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七十六集 改刺为牧

华夏真相集 第七十六集 改刺为牧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7 12:29:55 来源:笔趣阁

赵延奉兄之命,到至议郎傅燮府宅,奉承半日,以示结好。

傅燮静静听完,冷冷问道:公是奉尊兄之命来者。究竟何意,便请明言,不必隐诲。

赵延遂道:快人快语。只要先生以后少管中常侍闲事,既便万户侯,也不难封也。

傅燮闻言冷笑,严辞拒绝道:我未封侯,不过是命运不济罢了,与得罪中常侍何干?公且回报车骑将军,我绝不会私下求官。

赵延悻悻出府,归告其兄。赵忠闻言,愈加愤恨。但又惧其声望而不便加害,于是奏请天子,以加强西部边防、抵御羌民为由,将傅燮外调出京,迁为凉州汉阳郡太守。

傅燮到任,善于体恤百姓,对羌汉一视同人。叛乱羌人均被其感动,前来汉阳郡归降。为安置降羌,傅燮于是命在城外广开屯田,列置四十多个营地。

此时凉州刺史乃是耿鄙,却信任重用治中从事程球,便与傅燮不甚相合。而程球为人奸诈贪财,凉州士人都非常怨恨。

这一日,又有一支羌人自投汉阳,要求归附汉朝。

傅燮亲自接见羌首,宣布汉天子威德,善言抚慰已毕,问道:边章是何许人,因何叛乱?

羌首答道:太守若问边章其人,其实说来话长。

镜头闪回,叙述边章来历。

字幕:边章,本名边允,凉州金城人。与同郡韩约,俱都著名于西州。

边允少时经州郡长官推举入仕,初为督军从事;边章又荐韩约,使为凉州从事。汉灵帝中平元年十一月,当黄巾军起义进入尾声,羌人北宫伯玉反叛,将边允与韩约劫为人质。

凉州刺史时为左昌,派部将盖勋率军驻守阿阳县,以御叛军。北宫伯玉转向攻打金城郡,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就此胁迫边允、韩约入伙,并推边允为首。

边允与韩约商议,为保性命,只得从之。于是边允改名边章,韩约更名韩遂,就此加入叛军,并为正副首领。遂依北宫伯玉指令,率军包围州治冀县。

左昌难以抵敌,派将杀出重围,前往阿阳,向盖勋求援。

盖勋率军抵达冀县,两阵对圆,就马上斥责边章:尔等深受国恩,因何背叛朝廷?

边章、韩遂闻此,皆都动情,面有惭色。

盖勋见此,因下说辞道:二公皆是朝廷命官,因受北宫伯玉蛊惑勒迫,以至失足。今若悬崖勒马,临阵倒戈,尚犹未晚。某以全家性命,上报天子,保你二人不死,如何?

边章就马上拱手,流涕答道:左昌当初若听公言,派兵救援金城郡,或许我等还能改过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矣。但既盖公至此,我当退避三舍。

言罢挥令三军,解除冀县之围而去,转又包围畜官。护羌校尉夏育御之,屡战不利。

中平二年三月,边章攻破畜官,夏育率引残众逃走,就此不知所踪。

边章遂率数万骑兵,以诛杀宦官为名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汉灵帝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及中郎将董卓征讨,都不能克;而边章、韩遂等实力进步扩大,拥有十万之众。

皇甫嵩战之不胜,又逢粮草告尽,于是无功而返,被免官放归田间。

朝廷再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再次领兵征伐西羌。又拜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随征,都归张温统帅。

