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二十三集 桓公北伐

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三集 桓公北伐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20:12:46 来源:笔趣阁

叔詹闻听门客所说,半晌无言,陷入沉思。

门客:主公乃当世奇才,又善易数,可知此事,其兆若何?

叔詹:蛇者,龙也,君主之谓也。内蛇是我主公子婴,外蛇乃是厉公子突。外蛇长丈余,因其居长;内蛇长八尺,是因为弟。子突出亡时乃是甲申之夏,今当辛丑之夏,恰十七年。外蛇咬死内蛇,突入家庙,是子婴失位将死之兆,子突复主宗祀之征也。我朝中必有内贼,将引子突入城夺权,郑国君位就此定矣。

门客听罢,不由骇然。正说之间,门人来报,说傅瑕求见,现在府外。

叔詹:内贼至矣。然天意如此,我复奈何?

只得迎出,请至内堂叙礼,分宾主落座。因命从人献茶,开门见山相问。

叔詹:将军夤夜光降敝舍,是欲引子突入城乎?

傅瑕:人言上大夫有未卜先知之能,果然不虚。今非但公子突欲来夺位,且齐侯欲正郑君,已命大将宾须无统领大军来至,与公子突合兵一处。大陵已失,事在危急,小小新郑,焉能抗强齐天兵?有道是爷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上大夫若能斩子仪之首,开城以迎子突,则不但可保自家富贵,亦免满城生灵涂炭。转祸为福,在此一时,惟公思之!

叔詹闻言嘿然良久,转问门客:我昔年原主迎立故君,为祭仲所阻。今祭仲物故,是天助故君,且两蛇之战,其兆已显。违背天意,必受其咎,我听天命乎?或忠子仪耶?

门客:违背天意不祥,且齐国大兵无力与抗,徒死无益。

叔詹又问傅瑕:我从天意,助将军迎接故主进城便了。但不知计将安出?

傅瑕:此事易也。某即回府,遣人暗地出城,往栎、齐连营送信,令公子突及宾须无来日急速进兵。郑侯因某前曾兵败,必令大夫出城拒敌,并亲自临城观战。我在城头觑便图谋子仪,将军再引故君入城,大事定矣。

叔詹暗道:“此贼如此狠毒!”但知大势已去,只得听从其谋。

傅瑕说服叔詹,告辞回家,密使人出城前往敌营,致书子突,请其来日攻城。然后连夜入宫参见子仪,诉以齐兵相助子突,失陷大陵之事。

子仪大惊,寻思傅瑕乃是败军之将,出战不吉,命宣叔詹入宫,命其来日领兵迎敌。

叔詹:国家危难之际,臣当引兵出战,请主公同傅瑕登城固守,并为三军擂鼓助威。

子仪慨然允诺。来日侵早,东门外战鼓如雷,号角长鸣,齐、栎联军果然杀到,公子突引兵在前,单搦郑将交战。叔詹引军出城,列开阵式,略战数合,未分胜败。

鼓声响处,齐将宾须无忽然引兵大进,自侧翼杀至。叔詹假作不敌,回车便走,公子突引军自后便追。傅瑕在城上看得清楚,扬声大叫:“郑师败矣!”

子仪闻言,便欲下城,被傅瑕从背后一剑,登时死于城上。于是大开城门,引郑伯子突及宾须无入城。叔詹因见子仪身遭横死,心中不忍,便回自己府宅,闭门不出。

子突既已入城,傅瑕便为向导,引其还宫。路遇子仪二子,俱都亲手杀之,毫不留情。于是公子突登殿复位,郑人欢声震地,满朝文武亦都参拜阶下,情愿称臣。

厉公尽出府库所藏布帛珠宝,厚贿齐将宾须无,约以冬初十月,亲至齐庭乞盟。

宾须无代齐桓公受币道贺,引军辞归。厉公复位,忽然反目,转对傅瑕大喝。

郑厉公:卿守大陵十有七年,力拒寡人,可谓忠于旧君;今又贪生畏死,复为寡人而弑旧君,可谓不臣。子仪乃是寡人之弟,与你何仇,杀其父子全家?寡人当为子仪报仇!

