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八十三集 乐毅伐齐

华夏真相集 第八十三集 乐毅伐齐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5:48:26 来源:笔趣阁

齐都临淄,相国府邸。

门客来报:冯谖并无寸功,得享代舍上等之客,犹不自足。乘车日出夜归,复又作歌。

孟尝君:其歌辞云何?

门客:说甚长铗归兮,无以为家。

孟尝君:未知其家中,尚有何人?

门客:闻说其父早死,只有老母在堂。

孟尝君:我知之矣。可出府资,奉其老母衣食。

自此之后,冯谖便不复作歌。

花落花开,寒冬过去,春季又来。

管家来报:府中钱谷,只够诸客一月之需。

孟尝君乃问左右宾客:诸公有谁能负其辛苦,为我收债于薛邑者?

冯谖出班自荐:下臣愿往。

孟尝君:妙极!某正欲观卿之大才。

于是便命冯谖主事,管家相随至薛,去收债息。

冯谖欣然领命,遂往帐房中核查债券,乘坐高车大马,昂然到至薛邑,坐于公府。因命随从檄令全城,皆于十日内前来合债,缴还利息。

薛民多有借贷于孟尝君者,闻说薛公派人前来征息,不敢延挨,大都如期至府输纳。不过数日,还贷者十之七八,便得息钱十万有余。

数日之后,偿还贷息已毕。尚有数百家贫困窘迫,不能偿贷者,亦来公府,请求宽限。冯谖审其贫富之状,尽得其实情,乃出券合之;度其欠贷者财力,后日可相偿者与为要约,载于券上,善言遣释。却将实在赤贫,不能偿还者留下,不放出府。

无力偿债者见此,以为将被责打逼债,并皆罗拜阶下,哀乞宽期。

冯谖二话不说,便命左右取火,将其债券当众全部投入火中,不一时烧为灰烬。众贫民不解其意,其中有人以为将要被逼为奴,以全家人口偿债,愈加恐惧不已。

思犹未已,忽见冯谖开口,对众人说道:孟尝君所以贷钱于民者,恐尔等无以为生,或误农耕之时,非为利也;然君之食客数千,俸食不足,故不得已而征息,以奉宾客。今有力者更为期约,无力者焚券蠲免。孟尝君施德薛人,可谓厚矣。

贫民百姓闻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双耳所闻,愣怔半日,方才明白,皆都叩头膜拜,继而欢呼震天:孟尝君,真吾薛民之父母也!

冯谖焚券遣众,遂还齐都,与管家来报家主,缴息报账。孟尝君早就自从人口中,闻说焚券之事,于是假意询问管家:你随先生前往薛城收债,果已完毕乎?

管家眼望冯谖,嚅嚅而不敢言。冯谖施礼道:不才此去,非但收债,且为君收德!

孟尝君闻言不悦,正言责道:公焚券近半,犹曰收德,不知何谓?

冯谖答道:贤君请息怒,容下臣备细陈之。

孟尝君:田文正欲请教。

冯谖:薛邑负债者多,贫富不一;能还者众,力乏者稀。其乏者虽严责之,亦不能偿,久而息多,则逃亡耳。薛乃君之世封,其民乃君之子孙也,同危共难。今焚无用之券,以明君之轻财爱民,仁义之名,流于无穷,此臣所谓为君收德者。

孟尝君闻其言之成理,暗暗点头。且思既已焚烧债券,再要追究,亦自无可奈何。于是半喜半恼,勉强长揖而谢道:田文受教矣。先生去休!

冯谖见此,知道孟尝君并未息怒,也不再加解释,亦长揖而去。

镜头转换,按下齐都临淄,复叙秦宫咸阳。

孟尝君逃回齐国后,秦相樗里疾当年病故,赵国人楼缓继其相位。

秦昭王后悔失去孟尝君,纵其回国,自思若有此人见用于齐国,终必为秦国之害。乃暗派间谍前往齐国,广布谣言于临淄:天下只知有孟尝君,不知有齐王,田文且代齐政!

