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二十二集 饭牛高歌

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二集 饭牛高歌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20:12:46 来源:笔趣阁

南宫长万大叫一声,左手拔箭,右手便即无力使戟。

敞孙生乘其手慢,复尽力一戟,刺向南宫长万胸肋。

南宫长万将身一闪,趁势拔出箭矢,敞孙生之戟已刺入左股。南宫长万自车中倒撞于地,急欲挣扎,被敞孙生将长戟逼住咽喉,众军上前擒住,紧紧绑缚。

猛获与公子僵战个平手,偷眼看见主将被擒,急弃战车,解下驾车辕马,单骑逃脱。

鲁庄公大获全胜,鸣金收军。刚回到城中,只见东北火烛天,战车隆隆,鲍叔牙率军来援,却只迟得一步。鲍叔牙见宋军全部溃散,不由顿足捶胸。

鲍叔牙:我虽加倍小心,奈何南宫又因大意致败。此番伐鲁,眼见得又成画饼!

因思独力难支,只得连夜拔营,全师退回齐国。

鲁庄公在城上见齐军不战而退,哈哈大笑,得意至极。由是下城,回归帐中坐定,吩咐大排筵宴,擂鼓聚将庆贺。

敞孙生押解南宫长万,步入中军大帐献功。

南宫长万肩股被创,流血不止,兀自勉强咬牙挺立,不露痛楚之态,更不讨饶。

鲁庄公爱其骁勇,急命医官为其所扎裹伤,并设客座,厚礼待之。席间公卿轮番劝降,南宫长万宁死不肯。次日还都,命将南宫囚于曲阜。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

齐军与鲁国争战,先后于长勺、郎城两次败绩,主将鲍叔牙颇怀羞惭,无颜径回临淄,乃于回军途中攻谭。

谭君奔莒,其国遂除。

画外音:谭国乃周武王所封子爵,位于章丘县西。因国势不盛,不久成为齐国附庸。公子小白出亡时,经过谭国,谭子未曾以礼接待。小白回国即位为齐桓公,谭国亦未派人祝贺。由此便被鲍叔牙兵败后迁怒,一战灭之。谭国后代以国名为氏,乃是谭姓由来。

鲍叔牙挥师灭谭,找回一些颜面,还于国都。

齐桓公迎军入城,乃知鲁国甚为强大,难以战胜。便依管仲“尊王攘夷”之策,遣大行隰朋前往洛阳参拜周天子,禀告即位齐侯之事,且求赐婚。周王使鲁庄公主婚,将王姬下嫁于齐。徐、蔡、卫诸侯闻之,各以宗室之女来齐为媵。

鲁侯主婚,故此齐、鲁复又通好,各捐前嫌,约为兄弟。

是年秋,宋国突发水灾,颗粒无收。鲁庄公闻报,使人赍持米粮金帛,进行援助。宋闵公感念鲁公恤灾之情,遣人来谢,鲁庄公大悦,并释放南宫长万归国。宋闵公在殿中接见,并对南宫长万戏言嘲讽:将军勇冠天下,寡人敬若天人。今一战而为鲁囚,却是为何?

大夫仇牧:君臣之间相交以礼,主公何出此戏言?

宋闵公哈哈大笑,不以为意。南宫长万闻言无语,大惭而退。

周庄王在位十五年病逝,太子胡齐继位,是为周釐王。

讣告发至宋国,宋闵公正与宫人游于蒙泽。因闻说南宫长万能掷戟于空中,高达数丈,落下时复以手接之,百不失一,故命南宫长万同游,命演此技为乐。

南宫长万奉命耍弄一回,果然神乎其技,宫人俱都夸奖不已,喝彩之声惊天动地。

宋闵公见妻妾侍女喝彩,引发妒恨之意,心中不悦。便命内侍取来博局,要与南宫长万决赌,言明输者以大金斗盛酒为罚。原来博戏却是宋闵公所长,堪称绝技。

南宫长万连负五局,罚酒五斗,于是醉眼迷离,心中不服,再请覆局。

宋闵公嘲笑:你这个鲁囚,乃是常败之将,安敢复与寡人赌胜?

