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十三集 霍氏之乱

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三集 霍氏之乱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汉家宫阙,烛光忽暗忽明。

皇后许平君顺利分娩,生下一位公主,但产后身体虚弱至极。

太医见此,商议用药。通过会诊,开出补养药方。

淳于衍暗取附子,置于太医共开药剂之中,送呈皇后饮服。

皇后服药未久,忽觉头晕脑胀,遂命内侍询问太医,药中可有甚么不利之物,太医皆答无有。皇后大疑,愈加气促,很快咽气身死。

内侍及众太医见此,乱作一团。淳于衍趁乱,将药罐中渣滓换过。

皇后崩殂之事,迅速报至朝堂。

宣帝闻说又惊又悲,遂问太医:皇后因何驾崩?

众太医:皇后实因难产血崩而亡,乃属天意,非人力可为。

宣帝不信,令人审核众医所开药方,并无差误;又令复查药渣,亦无甚不妥之处。由是只得作罢,命将众太医释放,为皇后办理大丧。

淳于衍由此得以出宫,立即趋向霍显回报,诉说皇后已死,自己不辱使命。

霍显闻报大喜,口头表示慰劳,但当时未敢重谢,恐惹人眼目,泄漏天机。

其后未久,有知晓内情之人向皇帝控告,说皇后之死乃属诸太医护理失职。

宣帝闻言疑心大起,命将所有太医皆都逮捕入狱,严加刑讯,非要问出实情不可。霍显闻之恐惧至甚,便将内里实情告诉丈夫。霍光闻言,惊怒交迸。

霍光:你这恶毒妇人,怎敢行此大逆之事!

霍显:事情已到此地步,休再埋怨。你女儿能否立为皇后,在此一举,便冒此风险,又有何妨?为今之计,只恐重刑之下节外生枝,大将军休让法吏拷问淳于衍,以保我全家!

霍光不胜惊愕,默然不应。其后思索再三,为保家族免祸,乃奏明宣帝,签署对太医免予刑讯之令。宣帝见大将军过问此事,更起疑心,但废帝刘贺前车之鉴未远,只好隐忍。

许平君死后未久,霍显就送女儿霍成君入宫,先封婕妤,次年三月便被册封为皇后。

霍成君成为皇后,侍从、车马、服饰等日益盛大,对官属赏赐常数以千万计,与许平君作风大为悬殊。更因大将军之故,就此专宠于后宫。

又过一年,宣帝下诏,册立许皇后之子刘奭为太子。

霍显闻讯非常恼怒,甚至吐血,于是暗中指使女儿,设计毒害太子。皇后霍成君既奉母命,于是屡召太子入内,多次赐以食物,欲行谋害。但因见保姆总是先尝,因此无法下毒。

地节二年春三月,大将军霍光病重,未几去世。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命以天子礼仪葬于茂陵。以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为葬,死后哀荣,前无古人。

宣帝隐忍六年,此时霍光既死,终得亲政。因怀疑是霍家派人毒杀许皇后,故一旦亲政,便着手削减霍家权势,又安排史、许两家外戚亲属掌握大权,制衡霍氏。

霍显生性愚蠢,不知靠山已倒,应当养光韬晦,反而愈加张狂。

于是为丈夫下葬之时,随意改变霍光生前所设计墓地规制,擅自加以扩大。

先建起三个出口门阙,修筑神道,北面靠近昭灵,南面越出丞墨。

又大肆装修祠堂,辇车专用道直通到墓穴中永巷,又幽禁平民、奴婢、侍妾,令其守护坟茔。更大建住宅,制造乘辇,增加绣花坐垫、把手,涂饰黄金,又用皮裹丝絮以包车轮,侍婢用五彩丝带拉车,在府中游戏取乐。

霍光生时宠爱家奴总管冯子都,长得高大魁梧,玉树临风。此时霍显守寡独居,便与冯子都明铺暗盖,主仆通奸。

霍禹、霍山见此,也都效尤模仿,同时修缮住宅,常在平乐馆跑马追逐。

霍云多次称病不朝,私下外出,带宾客在黄山苑囿中张围打猎,委派奴仆代为上朝。

霍显与其诸女,不分昼夜进出长信宫,毫无限度。因闻宣帝亲理朝政,命御史大夫魏相任给事中。乃召集霍禹、霍云、霍山等人,与其密商。

霍显:大将军弃世,今御史大夫任给事中,一旦有人居中挑拨,汝辈尚能自救乎?