傅瑕大惊,转身欲逃,早被厉公喝令力士擒拿,押出斩于市曹,妻孥免诛。又追究老臣原繁赞立子仪之罪,使其自缢而死;复治当初逐君之罪,命杀公子阏。

强鉏避于叔詹之家,因叔詹为之求情,乃免死罪,处以刖足酷刑。

公父定叔倒也乖觉,提前出奔卫国;其后三年,厉公召复其职,称不可使共叔无后。祭足已死,其罪勿论。复拜叔詹为正卿,堵叔、师叔并为大夫,郑人称为“三良”。

郑侯姬仪既死,厉公复位,齐桓公乃约宋、卫、郑三国,会盟于鄄地,连同周室单子,不用歃血,揖让而散,诸侯大悦。鄄盟之后,齐侯复又大合宋、鲁、陈、卫、郑、许诸国于幽地,歃血为盟,始定盟主之号。

与此同年,楚文王熊赀兴兵伐蔡,蔡侯献舞肉袒伏罪,尽出库藏宝玉贿赂楚文王,楚师方退。楚文王又闻郑厉公复国,并与齐国为盟,便欲兴兵伐之。

郑侯闻说楚国要来讨伐,知道不是敌手,于是遣使谢罪请成,自此不敢朝齐,复又背齐事楚。息侯前被楚王流放安置于汝水,于此年郁郁而死,息国自此灭亡。

公元前678年,周僖王四年;鲁庄公十六年;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病卒,始开活人殉葬之端,殉死者六十六人。其弟嗣位,是为秦德公,迁都至雍城(今陕西凤翔),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县祭祀天地。

秦国迁都以后,梁伯、芮伯迫于压力前来朝见,求为附庸。秦国开始确定三伏节气,规定入伏后在城门杀狗,祛除热毒邪气。

自此之后,秦国各项制度渐具雏形,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然而秦德公寿命不永,只在位二年,便即病卒,长子继位,是为秦宣公。

此时晋献公在位,起用士蒍、荀息、里克、郤芮、郭偃等一批异姓人才为卿大夫,诛杀富氏子弟、桓庄之族,彻底解决公子作乱问题。又废除公族大夫制度,由此国力大增。

晋献公改革内政同时,又治军强兵,扩建为上、下两军,自带一军,太子申生另率一军,军力大振。时有东郊村民祖朝,上书晋献公自荐,欲谋国政。晋献公立即召见,与其谈论三日,见其剖析国政条条有理,乃破格录用,并拜以为师。

公元前675年,周惠王在位二年,占取大夫蔿国菜园以畜养野兽,又强取大夫边伯房舍,更夺取大夫子禽及詹父土地,再收回膳夫石速俸禄,因此蒍国、边伯、石速、子禽、詹夫皆都不满,转奉周庄王姬佗庶子姬颓为主,起兵攻伐周惠王姬阆,欲争王位。

五大夫联合贵族苏氏,拥奉王子颓发动叛乱,但叛军律令不一,又无上将率领,故被惠王率成周六师一击而败,溃不成军。五大夫逃往温地,王子颓在苏氏陪同下投奔卫国。

卫惠公怨恨周王曾收留政敌公子黔牟,于是收留王子颓,又联合南燕,攻入周朝都城。周惠王姬阆兵败,逃奔郑国,五大夫复回,拥立姬颓为王。诸侯闻之,无不震惊。

郑厉公见周惠公逃来郑国,问明事由,先礼后兵,出面调解惠王与王子颓之间纠纷,请子颓让回王位。五子颓置若罔闻,不予理睬。

郑厉公大怒,遂替惠王出兵,逮捕南燕国君仲父,复将惠王安置在栎城。次年秋,周惠王在郑厉公保护下进入成周,取得成周器皿用具,搬回栎地,积草屯粮,预备反攻复国。

王子颓闻报,不以为意,大设享礼招待蔿国、边伯等五大夫,乐舞俱备。郑厉公闻听此事,以为良机难得,遂亲自前往虢国,来见虢叔林父。虢叔出迎,回宫设宴相待。

虢叔林父:前闻贤侯返国复位,未及遣使道贺,今贤侯亲来,必有赐教?

郑厉公:我闻悲喜非时,灾祸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是以祸为乐也。

虢叔林父:何以言此?

郑厉公:若司寇杀人,国君尚为此减膳撤乐,况以祸患而歌舞耶?且篡夺天子之位,祸有大于此者乎?临祸而忘忧,忧愁必至。你我何不助天子复位,建功于王室?