南宫长万闻言变色,心怀惭忿,怒火借着酒意燃起,渐不可抑。

宫侍来报:周王有使命到。

宋闵公急令请入,以礼相见,并问来意。

王使:某奉天子之命,来报庄王之丧,告立新王。

宋闵公:周室既更立新王,为臣国者,即当遣使吊贺。

王使告辞退出,闵公吩咐罢戏,各自散去。

南宫长万:臣从未睹王都之盛,今新王即位,主公既遣使吊贺,臣愿奉使一往!

宋闵公:通使王室,何等严肃尊荣!宋国即便无人,何至以囚徒奉使?

南宫长万胸中怒火再也按捺不住,兼乘酒醉,一时性起,戟指闵公面门大骂。

南宫长万:狗东西!某敬你是君,你却轻某为奴。屡次三番,折辱不休。某虽为囚,义不肯降敌;若肯降时,今为鲁国上将矣!汝知囚能杀人乎?

宋闵公:贼囚,灌了几口黄汤,怎敢如此无礼!

说着话,伸手抢过侍卫手中长戟,欲刺南宫长万。南宫长万见闵公挺戟在手,便哼一声,提起面前棋枰,将宋闵公打倒在地;再复一拳,宋闵公早已呜呼哀哉。

宫人及侍卫见状,惊叫一声,四散而走。南宫长万怒气未息,提戟出于营门。上大夫仇牧前来,迎面遇见。

仇牧:南宫将军,主公何在?

南宫长万:我已杀之矣。

仇牧:逆贼囚徒,焉敢如此!

南宫长万大怒,将手中长戟一挥,复杀仇牧,缓步登车,旁若无人而去。

闵公侍卫逃回,跑到太宰府中,将南宫长万弑君之事,报与太宰华督。

华督此时年近七十,闻变立即挺剑登车,带领家兵出城讨乱。行至东宫之西,正遇南宫长万驾车而来,一路东倒西歪,其酒未醒。

华督厉骂:待死囚徒,怎敢欺心弑君!

南宫长万:老贼,俺素日敬你是三朝元老,也来这样骂我!

仗着酒力,一戟刺去,华督坠于车下,在地上挣命;又复一戟,正中咽喉。

华督一死,南宫长万酒意大醒,暗思:今日之祸已经惹大,若待公子大夫反应过来,必致灭族之罪。于是叫道:一不做,二不休!

当即聚集旧部死士,闯进内宫,先将闵公从弟公子游押到殿上,然后敲鼓撞钟,召集群臣。众官以为国君回銮,不一时齐集殿上。南宫长万见众官到齐,遂面南而立。

南宫长万:宋捷昏庸无道,信用仇牧、华督,轻挑鲁衅,得罪诸侯,陷宋国不义,均已被我杀之!公子游乃庄公嫡子,向有大德,可为宋侯。公等可上前拜贺!

众臣听罢大惊,面面相觑。

南宫长万:倘若不从,可试我手中大戟!

众臣不敢违拗,只得上前参见公子游,口称主公。

五代宋君之族携家带口,皆都出奔萧国;惟有公子御说,逃奔亳地。

南宫长万乃使亲子南宫牛为将,猛获为副,率师攻亳。

公子御说与亳叔协力以抗,其城百日不克。萧叔大心率引宋公五族之众,又会合曹国之师,前来援救亳城。公子御说闻报援军来到,开城接应,内外夹攻。

南宫牛大败被杀,宋兵尽降。猛获侥幸逃出,不敢回宋,径投卫国。公子御说即用降兵旗号,假称宋军攻克亳邑,得胜回朝。由此诈开宋都城门,一拥而入。

南宫长万寡不胜众,驾车回到家中,扶其老母登辇,挟戟御车而行,斩门而出,无人敢阻。三日间疾行二百六十余里,逃至陈国。

宋国群臣即杀子游,奉公子御说即位,是为宋桓公。

宋桓公即位,拜戴叔皮为大夫,选五族贤者为公族大夫。复修国书,遣使往卫,请执送猛获还宋;再遣使往陈,请执南宫长万以归,必欲正法。

宋使至卫,递上桓公国书,请执猛获回国问罪。卫惠公犹豫不决,问于群臣。

卫惠公:宋国来索猛获,与或不与,孰便?