霍云:给事中虽落魏相之手,但天下兵权皆在我霍氏之手,其又能奈我何?

霍禹:此言是也。那魏相乃是一介文士,不足为忧!

其余子侄闻此,俱都哄然称是,齐都附和。霍显见此,也就只得罢议,众人皆散。

此后经月,太平无事。

这一日,霍云率其奴仆在当街横行,迎面正遇魏相乘舆。两家奴仆因为互不相让,引发口角相争。霍云大喝一声,正要下令大打出手;魏相喝止自家奴仆,绕路还府。

霍云却不肯就此罢休,驱使奴仆前往魏府,扬言要捣毁大门,打进府去。

魏相闻此,只得忍气吞声,亲出大门与霍云相见,当众屈身叩头请罪。霍云占尽上风,兼又威风抖足,这才率领众奴洋洋离去。

霍显闻之,不喜反忧,知道必有忧患将至。

其后未几,天子再次下诏,征拜魏相担任丞相,并常在闲暇时召入内宫谈论政事。

除此之外,天子又下特旨,准令故许皇后之兄平恩侯许嘉,与侍中金安上,都可随时直接出入宫禁。

镜头闪回,叙说金安上来历。

金安上字子侯,其父名金伦,本为匈奴王子,归汉后任黄门郎;金日磾为其伯父。

金日磾两个儿子都很显贵,到孙子这一代衰落,而金伦后代则兴盛起来。金安上少为侍中,惇笃有智,深受宣帝宠爱。

时有楚王刘延寿,乃是楚元王刘交六世孙,袭父刘纯为楚王。宣帝即立,刘延寿不服,认为广陵王刘胥是为汉武帝嫡子,遂暗与交结,致书广陵王留心帝位。

其事却被侍中金安上得知,由是出首告发。朝廷自楚王处搜得反书,铁证如山。刘延寿便被治罪,被迫自杀,因而国除身灭。金安上立此大功,由此封侯。

楚王刘延寿自杀,廷尉审讯其党羽,牵连到广陵王刘胥。汉宣帝因广陵王乃武帝亲子,恐落逼迫宗亲之名,便下令不要治罪刘胥,且另赐黄金五千斤,并诸多其他器物。

刘胥领旨自愧,又闻汉宣帝已立刘奭为太子,遂道:我终究不能得立为天子矣。

镜头闪回,叙述广陵王刘胥来历。

刘胥是汉武帝刘彻第四子,燕刺王刘旦同母弟,母为李姬。其身材高大,体魄壮健,喜好游乐,力能扛鼎,并敢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只因行为粗野,不遵法度,故最终没能成为皇位继承人。

汉昭帝即位后,加封刘胥食邑一万三千户;元凤五年又加封一万户,赐钱二千万、黄金二千斤,并赐宝剑两柄、安车一辆、乘马八匹。

刘胥见昭帝年少无子,便有觊觎帝位之心。遂请来楚地女巫李女须,命其下神诅咒。

李女须受命,便假作汉武帝附体,向广陵王许诺,定设法使其当上天子。

刘胥信以为实,便赐给李女须重金,使其至巫山祈祷。

其后不久,汉昭帝莫名其妙离世。

刘胥以为是李女须祈祷灵验,大加赏赐,并杀牛庆祝。

未料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又被征召入京立为皇帝。刘胥大怒,又让巫师祈祷诅咒。昌邑王刘贺在位二十七天被废,刘胥更信李女须通神,屡次赐给钱物。

未料昌邑王虽死,帝位仍未轮到广陵王头上,其后汉宣帝即位。

刘胥懊恼,不由叹道:武帝之子尚在,何太子之孙得立耶?