又派人出使楚国,对楚顷王说道:向者六国伐秦,孟尝君不服合纵长之约,故意托病延挨,不肯共同出兵;及楚怀王拘押在秦之时,孟尝君复劝寡君勿归怀王,反以大王见质于齐,几乎不得归国。由此寡君得罪于楚,皆孟尝君之故也。

楚顷王为其言所惑,亦使人传布流言于齐国。

如此秦、楚两国交相毁谤之下,立见成效。齐湣王本来便十分忌惮孟尝君,闻此流言愈加怀疑,遂收孟尝君相印,黜归于薛地。

宾客见孟尝君罢相,纷纷辞去,半月散尽。

惟有冯谖不肯离去,并亲为孟尝君御车,还至薛城。离城尚有三十余里,只见薛邑百姓扶老携幼相迎,拜于道傍,争献酒食。

孟尝君见此情景,双眼发红,热泪盈眶,手抚冯谖之背泣道:我到今日方知,此乃先生前番焚烧债券,为田文市德者也!

冯谖笑道:臣意何止于此?请借臣车驾一乘,必令主公益加见重于国君。

孟尝君道:惟先生所命,田文无有不从。

冯谖遂请支领一批金帛,驾车西入咸阳,求见昭襄王,并下说辞:臣闻秦与齐势不两雄,其雄者乃得天下,大王以为然否?

秦王不答反问:先生有何良策,可使秦国雄霸天下?

冯谖道:齐之所以重于天下者,以有孟尝君故也。今齐王收其相印,以功为罪;大王何不乘其怀怨,收为秦用?则用以谋齐,如反掌之易,岂特雄霸天下而已哉?

只因樗里疾已卒,秦王此时欲得贤相,闻言大喜,乃饰良车十乘,黄金百镒,命以丞相之仪,往迎孟尝君于薛邑。

冯谖告辞秦王,离开咸阳,抢在秦使前面,疾驱到至临淄,来见齐王,再下说辞:齐、秦并强,得人者雄,失人者雌。今臣闻秦王阴遣良车十乘,黄金百镒,往迎孟尝君为相;倘孟尝君西入相秦,反而为秦谋齐,则雄在秦,临淄、即墨危矣!

齐湣王知道冯谖是为孟尝君门客,闻此半信半疑,犹豫不定。

便在此时,边关守将来报:秦人使团过境,往薛邑而去。因有通关符牒,臣不敢拦。

齐湣王这才确信,一时手足无措,便问冯谖:孟尝君果若赴秦,这便如何是好?

冯谖:前者孟尝君罢相,是楚国传谣之故,并非大王本意。今秦使旦暮且至薛邑,大王可乘其未至,先恢复孟尝君相位,更广其邑封。孟尝君是为齐之公族后裔,岂有爱秦恶齐之理?必喜而受之。秦使者虽至,岂敢擅迎我之相国出境?

湣王称善,即命冯谖持节,往迎孟尝君回到临淄,复其国相之位,益封千户。

秦国使者至薛,闻孟尝君已复相齐,只得转辕而西,回国向秦王复命。秦王这才知道,自己是被冯谖利用,至此无可奈何,只好咬牙切齿,暗气暗憋。

孟尝君既复相位,宾客去者复归,齐聚门下。

孟尝君欲待怪罪,冯谖谏道:富贵多士,贫贱寡交,事之常也,君又何怪?

孟尝君闻此,再拜称谢:先生心胸,田文不及!

乃待宾客如初,不计前嫌。天下之士皆道孟尝君胸阔如海,愈加趋之若鹜。

孟尝君复为齐相未久,西部诸国战火又起。

魏昭王与韩釐王合纵伐秦,秦将白起奉命率军御敌,大败于魏韩联军于伊阙,斩首数万余级,河水皆赤;复乘胜夺取韩地二百里,魏河东地四百里。

秦昭王由此傲视天下,便使人出使临淄,言于齐湣王道:今天下相王,寡人欲称西帝,以主西方;尊齐为东帝,以主东方,平分天下,王以为何如?