字幕:张温,字伯慎,南阳穰县人。因受中常侍曹腾提拔,步步高升,累官直至司空。

张温领命出京,一路往西,调集诸郡屯兵,得步骑十多万人,屯驻美阳城,保卫皇陵。

不则一日,边章、韩遂率领羌人大至,进攻美阳城。

张温迎战不利,只得退还城中,固守待援。两军相持半年有余,自春至夏,各有胜负。

冬十一月,天寒地冻,城外羌人大营雪积盈尺。又值粮草缺管,羌人军心动摇,各生退意。忽一夜,天空中流星如火,长达十余丈,照亮边章营中,驴马皆鸣。

韩遂与边章商议,认为天象变异,是为不祥,恐于军不利,便欲撤军,退回金城。

早有汉军伏路哨探,还报主将董卓:探知叛军异动,似欲退军,请令定夺。

董卓闻报大喜,以手击案道:此天佑我军,正破敌建功之时也。

当即派出副将,前往通报右扶风鲍鸿,共同出兵,合力进攻羌营。于是衔枚裹蹄,踏雪履冰,出其不意,大破羌军,斩首数千级。

边章、韩遂大败,遁走榆中。

张温闻说董卓偷袭获胜,立派周慎率军三万追击,包围榆中城。

不料韩遂、边章并未入城,而是分兵驻守葵园峡。因见汉军攻城,反将其粮道截断。

周慎恐慌,丢弃辎重撤走。东汉护羌校尉伶征率兵前来支援,未料周慎不战而逃,结果落入凉州联军埋伏,力战而死。边章、韩遂由是军威复振,一路攻州克郡,不日复至金城。

闪回结束,凉州汉阳。

傅燮闻言长叹:若非前任刺史左昌失政,陇西局势何至于此!

由是重赏归附羌首,命其率领本部人马屯田城外,嘱令时刻警惕,以备西凉叛军来犯。

镜头转换,凉州金城(今甘肃兰州)。

岁月流转,不觉三载已过,时为汉灵帝中平四年。有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凉州联军在金城屯居三年,人多心异,就不免生出事来。

韩遂前番榆中城一战成名,因此实力大增,当时已与边章齐头并肩,不相伯仲。困守金城期间,因暗中积蓄力量,遍树心腹于军中,渐渐将上司主将边章架空。

四年春,时当元宵佳节。边章着人遍请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等诸将,在后园花厅置酒摆宴,与众人共庆佳节,并议下步举止,行动方略。

未料韩遂有备而至,于席间突然发动兵变,杀死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等,及其亲信随从数百人,将职位高于自己者全部清除,从而自掌兵权。

字幕:韩遂本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人,曾为金城太守殷华故吏。殷华在任上去世,韩约与同僚江英等追送殷华遗体直到遐邱,刊石纪其功勋以归。中平元年前往洛阳,劝说大将军何进诛灭宦官,何进不从。韩约于是归还凉州,因被北宫伯玉胁迫造反,以至于今。

韩遂既杀边章及北宫伯玉,就此拥兵十余万众,进军包围陇西。

中平四年四月,凉州刺史耿鄙因纳程球之策,率六郡兵马讨伐韩遂。

汉阳太守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出战必败,于是竭力劝阻。

耿鄙听信程球,不听傅燮之谏,果断引军而出,迎战韩遂。未料行至陇西郡狄道县,随行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皆反,怂恿军队发生哗变,更与韩遂联合,里应外合。

结果程球、耿鄙先后被杀,部众皆散。扶风人马腾时任凉州军司马,率部投奔韩遂。

时有汉阳人王国自称合众将军,及闻耿鄙兵败身死,于是趁火打劫,率其凉州叛众来攻汉阳郡。韩遂与马腾便共推王国为主,合兵来围冀县。

傅燮见叛军势大,知道自己兵少,不足与敌,乃一边坚守,一边发书京师告急。

镜头闪回,洛阳京畿。

中平四年二月,就在韩遂大反凉州之时,荥阳郡民起义,杀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业。

大将军何进派遣胞弟河南尹何苗为将,率兵前往镇压,荥阳义军失败。

同年八月,故中山太守张纯与同乡张举反叛。张纯与乌桓大人丘力居结盟,抄掠蓟县,杀汉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太守刘政、辽东郡太守阳众等,有众十余万,屯于肥如。