虢叔林父:诚然,此亦我之愿也。

周惠王四年春,郑厉公与虢叔会盟于弭,誓师讨伐王子颓。

同年夏,郑、虢联军进攻王城。郑厉公拥周惠王从圉门入城,虢叔从北门杀入,尽诛王子颓与五大夫。周惠王再入王城,由此复位。

周惠王为表酬谢相助复位之功,尽赐郑厉公以虎牢以东之地。郑厉公大喜,遂在王宫门西阙设享礼招待惠王,全套乐舞齐备,便如王子颓招待五大夫一般。

虢、晋二国闻说惠王复位,遂至洛邑朝见,参拜道贺。周王为之飨醴命宥,赐玉五珏,马三匹。子颓之乱历时三年,至此终告结束,周郑关系亦因厉公靖乱之功随之缓和。郑厉公为王室建此大功,却于归国路上得疾,回到郑都之后而薨。世子捷即位,是为郑文公。

周惠王五年,陈宣公听信谄言,怀疑公子御寇谋叛,因而杀之。

陈厉公之子陈完,字敬仲,向与御寇相善,惧诛奔齐,被齐桓公拜为工正。因素闻陈敬仲乃为当世贤良,便赐其食采于田邑。陈完后代便以田为氏,又称田陈。

此年鲁侯太夫人文姜病笃,将儿子鲁庄公唤至病榻之前,殷殷嘱托。

文姜:齐女今已长成,我儿当速娶回国,以正六宫之位。万勿拘泥终丧之制,使我九泉之下悬念。齐侯方图霸业,汝宜谨慎事之,切勿更替我两国世代交好。

叮嘱已罢,溘然而逝。庄公葬母以礼,守孝经年,遵依遗命,欲遣使往齐国议婚。大夫曹沫奏请,俟三年丧期过后行聘。庄公以母亲遗命为由不听,遣使至齐,行纳币之礼。齐桓公亦以鲁丧未终,请缓其期,直至惠王七年,其议始定。

佳期将至,鲁庄公在位二十四年,年已三十有七,老夫少妻,因欲取悦齐女,故而安排迎娶诸事极其奢侈。秋八月,姜氏至鲁,立为夫人,是为哀姜,齐鲁之好愈固。

吉服已过,齐桓公联手女婿鲁庄公,合兵征伐徐、戎,两国俱都臣服。郑文公恐遭齐国侵伐,主动遣使请盟。齐桓公复会宋、鲁、陈、郑四国,同盟于幽。自此除秦、楚两国之外,天下诸侯莫不归心。周王遣召伯廖前往齐国,赐齐侯为方伯,得专征伐天下不臣。

与此同年,晋献公灭骊戎,俘获骊姬姐妹,俱都立为夫人,长曰骊姬,次曰少姬。

镜头闪回,画外音起。晋献公当为公子之时,先娶贾姬为妃,久而无子;又娶犬戎女狐姬,生子名叫重耳;再娶小戎允姓之女,生子唤做夷吾。继位之后,又纳先父武公之妾齐姜,亦生一子,寄养于申氏之邑,因名申生。献公即位之后,贾姬已薨,遂立齐姜为夫人。因申生乃是嫡子,故立为嗣,以大夫杜原款为太傅,里克为少傅,相与辅导。齐姜又生一女,因难产而卒,献公复纳贾姬之娣贾君,使其抚育齐姜所生之女。

此番既纳骊戎二女,只因骊姬生得貌美无双,妖冶诡诈,便生内乱。

期年之后,骊姬生子,取名奚齐。其后少姬亦生一子,取名卓子。献公既爱骊姬,又喜其生子有功,遂改立为妃,封少姬为次妃。

晋国太史名苏,为立骊姬之事卜筮,显示卦象不吉,进谏于晋侯,献公不听。史苏告辞退出,在殿外见到大夫里克,以及太卜郭偃,于是三人站立私语。

史苏:昔夏桀伐有施,获妹喜宠之,遂亡夏;殷辛伐有苏得妲己宠之,遂亡殷;周幽王伐有褒掳褒姒宠之,西周遂亡。今我主伐骊戎获其二女,皆加宠信,晋国不亡得乎?

太卜郭偃:据某看来,晋将生乱而已,亡则未也。

里克便问:若生变乱,当在何时?

