商议进援之策。

樊於期平时憎恨吕不韦飞所跋扈,势压群臣,欲图谋反,便乘机向长安君进言。

樊於期:吕不韦当初在赵国之时,向先王进献已孕之妾,以此窃国。当今秦王,并非先王骨肉,惟殿下乃是先王嫡子。吕不韦此番派殿下伐赵,是欲借赵国之刀,以除殿下耳。

长安君:若此,如之奈何?

樊於期:今蒙骜兵困于赵,急未能归。殿下手握重兵,若传檄宣布淫人之罪,明昭宫闱之诈,则举国臣民,谁不愿奉殿下为嗣者?

成蟜接受樊於期建议,假对蒙骜来使说大军即日移营,将其骗回。使者去后,樊於期就起草檄文,爆料当年吕不韦授妊进妾,私生赵政等绝秘往事,四下传布。

檄文到处,秦人多知嬴异人为质邯郸旧事,皆信是实。虽然不敢起兵响应,也都采取观望态度。张唐闻知长安君造反,星夜奔往咸阳告变。

秦王政见到檄文大怒,遂派王翦为将,领兵十万,往讨长安君成蟜。

王翦乃是战神级名将,自是马到成功,一战攻克屯留。成蟜自杀,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百姓全部流放临洮。成蟜事败之后,樊於期逃回秦国,入于骊山藏匿。

未料巧遇骊山老母,为其易容改妆,人不能识。

期年之后,樊於期出山,还于咸阳,复又入伍参军,就此改名桓齮。因随王翦多次出兵征战,屡立战功,由是很快升为大将,复为秦王信用。

桓齮带兵伐赵,大败于赵将李牧,就此再无踪迹。消息传回国都咸阳,国相李斯大惊,连夜遍查秘档,就中查寻蛛丝马迹,断定桓齮便是当年叛将樊於期。

李斯一五一十,将此重大发现向秦王汇报,闪回结束。

秦王闻言大怒,切齿骂道:好个恶贼!前番假作檄文辱我,使天下疑我出身,更离间我兄弟之情;今番丧师辱国,又引败兵往投敌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即下令,命将樊於期父母宗族,凡在秦国居住者全部诛杀。尤不解恨,又遣使前往燕国,勒令燕王送回叛将樊於期,否则必将发兵征之。

燕王喜见到秦王国书,礼待秦使命归,急召群臣计议对策。

太子师傅鞠武向称多智,出班奏道:区区一员降将,怎便以刀兵相见?此非为樊於期,必是秦国以此借口,欲图灭燕。便是大王听命于彼,将樊於期遣归,秦王亦必以为怯懦,仍会兴兵来伐。依臣之计,莫如便送樊於期到匈奴头曼单于处,使其联合匈奴攻秦。

燕王:匈奴单于,岂会听命于樊於乎?

