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三集 晏子使楚

华夏真相集 第五十三集 晏子使楚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20:12:46 来源:笔趣阁

齐都临淄,血雨腥风之余,大乱初定未安。

孟姬得到田无宇重贿,乃进言于儿子齐景公道:田无宇诛翦强家,以振公室,又利归于公,其让德不可没也,何不增其食邑?

景公听从母命,乃将高唐邑封赐无宇。田氏自此始富,位于诸大夫之首。

田无宇感激晏婴,欲树仁德于公卿,乃向景公进言,请将被高虿驱逐诸公子召回。景公准奏,便召子山、子商、子周等回国。

诸公子得归故国,欢喜不尽。田无宇又赠以幄幕器用,乃至从人衣屦,皆都自出家财,不费公用。继又施惠于公室,凡公子公孙无禄者,悉以私禄分给。又访求国中贫弱孤寡,私与粟米赈之;凡有借贷,以大斗量出,小斗量入。贫不能偿,即焚其券。

晏婴见民心悉归田氏,私劝景公宽刑薄敛,兴发补助,施泽于民,景公不从。

便在此年,楚灵王召蔡灵侯参观章华宫,将其扣留杀害,并派公子弃疾围攻蔡都。

蔡灵侯之子隐太子友监国,闻说楚兵来攻,急派大夫蔡洧为使,往绛城求救于晋国。

晋昭公派大夫韩起为帅,召集中原诸侯,助蔡抗楚。但诸侯无不惧楚,皆都拒绝出兵。十一月,上蔡城破,隐太子友被楚灵王俘虏,蔡国就此灭亡。

蔡国被灭,陈国继而发生内乱。

当时陈哀公在位,乃成公之子。初娶郑国二女,称长姬、少姬;长姬生子名师,少姬生子名偃。哀公又有二妾,长妾生子名留,少妾生子名胜。哀公虽立长子师为太子,但最宠子留,托付胞弟司徒招照顾。

是年哀公患病不起,弟司徒招趁机杀死太子师,复立子留为嗣。哀公病愈,闻而大怒,欲杀司徒招,未料司徒招先下手为强,反而发兵入宫,包围哀公寝室。

哀公既悔且恨,由是自缢而死,共在位三十五年。

司徒招逼死兄长,遂立子留为君。因陈国为楚国附庸,国君兴替大事,不敢隐瞒,遂派使节去楚国报丧,并求贺立新君。

楚灵王正欲北上争霸,闻说陈国内乱,以为千载难逢良机,遂借题发挥,故作大怒,杀掉陈国使者,派公子弃疾为将,举兵征伐陈国,并问司徒招弑君僭立之罪。

陈君留闻而大惧,不敢抵敌,在叔父司徒招保护下弃城而走,单车逃往郑国避难。秋九月,楚兵围陈,只两个月便克陈都,并灭其国。

画外音:陈自妫满受封建国,至妫留失国,国祚持续共计513年。其后五年,陈哀公孙妫吴复国,是为陈惠公,后传位怀公,又传湣公。至公元前478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所杀,陈国彻底灭亡。以此论之,则陈国共历25世,国祚568年,中经两次亡国。

楚灵王既灭陈国,夜宿营帐之中,梦见九冈山之神,允其可得天下。灵王醒来大喜,遂命取蔡隐太子友充作牺牲,杀以祭神。

大夫申无宇谏道:昔宋襄公用鄫子为牺牲,祭于次睢之社,终致诸侯叛之,失其霸业。大王将欲称霸中原诸侯,岂可蹈其覆辙!

楚灵王:此乃罪人之后,安得比于诸侯。留其无用,正当六畜用之耳。

申无宇告退,出帐叹道:王汰虐已甚,其不终乎!

