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十二集 霍光废帝

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二集 霍光废帝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天候大变,燕国境内怪事纷起。

先是都邑蓟城突遇暴风雨,大树摧折、城楼倒塌;雨后彩虹悬垂宫中,吸尽井水。

又见乌鹊相斗,乌鸦溺毙于宫中水池;后宫永巷之中,群猪发狂,闯出猪圈,突入厨房,跃进锅中。更为奇异者,见有一鼠立在王宫端门之中,旋转跳舞。

燕王心惊,派人以酒肴祭奠,并无效验。彼鼠舞尽一日一夜,最后力竭而死。

其后又有流星下坠,声震远近;燕城南门,亦被天降大火焚毁。

种种怪异,层见叠出,宫中自后姬以下人人震恐。

刘旦因此受惊得病,遣人四出,祈祷鬼神。

宾客吕广善观天文,入见燕王奏道:大王可知,五行怪异,主何吉凶?

燕王:依先生看来,是主何兆?

吕广:主有兵马围城,汉廷且有大臣即将被戮。

燕王:如此说来,孤王所谋之事难成。则兵马将至,如何是好?

吕广:臣乃一介书生,不解兵事,于此无能为力也。

燕王闻此,仰天长叹,拂袖进入内宫。吕广出宫还家,收拾行囊,当夜逃走。

始元四年,刘旦胞姐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愈炽。刘旦于是反心复起,先后派遣十多批人,携带大批金银珠宝,贿赂盖长公主,求其支持自己夺位。

始元六年,上官桀等人列述霍光过错,寄送燕王,密谋通过刘旦上书昭帝,告发霍光。

刘旦得书大喜,立即上疏昭帝,谎称霍光擅自调动兵力,意欲谋反,并自请入朝宿卫,以防奸臣变乱。奏章由上官桀递交上,不料却被昭帝识破,因此更加亲近霍光。

上官桀阴谋揭穿,由是大惧,便即亲至公主府中商议,将欲发动武装政变。

盖长公主从之,遣人前往燕都,告知燕王,右将军王莽已死,丞相车千秋有病,大业必成。燕王刘旦大喜,分付群臣收拾行装,准备起程,并派心腹孙纵之先行入京。

时有公主门下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上官桀等人阴谋,便向大司农杨敞告发。

杨敞素来胆小,闻此惊惶失措,不知所为。由是称病在家,不再出府门半步。

燕仓知道杨敞胆小惧事,又将此事告诉谏大夫杜延年。

杜延年原是大将军霍光旧部,立刻上奏检举。

丞相车千秋由此掌握上官桀政变计划,立即颁下玺书,部署朝中二千石官员,追捕孙纵之。汉昭帝亦命霍光组织禁军,先发制人,将主谋政变大臣全部逮捕。

谋反诸臣未料事情迅即败露,不及反应,门客及家丁皆都一击即溃,全部落网。至此,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盖长公主尽皆伏法,一如吕广之前所言。

朝中谋反众人既已伏法,刘旦闻知,便问国相:反情败露,孤王是否发兵起事?

国相:左将军上官桀已死,内应已绝。况且朝廷有备,此时起兵,岂非自取败亡!

正商议间,汉昭帝诏令至燕,宣布大赦燕国吏民,惟独不赦燕王。

刘旦闻报忧愤,自知难免一死,准备自杀。

左右劝谏:大王何必轻生?朝廷念及血脉之亲,或削封国,废掉王爵,还可保住性命。

刘旦不言,还归内宫,众姬妾夫人也都哭啼阻拦。刘旦便不再寻死,静候朝廷处置。

汉昭帝又派专使赐送玺书,其诏略曰:燕王身为世宗嫡子,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

刘旦得书会意,知道再无活路,遂置酒于万载宫,大会宾客。席间酒过三巡,刘旦持剑作歌,侍妾华容夫人伴舞。

燕王歌曰: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

其歌方罢,华容夫人和之:发纷纷兮渠,骨籍籍兮无居。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两渠间兮,君子独安居!