于是不肯死心,又令李女须祈祷诅咒。另将女儿嫁给楚王刘延寿内弟为妻,故此屡次互相馈赠礼物,私下通谋。

刘胥之子南利侯刘宝因杀人被剥夺爵位,回到广陵,与刘胥姬妾左修通奸。其后事发,刘宝被关进监狱,继被诛杀。

丞相暴胜之得知此事,上奏天子,剥夺刘胥射陂草田,宣帝准奏。

刘胥愈加不满,又让巫师诅咒。

五凤四年正月,刘胥诅咒事发,朝廷命有司追查,刘胥大恐,遂毒死巫师与宫人二十多人,以图灭口。公卿请求诛杀刘胥,汉宣帝派廷尉、大鸿胪前往审讯。

刘胥伏地认罪,请求回府整理供状,廷尉从之。

刘胥回宫,在显阳殿设宴,与太子刘霸,女儿刘董訾、刘胡生等夜饮,命宠姬郭昭君、赵左君等鼓瑟歌舞。

太子刘霸:父王有何赏心乐事,召儿臣等夜饮庆贺?

刘胥:非为庆贺,其实是与卿等作别。

刘霸:此言何解?

刘胥:皇上待我恩重,不曾亏待。皆是为父昏愦,一味听信巫师挑唆,倒行逆施,妄行祝咒,辜负皇上。我今必死,当弃尸于野。如幸允许安葬,尔等亦应薄葬,休再铺张。

刘霸闻言,泪流满面。

鸡鸣罢宴,刘胥离席入内,自缢而死。郭昭君等二姬妾见此,亦都自杀。

次日凌晨,刘霸服蓑入宫,将父亲自杀内情入报天子。

汉宣帝闻奏叹息,法外加恩,赦免刘胥诸子死罪,但都免为庶人,赐刘胥谥号为厉王。广陵由此国除,置为郡县。

楚王及广陵王既灭,汉宣帝外部威胁已除,只余朝内霍氏宗族。

御史大夫魏相担心霍氏势力骄奢放纵,但又自忖无力与其抗衡,于是通过平恩侯许伯向宣帝上书。汉宣帝览疏,见其书略曰:

《春秋》讥世为卿相者,恶宋三代皆为大夫;鲁季孙专权,国家处于危乱。我朝自武帝以来,王室子弟得其俸禄,国政却由冢宰决定。今大将军霍光死,子又为大将军,兄子为尚书,掌握政要;兄弟及诸婿皆掌兵权,权势熏天。霍光夫人显及其家女眷皆在长信宫录有名籍,可自由出入,夜入禁门,骄横奢侈,放纵不羁,臣恐将来渐不能制。依臣等愚见,宜夺其权势,消其阴谋,以固大汉万世基业,也使功臣霍光声名得以保全。

宣帝看罢奏疏,幡然醒悟:准平恩侯所奏,任魏相为给事中,以弱霍氏兵权。罢黜霍氏三侯爵位,其余子弟都调出京城。

许伯:陛下圣明决断!

魏相:臣谢主隆恩!

镜头转换,时至地节四年,许皇后被毒杀真相开始慢慢泄露。宣帝因无证据,不好直接问罪,但下系列诏旨,削弱霍氏宗族。

传旨官:奉天子诏令,拔魏相为丞相,并封高平侯。命百官可密封奏章上报,不必通过尚书霍山;群臣百官觐见皇帝可以独往,亦不必由尚书奏报。

奉天子诏令,故大将军霍光长婿度辽将军、未央宫卫尉、平陵侯范明友,调任光禄勋;次婿中郎将、羽林监任胜,出任安定太守;收回三婿赵平骑都尉官印,罢其兵柄。

奉天子诏令,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调任蜀郡太守;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各令出朝。长乐宫卫尉邓广汉,调任少府;霍禹调任大司马,撤销右将军职务。故大将军霍光原所统领胡、越骑兵,羽林军及两宫卫队,都改为许、史两家子弟代为统领。

帝诏既下,朝野大哗。霍禹被撤销右将军实权,只被任命为大司马,由是称病不朝。

长史任宣闻说,入府前来探问病情。

霍禹怒道:我有何病?天子不靠我家扶持,焉能承嗣大统?今大将军墓土未干,就排斥霍家,任用许、史两家,且没收我官印!某便是死,亦不肯瞑目!