遂告老归田,挂冠而去。蔡洧与蔡友同时被俘,见世子被杀祭神,为之哀泣三日,不饮不食。楚灵王以为忠,乃释其囚,反用为近臣。

蔡洧阴怀复仇之志,向楚灵王进言:今大王奄有陈、蔡,便与中华接壤,不复为南蛮之国。若高广两城,各赋以千乘之守,以威示诸侯,则四方谁不畏服?然后以此为北屏,复向南用兵吴、越,先服东南,次图西北,非但与晋争霸,直可代周,而为天子也。

灵王悦其谀言,于是重筑陈、蔡之城,倍加高广,复用公子弃疾为蔡公。又筑东西二城,据守楚国北部要害。自此以为天下诸侯莫强于楚,指日之间可得中原,复问鼎周室。

诸侯畏楚之强,由此皆都背晋向楚,小国来朝,大国来聘,贡献之使,不绝于道。

齐景公闻此,也只得厚币卑辞,修下国书,命相国晏婴为使,前往修聘楚国。

楚灵王闻说齐使要来,便谓群臣:我闻晏平仲身不满五尺,而贤名闻于诸侯。当今海内诸国,惟楚最盛,寡人欲辱晏婴,以张楚国之威,卿等有何妙计?

太宰薳启疆遂献密计:晏平仲善于应对,乃舌辩之士,须如此行事,方可辱之。

灵王大悦,吩咐立即照计行事。

薳启疆奉命而为,乃夜发卒徒,于郢城东门之傍另凿小门。又嘱咐门军,当齐国相晏子来时,开此小门延入。次日晏子来至郢都东门,见只开小门,不肯进入,门军再请。

晏婴大怒,高声说道:此狗门也,非供人之出入者。若我出使狗国,则可入此门。

其人个头虽矮,但声若洪钟,城上众军皆闻。薳启疆闻之,自觉窘迫,急命傧者更改通道,大开中门,以延请齐使进城,并相迎入宫。

晏婴昂然上殿,从容与楚国君臣分别见礼。

楚灵王笑道:齐国无人耶?

晏子:齐之临淄,三百闾巷,国人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何为无人?

楚王:既是人才济济,然则何以先生为使?

晏子:齐国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婴最不肖,故宜使楚。

楚王无言可答,乃赐宴摆酒,众臣作陪。酒酣之余,忽见楚卫绑缚一人上殿,却是晏婴随从。晏婴忽见自己随从被楚人所执,刚欲发作,忽悟此必又是楚王计策,于是复又安坐,举杯独酌,冷眼旁观。楚灵王有些意兴阑珊,只得打起精神,勉强相问侍卫。

楚王:此所被缚之人,曷为者也?

侍卫:是齐人也,坐盗。

灵王闻此,便目视晏子:齐人固善为盗乎?

晏子避席答道:晏婴闻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楚灵王呆怔片刻,自嘲笑道: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乃命释齐人之缚,始对晏子改颜相向,执礼甚恭。

周景王十五年,楚王既灭陈、蔡,又迁许、胡、沈、道、房、申六国于荆山。由是中原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楚灵王自谓天下唾手可得,只差齐、晋尚强,吴、越未服。乃使薳羆同蔡洧奉世子熊禄居守郢都,亲自大阅车马,东狩州来,次于颍水之尾。又发车三百乘伐徐,大军屯于乾溪,以为声援。

时当冬月,天降大雪,积深三尺有余。楚兵常在淮南,不耐北国寒冬,且身披铁甲,手执兵器,顶风冒雪,愈加难挨。

周灵王身穿腹陶裘,外披翠羽披,头顶皮帽,足踏豹皮靴,立于中军帐前,连声赞道:好雪景也!

士兵闻此,无不心寒。右尹郑丹见将士渐病,又恐京都出事,便劝班师。灵王初时不肯,后见冰天雪地,新鲜劲已过,也无甚好玩,便即心动,于是听从郑丹。

正欲传令拔营,却见一骑快马踏雪驰至,瞬时到到近前,下马拜倒,却是传驿斥侯。

斥侯:禀报大王,万千之喜。

楚灵王:喜从何来?