张举自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要求汉帝退位,奉迎张举为帝。

灵帝闻报大怒,诏发南匈奴之兵,随幽州牧刘虞进讨张纯。

南匈奴单于羌渠奉旨,遣左贤王为将,率骑兵诣幽州赴援。南匈奴国人却恐单于受汉天子所迫,自此征发无已,遂都造反。

右部醢落与休屠各胡,及白马铜部落一时俱起,拥众十余万人,大举进塞。次年春,匈奴叛军攻克并州,诛杀并州刺史张懿、西河郡守邢纪。

继又回兵,攻杀单于羌渠,更立羌渠之子于扶罗为南匈奴单于。

十一月,张纯使乌桓峭王率兵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等郡,声势大盛。

汉廷闻报大骇,诏命白马将军公孙瓒为骑都尉,率本部三千骑兵进讨。

字幕: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后迁徙涿郡定居。

公不瓒虽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故此只能在郡中担任书佐微职。

但因公孙瓒姿容美貌、声音洪亮,兼又才智过人,由此深受涿郡太守赏识,便以爱女妻之。公孙瓒因受岳父资助,得拜尚书卢植为师,与同郡宗室子弟刘备、刘德然同窗共学。

其后又拜于刘宽门下,与王邑、傅燮、魏杰等人同门。

公孙瓒学成归家,受太守刘其征聘,但任御车令。其后刘其犯法,被发配交州日南,亲友皆都避之不及,惟公孙瓒乔装士兵沿途护送,途中刘其获赦归还。

公孙瓒因此义举,名声雀起,因被举为孝廉,升任辽东属国长史。

辽东地近鲜卑,世家子弟皆不愿到此做官,公孙瓒却谓是报国建功之机,于是欣然就任。

忽有一日,公孙瓒引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远远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迎面而来。

公孙瓒退到空亭,对随行众骑说道:流年不利,竟在此旷野与贼相遇,可谓定数难逃。胡人马快,我等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其追杀,无可所逃也。

众骑皆以为然,齐道:愿奉长史大人号令,杀贼立功。

公孙瓒于是手执长矛,策马带队,冲入鲜卑队伍。众骑扬声大叫,奋勇杀敌数十人。公孙瓒虽然幸免于死,自己部下数十骑也损失过半。

鲜卑骑兵以为敌人必有援军在后,方敢如此拼命,于是拨马逃散。因见公孙瓒勇猛难当,武勇绝伦,白马银枪,不知其名,便皆呼为白马将军。

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都相互传戒:勿冒险入塞,复遇白马将军也。

公孙瓒由此升迁为涿县县令,并以白马将军绰号闻名天下。

闪回结束,韩遂、马腾、王国兵围冀县,傅燮遣使急报洛阳。

朝廷闻报,因见京师已无援兵可派,遂下诏命:即从幽州征发三千精锐骑兵,赐予辽东长史公孙瓒都督行事符节,命统帅此兵,前往陇西相助平叛。

公孙瓒领旨,乃自辽东入关,就幽州点齐人马,逶迤西征。率军行至蓟中,正逢渔阳张纯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叛乱,攻占右北平郡、辽西郡属国诸城,不能前进。

正在此时,朝廷遣使驰诏而至,命公孙瓒先平张纯之乱。

公孙瓒奉旨,便以三千骑兵追讨张纯,一战而胜,杀敌近万,张纯率残部远遁。公孙瓒不意之间立下如此赫赫战功,便得朝廷大力嘉奖,正式授职为骑都尉。

乌桓首领贪至王见张纯大势已去,便率部众归降公孙瓒。

朝廷闻之,又诏拜公孙瓒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命其率军进驻乌桓属国,追击残匪。

中平五年,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战于辽东属国石门。

张纯大败,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公孙瓒继续追击,由于孤军深入,反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相持二百余日,两军惧都粮尽士溃,士卒死伤大半。