郭偃答道:不出十年。十者,数之盈也。

里克大惊,便将此事记于简牍。来日复将此事告知太傅杜原款,二人加倍小心,交替在献公面前为世子申生美言,恐其因爱骊姬,更立奚齐为继嗣。

果不其然,骊姬得立正妃,急欲更立己子为储嗣。但因世子申生并无过错,又与重耳、夷吾兄弟相与友爱,欲废无由。

时有嬖幸大夫二人,分别名唤梁五、东关五,挟宠弄权,晋人谓之“二五”;又有优人名施,唤作施优,美姿多智,尤得献公嬖幸。骊姬与施优私通,复交好二五,欲谋夺嗣。

施优献计:欲废世子,须先离间其三兄弟,休使常在一处。

二五齐赞:良哉!此论也。

于是骊姬拜托二五,在国君面前行此离间之计。二五奉命,上殿来见献公。

梁五进言:曲沃乃先君始封之地,宗庙所在;蒲与屈,地近戎狄,边疆要地;此三邑不可无人主之。依臣之见,若使世子申生往主曲沃,重耳、夷吾分主蒲、屈,主公居中制驭,则国家社稷,如磐石之安。

献公犹疑:曲沃为国之副贰,倒也罢了。蒲、屈乃荒野之地,如何可守?

东关五:不城则为荒野,城之即为都邑。一朝而增二都,内可屏蔽封内,外可开拓疆宇,有何不可!

献公听信二五之言,遂传旨令:使世子申生徙居曲沃,以主宗邑,太傅杜原款从行;使重耳居蒲,大夫狐毛辅之;夷吾居屈,吕饴甥辅之,以主边疆。命士蔿监筑蒲、屈二城。

士蔿奉命领兵前往,聚薪筑土,草草完事,塞责而已。左右见此,皆都不解,纷纷进言道:如此筑城,恐不坚固。若有敌军来攻,如何抵御?

士蔿笑道:太仆曾云,十年之内,此二城便为国之仇敌,何以固为?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吟叹已罢,遂引筑城大军班师,回都交差。自此之后,申生与重耳、夷吾三兄弟,俱都远离京城,分守边塞。惟大小骊姬所生奚齐、卓子,留在国君身侧。骊姬得其所愿,彼此益发献媚取宠,以蛊献公,谋愈深毒。

是年秦晋两国交恶,战于河阳,秦国最终获胜。

周惠王六年,杞共公病亡,德公继立。

画外音:杞国由华族夏后氏所立,虽然弱小,但国祚延绵一千五百余年,可谓史上最长寿国家。国君为姒姓娄氏,与同姓封国缯国为邻,皆为大禹后裔。

据殷商甲骨文证实,商王武丁曾娶杞女为妃,当时杞国爵位为伯。周武王灭商后,寻找夏禹后裔,得东楼公,将其封至杞地,掌历代夏朝君主祭祀。但杞国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攻打,无法在河南立足,只得暂到山东滕县附近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新泰一带。杞国虽小,因存夏礼,故与越国公族同出一脉。

据《列子·天瑞》所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由此便得“杞人忧天”成语,流传二千五百年。当时天下封国数百,因何只有杞人担心天塌地陷?其实只要仔细阅读史书,便知事出有因,并非空穴来风。

据《史记》载:“鲁庄公七年,鲁国西北,陨星如雨。”

因杞国当时位于今山东新泰一带,则鲁国西北,便是杞国边境。此场陨石雨将杞国砸毁大半,又大火持续半个多月,半数国人都在睡梦中被砸死或烧死。殒石自天而降,岂非天塌地陷之祸,焉能不忧?新泰至今尚有两村以此事件命名,分别称为南北落星村。此场天灾使全部杞人恐惧至甚,家人莫名其妙枉死,幸存者只得纷纷祭祀上天,然后不停举国搬迁流离。人虽搬家,但杞人却对那场灾难心有余悸,于是不停望天,惟恐某日再至天塌地陷。