斥侯:司马督引兵伐徐,初获大捷。

楚灵王闻报大喜,以为徐国早晚可灭,于是便止班师。竟至冬去春来,留连忘返。

便在此时,正如郑丹所料,郢都果然出事,发生巨变。

镜头闪回,楚国郢都。

自蔡国被灭,楚公子弃疾被灵王封为蔡公。蔡国大夫归生之子,名唤朝吴,表面臣事弃疾,暗地谋复蔡国,与其家宰观从日夜商议。

观从者,蔡故大夫观起之子。因父亲于二十年前被楚康王车裂,故对楚国恨之入骨,欲报此仇。朝吴对观从极力厚待,使为家宰,故而共议复蔡灭楚,同志一心。

这一日,二人又于内室密议。朝吴说道:楚王伐徐,驻兵乾溪,远离郢都千里之外。我可趁此,谋复蔡国否?

观从:可也。但欲要复蔡,须先乱楚。

朝吴:若欲乱楚,计从何出?

观从:今楚王黩兵远出,久而不返,内虚外怨,此天亡之日也。当初熊虔弑侄郏敖自立,其弟子比、子皙、弃疾,心皆不服,因力不及,只得屈从。公子若假传蔡公弃疾之命,召子干、子皙共谋,则楚必乱。逆虔子围领兵在外,倘若巢穴已毁,归之不得,不死何为?比及楚国易主,蔡国自然可复矣。

朝吴:此计甚妙!卿真乃旷世奇才也。

乃依观从之谋,伪造蔡公弃疾密书,遣心腹家人为使,分别前往晋、郑二国,呈送子干、子皙两位公子。二公子览书,见其中言道:

侥父王之幸,长兄阴灵护佑,弟得为陈、蔡二公。今逆兄熊虔率军攻除不下,远离郢都,此诚千载良机,不可失也。弟愿以陈、蔡之师,迎二兄归楚,以拒逆虔,复夺父兄之位,并报兄子郏敖之仇。书不尽言,见使之面,速来蔡国相会为要。

子干、子皙逃亡在外多年,早欲返国,览书大喜,皆随信使至蔡。朝吴已带家甲及车乘在蔡郊相候,对二公子倍加礼敬,以君臣大礼参拜。

子干不见兄弟弃疾,惊奇问道:我弟蔡公何在?

朝吴再拜请罪:迎接二位公子入蔡,还楚都夺位,其实乃是在下之谋,蔡公实未有命,且不知其事也。

子干、子皙闻而大惧,欲走无路。

朝吴说道:二位公子休慌,且听在下详说利害,再议是否当为可也。

子干:你说,你说!

朝吴:今楚王佚游不返,率大军远离京都千里之外,天气酷寒而不恤三军,徐国又久攻不下,则将士离心,其事必也。因大军在外,国中便即空虚无备。蔡洧名助楚王世子守城,然与楚王有杀父之仇,必以楚国有事为幸。二子既来,若与在下共同说服蔡公,以陈、蔡之众袭楚,则取郢都,如同探囊取物。楚王之位,惟你兄弟三人议之可也。

子干、子皙:闻卿之言,倒似有理。

朝吴:二公子若存疑虑,臣愿与公子歃血为盟。

两位公子同意,遂即订盟约誓,约以蔡公弃疾为首。盟罢,加书于牺牲之上埋之。

朝吴遂引二公子进入蔡城,来见蔡公。弃疾正在早餐,猝见二兄长入堂,又见朝吴带兵随后,不由大惊,便欲离席趋避。

朝吴大步上前,执其衣袂,说道:事已至此,公将何避?