齐湣王闻此,意为所动,于是议于孟尝君,将欲称帝。

孟尝君奏道:秦以强横见恶于诸侯,大王切勿效之。如若不然,必成众矢之的。

齐王信以为然,遂婉拒秦使之请。不过旬月,秦王复又遣使至齐,相约共伐赵国,获胜之后,共分赵国之地。齐王闻此,又复心动,未及与相国孟尝君商量。

便在此时,苏代自燕国复至临淄,以通两国盟好。

齐湣王知道苏代乃是鬼谷门徒,极有智计谋略,遂向其请教与秦国并为二帝之事。

苏代答道:秦独致帝于齐,所以尊齐也。却之,则拂其意;受之,则取恶于诸侯。愿王受而勿称,使秦称之。若西方诸侯皆肯奉秦王为帝,大王乃随后称帝,以王东方未晚。

齐湣王:闻卿之论,似又高出田文,寡人敬受教。然秦又约我伐赵,其事何如?

苏代:兵出无名,事故不成。赵乃强国,无罪而伐之,势必两败俱伤,又诸侯不服。若得其地,则为秦利,齐无与焉。若依臣计,今宋方无道,天下号为桀宋,大王与其伐赵,不如伐宋。得其地可守,得其民可臣,而又有诛暴之名,此汤武之举也。

湣王大悦,乃厚待秦使,受帝号而不称;复以委婉托辞,绝秦伐赵之请。

秦昭襄王称帝二月,闻说齐国仍旧称王,遂自去帝号。

齐湣王遂依苏代之计,欲伐宋国;先派出使者,往宋国查探国情虚实。

镜头闪回。由此便叙宋国之事。

当时宋康王在位,乃是宋辟公之子,戴剔成之弟。

其母当初梦到徐偃王托生而孕,因生子名偃。

子偃生有异相,面阔一尺三寸,目如巨星,力能屈伸铁钩。

周显王四十一年,子偃驱逐其兄戴剔成,自立为宋国之君。即位之后,因欲复兴先祖宋襄公旧日霸业,乃在国内多检壮丁,得劲兵十万,然后四处征伐。

于是东伐齐国,夺取五城;南败楚国,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其二城。

更又除灭滕国,据有其地。滕国曾被越王朱勾所灭,不久复国,今终亡于宋,共传三十四世,国祚八百二十八年。

宋子偃既灭滕国,因遣使通好于秦,自此号称强国。因自谓堪与齐、楚、韩、赵、魏并肩雄峙,故而始称宋王,以为英雄无比。

此后每次临朝,宋康王辄令群臣称贺,齐呼万岁,堂下及门外侍卫应之,声闻数里。

其后宋王愈加自大成狂,竟效商帝武乙,以革囊盛以牛血,令人悬于高竿,自己在下挽弓射之,血雨从空而降,名曰“射天得胜”,借以恐吓列国来聘使节。

又为长夜之饮,以酒强灌群臣,皆潦倒大醉,不能成礼;而自饮白水代酒,以欺众人。每至此时,左右皆都称颂:君王酒量如海,可饮千石不醉。

又多取妇人为淫,夜御数十女,以此自炫于国人。

忽一日,宋康王游猎封父之墟,于林中遇见采桑少妇,美艳绝伦,不可方物。康王令近侍访而问之,得知采桑妇乃是舍人韩凭之妻息氏。

康王由此失魂落魄,不顾君臣大防,使人赍持聘礼到至韩家,传达欲纳息氏为妾之意。

息氏不众,作诗一首,请来使持归,回报宋王。其诗只有四句,其辞是为: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

宋王见诗,喜其文采,愈发不肯罢休,使人往其家夺之,车载入宫。

韩凭无力阻挡,见妻子息氏被迫升车而去,遂还至厅内,悬梁自杀。

宋王召息氏共登青陵台,胁其就范,百般哄诱。息氏愈加不众,复又作诗。其辞曰:

鸟有雌雄,不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待宋康王正在观诗之时,息氏以袖掩面,纵身跳下高台。如花美眷,顿时成为肉饼。

宋王又气又恼,下令收尸。内侍搜简息氏身畔,于裙带间得书一幅,见是一封遗嘱:

臣妾死后,乞赐遗骨与韩凭合葬,黄泉感德!