群臣:猛获急而投我,恐弃之不义。

大夫公孙耳:诸公所言非也。留此恶人,于卫何益?况卫宋向来交好,若庇一人之恶,而失一国之欢,非计之善者!

卫惠公称善,下令将猛获擒拿,囚以槛车,使宋使执回。

宋使至陈,索讨南宫长万。陈宣公不敢不应,乃思一计,唤来公子结。

陈宣公:南宫长万勇冠天下,你可设计锁拿,送与宋使,以解我国危难。

公子结领命,遂请南宫长万至府,盛排筵宴,极尽恭维。

公子结:早闻将军武艺绝伦,勇冠天下。如蒙将军不弃,请为陈国上将。

南宫长万:逃亡之人,若蒙见容,便已感激不尽,又复敢何求?

公子结:如此,将军便是应允。小弟高攀,请结为兄弟。

南宫长万大喜,感激涕零。公子结见其中计,便命家人布列杯盏,与南宫长万痛饮。酒至半酣,复唤府中婢妾出来劝酬,又命歌舞助兴。南宫长万欢饮大醉,卧于坐席。

公子结呼之不醒,便唤力士进来,用牛筋将南宫长万捆于车上。请来宋使,又派十乘战车,星夜将南宫母子送至宋国。

宋桓公见获南宫长万,不由大喜。乃命将其与猛获一同绑至市曹,乱刀剁为肉泥。可怜南宫长万八十岁老母,亦被诛杀于市。

周釐王元年,乃是齐桓公五年,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接受管仲“尊王攘夷”建议,派使臣向周釐王朝贺。

周釐王见齐国如此恭敬,十分高兴,立即下诏,承认齐桓公为东方诸侯方伯,并托桓公召集诸侯,公布此事。

齐桓公奉周王之命,在齐国北杏(山东省东阿县北)大会诸侯,成为诸侯盟主。

遂国不至与盟,桓公即刻发兵灭之。周武王封舜后裔于遂(山东宁阳、肥城一带),称虞遂,本是鲁国附庸,至此为齐所灭。

齐国伐遂,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遂,而在于鲁。在此之前,齐国数度与鲁国交战,均未占到上风。此番齐桓公便以遂国不参与盟会为由伐之,并灭其国,其实是为了杀鸡镇猴。

周釐王二年春,齐桓公联合陈、曹二国,联军进攻宋国,并请求周釐王出兵。周釐王派单伯带兵前往,约会诸侯,并与宋国讲和后回国。

由是齐桓王霸主地位终得诸侯认可,齐国称霸中原时代正式开始。

遂国宗室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合谋,诱杀齐国占领军,欲图复国。齐桓公闻报大怒,出兵血腥镇压,遂氏复国运动迅即失败。遂氏各部遭到屠戮,由是灭族,天下诸侯大惊。此乃春秋争霸初期首次灭族屠杀,永载史册。

周釐王胡齐在位五年去世,子姬阆继位,是为周惠王。

周惠王元年,晋武公逝世,在位三十九年。子姬诡诸即位,是为晋献公。

诡诸即位之后,便用大夫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公及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又追随齐桓公尊王攘夷政策,先后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又击败狄戎。

同年,秦德公自平阳(陕西眉县)迁都雍邑(陕西凤翔),深入关中,进逼中原。

齐桓公称霸诸侯,志得意满,遂开始怠政,尽委国政于管仲,托军事与鲍叔牙,自己日与妇人饮酒为乐。又宠幸娈童竖貂,以及雍邑巫者易牙。

雍巫为人多权术,工射御,又精于烹调之技,故为齐桓公所喜。卫姬得疾,易牙调和五味美馔进献,卫姬食之而愈。

齐桓公戏谓易牙:寡人遍尝天下美味,惟不知人肉滋味。

易牙既退,次日进献蒸肉一盘,嫩如乳羊。桓公食尽,认为其味甘美至极。

齐桓公:此何肉耶,美味至此?