子干、子皙上前跪倒,大哭道:逆虔弑兄杀侄,又放逐我等,十二年矣!今其无道,天怒人怨,已遭天弃。我二人此来,便欲借汝陈、蔡之兵,为报兄侄之仇而已。倘若大事成就,情愿将王位归属贤弟,我二人愿为臣属。

弃疾自幼害怕灵公,还在犹豫。

朝吴见此,知道劝将不如激将,于是说道:臣以蔡公名义,召二公子自晋、郑回,并歃盟于郊,坎牲载书,不容更改矣。此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弃疾叹道:此是不曾渴睡,反被人抱上床榻者也!便听命二兄,朝吴筹划而行便了。

朝吴大喜,乃大发檄文,张贴四门:楚王虽灭我国,蔡公许复我祀。惟助蔡公复楚为君,方免宗祀沦亡。我等蔡人,自备兵戈,一同入楚!

蔡人闻此,来日俱集,各执器械,集于蔡公之门。弃疾至此,不得不发。遂聚合蔡军,并子干、子皙部从,起兵先发;复遣观从为使至陈,往调穿封戍兵马。

观从奉命至陈,方知穿封戍已死,乃用夏徵舒玄孙夏啮为将,率引陈人来会。

蔡公:使朝吴率蔡人以为右军,夏啮率陈人为左军。星夜兼程,望郢都进发!

楚都守尹斗成然闻说蔡公带兵伐郢,立即倒戈,率本部军迎于郊外。令尹薳羆欲敛兵设守,早被蔡洧大开城门,将陈、蔡之师放入进来。

楚国人皆恶灵王无道,空巷列队,以迎蔡公。薳羆不能入宫,只得回家自刎而死。

蔡公引兵进入王宫,杀王世子禄及公子罢敌,欲奉公子干为王,子干固辞不肯。

弃疾固让:长幼之序,不可废也!

子干推辞不过,乃即楚王之位,欲使弃疾为令尹。弃疾复又不肯,又将令尹让予子皙,自愿退为司马。

朝吴见此,私谓观从道:蔡公之智,非其二兄所能比者。

观从:何以见得?

朝吴:蔡公不肯为君,并让令尹于二兄者,因灵王犹带大兵于乾溪故也。此后争战,若灵王胜,则子干、子皙作为谋逆首恶,蔡公为胁从;若灵王败,则蔡公为司马,军权在手,子干、子皙是为傀儡。蔡公之智,岂其二兄所能相比之哉!

观从知会朝吴之意,乃献计于蔡公:今王师在外已久,将士必然思归。臣愿请世子禄及公子罢敌首级,潜往乾溪军营,离散其军。则公子复以陈、蔡大军继之,楚王可擒也。

蔡公深以为然,乃许其议,将世子禄与公子罢敌首级付之。

观从遂往乾溪,潜入灵王军营,向众将出示两个首级,并扬言道:蔡公弃疾已入楚都,诛杀两个王子,奉子干为新王矣。今新王有令:出征徐国诸将,先归者复其田里,后归者劓之。有相从逆王,而不还都反正者,罪及三族;或以饮食馈献昏王者,罪亦如之!

众将正对灵王不满,闻言皆都星散,或还朝投诚。军士闻之,一夜间俱都散尽。

灵王当晚大醉,一夜醒来,见军营皆空,不知何故,便问左右侍卫。

当时尚有数名随从在帐,便即答道:闻说公子弃疾率陈、蔡两国兵马造反,攻破郢都,已杀太子禄及公子罢敌,立公子干为君。众军闻讯,皆都散矣!

灵王听罢,嚎陶大哭,悲不能抑。

左右上前劝慰:事已至此,大王逃亡他国可矣,不必过度悲伤。

灵王终拭泪:我非自悲,悲我二子也。太子与人为善,因何遭此恶报?

未料有个随从不耐,顺口答道:君杀他人之子多矣,能无此报?

灵王闻言无语,只唉声叹气,竟不发怒。此时宠臣郑丹忽然自外而来,闯入帐中。

郑丹:主公何不还都至郊,以观国人举止?

楚灵王:不可!国人见我,皆欲食肉寝皮,岂肯相容?