宋王览书大怒:你既不如我意,寡人岂能如你二人之意耶!

故命将韩凭与息氏分为二冢,隔绝埋之,使其夫妇东西相望,而不能相亲。

时陋不久,忽一夜之间,各有文梓木生于二冢之傍,长至三丈。其枝在空中自相附结连理,有鸳鸯一对飞集于枝上,交颈悲鸣。里人见而哀之,遂名其树曰“相思树。”

国内群臣见宋王暴虐,多有进谏。宋王非但不听,后来听得心烦,遂置弓矢于座侧,凡见有人前来进谏,便即引弓射之。尝一日之间,射杀景成、戴乌、公子勃三人,血流满阶而死。自此举朝文武莫敢开口,皆都缄默。诸侯闻之,号曰桀宋。

闪回结束。便在此时,苏代向齐湣王进言伐宋。齐王遗使往宋,探访实情还报,于是伐宋意决。遂遣使于楚、魏二国,约共攻宋,事成之后三分其地。

此事被秦国细作侦知,飞马还报咸阳。

秦昭王闻而大怒,对群臣说道:宋国向与秦国结欢,而齐国伐之,是欺寡人也。

当即便欲兴兵,援宋伐齐。

苏代当时尚在临淄,闻说此事,便向齐王请命,自愿前往说秦。

齐王从之,遂赐以金币重礼,以苏代为使,西入咸阳,来见秦王。

苏代:齐国今欲伐宋,臣为大王贺之。

秦王:宋为秦盟,齐王伐宋,是欺寡人,卿贺者何来?

苏代:齐王伐宋,是以宋王暴虐为由。然而齐王强暴,无异于宋,今约楚、魏联手,其势必欺楚魏。楚魏受其欺凌,必向西事秦,是秦损一宋以饵齐,而坐收楚、魏二国,王何不利?且桀宋干犯天下众怒,无人不知;秦若救之,众怒必移于秦,又何利焉?

秦王闻罢,转思有理,因此便不救宋,坐观成败。

苏代还报,齐王大喜,于是放心大胆出兵,先至宋郊。其后未久,楚、魏之兵来会。

魏将芒卯献计:宋王**,人心离怨。我三国皆有丧师失地之耻,宜传檄文所失诸邑,公布桀宋罪恶,以招故地之民,必有反戈向宋,为我王师内应者。

齐、楚二国主将皆都赞同此议,遂命行军令史撰檄,历数桀宋十大罪状。其檄文辞曰:

桀宋不仁,获罪于天,兼暴虐下民,侵凌诸侯。列其十大罪状,众宜知悉。其一逐兄篡位,得国不正;其二灭滕兼地,恃强凌弱;其三好攻乐战,侵犯大国;其四革囊射天,得罪上帝;其五长夜酣饮,不恤国政;其六夺人妻***荡无耻;其七射杀谏臣,忠良结舌;其八僭拟王号,妄自尊大;其九独媚强秦,结怨邻国;其十慢神虐民,全无君道。

檄文到处,人心耸惧,三国所失之地,其民皆逐宋国官吏,登城自守,以待本国兵至。于是三国之师所向皆捷,直逼睢阳城下。宋王偃大怒,丝毫不惧,亲领三军,出城十里迎敌。

双方交锋,齐师佯败诱敌,却教楚、魏二军兵分左右,抄出宋营之后,袭攻睢阳城。

宋王半夜弃城而遁,走至温邑,终被追及斩首。齐、楚、魏遂灭宋国,三分其地。

镜头闪回,补叙宋国始终。宋国乃为周初被封公爵之国,国君子姓宋氏。处于房、心二宿分野,皆膏腴之地。经济发达,国人善于经商,继承与发展殷商文化,功不可没。

睢水北岸宋都商丘,济水北岸陶丘,获水、泗水交汇彭城,都是商业都会,极为繁荣。宋国又是华夏圣贤文化源头,儒、墨、道及名家四大思想皆发源于此,孔子、墨子、庄子、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宋国,商丘由此被誉为“中国圣人文化圈”。