鞠武:匈奴早欲南下攻秦,只因未知秦军虚实,不敢妄举。樊於期熟知秦**事,匈奴必喜而从之。则我可重复联合关东六国,并与匈奴结盟,一同合纵,对抗秦国可也。

燕王闻计甚喜,正欲从之,太子丹忽然出班上前,驳其师傅之策。

太子丹:师傅此计,未等行之,秦军已入我燕境矣!不如便出府库重金,悬赏江湖武功高手,前往咸阳刺杀秦王,则万事皆休。

燕王却是个没有主意的,耳软心活,以为此计快捷,便令太子自去准备,吩咐散朝。

未料太子丹刺秦之计,却是因一桩陈年旧事,对秦王嬴政怀恨在心,借以公报私仇。

镜头闪回,十数年前。

太子丹乃是燕王喜之子,当初在赵国邯郸为质。与秦国质子异人之子嬴政,乃是发小,自幼便在一起玩耍长大,同病相怜,结为好友。

其后吕不韦设计,助嬴异人回国继嗣为世子,更以重金营救赵姬及嬴政母子出赵,复还咸阳。异人改名子楚,即立为秦王,其后传位世子嬴政,顺理成章。

后因山东五国再次合纵抗秦,燕太子丹得以获释,自邯郸还国。

五国联军攻秦失败,又皆向秦国割城献质。太子丹便以秦王政乃是自己发小好友为由,自荐前往咸阳为质,燕王喜从之。

未料到至咸阳,秦王政并未因燕丹曾是故友青眼相加,甚或冷漠蔑视。燕丹既羞又恼,遂在门客相助下易服为仆,潜出咸阳,逃回燕国。

太子丹只因对秦王心怀愤恨,故不从师傅鞠武长远之策,当庭反驳,力主刺秦。

闪回结束,燕王散朝。太子丹回到府中,留心访求刺客。

秦国使者自燕国来归,报与秦王,说燕王喜收到国书,未置可否,看样子是不欲献出叛将樊於期。秦王大怒,当即便要发兵攻燕。

李斯谏道:大王若逞一时之忿,举国伐燕,若韩赵引兵断我后路,则如之奈何?

秦王:若依国相,便当如何?

李斯:小不忍,则乱大谋。不如依前所议,按部就班,先平赵国,并报前番兵败之仇;然后将得胜之军攻燕,则必一举而下,且无后顾之忧。

秦王稍舒心中之愤,点头准奏。遂命上将王翦,调拨军马,再次伐赵。

秦王政十五年,大将王翦挂帅,合符点军,兵分两路攻赵。

王翦发令:我儿王贲何在?

王贲:末将在。

王翦:命你为左路主将,率三万大军,由邺地北上,渡过漳水,以向邯郸进迫。

王贲:孩儿遵命!

王翦:杨端和何在?

杨端和:末将在。

王翦:命你为右路主将,率三万五千军,由太原攻取狼孟,然后东进番吾,拊扣邯郸之背,与王贲前后呼应,两面夹击,不得有误。

杨端和:喏!

王翦:其余诸将,随本帅引领中军一万,以为合后。

诸将听命,于是秦军大出,东越函谷关,一路往东。

早有细作报到邯郸,赵王迁大惊,急命丞相李牧率军抗击。

李牧领命,点将出兵,与众计议。以为邯郸之南,有漳水及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之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方针。

当即作出部署:司马尚何在?

司马尚:末将在。

李牧:命你率本部两万军,在邯郸以南布下寨栅,据守长城一线,不许主动出战。

司马尚:末将遵命!

李牧:众将官!随本帅各率本部北进,出击秦师!

众将:喏!

两军并出,在番吾附近相遇,各自列开阵势。

李牧督军猛攻,杨端和所率秦军远来疲惫,不堪一击,大败而归。李牧随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

秦将王贲闻知北路军已被击退,料难获胜,稍一接触,便即撤军退走。

番吾一战,赵国再次获胜,李牧复为赵国建树奇功。

但赵国此年发生旱灾,国内半数之地庄稼枯死,颗粒难收,由此人心惶惶。因军粮不济,赵军便不能穷追敌寇,只将秦军击败而已,未能予对方施以重创。

秦军两路攻赵就此失败,王翦只得尽撤上党之军,回国请罪。

秦王政闻讯,大吃一惊:万没想到,赵军竟还有如此强大战力;跛脚李牧,竟有如此高明指挥之才。老将军此前屡有大功于国,且此番损失亦不惨重,本王不怪。

王翦:谢主隆恩!