丘力居粮尽疲乏,提前支撑不住,引领残部远走柳城。

朝廷由此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于是统领兵马守护边境,每闻敌人来袭,马上声疾色厉赴战,如对寇仇。

从此乌桓都害怕公孙瓒勇猛,不敢再来进犯。

公孙瓒深以“白马将军”之号自负,此后便在军中拣选善于骑射之士,千中选择一,得其勇士数十,皆命骑乘白马,相互间为左右翼护,号为“白马义从”。

字幕:当陇西反叛,河北造乱之时,南国烽烟亦起。

中平四年,长沙郡人区星自称将军,聚众万余,攻打郡县,起兵反汉。

汉廷闻报,乃以别部司马孙坚为长沙太守,进剿区星义军。

孙坚奉旨,引领子弟军至长沙郡,施设方略击敌,每战必然身先士卒。只一月之间,即将区星军讨平。孙坚因其平叛大功,得封乌程侯。

字幕:中平四年,朝廷公开售卖关内侯官爵,价值五百万钱。

太尉张温以陇西寇贼未平获罪,因被征召回朝免职,代以司徒崔烈为太尉。又以司空许相为司徒,光禄勋沛国丁宫为司空。

大司农曹嵩闻知朝廷卖爵,因出臣资贿赂中官,并给西园捐钱一亿万,以求三公之职。宦官见钱眼开,因此替他上下打点,终于谋得太尉显爵,代替崔烈。

次年夏四月,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太尉曹嵩因被罢免,回到谯县老家,再不为官。

中平五年,黄巾军复起作乱,迅速席卷河北,纵横中原。乌桓大人丘力居趁机抄略青、徐、幽、冀四州,公孙瓒由此左支右绌,几乎无力抵御。

朝廷闻之,乃派宗正刘虞任幽州牧,前往平定张纯、乌桓及黄巾之乱。

字幕:刘虞,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人,东海恭王刘彊之后,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

刘虞通晓《五经》,举孝廉出身,授东海郡吏,累迁幽州刺史,政绩卓著,颇有名望。任幽州刺史期间,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族皆都服其威望,由此随时朝贡,不敢入侵。

汉民百姓传唱歌谣,赞颂刘虞功德,后因公事免官。

黄巾起义爆发之时,朝廷复任命刘虞为甘陵国相,安抚受灾后百姓,不久升为宗正。此时因闻公孙瓒平叛吃力,朝廷因为刘虞在河北威信极高,故任命为幽州牧。

刘虞奉旨上任,到达蓟城。乃先精简部队,继对乌桓族人广施恩惠。丘力居听说刘虞为幽州牧,便立即派遣使者前来,主动要求归附。

公孙瓒担心刘虞招降立功,更显自己无能,由是派人埋伏途中,暗杀乌桓使者。

使者从人逃回,还报白马将军派人截杀,不得通行。丘力居复遣使节绕道行至幽州,终于见到刘虞,呈递请求归附降书。

刘虞上报朝廷,奏请撤掉幽州驻军,此后只许公孙瓒统领万余步骑,屯驻右北平。

然后派遣使者,告知峭王等人:朝廷已知公等是为张纯裹胁作乱,非是出于本意。公等若肯主动弃械投附,幽州牧定将予以宽大处理,免除罪责,过往不纠。

峭王闻而大喜,由是复降汉朝;乌桓族人皆都安堵,不附贼众。

刘虞安抚乌桓已毕,继又重金悬赏,发檄通缉张举、张纯二人。二张势尽,只得逃到塞外,余部或降或逃。来年三月,部将王政刺杀张纯,将首级送到幽州。

刘虞大喜,乃重赏王政,将张纯传首京师。

于是幽州战乱渐息,复归平定。但大战之后,百业萧条,民困无依。因幽州本为穷州,需要青、冀两州补贴官务开支,但时因战乱交通断绝,无法调度金钱。

刘虞见此,便在幽州施行宽政,一面劝导百姓种田,一面开放上谷市场与外族交易,并命商民开采渔阳盐铁矿取得收入。

期年之后,反有百余万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乐业,幽州繁华成为河北四州之冠。刘虞虽为三公高官,但天性节约,每餐仅限一道荤菜。远近豪族见此,渐改奢风。