歌词空虚凄婉,满座皆泣。

歌舞已罢,宾客散去。燕王还于内宫,即以绶带自缢而死,在位三十八年,谥号刺王。王后、夫人随其自杀者二十多人;数千门客、谋士及游侠皆都作鸟兽散,就此流落江湖。

数年党争,由是乱平。燕王、盖长公主自杀;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及长公主情人丁外人灭族。皇后虽是上官安之女,但时因年幼,未参预谋反,又是霍光外孙女,故此免罪。

画外音:平叛之后,霍光因而得以独揽大权。乃采取休养生息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汉朝国力渐渐恢复。对外政策,亦缓和同匈奴关系,恢复和亲。史家认为自文景之治后,昭、宣二帝时期堪谓西汉中兴,霍光功莫大焉。

杜延年原是大将军霍光属吏,首先告发大奸,有忠节之名,因此升任太仆、右曹、给事中。燕仓亦有首报之功,被封为宜城侯。霍光持刑罚严,杜延年辅之以宽。

汉昭帝既平政变,乃沿用武帝末期严刑峻法,重视吏治,调查民间疾苦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并先后四次察举贤良,任命杨敞为相,隽不疑为京兆尹,明经治狱。

霍光权倾朝野,威震海内,家族势力熏天。子霍禹、侄孙霍云任中郎将,统率宫卫郎官;霍云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西宫卫尉,掌管皇宫警卫;从兄弟及诸多亲戚,也都担任朝廷重要职位。至此,霍光已经成为汉朝实际上最高统治者。

只因上官父子被诛,上官皇后虽然未被废黜,但昭帝对其渐渐冷落。

霍光为使外甥女上官皇后复得专宠,便不许后宫妃嫔进御;并命宫女皆穿穷绔,以防昭帝跟宫女偶生暧昧。但直到刘弗陵因病去世,上官皇后也未能生育子嗣。

当时乌桓逐渐强大,匈奴也趁汉天子年幼,数犯边境。

始元二年,左谷蠡王在卫律等支持下继位,称壶衍鞮单于,释放苏武归汉,但不久又发兵两万骑掠夺汉塞。昭帝派兵出击,活捉瓯脱王,从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张掖郡。元凤三年冬,匈奴壶衍鞮单于怨恨乌桓附汉,遣骑兵两万袭之;乌桓猝不及防,伤亡惨重。

昭帝即遣度辽将军范明友,率军北出辽东迎击,匈奴撤兵而还。

范明友遵从霍光事先筹划,兵不空出,即尾随匈奴之后,乘势北击乌桓。因驱兵直奔乌桓,一举击杀乌桓三名首领,并部众六千余人,得胜还师。

元凤六年,乌桓兵犯幽州,范明友率军出击,再次击退乌桓。昭帝随后调整北方防务,缩减玄菟郡疆界、设立金城郡,并招募郡国民众,修筑防御工事。

镜头转换,按下东北,复说西南。

汉武帝驾崩后,西南部分地区开始不服汉朝统治,多次发生反叛。

始元元年夏,益州二十四邑夷民反汉。汉昭帝遣水衡都尉吕破胡为将,率军迅速将其平息,就此划分河内归属冀州、河东归属并州。

始元四年,西南姑缯、叶愉等夷民部落再次起兵反汉,昭帝复命吕破胡率军征讨。

由于吕破胡此次未能迅速进抵益州,致使益州太守被杀,死伤四千余人。为彻底平定反叛,汉廷又命将军王平、田广明率部征讨,并调句町侯毋波亲兵武装配合。

至始元五年秋,汉军捕斩夷民三万余人,虏获牲畜五万余头,益州郡遂平。钩町侯毋波斩首捕虏有功,晋封为句町王,封邑句町国,享受国县并置特殊待遇。

元平元年四月,汉昭帝忽然卧病。乃征召天下名医,杜延年主管方药。

十七癸未日,刘弗陵病重不治,驾崩于长安未央宫,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六月初七壬申日,葬于平陵,谥号为孝昭皇帝。

汉昭帝当初被刘武帝立为太子原因之一,便是因其人极聪明,而且体格健壮。值此正当青壮之际驾崩,正史之中却又语焉不详,由是引发后世史家诸多猜测。

镜头闪回,便说野史记载汉昭帝刘弗陵死状。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便秘,久蹲御厕静排,侍从静侯门外,鸦雀无声。