郑丹:投奔诸侯,请兵讨逆,再复君位,不亦可乎?

灵王摇头:亦不可。诸侯皆被我得罪,不杀我已属天大人情,其谁又肯助我?

郑丹泣道:则如此,臣亦无计可施矣。

于是倒身再拜,出营乘车而去,不知所终。

楚灵王此时果然便成孤家寡人,更无一人相随。由是手足无措,徘徊釐泽,三日饮食不飨,只得出来觅食,又不幸饿倒路旁。

挨至傍晚,忽听脚步之声,抬头看时,见一人匆匆路过,认出竟是郢都守门之吏涓畴。灵王有气无力,抬头叫道:涓畴,不识寡人乎?可救我一命!

涓畴听声辨貌,见果是灵王,只得上前叩头。

楚灵王:寡人饿三日矣,卿可为寡人觅饭延命!

涓畴:新王有令,以饮食馈献前王者死,故无从得食。

灵王叹息,以手招涓畴近前,命席地而坐,头枕其股睡去。涓畴惧被人看见,便取土块以代己股,起身逃去。须臾灵王醒来,手摸所枕土块,知道涓畴已去,遂又哀哀痛哭。

正哭之间,有人乘车而过,见有人哀恸于道傍,甚为好奇。下车视之,认出灵王,乃拜倒在地:大王为何到此地位?

灵王流泪满面:卿何人也?

来者奏道:臣名申亥,芋尹申无宇之子。臣父两次得罪,蒙大王赦而不诛,临终嘱臣,王若有难,必舍命相从。因闻郢都已破,星夜追寻到此,不期竟能相逢!

言罢大哭,乃扶灵王上车,还于棘村家中。申亥家筚门蓬户,跪进粗茶淡饭,灵王虽饥饿至甚,却也难以下咽,只进些汤粥而已。

眼见天色已晚,申亥又让出自己卧房,使亲生二女铺床叠被,并且侍寝。

灵王回想章华台上无限风光,此时哪有丝毫浓情蜜意?衣不解带,一夜悲叹。至五更时分,见申氏二女沉沉睡去,悬绦于梁,自缢而死。

二女听到动静,即时惊觉,启门报于其父。申亥不胜悲恸,乃为灵王殡殓,并杀二女殉葬。可叹!昔日诸侯之霸,今朝死无葬所;可恨!为报昏王之恩,枉殉韶华二女。

镜头闪回,按下灵公,复说郑丹。

郑丹离了军营,寻思无处可奔,只得前往上蔡,来投蔡公弃疾。

弃疾让位于子干,便与朝吴等一班群臣,复回封邑,并掌陈、蔡军马,未与朝班。

蔡公忽见郑丹,便问:逆王何在?

郑丹:大军星散,灵王身侧更无一人,如今不知何往。

朝吴闻此,出班献计:灵王势穷力敝,无处可去,多半死于沟渠,不足再究。但国人皆知楚王引军在外,未知其具体下落。公子何不乘此人心未定,假称灵王引兵归来,声讨叛逆;然后再如此如此,借机夺位?

蔡公:此计虽善,只恐国中众卿不附。

朝吴:非也。臣闻楚先王当初最喜公子,祖庙拜璧之时,公子虽在嬖人怀抱之中,却能再触其璧,当为太子。因当时年幼,故让于长兄。常言天赐不取,必受其咎。子干无才无德,岂能久守祖宗基业?宁予他人,不如自取也。

蔡公闻之,深然其言,且早有夺位称王之意,乃命朝吴依计行事。

朝吴于是发兵两路,先遣观从,后派斗成然,各领一军,往郢都进发。

观从引领蔡卒百余,诈作败兵模样,奔回郢都,绕城呼道:我等乃蔡公部下。楚王怒蔡公杀死太子,另立子干,故破上蔡,诛杀蔡公;随后便至郢都,欲诛子干、子皙矣!