杞国遭遇陨星雨之时,楚文王薨逝,嫡长子熊囏嗣位。

熊囏因心忌其弟熊恽才能,每欲诛之,以绝后患,却又因循不决,反为熊恽觉察。熊囏怠政,专好游猎,在位三年,无所施设。

熊恽乃私畜死士于府,又借随国兵马支持,乘其兄出猎之时袭而杀之,以病薨为由归告其母。文夫人遂立熊恽为君,是为楚成王。因熊囏怠政,谥为“堵敖”,不以王礼葬之。

楚成王即位之后,尽力结好中原诸侯,复借周惠王之命镇抚夷越,大力开拓江南。

楚王叔父名曰子善,又称楚子熊元,时为令尹。熊元有篡立之意,兼慕其嫂息妫天下绝色,欲与其私通。只畏大夫斗伯比正直无私,且多才智,故此不敢纵肆。

周惠王十一年,斗伯比病卒,子元便即肆无忌惮,遂于王宫之旁大筑馆舍,每日盛排歌舞,欲以此蛊惑息妫。

文夫人闻之,便派人指责子元:先君舞干以习武事,征伐诸侯,是以朝贡不绝于庭。今楚兵不至中国十年,令尹不图雪耻,而乐舞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

楚子元闻而大愧,昂然发愤:彼妇人不忘问鼎中原,我反忘之,宁不自羞?郑居天下之中,我兄当初便欲伐之,今我若不伐郑,非丈夫也!

遂请奏成王,发战车六百乘,兵分三路北上。乃以斗御疆、斗梧建大旆为前队,王孙游、王孙嘉为后队,自帅中军,浩浩荡荡,杀奔郑国而来。

郑文公在位,闻报楚师大至,急召百官商议。大夫堵叔建议请成言和,师叔进言据城以守,并请救兵于齐。世子熊华血气方刚,请求背城一战。叔詹时为国相,因而进奏。

叔詹:三子之言,吾取师叔。然以臣愚见,楚兵不久自退。

郑文公:楚王叔令尹自为主将亲征,志在必得,安肯自动退兵?

叔詹:自楚人加兵于他国,未有用六百乘者。楚子元操必胜之心,欲媚息夫人耳。夫急于求胜者,亦必畏败。楚兵若来,臣自有计退之。

文公准奏,以举国之兵委之。正商议间,谍报说楚师斩桔柣关而进,已入纯门,将及逵市。叔詹并不惊慌,乃暗伏甲士,大开城门。

楚将斗御疆前队先到,见城中如此模样,遂不敢进,离城五里扎住营寨。楚子元大兵到至,亲登高阜以望郑城,眼见杀机四伏,因而慨叹不已。

楚子元:我闻郑有三良,其谋叵测。更需探听虚实,方可攻城。

即命扎下营栅,派出哨探,远近打听敌情。

来日至午,哨探回报,说齐桓公亲率大军,联同宋、鲁二侯前来救郑。

楚子元惊道:三侯若来,与郑军里外夹击,我腹背受敌,必致损折。今即入郑境及于逵市,可谓全胜,不如回兵,以保全颜面。

乃传令是夜拔营起行,只留空寨,以惑郑人。次晨已出郑界,鸣钟击鼓,奏凯而还。先遣使报捷于文夫人,说令尹全胜而回。夫人闻报,正颜辞谢来使。

文夫人:令尹若歼敌成功,宜报捷楚王,宣示国人,以彰明罚;复告诸太庙,以慰先王之灵。我乃未亡之人,何与国事,专报于我?

使者归报,子元大惭。

楚王熊恽闻说子元不战而还,却扬言凯旋而归,心中不悦。

郑相叔詹亲督军士巡城,及至天晓,登高远望楚幕,哈哈大笑。诸将不明其意。

诸将:楚国大军压境,兵临城下,令尹因何发笑?

叔詹:你等不见群鸟栖噪于军营之上?此乃空幕虚营,楚兵早去尽也。

诸将:却是何故?

叔詹:此必是诸侯救兵将至,楚子元预先闻信,是以全军逃遁,倒也溜撒!

话犹未毕,谍报进城来报:楚师已去,齐、宋、鲁三侯未至我境,各回本国去了。

众人闻听探马谍报,无不又惊又喜,由此大服叔詹。楚师既退,郑文公大喜,遂遣使赍持重礼,致谢齐、宋、鲁三侯救援之劳;并自此感服齐桓公仁德,不敢再怀贰意。

楚子元伐郑无功,亦知成王不悦,由是心不自安,篡谋群位益加急切。

适逢文夫人有恙,楚子元假称入宫问安,并移送卧具寝处宫中,三日不出。大夫斗廉听说此事,不由分说闯入宫门,当面责让楚子元。

斗廉:令尹虽为王叔,亦是人臣。人臣之礼,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咳唾其地犹为不敬,况寡夫人寝处密迩于此,可供王叔下榻乎?令尹速出,我便可佯作未闻未见此事。

楚子元恼羞成怒道:楚国之政,皆在吾之掌握,汝奴辈何敢多言?