任宣劝道:将军以为,此时犹是大将军在日?大将军把持国柄二十三年,生杀予夺。廷尉李种、王平、左冯翊贾胜胡,车丞相女婿少府徐仁,都因冒犯大将军意旨,而被下狱处死。乐成乃贱民子弟,只因受大将军宠爱,便官至九卿,爵为列侯。百官事奉冯子都、王子方等,不把丞相放在眼里。大将军时代今已去矣!今许、史两家是天子骨肉姻亲,得其尊贵理所当然。大司马若因此心怀怨恨,臣谓霍氏危矣。

霍禹听后,沉默不语。

任宣辞去,霍禹遂至大将军府,来见霍显、霍山、霍云等,商议应对朝廷之策。谈论半天,诸霍眼看自家权势日益被夺,皆无良策,只是相对流涕,自相埋怨。

霍山:如今魏相执政,悉变大将军法令,使我家在朝廷威信尽丧;更将公田授给贫民,以宣扬大将军过失。如此时日既久,我家盖世大功,天下人谁还记得?

霍云:非但如此,更有甚者。天下各郡诸儒大多是穷人子弟,远来客居京城,衣食不保,却喜口出狂言,不避忌讳。大将军曾对彼等忌恨如仇,今陛下却喜同众儒交谈,命自行上书议政,尽说我家之事,扬罪抑功。

霍山:正是。前曾有人上书,说大将军在时主弱臣强,揽权独裁;今子孙当权,兄弟骄恣,恐危宗庙社稷,灾异怪事频现,皆因为此。因其辞痛切,被我压下不奏。今上书者全用密封奏事,中书令自宫中出来取走,不通过尚书,奈何?

霍显:丞相屡说我家之事,实属可恨。其个人便是圣人,毫无罪过?

霍山:丞相廉洁正直,又被当今天子信宠,哪里有罪?我家弟兄及诸婿大多行为不慎,以致授柄与人。我请问太后,民间盛传霍家毒死许皇后,可是果有此事?

霍显闻言黯然半晌,最终答道:实不瞒你等,果有此事。

霍山惊呼:似此重事,何不早说?如此说来,天子离散斥逐我家诸婿,全为此也。

霍云、霍禹:此乃灭族大罪,如之奈何?

霍显:又能如之奈何?若非坐以待毙,便只有铤而走险。

镜头转换,霍光三婿赵平府中。

赵平被夺兵权,无计可施,闲坐府内,唉声叹气。时有门客石夏,向来通晓天文。因见赵平郁闷,眼珠一转,便即进言献计。

石夏:主公,在下昨日仰观天文,发现大事不妙。

赵平:有何不妙?

石夏:臣见荧惑守御,是主太仆奉车都尉大凶,近日不被贬官,便被杀死。

赵平失色:若果如此,则霍山等人休矣!

镜头转换,霍云母舅李竟府中。

李竟正在府中闲坐,好友张赦来见。

张赦:霍云家族岌岌可危,公尚能稳坐如此?

李竟:我不稳坐,尚能何为?

张赦:常言有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今魏相与平恩侯当权,专与霍家为仇。公可请太夫人霍显告诉上官太后,先杀此二人,再罢黜皇帝,霍家则必无虞。

李竟:先生良策,我当照计行之。只是先生宜当秘之,不可泄露。

张赦应诺,得意非常,告辞而出。

李竟送出门外,与张赦相互揖别,再次叮嘱:适才所议,我兄切休走漏口风!

张赦哈哈大笑:何须如此多嘱?只要太夫人说服太后,杀魏相与平恩侯如宰鸡犬耳。

李竟脸色大变,四顾无人,这才长舒一口气,怏怏回府。张赦笑声不绝,扬长向东而去。未料西面拐角处有个长安男子名叫张章,将二人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张章将头探出墙角,向李府大门张了一张,立时回身,将所闻密谋向朝廷告发。

朝廷值曹闻此,不敢怠慢,急忙报入宫中。

汉宣帝获报大怒:竟有此事?诏命廷尉处理此案,速速查明的实回报,不得违误!

廷尉:诺,臣遵旨!

于是辞帝下殿,回到尉所,立命执金吾率兵二百,拘捕张赦、李竟到案,连夜鞠审。

石夏闻说李竟被执金吾带走,飞走回府,报与家主赵平。

赵平大惊,自己不敢出门,再命石夏前往霍府报急,并请示应对之策。

事有凑巧,赵平入府,见诸霍都在,正在密谋。

霍山:有何急事,如此惊慌?

石夏:大事不好。李舅爷与其好友张赦,都被廷尉拿去矣!