忽听昭帝一声闷叫,又闻倒地之声。

众人失色,急呼不应,斗胆破门,见得昭帝倒扑于地上。急报太医,已抢救不及。其后太医禀于皇太后,说天子死因乃是久蹲不起,乍立则使血涌上脑,急血攻心,七经顿错,八脉骤乱而死。此说听似有理,但发生在二十一岁年轻人身上,实在难以令人心服。

太后自然不信,诏命再查死因。众太医经过现场勘查,会诊之后大奇。

众太医会诊结果:天子之崩,非因久蹲御厕,急血攻心所致。实为因其数日未便,一便之下奇臭难闻,则急嗅回吸,窒息而亡!

言外之意,天子是因吸入臭气,竟被自己所排粪便熏死!虽然得出此等结论,但碍于龙威之尊,又为求自保,便另觅托辞,以禀太后,但实难自圆其说。

太后闻说皇帝竟是被自己大便熏死,愈加不信,遂终不了了之。

历史真相:汉昭帝死因,其实与大将军霍光脱不开干系。众太医是以不敢轻言,以免惹祸上身。霍光权势熏天,强行干涉天子后宫秘事,汉昭帝以至耽于男宠,由此而亡。

闪回结束。汉昭帝既崩,因无子嗣,霍光便迎昌邑王刘贺入宫即位,时年五岁。

刘贺父亲刘髆,乃是汉武帝刘彻第五子,天汉四年被封为昌邑王。后元二年正月,刘髆去世,谥号哀,史称昌邑哀王。刘贺嗣父王位,行为不正。

时有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通晓经术,官至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因常当面指正昌邑王过失,刘贺则掩耳避之,并说:郎中令善于辱人。

龚遂进宫劝谏,双膝跪地而行,泪流满面,左右皆泣。

刘贺问道:郎中令何哭?

龚遂答道:昌邑国危矣,殿下请听臣奏。臣闻胶西王行如桀纣,谄臣侯得赞谓尧舜。胶西王喜其奉承,与同起居,致身死国亡。今殿下亲小人,染恶习,关系存亡,不可不慎!请许臣在郎官中挑选通儒尚德者同大王居,坐读诗书,立习礼仪,或有裨益也。

刘贺从之,于是龚遂挑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候。但未过数日,刘贺便尽逐之。

刘贺为王,国中屡现怪异。曾见白狗身高三尺,无头,其体类人,戴方山冠。后又见熊,左右皆云未见,又有成群乌鸦飞集宫中。刘贺烦恶,问龚遂何兆。

龚遂奏道:此乃天帝告诫,谓殿下左右小人,如犬沐冠。

刘贺叹道:何不祥之物,如此之多耶!

龚遂奏道:臣进言国家危亡,王不愿听。但国家存亡,岂在臣言?大王诵诗三百,所为符合何章?身为诸侯,所行尤浊于庶民。则长存久安难,因此亡国却易,王其省之。

刘贺不听,嘻笑如故。

闻说昭帝患病,刘贺遣中大夫到长安,以仄注冠赏赐大臣,是谓奇装异服。又在昭帝卧病期间跑马打猎,寻欢作乐,骄横放荡。其后不久,忽有鲜血污染王座。

龚遂呼道:妖异连发,宫殿空矣。血污王座,乃阴愁征象。王宜戒惕谨慎反省!