汉灵帝闻说幽州大治,遂派使者前往传诏,晋升刘虞为太尉,晋封容丘侯。

刘虞坚决推让,上表朝廷:以臣微才,窃据州牧犹嫌过分,岂敢奢望三公之位。臣举卫尉赵谟、益州牧刘焉、豫州牧黄琬、南阳太守羊续,任择一人,均可担此重任。

灵帝刘宏皆都不从,终拜刘虞为太尉。当时官拜三公,都要往西园缴纳巨额礼钱,灵帝因刘虞一贯有清廉名声,又平定张纯有功,特命免礼就职。

此后不久,又迁刘虞为大司马,公孙瓒为奋武将军,爵封蓟侯。

镜头转换,按下河北,复说陇西。

冀城自中平四年夏被王国、韩遂叛军围困,傅燮固守至冬十月,已是矢尽粮绝。

当时城外叛军之中,有北地郡匈奴骑兵数千人,都知傅燮为人正直,且为报恩,便一同在城外叩头,请求傅燮出城投降,并保证使其平安返回家乡北地郡。

傅燮见状,遥望京师洛阳方向,只是沉默不语。

傅燮之子傅干小字别成,时年仅十三岁,也随父亲困在围城之中。

因知父亲性格刚烈,仰慕古人高风亮节,恐不会接纳匈奴人建议,便劝说父亲道:只因皇帝昏庸,宦官当道,父亲不能被朝廷所容,才被奸人排挤,来此危险之地。如今凉州已被叛军控制,仅剩此孤城难守。父亲不如接纳匈奴人建议,暂先返乡,后再征募勇士,待有道明君出世,再考虑拯救天下,不亦可乎?

傅燮叹道:别成,你可知我今日必死于此城乎?古人云圣达节,次守节,且以殷纣之暴,尚有伯夷肯为其不食周粟而死,孔仲尼称其贤德。今朝廷昏暗不甚于殷纣,吾之德行亦岂能超绝伯夷?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又欲避其难乎?吾行何之,必死如此。汝有才智,勉之勉之。主簿杨会,吾之程婴,必能救你脱于此难也。

傅干哽咽,不敢再说。

城外叛首王国亦知傅燮名望高绝,不忍玉石俱焚,乃派前任酒泉太守黄衍进城劝降。

傅燮手按住宝剑,厉声斥道:亏你还曾是朝廷命官,今腼颜事敌,反为逆贼做说客耶!今若斩你,反污我剑,速出此城,待某来日死战可也。

黄衍满脸羞愧,告辞出城,归报王国,实话转述。王国大怒,下令攻城,四面围打。

城中粮食已绝,傅燮不欲坐等饿死,遂率仅有千余士兵出城迎战,终于战死沙场。其幼子傅干果然被主簿杨会自乱军中救出,送回原郡读书学艺。

傅燮死讯传到洛阳,皇帝刘宏十分哀痛怜惜,下诏追封,谥号为“壮节侯”。

冀城既下,叛军挥军东向,欲进犯关中三辅。中平五年十一月,王国率军包围陈仓。

灵帝见朝中再无能人可用,只得诏命起复皇甫嵩,拜为左将军为帅;更拜董卓为前将军。使为副将,各率二万军马,前往抵抗凉州叛军。

二将领旨,辞帝出京,祭旗出师向西。

董卓见军行甚缓,遂劝皇甫嵩道:某闻兵贵神速,况救兵救火,何不兼程进军?