斗廉不服,高声叫喊。楚子元愈怒,便命左右将其拘梏,不放出宫。

文夫人在间壁听到叫喊之声,暗命婢女前往打探,归来回报。

婢女:王叔夜宿宫中不出,大夫斗廉来劝,二人言语不合,复被王叔拘押在宫。

文夫人闻此,便知道子元将欲篡逆,遂暗使侍者出宫,告急于斗伯比之子斗谷於菟,使其带兵入宫靖难。

斗谷於菟得报,遂密奏楚成王,约会斗梧、斗御疆及其子斗班,半夜率甲士包围王宫,先将楚子元家甲私兵杀散,然后直入内宫。

楚子元时因文夫人不容私通,心中不快,方拥抱宫女醉寝,忽闻兵甲之声,便于梦中惊起,仗剑而出,迎面恰遇斗班仗剑而入。

楚子元:孺子持兵带甲入宫,意欲何为?将作乱耶?

斗班冷笑:我非作乱,特来诛作乱者耳!

说罢,伸手便是一剑,将楚子元砍下头来。斗谷於菟领兵后至,将斗廉开梏放出,齐至文夫人寝室之外,稽首问安而退。

次日一早,楚成王升朝坐殿,斗班等人进奏昨夜之事,并请王命屠灭子元全家。楚成王闻奏大怒,遂准奏施行,并于宫门外悬挂榜文,宣布王叔楚子元罪状。

楚子元既死,令尹官缺,楚王欲用斗廉代替其职。斗廉非但不喜,反而固辞。

斗廉:楚之劲敌,乃是齐国。齐用管仲、甯戚为相,乃至国富兵强,成为天下诸侯之首。臣之拙才,远非管、宁之敌,虽能安楚,却不能使楚称伯中原。

楚成王:卿既固辞,则谁可为我令尹?

斗廉:大王欲与齐国抗衡,则非用斗谷於菟不可。

百官闻言赞叹,亦都保奏:斗廉大夫高风亮节,人所不及,且所荐极当。斗谷於菟有安民治国之才,经文纬武之略。必须此人,方称其职。

楚王准奏,遂拜斗谷於菟为令尹,敬呼其表字子文。楚子文既为令尹,便即倡言。

楚子文:国家之祸,皆由君弱臣强所致。若依臣计,楚国凡百官采邑,皆以其半纳还公家,以实国库。臣为首倡,愿先于斗氏族中行之。

令尹带头贡献采邑贡赋,诸卿大夫不敢不从,楚成王不由大喜过望。由此楚子文尽心竭力辅佐楚王,治兵训武,进贤任能。乃以公族屈完为大夫,族人斗章治军旅,己子斗班为申公,镇守申国故地,屏卫北边。由此未上数年,楚国便即大治。

公元前671年,周惠王六年。齐桓公姜小白与鲁庄公姬同会盟于扈(河南原阳),再次缔结友好。楚成王亦派使臣聘鲁,自此始与鲁国缔交。

次年山戎部落攻陷曹国,掳走国君曹僖公曹夷,不久又释放归国。

齐国因与曹国相邻,桓公闻报大忧,乃问计于管仲。

管夷吾:欲用兵于北,须先除南顾之忧。

齐桓公:南顾之忧为谁?

管夷吾:先君襄公已灭纪国,鄣为纪国附庸,至今未服。我若北征,后患非小。

齐桓公:鄣乃小国,伐之必克。但其君是我太公支孙,灭同姓不义,奈何?