霍山:却因何故?

石夏:听说是要请太后出面,命杀丞相及平恩侯,不料被天子知道,故此拿去审问。

霍山闻之恐慌:此是谋反大罪,便有太后出面,也不能免罪也。

霍云:此事未及付诸施行,倒可抵赖。但若牵出此前毒杀许后之事,陛下即使宽厚,就怕久而查明,我将被灭族矣。

霍山:如此奈何?

霍云:不如抢先动手!

霍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商议已定,霍显便命诸女各自回去,告诉自己丈夫,准备起兵叛乱。

诸婿闻命大惊,各问自己妻子:万一失利,何处避难?

廷尉衙中,李竟不待用刑,就全部供出谋反情事,供辞中涉及霍氏满门人等。

廷尉大喜,将其供状报入内宫。宣帝览状大怒,当即下诏,命承旨官往霍府宣布。

承旨官:奉天子诏书,霍云、霍山免官,回家待罪。霍显诸女素日皆对太后无礼,更有面首冯子都数次犯法,天子诏命皆都诚心悔过,自供罪状,等候有司一并责问!

霍显叩头服罪,接了圣旨,送走天使。掩门归宅,愁眉紧锁,闷闷不乐。百无聊赖之际,实在无法可想,于是便回卧室,上床昼寝。

刚刚入睡,忽然梦见自家宅中井中泛溢,水流堂下;厨房中炉灶却又飞起,挂在树上。正在惊疑之间,又见丈夫霍光回府,直到榻前,满面怒色。

霍显:夫君何来?原来未曾辞世,这就好了。

霍光:我哪里是未曾辞世?是被你气活转来。只因你无法无天,胡作非为,欲将我诸子陷于灭门之地,我不得不起于地下,前来送信——朝廷即派人,来剿灭我霍家矣。

霍显听罢大惧,想要细问,丈夫忽又不见。转头寻找之时,又见府中老鼠骤然增多,与家人互相碰撞,并不闪躲;更以其尾在地上乱画,便如道士画符;透过窗户向院中看时,又见有几只猫头鹰飞入府宅,立在殿前树上叫唤。正在此时,奴婢入室,欲进还退。

霍显:何事入我内室,却又探头缩脑?

奴婢:回禀主母,有件事情奇怪至极,不敢不报。

霍显:到底何事?

奴婢:就在刚才,咱家府门无故毁坏,仆倒在街上,砸坏了门卫腿脚。管家命奴婢来问家主,是重修旧户,还是更换门庭?

霍显未及回答,又有霍云派仆人到府,在门外报说凶信。

仆人:启禀主母,我家老爷尚冠里住宅中门无故倒塌;出门看时,见有人坐在屋顶,揭其瓦片掷地,到跟前去看,却又不见其人。

正说到此处,忽然听得门口车马喧嚷,一片叫喊。脚步声响,管家来到门外。

霍显:外面何人喧闹?

管家:回禀主母,廷尉带人前来,说是要捕拿朝廷反叛。

霍显闻说迭变,大急之下惊醒,身上遍体汗流,方知是南柯一梦。当下不敢怠慢,于是起床出室,来至厅堂,将适才梦境一五一十,诉于众人。全家闻此,皆感忧愁。

霍山:有道是当断不断,必生祸乱。我闻魏相擅自减少宗庙供品,是对烈祖不恭。主母可以此矫诏召之,以定其罪。丞相及史、许两家既除,则我霍家重掌朝政,则高枕无忧。

霍显:此计倒是甚好,你可道其详细。

霍山:可奏请太后,为天子外祖母博平君王翁须祝寿,设置酒席。并请太后下诏,命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以下官员赴宴;再命范明友、邓广汉领甲士刀手埋伏。届时假称太后制令,将丞相及许、史等外戚皆拉出斩首,乘机罢除天子,而立霍禹为帝,不亦可乎?

霍显大喜:真乃妙策,不输于陈平六出奇计。事不宜迟,卿即可草拟奏书。

此言一出,诸霍皆都大喜。霍山称是,刚要起身前往书房,忽听门首马蹄声响,嘎然止歇;随即数人闯入府中,当中簇拥一人,正是前番离去朝廷传旨官,去而复回。

传旨官直入厅中,面南而立:跪接朝廷诏旨!