皇甫嵩笑道:大可不必。兵法云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兵。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可拔。王国虽强,若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我趁其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也。将何救焉!

遂命三军缓缓而行,以省马力。

果不其然,直到中平六年二月,王国围陈仓已八十余日,但因城池坚固,一直无法攻破。皇甫嵩与董卓引军到时,叛军锐气已消,大显疲惫,且阵角移动,已有退兵之象。

皇甫嵩观之大喜,便命全军出击。

董卓劝阻道:将军岂不闻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皇甫嵩笑道:此乃疲师,斗志早丧,何谓归众、穷寇哉!

由是便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挥令出击。汉军蓄势已久,而凉州叛军毫无防备,由是一击而胜;其后紧追不舍,一路上连战连胜,累计斩首一万余级。

凉州军死伤近半,由是大怨,渐渐离散。王国逃走之后,不久病死。韩遂、马腾等人遂胁迫凉州名士阎忠为首,称为车骑将军,统领三十六部叛军,继续于汉廷对抗。

字幕:阎忠,史册未传表字,武威郡姑臧人,凉州名士,曾任冀州信都县令。

镜头闪回,皇甫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之时。

阎忠正在信都县令任上,看透天下大势,欲图留侯张良一般不世之功,于是来说皇甫嵩道: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几也。故圣人顺时而动,智者因几以发。今将军遇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

皇甫嵩:先生此论何谓?

阎忠:天道无亲,百姓与能。将军受干钺于暮春之时,收功于末冬之际,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威德震于本朝,风声驰乎海外。今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侍奉无道庸主;又帝侧尽是宦竖宵小,专以嫉贤妒能为事,将军则何以求安乎?

皇甫嵩:某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

阎忠:昔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弃三分之业,利剑已揣其喉,方发悔毒之叹者,机失而谋乖也。今主上势弱于刘项,将军权重于淮阴,若赫然奋发,因危抵颓,征冀方之士,动七州之众,蹈流漳河,饮马孟津,诛阉官之罪,除群凶之积;则虽僮儿可使奋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况厉熊罴之卒,因迅风之势哉!功业已就,然后南面称制,实神机之至会,风发之良时也。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岂云易哉?且今竖宦群居,同恶如市,上命不行,权归近习,昏主之下,难以久居,不赏之功,谗人侧目,如不早图,后悔无及。

话音未落,皇甫嵩早将桌案一拍,喝道:亏你身为朝廷命官,不为汉家江山社稷为计,却出此大逆不道之语。若非看在首次相见,某今日定不相饶!先生自便。

说毕,起身送客。未即反目,恐其乃阉臣宦官一党,前来察探自己底细也。

阎忠闻罢,幻想尽破,只得告辞出帐,回归己衙。却恐被皇甫嵩上奏弹劾,便向州郡告病交印,连夜兼程逃回凉州,隐居故郡,以授经为业。

在此期间,收同郡贾诩为徒,认为此人有张良、陈平之才,必能继自己未竟之志。

画外音:贾诩果然不负恩师所望,后劝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几亡汉室天下;又在宛城施计杀曹操长子曹昂、侄曹安民,大将典韦;又在潼关大战之时献计,只凭一封涂抹书信,摧毁马超、韩遂十余万联军。毒士贾诩,果是阎门高弟。