易牙跪答:臣之长子,年方三岁。昨闻主公声言,平生未尝人肉之味,臣故杀子,以奉飨主公。

齐桓公泪下:卿休再言,且请退下!

自此以为易牙爱己,胜于父子,愈加宠信。自此竖貂、易牙内外用事,权倾当朝。

镜头切换,转向荆楚大地。

周惠王元年,巴国大举伐楚,攻克那处(湖北荆门)。

巴族夏朝时称巴方,商朝时称巴奠。因不甘商朝压迫,参与周武王伐纣。武王克商,巴氏被封为子国,为姬姓宗族。地域北至汉水,南及大巴山,西抵益川,东至襄阳,与楚国为邻。因不愿受楚人挟持,故此来攻。

那处城守将,乃是楚国大夫阎敖,因被巴人打败,只得弃城游水而逃,来投楚王。

巴国乘胜而进,大军直至楚国郢都之下,由此江南惊震。

楚文王大怒,先命斩杀阎敖,然后引兵来讨巴国。

阎敖被杀,族人不服,纷纷起兵作乱。借楚文王平叛之机,巴国加紧攻伐楚都。楚文王仓促出战,由于准备不足,大败于长江渡口,率领败军回国。

见楚王败退回来,郢都大阍鬻拳下令守城之军扯起吊桥,紧闭城门,拒绝开城。

楚文王:是本王退兵还师,何故不开城门?

鬻拳:据楚国先王法令,败军一律不得入城。大王虽为国君,因丧师而回,臣故不敢开城,尚请大王恕罪。

楚文王:卿不开城,本王如何还都?

鬻拳:除非大王鼓勇再战。不论与何国开战,若能得胜,则臣必开城恭迎。

楚文王万不得已,只好转兵往北,进攻淮河上游嬴姓黄国,并在踖陵击败黄**队。

巴国本欲乘胜攻打郢都,闻说楚文王在败退之余尚能力克黄国,便即收兵还国。

楚文王奏凯回国,行至湫地,因见天晚,下令安营扎寨。庖人以腌制菖蒲之根进献,楚文王送入口内品尝,只觉味道甚为独特,却不认识是何食品,于是便问庖人。

楚文王:此乃何物?其味甚奇。

庖人:禀大王,此是菖蒲之根,名曰昌歜。

楚文王开怀大嚼,不料却因暴食过量,以致中毒。当晚忽觉腹痛如绞,暴病而亡。

随征诸将见此,不由大恸,于是便将庖人定以弑王之罪,乱刀分尸。楚师挂孝载尸归郢,命人报入都城,声名国王虽死,却是凯旋而归。鬻拳闻报,急引众出城,迎丧归葬,并扶文王长子堵敖继位。拜舞称贺已毕,鬻拳乃向新王上奏。

鬻拳:臣下冒犯先王,拒其败兵入城,故致先王丧于征途,其罪在于不恕。

堵敖:先王系误食昌歜过量而亡,与卿无干,何必过于自责?本王不怪。

鬻拳:纵使王不加诛,臣又岂敢觍颜偷生?请从先王于地下!