刘贺不以为然,终究不改其行。没过多久,汉昭帝驾崩,昌邑王应征入朝。

大将军霍光征召刘贺入朝,主持汉昭帝丧礼。刘贺午时出发,申时便到定陶,疾赶一百三十五里,从骑累极,迭死于路。龚遂谏止,刘贺才令郎官、谒者五十人返回昌邑。

路过弘农之时,昌邑王淫兴大发,遂使仆善抢夺民女入侍。到至湖县,龚遂入问抢夺民女之事,昌邑王刘贺矢口否认。龚遂乃擒仆善,交给卫士长依法处置。

到至霸上,霍光遣大鸿胪到郊外迎接。刘贺命仆寿成驾车,到广明东都门。

龚遂进奏:依礼奔丧,殿下见到国都,则应哀哭。

刘贺说道:我咽喉痛,不能啼哭。

到至城门,龚遂再劝,刘贺又不肯哭。到未央宫东门,龚遂再劝,刘贺方才同意,按礼仪要求哭丧。乃接受玺印绶带,继承帝位,尊汉昭帝皇后上官氏为皇太后。

刘贺即位,便令从官、马官、官奴二百人进宫,在禁宫中玩耍游戏。又将昌邑乐人引进宫来,击鼓歌唱、吹奏乐器,扮演戏子。昭帝葬礼既毕,刘贺就到前殿敲打钟磬,还命泰壹宗庙乐人沿辇道击鼓吹奏,载歌载舞。祭祀完毕,就同随从官员吃喝。

在宫内嬉戏不足,刘贺又驾皇帝銮舆,于北宫苑内追逐野猪,搏斗老虎。又召皇太后舆车,命官奴骑乘,在掖庭中嬉笑娱乐,沉湎酒色。

又在夜晚,于温室殿设九宾之礼,将姐夫昌邑关内侯请来相见。

列祖列宗祭庙尚未举行,刘贺就作玺书,派使者赍持天子符节,用三副太牢,祭祀其父昌邑哀王刘髆,自称嗣子皇帝。

刘贺受玺二十七日,便向各官署下达诏令,征索物品,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七起。

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见此,进言规劝。刘贺非但不从,反而怒责夏侯胜,命将傅嘉入狱。由此荒淫昏乱,尽失帝王礼仪,无所不为。

丞相杨敞屡次进言规谏,都不改其过,反而日甚一日。

大将军霍光见状,乃同群臣谒见上官太后,详陈昌邑王各项荒唐举止,说其不能继承皇位,应予废黜。皇太后遂升未央宫承明殿,诏令各宫禁卫,不许昌邑国群臣进宫。

昌邑王闻说不许自己旧臣入宫,不由惊问:此乃何意?

黄门当听此问,伴作不闻,更不不答。昌邑王正要发火,大将军霍光引领禁军入宫。

霍光跪奏:太后有诏,禁止昌邑国群臣入宫。

刘贺慌道:慢来慢来。大将军为何出语如此惊人?

霍光不答,起身而出,指挥禁军,将昌邑王群臣全部驱逐出宫,集中在金马门外。

车骑将军张安世率羽林骑士赶到,立即加以拘捕,当场将二百余人绳押索绑,俱都交给廷尉,关在诏狱。霍光继而下令,命侍中、中常侍等,严密看守昌邑王。

侍中:未知如何严密看守,尚请大将军明示。

霍光:卿等只要小心值守。昌邑王如或自杀,则必使我获罪天下,背上弑君恶名。

侍中:敬诺。

昌邑王还不知道自己要被废黜,犹问众侍:我随臣何罪,而大将军全部拘之?

众人已知此位皇帝将要被黜,自是无从回答。

便在此时,传旨官入奏:太后下诏,召见昌邑王。

刘贺闻说太后召见,心中害怕起来,叫道:我犯何罪,太后要召见我?

传旨官:微臣不知,请殿下急行。

此时已改口称殿下,而不称陛下。刘贺无奈,只得奉命来至后宫,见太后身披珍珠缀成短袄,盛装坐于帷帐之中,数百卫士皆持兵器环卫,期门武士持戟守卫台阶,排列殿下。

群臣按序入殿,奉旨官传诏:命昌邑王俯伏听诏!

刘贺至此,只得下阶拜倒。霍光出班,呈上诸臣联名奏章,尚书令当庭宣读:

高皇帝创建汉业,故称太祖;文皇帝仁慈节俭,故称太宗。五刑律制,罪无过于不孝。周襄王不能奉母,《春秋》责之。昌邑刘贺未告高庙而受大命,是不可继承上天意旨,应当废黜。臣请御史大夫蔡谊、宗正刘德、太常苏昌,以及太祝,备太牢以告祭于高庙。

皇太后闻罢,当即下诏:准奏。

霍光上前,命昌邑王跪拜接受诏令。

昌邑王兀自不服,说道:朕闻天子只要有诤臣七人,即使无道,也不失天下。

霍光冷笑道:皇太后已下诏令废黜,殿下哪里还是天子!