闪回结束,阎忠被韩遂、马腾请出,举为凉州三十六路联军首领,称车骑将军。

阎忠虽是被胁迫出山,但心中亦甚得意,便欲亲自实现当年劝谏皇甫嵩应为之事。

但数番发号施令之后,才发觉自己只是被韩遂、马腾等人视为傀儡,替其身背造反罪名而已,并非真欲奉己为主。

此时欲待不干,韩遂又不肯从,且派亲信以保护为名,竟将阎忠看管软禁起来。

阎忠不愿做傀儡,终于忧愤得疾,不久便即病逝。阎忠死后,韩遂、马腾等由此争权夺利,继而互相攻杀,于是凉州联军势力渐衰。

镜头转换,汉军大营。

皇甫嵩闻说阎忠已死,凉州联军内讧,韩、马相互攻杀,便对诸将说道:此贼在冀州之时便有反心,今番倒也趁其心愿,死得其所。

由是立下将令,引兵追击。凉州联军就此星散,远逃西域。

朝廷闻报陇西之乱平定,下诏褒奖皇甫嵩,并拜董卓为少府,征其入朝。

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道:臣久在陇右带兵,下属恩深义重。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闻臣受召,皆都来拦住我车,苦求不可半途相弃。臣不能制止,又恐走后其便散而为盗,只可暂留慰之,若情况有变,容臣再向朝廷汇报。臣罪万死,请陛下俯允。

灵帝览奏,因其拥兵自重之势已马,无可奈何。朝廷众臣俱各担忧,恐其必为大患。

字幕:自中平五年二月开始,中原黄巾余部死灰复燃,又都纷纷起事。

镜头闪回,中原各郡。

先是当月郭太等人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河东郡;四月,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十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又起。由是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复盛。

太常刘焉上书皇帝:天下兵寇不息,各州刺史本为监察官职,今掌地方行政,手无兵权,因此难以迅速剿灭。以臣之计,宜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兼掌军政,以讨叛贼。

灵帝见说为方便镇压黄巾起义,遂从刘焉之议,命改刺史为州牧,选派列卿、尚书出任。便于此时起始,州牧成为居于郡守之上长官,手握一州军政大权,形同割据诸王侯国。

字幕:刘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县人,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初以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画外音:刘焉上此奏章,实怀私心,是欲远离朝廷,求为一州之牧。汉末诸侯割据分争局面形成,刘焉实为始作俑者。

刘焉见天子准许改刺为牧,便欲再奏,自求为交趾牧,以远离朝廷,避免卷入党争。

侍中董扶善于天文易测,并会望气,私谓刘焉道: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刘焉又惊又喜,乃更改奏疏,求为益州牧。

时逢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达于朝廷。汉灵帝尚谓刘焉欲为朝廷分忧,遂准其奏,当即拜为益州牧。同时又封二卿,使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

三人受封,辞帝出京。董扶因知京师将要大乱,及太仓令赵韪皆弃官职,随同刘焉入蜀。

当时由洛阳入蜀,向有水旱两条通道,旱路取道陇西南下汉中,水路取道南郡溯江而上。刘焉因闻陇西兵乱,遂与众人径取南路而行,水陆兼程。

至荆州之时,有人自川中而来,报说益州百姓马相、赵祗等于绵竹起兵,自称黄巾军,杀死益州刺史郤俭,复又进攻巴郡、犍为。蜀中因此大乱,入川之路不通。

又说马相只一月之间,便攻略巴蜀三郡,自称天子,有兵数万人众,势不可当。

刘焉闻说大惊,进退失据,遂止于荆州地界,以观风向。

其后不久,益州从事贾龙集聚州郡兵马,将马相叛军扑灭。于是谫除残盗余匪,精选吏卒出川,往荆州迎接刘焉入蜀。

刘焉于是率众入川,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以收人心。

镜头转换,按下刘焉入蜀,复说朝堂之事。

刘焉离京未久,中原突降暴雨,旬日不停,以至天下七大郡国洪水成灾。

时有故太傅陈蕃之子陈逸,为避家乡水灾,自汝南一路北上,来拜冀州刺史王芬。

字幕:王芬,字文祖,东平郡寿张县人。陈蕃门徒,君子党“八厨”之一。桓帝时期受累于党锢之祸,四处流亡。汉灵帝继位,得到重用,出任冀州刺史,颇有政绩。

王芬闻说恩师之子到来,亲自出府相迎,登堂入室,延至客座。时逢术士襄楷在坐,引见已毕,闲谈士林人物,并论天灾频仍,何时得息。

襄楷忽道:七郡发水,是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及中常侍等,此番真将被族灭矣。

陈逸因父亲死于宦官之手,闻言暗喜。王芬也对朝中诸宦恨入骨髓,当即接口道:若果然天意如此,某愿为天下黎民驱除此班奸贼,以靖朝廷!