于是引剑自刎。堵敖悯其忠贞,命陪葬于文王墓前。

镜头切换,复转齐鲁大地。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励精图治,国势日强,遂下令讨伐鲁国,以报长勺之耻。

鲁庄公闻说齐军再来,遂命曹沫为将,领兵抵御。曹沫与齐军对垒,三战三败,尽失汶阳之地。曹沫羞愧,主动向鲁庄公请罪。鲁庄公不但不怪,反而出言安慰。

鲁庄公:此是齐鲁国力强弱悬殊,又众寡不敌,非战之罪也。

曹沫再拜而起,感激涕零。鲁庄公自忖不敌,于是遣使前往齐营,约请割地求和。

齐桓公应其请和,约在柯地会盟。

鲁庄公虽然心中惧怯,但齐国既许重修盟好,只得硬起头皮前往。于是设朝召集众臣,说明欲往柯地与齐桓公会盟之事,求问阶下,谁愿护驾前往。曹沫闻言,越众上前。

曹沫:微臣不才,愿随主公前往!

鲁庄公:将军前曾三败于齐,不惧齐人当面嘲笑乎?

曹沫:惟有前番三败,所谓知耻而后勇,方有其后无往而不胜者。

庄公甚壮其言,许以同行。于是曹沫护驾,只率兵车十乘,昂然而进,至于柯地。

齐桓公使人筑土为坛,四方布列雄兵,仲孙湫掌之;阶级七层,俱有壮士把守,王子成父掌之;坛上布设香案,排列歃盟之器,隰朋掌之;反坫设有金尊玉斝,寺人貂掌之;坛西乌牛白马,司庖易牙掌之。东郭牙为傧,管仲为相,气象整肃。

安排已毕,门军来报:鲁侯来到!

齐桓公:传本侯命令,只许鲁君带领一个随从上台,余人息屏坛下执候。

门军跑出辕门,冲外高喊:方伯齐公有令,鲁君独自登台相会,许带一个随从。

曹沫闻罢,援甲按剑相随鲁庄公,将次升阶。东郭牙见此,上前拦阻。

东郭牙:今日两君盟会,两相赞礼,安用凶器?请去剑。

曹沫冷笑:即是两君好会,你齐国重兵围台,剑拔弩张,却为何故?某肋下佩剑,若用于沙场,是为兵器;但用于会盟,礼仪之器也。公若令齐人全部释兵,某便去剑!

说罢上前两步,目眦尽裂。东郭牙见此气势,不敢相强,只得倒退几步,让开道路。

庄公君臣拾阶而上,两君以礼相见,互致寒暄,各叙通好之意。

傧相宣布会盟开始,三通鼓毕,齐鲁二君各宣盟誓,插香行礼。

当时齐卿隰朋身为盟右,便将玉盂满盛牛血,过二国之君,跪而请歃。

鲁庄公先歃,以血抹唇,说道:若违盟誓,有如此日。

次至齐桓公,亦歃血于唇,说道:盟誓如约,人神共知。

曹沫见齐国文武皆都列于台下,只有管仲立在齐侯身侧,乃大步上前,左手按剑,右手已揽住桓公衣袖。齐桓公略显惊慌,管仲急上前以身相蔽,已自来之不及。

鲁庄公在旁看得清楚,却是大惊失色,不知所为。管仲见状,反而退后两步。

管仲:今日会盟,是应鲁侯所请,齐侯应之。大夫劫持我主,意欲何为?

曹沫:鲁国连次受兵,国将亡矣,屈从今日之盟,不得已也。齐侯向以济弱扶倾为号,尊王攘夷为任,则齐鲁二国,哪个为强,何者为弱?对于周室,又谁为宗室,谁为蛮夷?天下凡具耳目者,谁不知齐侯姓姜,鲁侯姓姬!

管仲:然则大夫何求?

曹沫:齐国屡次恃强欺弱,夺我汶阳之田。今日请还,便即约盟,别无多说!

管仲:我若不从而何!大夫自忖以你君臣二人,今日能下此台乎?