秦王:胜败乃兵家常事,老将军不必挂怀。再鼓余威,厉兵秣马,立功赎罪便了。

王翦:老臣遵命。

安抚老将已毕,为扭转败局,秦王政急召文武近臣,聚集咸阳宫中,商议对策。

李斯进言:依臣愚见,赵国今虽勉强获胜,实因杨端和轻敌冒进,未与南路王贲形成合击之力。今闻赵境全国大饥,国力不强,民心不稳,粮草储备不足,所损失兵力,也难以得到补充。其国中既无替补兵员,则能战之军久暴于外,必定将乏兵疲,难以持久。我军则后备充实,可再进兵,与彼相持。臣料一年之内,必能拖垮赵军,使其陷于饥馁。待赵军疲惫怠战,我可击其惰归,一战胜之必也。

秦王:卿计甚善,实乃妙策。

话音未落,又有一名大臣出班,宏声奏道:廷尉之论,乃是长策;臣亦有一计,可使赵王迁自去长城,我乃收不战而胜奇效。

众人视之,见说话者非别,乃是国尉魏缭。

镜头闪回,叙述魏缭来历。

魏缭,魏国贵族,秦王十年西入咸阳,拜为国尉,故称尉缭。向有大才,与李斯一起,同为秦王左右辅弼。尉缭刚到秦国,就向秦王献计,下说辞曰:

今以秦国之强,山东诸侯譬如郡县之君,无有能与大王相抗者。然在下所忧者,乃是诸侯合纵为盟,则智伯、夫差、闵王虽强,终必亡于群弱也。望大王不吝财物,用以贿赂各国权臣,以乱其谋略,间其君臣。如此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尽数消灭。

秦王甚奇其论,句句打中心坎,于是言听计从。为示恩宠,秦王还让尉缭享受与自己同等衣服饮食,每次见其进宫,皆以师礼待之。

尉缭颇懂面相占卜,宴罢出宫,不住秦王为自己所安排豪奢馆舍,自甘住于郊野荒庙。

弟子王敖不解,问道:先生甘弃锦衣玉食,避居城外荒野,是何缘故?

尉缭:你非不知,是故意发问也。我观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虽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其久游,得便自应远离。

十数日后,尉缭与王敖出离咸阳宫外,偶遇内史蒙武之子蒙恬。三人互视,惧各惊奇。尉缭见到蒙恬面相不凡,便即停下脚步,不由多看几眼,若有所思。

蒙恬却也作怪,急忙上前迎拜,更不多说,亲为尉缭牵马,请回自家府中。

尉缭不言不语,随其入府,及登堂入室,又故作吃惊,问道:少将军乃是上卿公子,将门贵胄,因何对我两个山村野夫,如此错爱?

蒙恬却不答言,双手延其上座,又入内更衣,出来后焚香再拜:先生若是山村野夫,则晚生乃是瞽目无知顽童耶!请师父慈悲,予以收录门下为徒。

王敖在旁,开口问道:你知道此位老先生是何人,便如此大礼参拜?

蒙恬不答,转身又对王敖拜了四拜,这才起身,命人献茶,自己恭敬侍立旁侧。

王敖:少将军此是何意?

蒙恬:两位仙师到我秦国,是欲相助秦王扫平**,一统天下,非凡世之人也。别人不知仙师来历,晚生却侥幸识得,岂可当面错过?故此非要拜入门下,望乞二位仙师收留。

王敖:你倒说说,我师徒究系何人?

蒙恬:尉缭子者,实乃道祖老聃所传关门徒弟,函谷关令尹喜是也。当初精研仙师所遗五千言《道德经》,由此出凡入圣,虽历数百春秋,而容颜不老。又常改名换姓,在诸侯国游历,并代本门师弟鬼谷子王禅,在各国收揽门徒,以纵横捭阖,调弄乾坤。

王敖:奇哉,怪也!你这个娃儿,有些古怪。则我又是何人,你可知道?

蒙恬:你乃王敖仙师,尉缭子门徒,更是兵家派始祖,鬼谷子孪生兄弟。昔我秦国上将白起,今之老将王翦,赵国上将军廉颇,今之国相李牧,皆乃仙师之入室弟子。

王敖:咦?咦!你这小小娃儿,怎会有如此神通?真是奇哉怪也。

蒙恬:正如仙师所云,我一个小小娃儿,有甚神通?实是昨日已蒙王翦老将军指点,这才识破二位仙师尊颜。故不揣冒昧,欲求投入门下为徒。望乞收录,结草衔环难报!