国人信以为实,莫不惊骇。时隔未久,斗成然又率一支败兵驰至,向城上喝道:前楚王将至。我来救大王与令尹出城,速速开门!

守城者先入为主,已信观从七成,此时见斗成然亦如此说,愈加坚信是实,于是不敢不从,打开城门,放入两军。斗成然直入内宫,故作惶悚之状,来见子干及子皙。

子干:卿自何来?因何惶悚如此?

斗成然:楚王怒甚,先杀公子弃疾,然后来攻郢都。臣不能敌,因此败回,二君须早自为计,免致受辱!

子干眼望子皙:我兄弟三人,皆被朝吴所误!若在晋、郑不归,焉有今日?

兄弟泪眼互望,相抱而哭。忽闻宫外乱喊:大王兵已入城,杀入宫中来耶!

却是观从引领蔡卒,在楚宫前后叫嚷,以乱人心。

子皙长叹一声,拔剑自刎。子干随之自刭,宫中大乱。斗成然见状,便命宫人扫除尸首,自出宫门,来接蔡公。原来公子弃疾,早已便装微服,隐在败兵之中,混入城内。

蔡公升殿,喝令擂鼓撞钟,召集众卿大夫。国人方悟灵王带兵杀回是假,蔡公回京夺位方是真。到此不得不服,于是拥立弃疾即位,是为楚平王。

镜头闪回,复说楚国大军。

司马督率军围攻徐国,久而无功,不敢归楚,列营相守。

斥侯快马来报:灵王已薨,公子干及子皙伏诛,公子弃疾即位,诏命大军还师!

司马督闻此,只得解围,班师南归。行至豫章,却被吴公子光率师伏击,等个正着。一场激战,楚军毫无防备,不及还手,便即全军覆没,司马督与三百乘悉为吴军俘虏。

公子光轻易全歼楚军归师,继又乘胜大进,攻取楚州来邑。至此楚灵王大举攻徐,最终覆师丧身,却是便宜了吴国。吴军既得来邑,自此威势大振。

闪回结束。公子弃疾即位,出榜安民,大赏群臣。楚都国人依旧不安,尝有谣言说灵王欲要带兵杀回,屠城灭国,以致一夕数惊。

楚平王为此犹如芒刺在背,便派斗成然带领人马,前往乾溪沿路,寻找灵王。临行前暗嘱道:若是见到灵王,二话不说,便即当作盗贼杀死,舆尸来见,孤必有重赏。

斗成然领命而去,遍寻灵王不见,只在林野间找到被其所弃衣冠。

因不敢就此回奏,遂选一位貌似灵王平民杀之,为其穿上灵王衣冠,假称找到灵王尸体,带回郢都。国人见其尸身穿王服,这才相信灵王已死,由此人心始安,谣言渐息。

下葬之时,楚平王却认出尸体乃是假冒,但不欲声张,只得将错就错,草草殡殓。

楚平王安集楚众,一改灵王之时政令,录功用贤,力振朝纲。

遂以斗成然为令尹,阳匄为左尹,伯州犁子郤宛为右尹,薳掩弟薳射、薳越为上大夫,朝吴、夏啮、蔡洧为下大夫;公子鲂勇敢善战,使为司马。

因伍举敢于直谏,本欲重用,奈何已死,便重用其后人。乃封伍举之子伍奢于连邑,号曰连公;伍奢子伍尚封于棠,号曰棠君。

其他薳启疆、郑丹一班旧臣,官职如故。

观从言其先人观开曾为卜史,求为卜尹,平王从之。

镜头闪回,复说伍氏家族。

伍举世为楚臣,乃楚庄王嬖人大夫伍参之子。

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并传令国中众卿大夫:有敢谏者,死无赦!

当时伍举只有十余岁,昂然入见。

楚庄王:子乃小小顽童,来见本王为何?