当西周之初,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为兴灭继绝,封商纣王兄长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并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宗祀,与周为客。故此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

宋襄公曾代齐作为诸侯盟主,泓水之战后国力受创。宋景公时期灭曹,国力渐盛。至宋康王欲兴王政霸业,便被齐、楚、韩联合灭国。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八年。

闪回结束。齐、楚、魏三家既分宋国之地,齐湣王复又后悔,因而再聚众将。

齐湣王:伐宋之役,齐国出力最多,楚、魏安得受地,坐享其成!

齐众将:愿闻王命?

齐湣王:不如乘此得胜之师,趁两国不备,袭夺其地,皆归我齐国所有。

众将:喏!

齐湣王大喜,遂亲引大军,先尾随楚师之后,采取偷袭,大败楚师于重丘;乘胜逐北,尽取淮北之地。又回师西侵三晋之地,屡败魏军。

楚、魏两家痛恨齐湣王负约,果然皆都遣使附秦。秦昭王坐享其成,不由大喜,以为皆是苏代献策之功。遂遣使赴燕,重赏苏代。

齐湣王虽然兼有宋国之地,却不知已经失信于天下诸侯,大祸将至。反而益加骄恣,便如宋康王一般,自以为天下无敌,使人往合卫、鲁、邹三侯,命其称臣入朝。

三国不敢不从,只得入齐,请为附庸。齐湣王于是更有兼并二周,迁鼎临淄之意。

孟尝君见此,入朝谏道:宋王偃因骄而亡,愿大王以其为戒。周虽微弱,号为共主。七国攻战百年,皆不敢及周,畏其名也。大王前去帝号,天下以此誉齐,故有伐宋灭国之胜。今王忽萌代周之志,恐非齐国之福也。

湣王此时利令智昏,自以为孟尝君可有可无,于是怫然不悦道:汤放桀,武王伐纣,桀、纣非其主乎?寡人何不如汤、武?只可惜子非伊尹、太公耳!

于是更趁此机,复收孟尝君相印,将其赶出朝堂。

孟尝君无奈,与门下宾客逃走大梁,往依魏信陵君公子无忌以居。魏无忌乃是魏昭王少子,谦恭好士,早闻孟尝君大名,今见其率众来投,不由大喜,热情相待,分地使居。

镜头转换,按下东齐称霸,复说北燕复仇。

周赧王二十二年。赵将乐毅闻说燕王筑台招贤,自赵至燕,求官入仕。

乐毅子姓乐氏,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氏,魏将乐羊子后裔。少年聪颖,喜好兵法,师从于叔父乐池,尽得鬼谷门兵法之妙,并有创新。

因被赵人举荐,参加赵武灵王骑兵团,任为列将。至沙丘事变,武灵王饿死行宫,乐毅时在原阳大营,以为赵惠文王狠毒不孝,于是挂印弃军而去,投奔魏国。

魏昭王闻说是乐羊子之后,当即收留,亦命为列将,并不重用。

乐毅见魏王胸无大志,不重贤才,复又后悔择主不慎,以至于此。后闻燕昭王千金市骨,招贤纳士,遂萌奔燕之念。

时有凑巧,忽这一日,魏昭王欲选聘燕之使,因闻乐毅与燕国上卿苏代乃是通家之好,皆都出于鬼谷门下,遂命其出使。乐毅至燕,昭王果然看在苏代面上,待以上宾之礼。

乐毅以为燕王知己,遂敬献礼物已毕,以言挑之,表示愿为燕臣。

燕昭王知其乃是名将乐羊之后,且是鬼谷门再传弟子,必有奇能;兼之自己正在千里市骨,招贤纳士,闻言如何不喜?于是欣然接纳,拜为亚卿,命与邹衍共同主持改革变法。

邹衍者,齐国桑丘(今山东济南章丘郝庄村)人氏。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学说创始人,稷下学宫著名学者。邹衍初到燕国,游说纵横之士皆都敬畏,远迎至郊,如众星拥彗。燕昭王闻而大喜,亲为扫洒庭除,惟恐尘埃落至其身。又拥彗先驱,请自列弟子之座受业。