管夷吾:此事易为。主公可命王子成父率军巡视纪城,示以欲伐彰国之状,却不必实攻。鄣侯则必畏惧来降,是无灭亲之名,而有得地之实。后顾之忧即消,此后可北定山戎;则戎患既熄,乃可专事于南方,用兵于楚,天下可定。

镜头闪回。姜子牙初建齐国,将临淄封给嫡子,而将庶子封至鄣邑。传至曾孙姜虎,开始正式建国,都于密州(今东平无盐县东北),势力范围位于齐、楚之间,史称鄣穆公。齐哀公死后,鄣国被纪国收为附庸,后纪国被齐襄公所灭,便独立为国。

齐桓公闻听管仲之言,不由击节称赞:仲父神策,百不失一。

于是照计而行,命王子成父引领大军巡视纪城。鄣君胡公果然畏惧求降,自请入齐都养老,鄣国由此灭亡。鄣国被齐国所灭之后,胡公之弟鄣韅去其邑部,子孙自此皆都姓章。

王子成父凯旋还都。忽有边臣来报:燕国被山戎发兵侵伐,特遣人来向我国求救。

管仲笑道:正欲伐之,今出师有名矣。

齐桓公:何谓出师有名?

管仲:方今天下为患最深者,南有熊楚,北有山戎,西有狄戎,此亦中国王室之忧。主公既为诸侯盟主,代天子征伐,正当其责也。即山戎不入侵燕国,我犹思伐之;况燕人被其师困,又来向我求救乎?

齐桓公深然其言,乃率师出都,北往救燕。齐师渡过济水,鲁庄公率军前来迎接。

鲁庄公:闻说贤侯北出伐燕,寡人愿为先锋从征。

齐桓公:北方险远之地,寡人不敢有劳岳丈玉趾亲征。若此去得胜建功,亦仗岳君之灵;若果出师不利,而借兵于岳君未晚。

鲁庄公:如此敬诺,寡人静候佳音。

齐桓公遂别鲁侯,率领大军,逶迤望北进发。

画外音:山戎乃北戎一种,建国于令支,居于燕山一带,以狩猎放牧为生。其西为燕,东南为齐、鲁,界于三国之间。山戎人游牧无定,秋冬之季不能自给,亦逐渐开始农耕,并恃其地险兵强,不臣不贡,屡犯中国。令支首领名唤密卢,闻说齐侯尊王攘夷,遂统戎兵万骑侵扰燕国,欲绝其通齐之路。燕庄公抵敌不住,故遣人间道告急于齐国。

齐桓公引兵亲征,大军未至,被密卢闻知,不敢抵敌,解围而去。

燕庄公亲迎齐师至蓟门关,称谢齐侯远救之劳,设宴相待,犒赏三军。

管仲说道:山戎劫掠得志而去,未经挫折,祸患仍存。我兵若退,戎兵必然又来,不如乘此伐之,以除北方之患。

齐桓公及燕庄公闻之,皆都称善。燕庄公请率本国兵为前队,齐桓公劝止。

齐桓公:燕国方经戎兵之困,何忍复令冲锋?君姑将后军,为寡人以壮声势足矣。

燕庄公:贤侯高义,恭敬不如从命。盟主若去,由此向东八十里,国名无终,虽系戎种,然而不附山戎,可以招致,使为向导。

桓公采纳其议,乃遣公孙隰朋赍持金帛,到无终国征聘,使为向导。无终子接受金帛,即遣大将虎儿斑率领骑兵助战,甘为向导,虎儿斑领兵来会,齐桓公复加厚赏。

于是大军进发,约行二百余里,前至葵兹,山路逼险难行。

齐桓公见此,乃命将辎重资粮分出一半,屯聚葵兹,又令士卒伐木筑土为关,专留鲍叔牙把守,委以军粮转运之事。分兵已罢,复拣选精壮车乘,兼程而进。

密卢闻报齐兵来伐,不由大怒,遂唤部将速买入帐,嘱以密令。

密卢:齐兵远来疲困,且不明此间地理。将军可乘其安营未定袭之,必获全胜。

速买领命,率三千骑兵而出,埋伏于山谷之中,只等齐兵到来。

未料齐兵未至,无终国上将虎儿斑前队先到。速买只引百余骑迎敌,虎儿斑奋勇来斗,只战数合,速买便即诈败,将虎儿斑引入林中,伏兵大起,将虎儿斑二千骑兵截为两段。

虎儿斑死战,战马被伤,冲突不出。正在危急之际,幸亏齐侯大军赶到,杀散戎兵,王子成父将虎儿斑救出,速买败走。虎儿斑回营请罪,齐桓公不怪,更以名马赐之。又自引大军进至伏龙山,与燕庄公结寨于山上,命王子成父、宾须无立营于山下。

次日密卢亲引骑兵万余前来挑战,一连冲突数次,皆不能攻入齐燕车城连营。延至午后,管仲在山头望见戎兵懈怠,大都下马卧地休息,便唤过虎儿斑,附耳嘱咐。

管仲:将军你看,贼军皆已懈怠,不设防备。将军若趁此下山攻击,必可雪前耻。

虎儿斑应诺,车城开处,引本国人马飞奔杀出。

管仲:王子成父、宾须无二将何在?