伍举:臣闻大王颇善隐语,因此来与大王猜谜作耍。

楚庄王:卿试言之。

伍举: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

楚庄王: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卿且退,吾知之矣。

(一鸣惊人,成语源出于此。其后齐威王之事,乃为抄袭。)

伍举渐渐长大,因父亲伍参被令尹孙叔敖排挤,于是避祸奔郑。当时蔡声子正奉蔡侯之命,出使楚国,路遇好友伍举。于是倾盖下车,坐于路傍相谈。

蔡声子:子欲何往?

伍举:因不见容于令尹,欲投晋国。

蔡声子:贤弟不必远走他乡,且待为兄使楚,与弟谋之可也。

伍举:如此,多谢尊兄。

蔡声子与伍举相别,遂至郢都,谓令尹子木道:昔楚才逃晋者,都被晋国重用,并给楚国造成极大危害。今椒举在郑,若果奔晋,是为楚国之大患也。

令尹子木闻言大悟,急遣伍举之子椒鸣出都,往郑国将其父接回。伍举就此还楚,后为楚灵王重用,促成诸侯与楚会盟,并以战功著名于世。

楚灵王称霸诸侯之后刚愎自用,大兴土木修筑章华宫,伍举谏而不听;后谏灭陈、蔡而欺诸侯,楚灵王又不听;再谏不要出兵伐徐,灵王仍不听。于是便在灵王屯兵乾溪之间,伍举知道楚国将生大乱,又无力阻止,由此郁郁而终。

闪回结束,还说楚宫。

楚平王大封群臣,众卿大夫谢恩,惟有朝吴与蔡洧辞官不就,只求还归蔡邑。

楚平王:二卿劳苦功高,正宜坐享其成,因何极力推辞?

朝吴奏道:我二人本系蔡人,辅大王兴师袭楚者,欲复蔡国之祀也。今王大位已定,而蔡之宗祀未沾血食,臣有何面目,立于大王之朝?

楚平王:若依贤卿之计,却为奈何?

朝吴:昔灵王贪功兼并,致失诸侯之心,天下恨怨,故兵败之时无国可投,无处可逃,以至身死国灭。臣为大王之计,宜反灵王所为,方令人心悦服,天下归楚。大王果欲反灵王所为,莫如复陈、蔡之祀。始不敢言,因王垂问,又不敢不答。

楚平王称善,遂纳朝吴之谏,使人访求陈、蔡之后,得陈世子偃师之子妫吴,蔡世子姬友之子姬庐。乃命太史择吉,使二人归国奉宗祀,复其封国。封妫吴为陈侯,是为陈惠公;姬庐为蔡侯,是为蔡平公。二侯大喜过望,再三称谢不置。

楚平王大喜,宣布诏命:朝吴、蔡洧二卿,便随蔡平公归蔡;夏啮跟随陈惠公,还归陈国。楚军中陈、蔡之众,亦命各从其主归国,厚加犒劳。前番灵王灭二国之时,所掠重器货宝,悉给还之;所迁荆山六国,悉令还归故土,秋毫无犯。

陈、蔡两国君臣,见平王如此处置,无不欢声若雷,如枯木再荣,朽骨复活,无不感戴。蔡平公归于上蔡,为附楚国,便将都城迁于古吕邑,此后称为新蔡。

楚平王自此展开北进步伐,于恢复陈、蔡二国当年平灭房国,并迁其贵族于房渚。许灵公由城父回迁至叶,求为楚国附庸。

越明年,楚平王为防止吴国进攻,在临湘一带设立防卫基地,安置茹人以居。

越人游湖,持桨而咏《越人歌》,以怀念楚令尹子皙,并呼为鄂君。当子皙为令尹时,曾于越地举行舟游盛会,当时百官缙绅,冠盖如云,故越人怜而念之。

周景王十七年,吴王夷昧身患重病。临死之前,重申父兄之命,要季札接替王位。

季札再度辞让,并逃到边邑延陵,躲藏起来。夷昧无奈,只得传位于子僚,是为吴国第二十三位君主。吴王僚继位之后,便派从弟公子光率兵伐打楚国。

公子光战败,且丢失先王座船。因惧怕获罪,便偷袭楚军,夺回王船后才敢回军。

楚平王击败吴军,以为己功超越父兄,于是开始骄奢淫逸,耽于享乐。平王长子名建,字子木,生母乃是蔡国郧阳封人之女。熊建时年已长,平王立为世子,使伍举之子连尹伍奢为太师,大夫费无极为少师,并兼东宫司马。