时值齐湣王灭宋,又连胜楚、魏,扩土千里,正是火里烹油,如日中天。但因其自大骄横,驱逐孟尝君至魏,故此百姓不忍,众卿离心。

消息报至燕国,燕昭王以为报仇机会已至,遂向乐毅问计。

乐毅答道:齐自桓公以来,又经威、宣二世,仍有霸主基业,土广民众,不可轻敌。依臣之计,今天下皆恶齐君,王必攻伐,臣请为王联合赵、楚、魏三国,一起攻之。

燕昭王:皆依将军所奏,寡人委卿以全任,但为寡人谋之。

于是授以重金,便派乐毅为使,使其游说诸侯,以谋伐齐。

乐毅奉命而出,先往邯郸,与旧主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同时请派他人,联合楚、魏。

燕使到魏,当时孟尝君正被魏昭王拜为国相,闻说伐齐,勾起旧恨,自然一说便肯。

乐毅说服赵惠文王与燕国结盟,又请赵王遣使至秦,诱劝秦国相助。

诸侯皆谓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不利,是为天下祸害,于是皆从燕国伐齐。

乐毅以此还报,燕昭王大喜,于是动员全国兵力,拜乐毅为上将军。

赵惠文王亦将相国大印授给乐毅,命其统率赵国兵马。

乐毅遂为联军总帅,统一指挥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军伐齐,秦王亦派军随征。

齐湣王闻报燕军来伐,尚不知诸侯皆从,毫不为意,亲率齐军迎于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以触子为将,达子副之。

齐湣王因骄傲自恃,及至发现联军势众,这才着慌,急渡济水,西进拒敌。

两军相遇,乐毅亲率五国联军,立即发起猛攻。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见此,为迫使将士死战,便以挖祖坟、行杀戮相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

于是甫遇联军进攻,齐军便即一触即溃;再经三战,主力尽灭,遭到惨败。触子弃军逃亡,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都城临淄。

诸侯联军获胜,秦、韩两军撤走。乐毅派魏军南攻宋地,赵军北取河间,自率燕军攻向临淄,继续聚歼齐国残部。楚顷襄王闻之,便以救助为名,派大将淖齿率兵入齐。

乐毅分遣诸侯军队,亲率燕军直捣临淄,兵不留行。

谋士剧辛谏道:燕军势孤,不能独立灭齐,将军不可长驱直入齐境。一旦后援不继,则我军不返矣。

乐毅不以为然,答道:济西一战,齐军精锐尽失。又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逆。不就此乘胜追击,复其当年伐燕之仇,更待何时?

于是不听剧辛,率军追击。

所谓兵败如同山倒,齐国果然大乱失度,不能组织有效抵抗。

齐湣王再弃临淄,败逃莒邑据守。此时楚将淖齿带兵来援,齐王大喜,遂任淖齿为国相,命其率兵抵抗燕军。

齐湣王万万不曾料到,淖齿却并非真心前来相助,而是来报夺地之恨。于是忽然纵兵叛乱,诛杀齐湣王于莒城,据而有之,并复夺淮北土地归楚。

当此之时,齐王虽弃都城,临淄尚未失陷;齐国各城亦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

乐毅兵少,又孤军深入,于是不顾其余诸邑,只集中兵力,攻击齐都临淄。旬月之后,终克临淄,尽搜库中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之器,全部装载,运到燕国。

燕昭王闻报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边,慰劳诸将,以酒肉犒劳三军。更封乐毅以昌国之地,号为昌国君。封赏已毕,遂载战利品归国,而命乐毅继续带兵,进攻齐国各城。