上前解其玺绶,捧献太后,扶昌邑王下殿,走出金马门,群臣送行。

昌邑王这才知道大事已去,向西拜道:我愚昧不明,不堪担当汉朝重任。

霍光送到昌邑王府邸,告罪道:殿下自绝于上天,臣等怯懦无能,不能自杀以报。臣下宁负大王,不敢有负社稷。愿大王自爱,臣将再不能侍奉殿下矣。

言罢大哭。部从上前扶起大将军,离开昌邑王府而去。

回到大殿,群臣遂又上奏:自古被罢黜放逐之人,都需流放边远之地,不使其干扰国家政令。臣等请求,将昌邑王刘贺,迁到汉中房陵县。

太后不忍,诏令刘贺回到故国昌邑,并赐汤沐邑二千户,将哀王刘髆家财全部归还。对刘髆四个女儿,也各赐汤沐邑一千户;昌邑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

昌邑国群臣由于未尽辅佐教导君臣之谊,使昌邑王误入歧途,因而全部获罪。霍光命将昌邑国臣全部诛杀,共杀二百多人。只有郎中令龚遂与中尉王吉,因曾多次规劝昌邑王,得以免死,但被剃去头发,判处四年徒刑。

众臣赴死,都哭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昌邑王被奸臣叛除,非天意乎!

刘贺被废,霍光尊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故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因忌惮刘贺,期年后乃派密使,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谨防盗贼,注意往来过客。卿亦秘为,休泄此诏!

张敞会意,于是回奏:昌邑王居住旧宫,奴婢百八十三人,闭中门,只开小门出入。每日差役到街采买,晨送食物入内,此外不得出入。专委督盗另管巡查,注意往来行人;得以宫中库资雇人为兵,防备盗贼,以保宫中安全。

地节四年九月,张敞前去王府察看,见昌邑王脸色很黑,细目,鼻尖而低,少胡须,身材高大。因患风湿病,行走不便。穿短衣大裤,戴惠文冠,佩玉环,插笔在头,手持木简趋前谒见。张敞与其坐在庭中谈话,见其妻子奴婢。因欲察其心意,乃以隐言为喻。

张敞:昌邑境内,何多枭鸟?

刘贺:昔我西行到长安时,此地无枭。归时东行至济阳,就闻猫头鹰叫声。

张敞:庭中持辔者,未知何人?

刘贺:是小王世子。其生身之母,乃是严长孙之女儿也。

原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其女罗紨,乃为昌邑王前妻。张敞见昌邑王状似白痴呆傻,遂命侍从,录其子女名籍,制奴婢、财物簿册,以备上报。

张敞:殿下令尊昌邑哀王,遗有歌女、舞女张修等十一人,既无子女,又非姬妾,没有官职。昌邑哀王既崩,理应释其回家。

刘贺:中人留守陵园,以伴先父魂灵,有何不可?病不必医,杀不必罚,自生自灭可也。我本欲其早死,太守何必欲释其回家耶?

张敞叹息:可见昌邑王此人,天性就喜好败乱伤亡,终无仁义之心。

由是将刘贺现状写成奏折,驰报长安,由丞相御史转呈天子。汉宣帝览奏,因此知道刘贺不值忌惮,遂批准将故昌邑哀王所遗歌女张修等,释放宁家。

元康三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就国于豫章郡下辖之县,食邑四千户。不许祭祀宗庙,免其入朝。刘贺封侯四年,便即去世。

镜头闪回,叙说汉宣帝刘询。

宣帝因是武帝曾孙,故号为皇曾孙,又小名病已。出生数月之后,即逢巫蛊之祸。

江充陷害太子,刘据兵败,携两子出奔。长子刘进为安置幼子刘病已,而未随父亡走。至太子刘据自尽而死,太子妃史良娣、长子刘进及妻王翁须、女儿皇女孙皆在长安遇害。

太子皇孙姬妾家人皆被处死,唯刘病已逃过大难,被收系长安府邸中临时所置官狱。

巫蛊之祸案发,邴吉以廷尉监身份被征召到京城长安,武帝诏令其到郡邸狱,追查巫蛊之事。邴吉知道卫太子无罪,更为皇曾孙无辜收监难过,便让女囚胡组、郭征卿二人,于净室之内哺育刘病已,私下给其衣食,看护甚周。