曹沫哈哈大笑:怕者不做,做即不惧!若齐国不应我请,玉石俱焚而已。

说罢,将左手扯住齐桓公衣襟,腾出右手,呛啷一声,已抽出肋下宝剑。

齐桓公惊魂已定,哈哈大笑:曹将军果然毫气冲天,可谓古往今来,刺客第一。大夫休矣,适才汶阳失地之请,寡人许还你鲁国便是。

曹沫知道此时是在会盟台上,每人出口之言便是盟誓,一诺千金。于是放开桓公衣襟,还剑入匣,代隰朋捧盂以进。

齐鲁两君再次歃血,高宣誓言,曹沫称谢下台,面不改色,态度从容。

会盟事毕,齐国王子成父诸人愤愤不平,俱都请命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挟君之辱。

齐桓公:寡人已许曹沫,上天已知,人神共鉴。匹夫尚不失信,况上邦大国之君乎!

管仲:伟哉我主,自此信义著于天下!

众人乃止。于是齐桓公置酒公馆,与庄公欢饮而别。随后即命南鄙邑宰,将原侵汶阳田土城邑,尽数交割归还鲁国。

画外音:世人评论此番齐鲁柯地之会,赞为“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仇,而桓公不怨。”只因齐桓公言出必践,故使诸侯臣服,独霸天下。曹沫因恃勇劫持齐桓公一事,便被后世称为侠客之祖。另有一说,曹沫与三年前长勺论战之曹刿,乃是同一个人。

诸侯闻说齐鲁盟柯之事,皆服齐桓公信义过人,齐国反而声威大震。周釐王二年春,卫、曹二国遣人请盟于齐。齐桓公遣使前往洛阳,朝拜周天子,告以宋侯不尊王命前来赴会,请王师同往问罪。周釐王便使大夫单蔑为将,率师会齐伐宋。

于是齐国发兵,陈、曹二国引兵从征,并自请愿为前部先锋。

齐桓公大喜,大起三军,使管仲率军先行,会同陈、曹二侯;自引隰朋、王子成父、东郭牙等诸将,统领大军继进,约于商邱取齐。

时有卫人甯戚,虽为平民,但满腹经纶,欲往临淄求见齐桓公,以图仕进。只因家贫,缺少盘资,只得求为商贾驱牛赶车,数经辗转,终得抵达齐国。

时已暮昏,临淄城门关闭,不纳商旅行人。商队只得露宿于城门之外,并在树林之中搭起帐篷,升火为炊。

饭尚未熟,甯戚正在拔草喂牛,忽闻马蹄声响,见一辆华车驶过身旁,停在城门之下;又见从车上下来二人,公子模样,衣着华美,向上叫城,说要求见齐侯。

城上军士问清来人身份,转身下城,飞马去报。不一时,便闻人声喧哗,见城门大开,火光如龙,一队马车驶出,原来是齐桓公出迎宾客。

甯戚见状,再看自己衣衫褴褛,冠履全无,不由吁声长叹,感喟身世落魄。又望见车盖幢幢,知是齐桓公亲出,登时心生一计,于是便将手中木棒敲击牛角,按节高歌:

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有尺半。生不逢尧舜,短褐单衣至骭。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将旦?

声音激越,直冲云宵。

齐桓公正在接见远来之客,忽闻此歌,又细品歌词,不由大惊,急对仆从下令。

齐桓公:异哉!此歌者必非常人,速速与我寻来,不可有误。慢,须以礼待之!

仆从奉令,循歌声而去,自牛车之后寻着甯戚。见其衣服破烂,面色苍桑,不由愕然。

桓仆:是你击角高歌乎?

甯戚:诚然,是也。

桓仆:我家主仆命我有请先生。

甯戚:你家主公何人?

桓仆:便是齐国之君。先生请随我来,需要小心回话,或有富贵机遇。

甯戚闻言大喜,知道计策已售,遂扔下手中木棒,随仆从来见齐桓公。因为时已天黑,又有贵客在旁,桓公也未加细观,便命将甯戚载于后车,一同进城。

齐桓公返回宫中,命鲍叔牙等众臣,往迎宾馆招待安置来客;复还殿上,唤过仆从。

齐桓公:将适才击角长歌贤士请至,寡人要亲自问话,以探其才。

从者答:此人衣衫不整,恐不便见君。

齐桓公:废话。赐之衣冠,沐浴来见!