尉缭半喜半怒:这个王翦,为老不尊,没大没小。竟敢私自泄我行藏,实在可恼!

王敖点头嬉笑,围着蒙恬转了两圈,复又摇头:我观你骨格清奇,正是我辈中人。但你命中多舛,平生不可为将。若非要为之,则必遭天遣,他日不得善终。

蒙恬见其话头松动,大喜过望,再拜说道:粉身碎骨,亦所甘愿!

尉缭子点头叹息:时也运也,数中早定,夫复奈何!

转头对王敖说道:此子不能习学纵横之术,只可领兵为将,你便收了他罢。

王敖点头应允:既是定数难逃,只得如此。听着!你跟我学习兵法,此事只你我及祖师三人知道,不可使第四人得知,我便收你。

蒙恬大喜,大拜八拜,站起身道:若是王翦师兄问起,弟子也说不得么?

王敖斥道:咄!你王翦师兄多大年纪?做你祖父,亦绰绰有余。我仙家辈份序论,岂是凡俗之人能理解者?若说出来,定必泄漏天机,坏我江湖条律。记住!你今后跟他同殿称臣,只以前辈待之,绝不可泄露同门师兄弟天机。若是违背,为师立取你性命!

蒙恬吃他厉言威吓,不由吐吐舌头:老祖休要吓我,孩儿遵命就是。

便命家仆设酒摆宴,款待二位仙师。王敖收了这位幼徒,也是心中颇慰,与恩师尉缭子相视一笑,严厉拘谨之态顿消。

当日宴罢,蒙恬挽留二位仙师住在己府,并请尉缭著书立传,将鬼谷门绝学留传于世。尉缭子道:你这小子,好大贪念!我恩师当年只留五千字真经,哪还有甚么鬼谷绝学?

王敖仙师:小子,不可隔代学艺,乃是本门规矩。你要学鬼谷门兵法,我来教你。你师祖懂得甚么?只会五千言《道德经》而已。

尉缭听罢,哈哈大笑,自入内堂,留下王敖在外厅传艺。两位仙师,就此住在蒙府。

自此以后,秦王嬴政多次求教治国强兵之策,尉缭多次拒绝,后来出走。

秦王大怒,便欲派人杀之。李斯苦求,并请王敖将尉缭追回,正式授以国尉之职。

尉缭因身负一统天下、救拔万民重任,于是就便首肯,愿意扶助秦国,入朝为臣。

闪回结束,复还秦廷,大殿之中。

秦王见尉缭进言,欠身以示恭敬,微笑问道:先生有何妙策,可以教我?

尉缭子:其实无他,只一小小反间计耳。

说罢,便由袖中抽出一片绢帛,上有数行文字,递于秦王。

嬴政看罢大喜:先生真有神鬼莫测之机,颠倒乾坤之能!寡人立即委人去办。

尉缭子微微一笑,施礼退班。散朝之后,秦王果然派出亲信,赍持重金珍宝,前往赵国邯郸,密访赵王迁佞幸之臣郭开,施展反间之计,欲假赵王之手,杀害李牧。又派大夫姚贾前往齐国,以重金施以离间,以断齐、赵两国之盟。

数日之后,姚贾自齐国回到咸阳,向秦王奏报:臣赍持重金前赴临淄,买通齐国权臣后胜,使其进言齐王建,已拒绝与赵国联盟,撕毁合约。

秦王大喜,由是厉兵秣马,调兵遣将,正式发起统一六国之战。

秦王政十六年,命咸阳令内史腾为帅,引军攻打韩国,先围南阳。南阳郡守不战而降,秦军兵不血刃,轻易得此重镇,韩国大门洞开,再也无险可守。

内史腾马不停蹄,引兵大进,韩王安大恐,急请割地求和。秦国同意议和,接受韩国南阳之地,以内史腾为守,屯兵驻扎。

魏国闻报,不甘人后,主动向秦国进献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欲分散兵力攻魏,于是受其献地,许其请和。