乐毅于是留在齐国,布施德政、申明军纪,严禁掳掠,废除残暴法令,以及齐湣王时所设各种苛捐杂税。然后分兵五路,以图彻底消灭齐军,占领齐国全境。

此后仅在半年之内,燕军就攻取齐国七十余城,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

乐毅复于各地巡行作战五年,横扫齐国全境,只有莒邑与即墨两城,一在楚将淖齿手中,一被齐将田单拒守,未被收服。众将见此,欲请集中兵力,强攻二城。

乐毅说道:齐乃大国,不可操之过急。虽破其城,而不能服其民心,则必占而不固。

于是命对莒城、即墨围而不攻,转而精心治理已被攻占诸地。乃对七十余城实行减免赋税,废黜苛政,尊重民俗,保护齐国固有文化,优待名流士绅等系列政策,借以收服齐人之心,欲图瓦解齐人反抗意志。

镜头闪回,叙说其余五国之事。

便在乐毅率军伐齐之际,周赧王二十三年。

秦将白起升为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魏冉称病免相,白起攻魏取垣,复又归还。又攻韩拨宛,设县属秦。

楚顷襄王被迫迎娶秦女,与秦结为姻亲之国。

白起率军复攻韩、魏,以奇兵袭破魏军,杀魏将犀武。

楚国修建方城,于此年全部竣工,形成半弧形边塞,以捍卫南阳盆地。楚方城对于北方六国长城建筑,起到示范作用,影响深远。

同年,赵惠文王于南行唐筑城。赵王唯才是举,用人不分贵贱,鬼谷门人廉颇年逾不惑,至此终有大展身手机会,通过率军征战,积功升至大将军。

次年,魏冉复为秦国丞相,封于穰与陶,谓之穰侯。

秦王又封公子市于宛,公子悝于邓。

周赧王二十六年,燕攻齐守,激战正酣之际。

秦国对三晋继续实施分别击破战略,放弃韩、赵,集中全力打击魏国。大良造白起亲率十万大军,以客卿司马错为副,对魏国展开大规模轮番进攻。

白起军至轵城(今河南济源),陷大小六十一城。复大败魏国名将芒卯,深入北宅,围魏都大梁,迫使魏国割地求和。

魏昭王不堪白起屡次威迫,因而亲自前往邯郸,朝见赵惠文王,商议联手抗秦。因献葛孽、阴成两地给赵惠文王,以为养邑;又献河阳、姑密,给奉阳君李兑之子为封地。

幸而魏文侯为子孙留下家底甚厚,如此再三被占,再四割献,竟未因此而濒于灭亡。

周赧王二十七年,秦王令司马错为将,率军出蜀攻楚,拔取龙山。

秦国同时东出伐赵,攻占桂阳城,改称梗阳。

赵惠文王于此年迎娶齐湣王之女,立为夫人,次年生子赵丹。

次年,儒家学派亚圣孟轲病逝,寿止八十四岁高龄。

画外音:孟子一生经历颇似孔子,屡仕不顺,只得转向教育。中年以后怀揣政治抱负,带领门人弟子周游列国,宣其政治学说。但因其言辞犀利,批评国君无所顾忌,以至王顾左右而言他,政治主张不被接受。晚年回到故乡,专心从事教育著述,并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以为人生至乐。后与弟子万章等人整理经典,写成《孟子》一书传世。

周赧王二十九年,亦即公元前286年,庄子逝世,亦寿止于八十四岁。

画外音:庄子名周,字子沐,后世称为南华真人。是道家老子哲学思想继承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创始人。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学说又谓“老庄哲学”。

是年荀子二十七岁,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并为学长。

画外音: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氏,晋大夫荀息之后。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两度出任楚国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儒家“后圣”,又兼为法家先祖导师,是为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之集大成者。所收二徒韩非、李斯,皆为法家代表。荀子又是问答赋体创始者,同屈原同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游学至齐同年,楚顷襄王遣将军庄蹻,率军溯长江而上,夺取巴郡及黔中以西。

庄蹻又作庄豪、庄峤、企足,楚庄王苗裔。率军一直打到滇池,见本地肥沃富饶,遂以兵威平定,使其归属楚国。占据滇池之后,再次率军出击,一举平定洱海周围昆明部落,而后继续东征,直到今之曲靖一带。