成父、宾须无:末将在。

管仲:二将听令。命成父率一军出于左翼,宾须无率一军出于右翼,皆要截杀贼军伏兵,以卫护接应虎儿斑中军。胜负成败在此一举,须要小心!

二将奉命,引兵绕行而出。

虎儿斑骑兵到处,戎兵皆弃马而奔,欲将敌军引入埋伏。虎儿斑想起前日教训,却不追赶,勒马而回。密卢见虎儿斑不追,便招引谷中人马,全力来攻。不料却正被王子成父和宾须无两路兵到,杀得七零八落。密卢大败而回,见折却许多马匹,不由顿足捶胸。

速买上前献计:大王勿忧。齐兵虽胜一阵,只要我以木石截断黄台山谷口,谷外复以重兵守之,彼即有百万之众,不能飞越。又伏龙山二十余里,除濡水外更无水泉,我若将濡流坝断,彼军中乏水必乱。再遣人求救于孤竹国,借兵助战,此万全之策也。

密卢转忧为喜,依计而行。

管仲闻报黄台山谷口及水道都被塞断,便教军士凿山取水。

公孙隰朋进言:臣闻蝼蚁穴居知水,当视蚁蛭处掘之。蝼蚁特性,寒冬就暖,居山之阳;酷夏就凉,居山之阴。今值冬月,必于山阳南坡,掘穴得水。

齐桓公闻此大喜,便令军士皆到南坡寻找蚁穴,果于山腰掘得水泉,其味清洌。

齐桓公:隰朋博学多才,可谓圣人。可名其泉曰圣泉,伏龙山改为龙泉山。

军中得水,欢呼相庆,声闻远山。探马报至戎寨,密卢大骇,以为齐人必有神助。

速买又道:齐兵涉远而来,虽然有水,粮必不继。我坚守不战,彼粮尽自退。

密卢:此计甚妙。传令众军,围住谷口,不可懈怠。

管仲见戎兵固守不出,遂又唤虎儿斑至前,授以密令:将军在前领路,我使宾须无率大军在后跟随,取芝麻岭绕行小道,向谷口缓缓进发,以六日为期。

虎儿斑:六日之后如何?

管仲:六日之后,便引军大进,使士卒各负土囊,填充堑坑直至谷口,然后搬运木石出谷。密卢无备,必为将军所破,便是奇功一件。

虎儿斑大喜,领命欣然而去,宾须无率大军自后跟随,前后相间五里,夜行昼息。到第七日夜,虎儿斑见敌人未觉,遂兼程猛进,依计搬运木石出谷,杀向山戎大营。

密卢见齐军毫无动静,自以为无患,每日与速买饮酒为乐。忽闻齐军杀入,连忙跨马迎敌,慌手忙脚。未及交锋,宾须无引西路军杀到,两面夹击。

戎兵再次大败,速买保著密卢望东南而走,往投孤竹国。

宾须无追赶数里,不及而还,戎人马匹器仗,牛羊帐幕之类,俱为齐军所有;又夺还燕国被俘部民子女,不可胜计。

齐桓公闻报前面获胜,遂与管仲引领大军进入令支城,吩咐众将,不许杀戮降夷一人,戎人由此大悦。布告安民已罢,管仲复召降戎,询问密卢与速买最可能往何处逃窜。

降戎答道:我国与孤竹为邻,又素相亲睦,密卢此行必投孤竹。

管仲:孤竹国去此多远?其道路险易如何?

降戎:从此东去百余里,山路险峻难行,有溪名曰卑耳,过溪便是孤竹界内。

管仲询问明白,来见齐桓公,请摒去左右随从,秘密商议军情。

齐桓公:仲父又有何奇策教我,如此神秘?

管仲:臣适才问过降戎,知道密卢今在孤竹国,距此往东,只有百余里路程。只是道路险峻难行,因此必不设备。依臣之计,其既在密迩,所谓兵行诡道,出其不意,我宜前往讨之,直捣敌穴,彻底除此后患!(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