以霍显为首,诸霍皆至南面,向北跪倒:谨闻皇命。

传旨官:汉天子赦旨,任命霍云为玄菟太守,即时离京上任,不得在京师延挨。

霍云:诺,微臣遵命!

传旨官:霍山因抄写宫禁秘书犯法,命在府中待罪,不得私自外出。

霍山:诺,微臣遵命!

传旨官宣读诏旨既罢,将诏手递到霍显手中,不待诸霍起身,出门上马便走。

霍显不料朝廷抢先下手,一日之内连下两道诏旨,知道大事不好,不由惊惶失措。待天使走远,再向诸霍问计,也都面面相觑,各无善策。

霍山:事到如今,我等一举一动,皆在天子监视之下,便欲走太后门路,也来及了。

霍云:不如以退为进,主动向天子输诚。天子念在我霍家大功,或许不会赶尽杀绝。

霍显:此可谓一招落后,满盘皆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

于是急令霍山拟本,上书天子:臣妾情愿献出城西宅第及一千匹马,以替霍山赎罪。

霍显奏本入宫,宣帝览奏,嘴角边泛起一丝冷笑,在书后批复:知道了。

传旨官接过复旨,来至殿外,掷还霍府来使。使者不敢阅读,揣书入怀,打马而回。

霍显将天子复旨连看三遍,见只此三字,更无别语,便感觉大事不妙。于是银牙紧咬,将回书遍传诸霍。

诸霍:如此奈何?

霍显:事到如今,只得孤注一掷。你等立刻传我令旨,速命子侄及孙辈宗族,并号令诸婿,各调家丁部曲,于今夜四更时前往皇城,并力攻打未央、长乐二宫,废此昏君!

诸霍:诺!我等遵命。

时有长安小民张章,以磨豆腐为生,却不似他人一般往市场发卖,只常年供应霍府。这一日半夜三更,如同往常一般,照例运送豆腐来到霍府,绕过大门直至后厨角门。

当时城中万籁俱寂,天空中一轮冷月斜照,被乌云遮住一半,昏暗不明。

张章停住独轮车子,未待上前叫门,忽见院中火光大起,照耀如昼,随即便听府中人声喧闹,铁器交鸣。自门缝中往里面张望时,发觉霍府聚集部众,正在厉兵秣马;又听一员将官大声吩咐,分兵派将,命令何人领兵夺取皇宫,何人领兵攻打丞相府邸。张章听得字字清晰,不由大惊,急忙回身便走,离开霍府,声息全无。

此时空中乌云渐集,将半轮残月完全遮隐,天地之间一片漆黑。

张章稳定心神,将豆腐车儿停在胡同拐角处大槐树下,又从近处草垛上抱来干草,把车子隐藏妥当,然后摸黑疾行,直奔皇宫禁军卫所。

当日卫所值班校卫,乃是张章远房表亲,名叫董忠,时任禁军侍从官期门之职。董忠正在卫所门房灯下独坐,忽闻外面有脚步奔跑之声,于是立刻警醒,自壁上摘下单刀,挂在腰间,走出门房。只见一条黑影自远及近,吁吁带喘,来到近前。

董忠:来者何人?半夜三更敢闯朝廷禁卫重地,还不止步!

张章:表弟,是我。

董忠:是表哥?你不去大将军府送豆腐,来此何干?莫非遇到歹人,劫财害命?

张章:京都禁地,天子脚下,岂有此理!天大事体,贤弟立功受爵时机到了!

董忠:此话何来?

张章上前,将嘴唇靠近表弟耳边,说知如此如此,透露惊天消息。

董忠吃这一惊非小,未敢怠慢,急引表兄直入禁军营房,叩门请入,将霍府发生突变报告上司左曹杨惮。杨惮也是闻言大惊,复引二人出营,急报侍中金安上。

金安上闻报,精神陡振,乃聚齐四子金常、金敞、金岑、金明,引杨惮、董忠、张章亲至相府,将府门叫开,向丞相报告其事。

魏相早就料到必有今日之事,也不惊慌,乃召见杨惮及张章,问其底细。

张章此时已稳定心神,一五一十,将自己在霍府所见之事再复述一遍。

魏相:若你所说是实,这场功劳不小,朝廷事后必有重赏。

张章:小民多谢相爷!