费无极亦作费无忌,吴郡人,早在平王做公子时便为家臣,善于阿谀。平王宠之,因而任其为少师。太子建鄙视费无极为人,敬重伍奢,费无极由此对太子及伍奢衔恨至深。

镜头转换,按下楚都,复说晋宫。

晋昭公新立,欲恢复悼公霸业,使人征聘于齐国。

齐景公欲观晋昭公为人气度,乃亲自应征如晋,使国相晏婴随同。晋昭公以礼相待,设宴享之,以大夫荀虒相礼,齐国则是晏婴作为傧相。

酒酣耳热之余,晋侯提议投壶赌酒,齐景公应之。

晋侯先投,举矢在手,荀虒进辞: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

晋侯投矢中壶,晋臣皆称千岁。

齐侯举矢,亦效其辞祝: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

脱手投去,亦中其壶,与晋矢相并。齐侯大笑,晏婴亦呼:千岁!

荀虒自恃是伯主傧相,由此语含讥讽,对齐景公道:君侯今日辱贶敝邑,以我寡君世主夏盟之故也。君曰“代兴”,是何意也?

齐侯听出语中味道,愠怒不语。

晏婴代为答道:盟无常主,惟有德者居焉。昔齐失霸业,晋方代之,若晋有德,谁敢不服?如其无德,吴楚亦将迭进,岂惟敝国哉!

叔向笑道:晋已伯诸侯矣,安用壶矢之祝辞以证哉?此乃荀伯之失也!

晏婴暗赞叔向,荀虒嘿然不语。

当日席散,叔向进言昭公:自祁宫建成,臣观诸侯将有离心。齐侯图霸之心,已见于其君臣话语之间。今若不以威胁之,我晋国必失霸业。

晋侯深以为然,乃大阅国中甲兵,计有四千乘,甲士三十万人。于是便发盟约,先遣使节如周,请王臣出席;又遍请诸候,约以秋七月会于平邱,以彰显国力。

诸侯奉檄,本欲不去;及闻有王臣出席,看在周天子面上,只得答应赴会。

至会盟之期,晋昭公便留韩起守国,率诸世卿大夫,集荀虒、魏舒、叔向、羊舌鲋、籍谈、梁丙、张骼、智跞等辈,尽起四千乘车驾,二十万众,望濮阳进发,连络三十余营。

军至平邱,王臣卿士刘挚已到,率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路诸侯,出城以迎晋侯。诸侯见晋师如此之盛,以为文、悼复生,皆有惧色。

晋昭公入城,率诸侯登台,直入盟主正座,宣布盟会开始。

正卿叔向捧盘盂以进,对诸侯说道:此前弭兵,与楚通好。楚虔无信,自取陨灭。今晋君欲效践土故事,徼惠于天子,以镇抚诸夏,请诸君同歃为信!

诸侯皆都俯首:敢不听命!

于是晋侯先歃,齐、宋以下相继,王臣刘挚监临其事。

歃盟已毕,盟主便始断判诸国之间公案。

邾、莒二侯先向盟主状告投诉:鲁国身为东方诸侯之首,且为公族,带头不尊盟约,屡屡仗势兴兵,侵伐我等周围小国。故此投告盟伯,主持公义。

晋昭公闻罢,看向鲁大夫子服惠伯:邾、莒二侯所诉,可是实情?

子服面红耳赤,一时无言以对。晋昭公冷笑一声,将身站起。(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