后元二年春二月,刘病已不满五岁,汉武帝病重,往来于长杨宫、五柞宫之间。

有望气者入宫,进言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之气。汉武帝便遣内谒者令郭穣,将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犯人,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郭穣夜至官狱,邴吉紧闭大门,不使其入。

郭穣:奉天子旨意,来杀狱中犯人,请廷尉监休要阻我。

邴吉:皇曾孙在此。常人都不能无辜被杀,况皇上曾孙乎!

郭穣闻此,便不敢入。饶是如此,邴吉亦不敢稍有大意,一直坐守到天亮。郭穣只好回去报告汉武帝,并趁机弹劾邴吉。

汉武帝此时方知己有曾孙在世,于是说道:此乃上天安排,我岂能违之。

因而非但禁止杀害皇孙,而且大赦天下。郡邸狱诸犯因其大赦,皆都得以出狱。

其时刘病已保姆胡组雇期已满,申请回家,皇曾孙恋恋不舍,啼哭不止。邴吉便自己出钱雇佣胡组,命与郭征卿再抚养皇孙数月;又出自己俸禄,供给皇孙衣食。

既逢大赦,邴吉便将刘病已送到其外祖母史良娣家,交给史良娣兄长史恭抚养。史恭母亲贞君年岁已老,看到皇曾孙孤苦零仃,想起女儿惨死,就亲自照看这个重外孙。

其后邴吉升为大将军长史,被霍光十分看重,使入朝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武帝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道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另一道命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皇曾孙录入皇家宗谱。

汉昭帝始元二年,刘病已从史家搬出,被养于掖庭,宗室地位得到朝廷承认。掖庭令张贺曾是刘据家吏,怀念故主,对刘病已体贴入微,自己出钱为其延请师傅读书。

刘病已年长,张贺向其弟张安世称赞皇曾孙材质俊美,欲将孙女嫁其为妻。当时张安世任右将军,与霍光共同辅政。幼子张彭祖又与刘病已同席读书,故此交好。

张安世认为少主昭帝在位,犹恐佞人疑忌,怒斥其兄,张贺由此惕然,议亲之事作罢。

时有暴室啬夫许广汉,生有一女许平君,年十四五岁,许予内者令欧侯氏之子。当该出嫁之时,欧侯氏之子却突然暴死。许广汉妻以为女儿命运克夫不祥,求人占卜。

卜者却说:我观令女许平君,此生必将大贵。

张贺听闻此事,便自出家财,替刘病已聘娶许平君,许广汉贪其财礼,喜而从之。由是刘病已便娶许平君为妻,次年便生一子,取名刘奭。

刘病已少时,曾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广为交结。虽养于掖庭之中,亦常常出行宫外。因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盐池一带,尤其喜欢跑到祖父刘据博望苑以南杜、鄠一带,光顾两县之间之下杜城。

其从市井游嬉当中,深切体会民间疾苦,也因此学会辨别闾里奸邪,探查吏治得失。

画外音:据《汉书·宣帝纪》记载,皇重孙刘病已身有异相,遍身上下长毛。婚后住在未央、长乐两宫之间尚冠里,卧处不时有光明发出。凡被其所光顾店铺,立刻生意火爆,其自己并不知道原因。由是民间争相哄传,将其描绘成能带来好运之财神爷。

闪回结束。昌邑王刘贺荒淫被废,大将军霍光命宗正查阅宗室族谱,方知故戾太子刘据竟遗有嫡孙在世,乃与众臣商议。太仆杜延年因知刘病已德美,劝霍光立其为帝。

邴吉趁机奏道:臣私闻坊间百姓议论,宗室诸侯皆名声不佳。而武帝曾孙居于掖庭,今已十**岁,精通经术,才能非凡;行止安闲,而气节操守平和。望大将军慎重商议,并请占卜休咎。如不便使其陡然显贵,可先命入宫服侍皇太后,使天下知其好处,然后再定决策,则天下之幸,万民无不感激大将军者。