魏相:杨惮何在!

杨惮:末将在。

魏相:命你速回禁营,调集禁军戒严宫禁,张网以待。

杨惮:诺!末将遵命。

魏相:金公!

金安上:丞相。

魏相:随我入宫,保护天子!

金安上:下官份所当为,敢不从命!

皇宫大内,禁门之外。乌云渐散,明月复出。

霍家子弟各引兵到,与朝廷禁军对垒交锋。金安上率四子严卫宫门,便如五只猛虎,奋力冲杀。杨惮率禁军两翼包抄,各拼全力奋战。只半个时辰,便将霍氏军马杀散。

魏相坐镇宫门,见皇宫危而复安,又命金氏父子带兵往攻霍府,不一时俱被攻破。

一声鸡啼,夜色渐散,东方发亮。

金安上率领四子及杨惮进入霍府,下令打扫战场,搜捕叛逆。不一时,杨惮来报。

杨惮:经彻底搜查,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皆被捕获。霍氏凡参与作乱者,并无一个漏网。

金安上:既是如此,死者枭首,生者就地看押,随我回宫报捷。

次日巳时,霍氏乱平,皇宫复宁。

宣帝升殿,重赏参与平乱诸臣。

传旨官:魏相主持平叛,立有大功;其余立功诸臣,各有封赏。特封张章为博成侯,董忠为高吕侯,杨惮为平通侯。侍中史高向日曾上奏称霍禹欲反,请朝廷早为之备,亦有举报之功,封为乐陵侯。金安上拒守宫禁,将霍氏叛逆挡于宫外,堪称首功之臣,封为都成侯、任建章卫尉,统领建章宫所有禁军,及羽林军万人。四子俱都杀贼有功,长子金常嗣其父爵,三子及四子金岑、金明,升任诸曹中郎将。次子金敞命为光禄大夫,任奉车水衡都尉。

魏相、张章、董忠、史高、金安上:臣谢主隆恩!

画外音:自此之后,金氏子孙在朝中皆任重职,其后七代都为内侍,荣盛一时。

汉宣帝封罢功臣,乃命廷尉及御史大夫叙论霍氏之罪。

廷尉上报:臣启陛下,臣等及御史大夫依照汉律叙论,此为谋大逆之罪,遇赦不赦。依律而决,当判处首犯霍禹腰斩重刑;霍显及其诸女、兄弟,应判斩立决。

宣帝:依卿所奏,当即施行。霍后虽未参与其反,但不宜再母仪天下,着即废黜皇后之位,幽禁在昭台宣,使与六宫隔绝。更命稽查同党,不可使有漏网之鱼,逍遥法外。

廷尉:臣等遵旨,陛下圣明。

旬日之内,霍氏同党皆被判刑。与霍家牵连而被定罪诛杀灭族者,有数千家之众。

此案结束,宣帝下诏:前有束织室令史张赦,指使魏郡大户李竟寄书冠阳侯霍云,密谋犯上作乱。朕因大将军霍光有大功于国,隐而不发,望其改过自新。今大司马博陆侯霍禹及其母宣成侯夫人显,从弟子冠阳侯霍云、乐平侯霍山,诸姊妹及诸婿等阴谋造反,连累百姓。幸祖宗神灵保佑,丞相及金安上等诸臣用命,将霍氏一门捕获,皆都伏法处决。朕实痛心,法外施恩。敕令所有被霍氏所连累,在丙申日前尚未发觉报官在押者,一律赦免。

镜头闪回,宣帝刚登基之时。

汉宣帝去参拜高庙,与大将军霍光同乘。皇帝当时心中甚惧,如有芒刺在背。祭庙归来之时,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陪乘,天子则就安逸自在,身体舒展自如。

闪回结束。至此霍光死后未久,霍家宗族被一网打尽,在朝廷势力被彻底清除,朝堂秩序为之一新。汉宣帝亦终为结发之妻许皇后报仇雪恨,真正掌握皇权,此后便安心理政,创造中兴盛世,为后人称颂千古。霍氏之乱平定之后,汉宣帝故剑情深,爱屋及乌,诏立许后所生之子刘奭为太子。虽见其柔仁懦弱,非为雄主,终不易嗣。(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