从者应声而去,于是安排甯戚沐浴更衣,入见桓公。甯戚衣冠加身,神采飞扬,于是从容进见桓公,说以治理境内之道,平定天下之略。桓公闻而大悦,由衷夸赞。

齐桓公:卿之大才,不在管夷吾之下!

当日天晚,命从人安排甯戚至客馆住下。次日早朝,便唤上卿鲍叔牙至前,说欲将委以甯戚重任。群臣闻此,议论纷纷,鲍叔牙也感讶异。寺人貂当时侍立桓公身侧,低声进言。

寺貂:甯戚既是卫人,主公不若使人前往彼国,问其底细。若固系贤者,用之未晚。

桓公摇头:不然。凡有大才之人,皆都不拘小节,亦必与俗人不合。若问之非人,患其有小恶,必加倍诋毁,所言不实。我若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必失天下之士。

于是不听寺人之言,亦不顾众卿议论,当场便令传唤甯戚上殿,当众拜为大夫。

齐桓公力排众议,勇于任人,果然复得一个治国大才。此后甯戚担任齐国大司田,管理农事,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裕,对齐桓公完成霸业起到重大作用。

关于甯戚饭牛高歌典故,便出于此。唐李白曾作《秋浦歌》,其第七首咏道:

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来日粮秣齐备,齐桓公挥军南行,至于宋界。

管仲闻报主公引军到来,遂引陈宣公杵臼、曹庄公射姑上前迎接,相互见礼。随后周单子兵亦至,相见已毕,商议攻宋之策。甯戚当时随征,为展己才,主动出班献策。

甯戚:主公奉天子之命,纠合诸侯,威胜不如德胜。臣虽不才,请去说宋公行成入盟。

齐桓公闻言大悦,传令扎寨,就命甯戚为使,入宋劝降。甯戚乃乘华轩,与从者数人,至商丘来见宋公,递上名刺。门官转呈齐使名刺,宋桓公看了半晌,便问群臣。

宋桓公:此甯戚未闻其名,卿等可知,是何许人也?

戴叔皮:据臣所知,其乃卫国牧牛村夫,必是新见用于齐侯,恃其口才,前来游说。

宋公点头:吩咐武士伺候,严阵以待。复置油鼎于廊下,敕命齐使入见。

武士声诺,安排已毕,殿头官传宣齐使入见。甯戚昂然而入,向宋公长揖不拜。

宋桓公:齐侯率四国之兵压境,却不见阵;先生此来,何以教我?

甯戚:天子失权,诸侯星散,篡弑日闻。齐侯恭承王命,以主夏盟。明公列名于会,却又背之,不与北杏之盟。天子赫然震怒,特遣齐公驱率诸侯讨宋不臣。明公既叛王命于前,又抗王师于后,不待交兵,已卜胜负。以外臣愚计,劝明公勿惜一束之贽,当主动与齐会盟。则上不失臣周之礼,下可结盟主之欢,兵甲不动,宋国安于泰山。

宋桓公:孤一时失计,不终会好。今齐公加兵于我,安肯受吾之贽,就此罢战?

甯戚:齐侯宽仁大度,不录人过,不念旧恶,天下孰人不知!鲁国不在北杏之会,前盟于柯;我主本乘三胜之威,尚举汶阳侵田而返之。况明公在会之人,焉有不纳?

宋公:将何为贽?要寡人质子于齐乎?

甯戚:岂有此理!齐侯以礼睦邻,厚往薄来,即束脯可贽,岂必质子?