霍光信之,乃上奏太后:礼者,人以尊重祖先,敬奉祖宗事业而定也。先昭帝无嗣,应择庶支子孙贤德者为嗣。有武帝曾孙名病已,遗诏令由掖庭照管,今已十八岁矣。幼曾从师,学习《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而爱人,可奉承祖宗大业,统驭天下臣民。臣光等上奏,不胜惶恐之至,伏惟圣裁。

上官太后览奏,想起戾太子冤死之惨,当即准奏。遂派宗正刘德到曾孙尚冠里住处,赐御府衣冠;复命太仆用軨猎车奉迎曾孙,到宗正府斋戒行礼。

七月庚申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先封为阳武侯。随即群臣奉上玺绶,拥立刘病已即皇帝大位,谒高庙,改翌年为本始元年,是为汉宣帝。九月,大赦天下。

十一月壬子日,立许平君为皇后,并赐吏民金钱。上官太后由此归政于宣帝,自己由未央宫搬至长乐宫。大将军霍光叩请还政于君,宣帝谦让再三,仍委霍光以大任。

宣帝元年五月,凤凰聚集于胶东郡、千乘郡,大赦天下。

六月,汉宣帝为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议谥号,设置墓地园邑。又褒赏大臣,叙拥立之功。

诏命:太仆杜延年有定国安宗之功,功比朱虚侯刘章;大将军霍光功过太尉绛侯周勃;车骑将军张安世、丞相杨敞,功比丞相陈平;前将军韩增、御史大夫蔡谊,功比颖阴侯灌婴;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田延年、少府史乐成等,功比典客刘揭,皆都封侯益土。

本始二年春,宣帝以水衡钱修建平陵,迁移百姓到此起建住宅,数年后便成通邑重镇。六月,为汉武帝立庙;同年秋,发兵助乌孙军队,出击匈奴。

此后数年之内,渤海郡附近郡国每年都闹饥荒,盗贼并起,郡守不能制。汉宣帝诏命选拔力能治理渤海郡者,丞相、御史皆都推荐,故昌邑国郎中令龚遂可受任用。

汉宣帝准奏,升任龚遂为渤海太守,亲自召见。因见其已有七十多岁,个子矮小,老态龙钟,因而大失所望,便有心考问其能,使其知难而退。

宣帝:渤海郡动荡不定,三公荐卿可治。卿以何策,以平息盗贼,为朕分忧?

龚遂:海滨未蒙圣上教化,百姓为饥寒困扰,官吏不恤。故百姓被迫起事,譬如幼儿盗窃兵器,戏弄池畔,并非有意为乱。若依陛下之意,欲使臣以武力制之,或以德安抚?

宣帝:朕闻卿德,故选入朝,本欲以德抚之。

龚遂:臣闻治理叛乱,犹如清理乱麻,若非以快刀斩之,则不能急;需抽丝剥茧,其后可成。陛下若使臣为郡守,则望丞相、御史不可依定法限制,使臣能见机行事。

宣帝准奏,并赐黄金,派以专车。龚遂辞别天子,遂到渤海上任。

郡中官吏听说太守到来,派兵迎接。龚遂将迎接之人全都打发回去,移文至各属县,命尽黜追捕盗贼官吏;又下达安民檄文,说凡持锄镰等农具者,都是善良百姓,官吏不得过问,而手执兵器者则是盗贼,必须拿问到官。

聚众为盗者见到郡守檄命,马上解散,放弃兵器弓箭,转持锄镰。

龚遂于是打开粮仓,将粮食分给贫民,选拔起用有德行官吏,安抚管理百姓。

镜头转换,复说汉宫。

本始三年正月癸亥日,皇后许平君去世。五月,校尉常惠率领乌孙军队,大胜匈奴。

本始四年正月,宣帝下诏减少宫廷馔膳、屠工及乐工,使其归家务农;诏命官员都要上报捐助谷物数额,输入长安仓,以助朝廷赈贷贫民。

宣帝对霍光表面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若有芒刺在背。群臣趋赴霍光,联名奏请纳大将军幼女霍成君为妃,并册封为皇后。