襄楷去后,王芬因请陈逸发书,与南阳郡豪族许攸、沛国人周旌等豪杰联合,上书朝廷,声言黑山贼攻劫郡县,奏请起兵进讨,欲借此为由,聚兵起事。

数日之后,朝廷诏命未复,忽京中眼线来报,说天子将欲北巡河间旧宅。王芬闻报大喜,因对陈逸说道:天不欺我,果应其兆!

于是聚齐同党众人,谋划发动兵变徼劫銮驾,先尽诛随驾出巡之诸常侍、黄门,再废灵帝刘宏,更立汉宗室合肥侯为帝,另改乾坤。

谋划已定,王芬遣人至京,寄密书予好友曹操,约请其以西园尉兵为应,共举大事。

曹操即刻回书劝阻:夫废立之事,自古是为天下至不祥者。古人有权其成败、计其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霍皆怀至忠之诚,据宰辅之势,因秉政之重,同众人之欲,故能计从事立。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而造作非常,**必克,不亦危乎!

王芬见曹操不从,又召请平原郡高唐县名士华歆、陶丘洪二人,前来共定大计。

陶丘洪得书欲行,华歆阻止道: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王芬性疏而不武,此事必不能成,反遗害自身,我兄休去。

陶丘洪向来信服华歆才能,闻谏乃止。

灵帝将要启行北巡前夜,忽闻宫中嚷说,见北方夜半有赤气,连贯东西竟天,良久不散。次日上朝,乃以此事询问群臣,吉凶如何。

太史上言:臣于夜来已有占算,此主北方将有阴谋,不利于陛下。

灵帝惧死,乃中止北巡旧宅计划。并传旨敕令王芬罢兵息战,随后诏征入朝。

王芬大惧,以为密谋泄露,于是自解印绶亡走,行至平原自杀。

字幕:中平五年秋七月,拜射声校尉马日磾为太尉,以接替南阳樊陵之职。

同年八月,见天下兵戈渐息,而大将军何进不愿上缴兵符令玺,灵帝引以为忧。

中常侍张让、蹇硕等揣摩帝意,建议在西园成立统帅部,组织新军,以分何进兵权。

灵帝大喜,遂纳其计,诏命筹建西园禁所,共设八部校尉,分管诸军,号为“西园八尉”。张让、蹇硕等经过密议,列出八部校尉名单,报呈天子御批。其名单道是:

上军校尉宦官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灵帝观之甚悦,立即准奏,又添一笔:大将军何进同为上军校尉,也要听蹇硕指挥。

西园八尉之设,使宦官再次得势,蹇硕实际成为全**队最高统帅,借以制衡大将军府。

八尉设置已毕,又调整三公职位:罢司徒许相之职,以司空丁宫代之;以光禄勋南阳刘弘为司空,接替丁宫所遗之职。以卫尉条侯董重为骠骑将军,执掌两宫禁卫军马。

字幕:董重,永乐太后董氏兄子,天子灵帝表兄。

董重既为骠骑将军,便与何进权势相害,黄门中官皆都挟持董重,以为党助。董太后此后亦借宦官及侄儿之势,每欲参干政事。

何皇后见太后与自己兄长何进争权,便就从中作梗,辄相禁塞不许。

董太后遂召何氏至宫,当面忿恚詈骂:汝出身屠户人家,今敢如此嚣张,目无尊长,是仗怙汝兄之势耶!惹恼我时,当敕命骠骑将军斩断何进头颅,易如反手耳!(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