宋公闻言大悦,乃离座以礼相待,并立遣使节,随甯戚至齐营请成。

宋使往见齐侯,献白玉十珏,黄金千镒,谢罪请盟。

齐桓公:天子有命,寡人安敢自专。须烦王臣转奏周王天子,方可约成。

即以宋使所献金玉转送给单子,烦其向周王致宋公取成之意。

单子逊谢:宋公若蒙君侯赦宥,某藉此复于天子,敢不如命?取成之事,惟君侯自专。

齐桓公客套一番,乃使宋公修聘于周,然后再订会期。单子辞别齐侯归于洛阳,陈、曹二君各回本国;齐公归齐,重赏甯戚。

镜头转换,复说昔日东方小霸郑国。

郑子婴及鲁庄公十二年,亦即公元前682年,郑国一代治世能臣祭仲去世。

祭仲自郑庄公时便深受信任,成为郑国重臣。从政五十余年,先后辅佐郑国五位国君,并三次依据己意迎立新君,威势赫赫,可谓是“春秋第一权臣”。

郑厉公姬突闻说祭仲已死,便打算返国夺位,遂从栎邑发兵,往攻郑都。

郑子婴姬仪命大夫傅瑕为将,引兵迎敌,未料一战而败,傅瑕亦被子突所俘。

厉公深恨郑国卿士,当即下令:此等叛贼,不必再问,拉出去,开刀问斩!

傅瑕急叫:且慢!君侯亦为傅瑕旧主,何太无情如此?

厉公冷笑:十五年前,高渠弥射杀郑昭公,尔等不迎我复位,而改立公子亹为君。齐襄公在卫国首止会盟诸侯,杀郑子亹,将高渠弥五马分尸。尔等复到陈国,迎接子亹幼弟子婴回国即位,又不来迎寡人。今日既落寡人之手,正宜千刀万剐,有何面目说我无情!

傅瑕:冤枉!郑国诸事,皆在祭仲之手,与臣何涉?今祭仲既死,为臣方能上下其手。若主公肯放微臣一条生路,臣必设法,使主公兵不血刃,回国继续为君。

郑厉公:如此,你且发个誓来。

傅瑕:今有傅瑕,指天为誓,愿助公子突还国复位,若口不应心,天诛地灭!

厉公见其出言恶毒,这才放心,便命松绑,当场定下盟约,其后赦其归国。傅瑕去后,厉公退兵十里扎营,等待城中消息。

姬子突出兵伐郑之事,很快有探马报入齐国。管仲闻报,乃献计于齐桓公。

管仲:周自东迁以来,郑灭东虢而都,前嵩后河,右洛左济,虎牢之险,闻于天下;诸侯之强,莫过于郑。昔庄公伐宋兼许,抗拒王师;今郑子婴又结楚为党,与周为敌。主公若欲屏王室而霸诸侯,非攘楚不可;欲攘楚,则必先得郑。昔日祭足以臣逐君,子婴以弟篡兄,犯分逆伦,皆当声讨。今子突在栎起兵,袭郑夺位;祭足已死,郑国无人。主公何不命将领军往栎,送突入郑?则子突必怀主公之德,北面而朝齐矣!

齐桓公深以为然,遂命上将宾须无为将,引兵车二百乘,往助公子突。

宾须无率兵而往,一直来至子突营外,遣人往见郑厉公,告知齐侯相助复位之意。郑厉公闻而大喜,出营远接,亲请宾须无到至大帐,让至上座,盛情相待。

郑帅傅瑕引兵败回都城,只说寡不敌众败归,不提被俘之事。郑子婴姬仪正在用人之际,不好埋怨,只安慰数语,复使其带兵守城。

上大夫叔詹见傅瑕言语闪烁,又闻栎城之军既不攻城,亦不退兵,心怀狐疑。此日正在府中闷坐,忽有门客入内,报说奇异之事。

门客:主公,国内发生一事甚奇!

叔詹:未知何事?

门客:便在今日,都城南门之内忽有一蛇出现,长八尺,青头黄尾;门外又有一蛇,长丈余,红头绿尾。二蛇相遇,激斗于门阙之中!城内青蛇力不能敌,终被城外赤蛇咬死。那赤蛇得胜,竟奔入城,窜至太庙之中,忽然不见!(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