霍光欲观天子态度,避而不言。

汉宣帝亦知自己得立为帝,全仗大将军霍光,此时若立其女为后,理所应当。但每思及与原配妻子许平君患难与共,心下难忍,便将群臣奏疏留置不发,许久不复。

许平君时为婕妤,闻群臣之奏,于是委曲求全,反而相劝夫君,请听从众官之议。宣帝闻言不语,相执发妻之手,无语凝噎。

镜头闪回。许平君之父许广汉,初为昌邑王刘髆侍从官,因无意间拿错皇子马鞍,被定为盗窃,接受宫刑,进宫为宦者丞。后又被霍光贬至掖庭,命为暴室啬夫,看管犯人。

许广汉妻找人算命,卜者说其女许平君有贵人之相,遂不许女儿轻嫁,杜绝媒人。

掖庭令张贺听说此事,便请许广汉喝酒,与皇曾孙刘病已求亲。

许广汉趁着酒意,当即答应。张贺遂请人做媒,聘以重金,然后撮合成婚。

刘病已依靠岳父许广汉及外祖母史家资助,得以接受儒家教育。学习之余,游遍三辅,为其后治国理政奠定基础。此时众臣请立后宫之主,许平君便劝丈夫顺从众臣之请。

闪回结束。宣帝见爱妻劝立霍光之女,来日登殿上朝,便下达诏书,宣谕群臣。

诏命:朕隐于民间之时,曾有故剑随身,心甚爱之,朝夕不离不弃。蒙众卿迎立,进宫之时此剑遗失,不胜痛悔,心甚为憾。卿等大才,可有妙策献朕,以寻回我旧日故剑?

众臣听闻此诏,面面相觑。

御史大夫顿悟,对众官悄言:陛下本意,糟糠之妻,不下堂也。

众臣复看大将军脸色,霍光平和如初,并无不悦。群臣由此上疏,请立许婕妤为皇后。汉宣帝大喜,遂纳文武百官奏请,诏封许平君为皇后。

许平君从庶民之妻变成大汉皇后,由此实现卜者当年谓其必当大贵预言。

刘病已既为天子,改名刘询。

大将军霍光女儿虽未当成皇后,倒亦不以为意,依然为大汉江山日夜操劳,鞠躬尽瘁。夫人霍显却是冲冲大怒,闷气暗憋,便欲寻隙报复。

本始三年,皇后许平君再度怀孕,将分娩时忽然得病。

宣帝闻而惊慌,乃召女医淳于衍入宫,为皇后诊病疗疾。

适逢凑巧,淳于衍丈夫卫赏,乃是掖庭户卫,因妻子常出入大将军府,嘱其请求将军夫人霍显,将自己调到安池监任职。淳于衍就入大将军府,为丈夫之事请求霍显。

霍显:我也有事,相求于卿。若能替我办成,何所不能?

淳于衍:未知夫人有何吩咐?

霍显:大将军极爱小女成君,欲使其成为皇后。今皇后有疾,此事只在贤卿身上。

淳于衍倒吸一口冷气,但想到丈夫前程,便将银牙一咬,询问:未知如何动手?

霍显:妇女生育大事,无不九死一生。今皇后正要分娩,卿便可乘机下毒,将其药死,神鬼不觉。若皇后一死,成君便可为皇后。事成之后,你我富贵同享,何况安池监微职?

淳于衍:能致人死而使其不觉者,药有甚多。但为皇后所开之药,却是非同一般,下药医生及煎药侍婢皆要先尝,如之奈何?

霍显:这就看你本事矣。只要事成,就算漏出马脚,如今大将军摄政天下,谁敢说个不字!当此缓急相护之时,只怕你不愿鼎力相助罢了!

淳于衍闻其语气不善,知道今日已知其谋,若不答应相助,其必放自己夫妻不过,白白枉死而已。沉思之后,便道:臣愿尽力效命,这便回家配药,夫人请静候佳音。

霍显:如此甚好。果能做得隐秘妥当,我必保你夫妻终生富贵。

淳于衍告辞回府,因选附子捣碎,带入宫中。附子药味辛甘,其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实乃良药。但最忌孕妇服用,更不宜与半夏、瓜蒌等同用。若犯此二忌,危险至甚,可谓有死无生。(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