秦军旗开得胜,东部通道完全打开。嬴政由此发布诏旨,命在国内全境展开大规模人口普查,令举国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为扩兵征战以做准备。

国之将亡,灾难必兴。是年赵国代地发生大地震,土地开裂大沟。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大半坍塌,数万百姓死伤,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

再一年,赵国境内又发旱灾,土地颗粒无收,全国大饥。

秦国间谍顿弱时在邯郸,乃造谣歌传唱:秦人笑,赵人号。以为不信,视地生毛。

赵人闻此,不知其意所指。然而未过数日,只见邯郸郊外田野之中,果然遍生尺许白毛。赵国百姓见之大恐,民心低落,人人自危。

秦王政十七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

十万铁骑,所向无敌。秦师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

画外音:韩国自西元前403年建国,至此西元前230年被亡于秦,存续一百七十三年,共历二十二个君主。韩国位于秦、魏、楚三大强邻之中,凭其强弓劲弩利剑,得以位列七雄之一,实属不易。秦国自此占领天下枢略要地,并在统一战争中,迈出至关重要一步。

秦国灭韩,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治于阳翟。

镜头转换,燕国既亡,复说赵国。

经过肥下、番吾两次大战,赵国虽然皆都取胜,但兵员损失惨重,军事实力丧失殆尽,已无力组织反攻,仅能退守邯郸,暂时自保。

其后大地震及旱灾接踵而至,更是国力大损,摇摇欲坠,不堪重荷。秦国间谍顿弱再以造谣生事,俾其国乱,急报咸阳,说赵国可一鼓而下。

秦王得报大喜,振衣而起:此番伐赵,必可雪我前耻!

秦王政十八年,赵王迁七年。秦王再命老将王翦挂帅,出兵伐赵。

王翦奉命,仍是兵分两路,自与王贲率领上党郡兵,直下井陉;使副将杨端和率领河内之军,进围赵都邯郸。

赵王迁闻报,再派李牧、司马尚为将,带领大军抵御。

李牧故技重施,再次深沟高垒,以疲秦师。王翦屡攻赵军不利,乃派人微服入于邯郸,催促顿弱急速用间,使赵国撤换李牧。

顿弱前奉秦王派遣,已在赵国公卿内部上下打点,并出重金雇人,在京效田野中遍插白茅,虽已惑乱民心,但尚未见奇效。此时见大将军派人来催,一时急迫,忽然想起一人。

王翦来使:将军立等回复,先生可有良策?

顿弱答道:有也。赵王迁身侧有一宠臣,名叫郭开,善于拍马奉迎,计无不售。因其眼中只认金珠宝贝,毫无忠君爱国之心,最易利用。怎地将他忘却?真是该死!

来使问道:可是当年坑害大将廉颇者乎?

顿弱答道:正是此公,尊使原来也知此人。

镜头闪回,十五年前。

赵悼襄王任用乐乘,代替廉颇主将之位。廉颇不满,率部将乐乘迫走,自己也因畏罪,逃至魏国。因居住魏国许久不得重用,又想回赵国,于是便遣心腹,往邯郸打点活动。

赵国因缺上将,赵悼襄王也想召回廉颇,便派使者前往大梁,会见廉颇,叮嘱使者暗中察看老将行状,观其是否还能为用。

郭开挟其私仇,向使者行贿,嘱其在赵王面前诋毁廉颇。

使者遂至大梁,会见廉颇。见其一顿可食斗米,兼十斤肉,不由骇然。廉颇为示老当益壮,酒饭已罢,然后披甲上马,驰骤如飞,着实不减当年之勇。(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