画外音:由是滇地方圆数千里,皆纳入庄蹻麾下。十年之后,秦国攻取楚国巫郡、黔中,庄蹻归国道路断绝,只得留在滇池,因而称王,建立滇国,定都昆明。庄蹻以至后世子孙,改服易俗,世代统治滇人。庄蹻乃是有史以来,华夏族首个开发云南边疆者。

至于此时,秦国已侵吞三晋土地之半,韩、魏大大削弱,魏国亦再无往日雄风。

魏有隐士侯赢,年七十余岁,犹称侯生,为大梁夷门监者。

信陵君魏无忌闻其雅洁,且好奇计,驾车往拜,以黄金二十镒为贽,侯生谢而不受。

无忌愈加尊礼,置酒大会宾客,虚左首席;复亲往夷门,迎侯生赴会。

侯生登车,略不谦逊,无忌执辔在傍,意甚恭敬。

侯生道:臣有客朱亥,在市屠中,欲往拜访之。未知公子,可否屈枉车驾一行?

无忌闻言,不顾府中高朋满座,皆在引颈以待,即命引车枉道入市,及于屠门。

侯生下车,进入蓬门蔽户,大声呼唤:朱子,故人来访,还不出来迎接!

朱亥闻声而出,哈哈大笑,将侯生迎入厅内。因见实在无处待客,便在门首叙礼,请于肉案之后落坐。复向门外斜视一眼,见巷口怒马高轩,公子执辔,也不理会。

信陵君偷眼往内观瞧,见那朱亥乃是一个庞然大汉,相貌凶恶,气势非凡,不由暗暗称奇。部下从人见此,各显愤然不平之色。

侯生与朱亥对坐肉案,故意絮语多时,不肯动身离去。倒是朱亥心中不忍,时时睨视门外,却见信陵君颜色愈和,略无倦怠,更无厌烦之意。于是暗暗点头,也自称奇不已。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已过,日影西而东,渐渐短斜。又是半个时辰,日影复又渐渐拉长。信陵君从骑数十皆都厌恶,多有出口窃骂者,忽高忽低,连侯生在院内亦听闻之。

又磨蹭许久,侯生终于伸个懒腰,起身与朱亥作别。朱亥送至门首即还,也不与信陵君相见。侯生嘻嘻哈哈,复登车驾,直入上坐如故。

公子无忌驱车还府,堂上众客均已疲倦,散坐各处,或倚或躺。待闻车马入府,观其刻漏,皆都失惊。因知公子乃是午牌出门,至此回府,竟然已是申末时分。

诸贵客见公子亲往迎客,虚左以待,又等这半日,正不知来客何等尊贵。及至上堂,却见来者竟是个闾间老叟,衣冠敝陋,朽败不堪,不由皆都骇然。

信陵君魏无忌引见侯生,遍告宾客:各位先生,此乃当世高士侯生,请来见礼。

众宾:未知前辈高士,以何为业?

侯生:身居卑职,夷门监者!

说罢将手一拱,径至左班席落坐,叫嚷道:与老朱闲谈这半日,却早已饿馁哉!

信陵君闻此,即命传餐上菜,与诸客布酒。诸客意殊不以为然,又见侯生毫不谦让,竟至首席就座,复加讪笑不已。魏无忌视而不见,乃捧卮上前,向侯生为寿。

侯生接卮在手,朗声说道:臣乃夷门抱关守吏,公子枉驾下辱,久立市中,毫无怠色;又尊臣于诸贵之上,于臣似为过分。然所以为此,欲成公子下士之名耳。

信陵君逊谢,座中诸客却都闻而窃笑。当晚席散,众客或醉或醒,纷纷告辞而去。信陵君送至门首而回,见侯生仍稳坐席首,丝毫未动。信陵君稍显讶异,因笑问道:我座中诸宾,皆不能入先生之法眼乎?

侯生闻此,长身而起,哈哈大笑:我荐一人,胜于在座诸公十倍!(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