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六集 马援南征

华夏真相集 第五十六集 马援南征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9 17:52:55 来源:笔趣阁

广西越南之地,风云乍起。

征侧与征贰姊妹聚众起义,一举占领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纷纷响应。

画外音:当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复又派兵南下,征服岭南地区及越南中北部,从此设置交趾郡。秦末动乱,岭南就此脱离中原朝廷,宣布独立;汉武帝发兵平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交趾郡治交趾县,位于今越南河内。汉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将交趾七郡分为交趾刺史部,至东汉初期后称为交州。当时岭南地区大都是茫茫原始丛林,土著风俗异于中原,很多部落还处于母系社会,刀耕火种过活。秦汉官吏征发劳役及征缴赋税,当地人不服王化,一直心怀叵测,欲图独立。

镜头闪回,叙述征氏姐妹由来。

字幕:征侧、征贰,交趾郡麋泠县(今越南河内)人,其父乃是部族雒将。

征侧、征贰面貌寻常,身材长大,力举千钧,霸占一方。征侧嫁与朱鸢人诗索为妻,却不安家室,惟与妹征贰玩刀耍枪,练习武艺。

期年之后,征侧练得刀枪纯熟,自谓技艺无敌,于是号召徒众,待机而发。

交阯太守苏定执法严苛,饬令缴械散众,不得执兵生事。适值征侧丈夫诗索犯罪,苏定将其擒获,依法斩杀。

征侧、征贰借此契机煽动土著,起兵造反,一举打败官军。

苏定不敌乱军,率部出走,南方由此大乱,征氏姐妹趁机攻占交趾郡。南方土著纷纷响应,由是九真、日南、合浦诸郡皆叛。

征侧既占交趾,于是就便设置百官,建立政府,自封女王,令妹征贰为大将。

闪回结束,二征起兵消息传至洛阳,御史抱本上奏天子。

光武帝刘秀闻报大怒,遂下诏旨:如此乱臣贼子,不加殄灭,何以扬我大汉国威?传朕旨意,诏命伏波将军马援为帅,扶乐侯刘隆、楼船将军段志为副,立即率兵前往镇压。

马援、刘隆、段志:诺,为臣领旨!

三将领命,遂率汉兵八千辞帝出京,誓师发兵。

到至越南,又征调交阯兵一万两千,并发两千艘车船,水陆并进,率军镇压。

军至合浦,段志得病,死于军中。

马援令弁目护丧归葬,自与刘隆并领水军南下,水尽登岸,辟山通道,于建武十八年春到达浪泊。于是两军相遇,对阵交锋,金鼓连天。

相拒两三个时辰,蛮众敌不过汉朝百战雄师,大败而走,势若散沙。

征侧与征贰至此才知王师厉害,只得率引残部觅路逃走,回守交阯城。

马援驱军追杀,斩首数千级,收降万余人。汉军趁势追至交阯城下,四面围攻。

征侧自觉孤危,即与征贰商议:我姐妹奋臂一呼,远近响应,不到数月,得六十余城。满望杀往岭北,进据中原,哪知中朝精兵猛将,锐不可当。今坐困危城,如何是好?

征贰答道:据妹子看来,此城断不可守。不如奔往金溪穴中,扼险自固,就使汉军似海,猛将如云,亦不能捣破此穴。待他粮尽引退,我等复出,再据此城,不亦可乎?

征侧点首:此计甚善,便依妹子之策。

于是打点粮食行装,引众弃城夜遁,逃奔金溪营垒。

马援闻知,率众力追,行抵金溪,三面围打。

此后连战数阵,蛮众伤亡惨重,其余多半溃散。征侧、征贰两姊妹倚仗熟悉地理,拚命杀出重围逃走,进入金溪穴中,固守不出。

金溪洞甚为深邃,三面都有大山包住,只有一口可通山外,倨高临下,险仄异常。

征侧命令部众:你等堵住穴口,轮流把守,性命交关,各须小心在意。

部众:诺!

征贰:你众人听着!此洞只此一个入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马援便有雄师百万,亦难奈我何。待汉军粮尽退兵,我等便可复夺交阯城,越南仍是我等天下。

部众:诺!

镜头转换,三日之后。

马援率众到至,命在洞穴之前五里下寨。然后擂鼓聚将,共议攻伐之策。

哨马来报:启禀大帅,征氏姐妹及其残部,皆入此金溪洞中,固守不出,请令定夺。

马援:除此正面洞口,可有别途入穴?

哨骑:末将曾详细察视四周,见除穴口之外,更无他途可入。

副将:此乃烟瘴频发不毛之地,依末将之计,不如暂时退兵。

马援:某自航海南来,费尽千辛万苦,得入此地,倘畏难即退,岂不是尽隳前功?

副将:然则不得其门而入,如其奈何?

马援:传我将令,命军士随山伐木,就谷口筑起巨栅,容纳全师;再命游骑巡弋四围,截虏蛮众,得其俘虏询问路径。或有一线可通,便好令他向导,捣杀进去。

副将:诺,末将遵命!

大军一住半月,山中竟无人迹出现;更兼山上瘴气熏蒸,军士触瘴致疾,近半病倒。

马援抱定主意誓灭此虏,勉令将士围住谷口;一面分兵略定各郡,收聚粮食,输运军前。

镜头转换,金溪洞中。

征侧姊妹以为汉军无法入洞,粮尽定必速退;且自己洞穴中备有粮草,足资一年,但教安心耐守,自可解围。因此每日在洞中大宴诸将,不以汉军为意。

不经意间,已至岁暮年阑,新春将至。

守路小蛮来报:汉兵尚在谷外扼住,未曾退去。

言犹未毕,司粮官来报:洞内粮食已将告罄,请女王早做预备。

征侧闻此,不由心中惊慌,脸上变色。

马援拥众洞外,眼见粮草转运艰难,又逢将士年底思乡,亦生退兵之意。

正要传令三军拴束行装,准备退兵,忽见巡哨骑兵入帐来报:元帅,大喜,大喜!

马援:有何喜事?

哨骑:末将今早潜往山中巡哨,发现在洞侧山隙之中,有一股暗泉涌动,自草丛中流入洞内,川流不息。经末将仔细探察,此正是入洞唯一水源也。

马援大喜,以手加额道:此真是大汉天子鸿福,我三军之幸!刘将军何在?

副将刘隆上前施礼:末将在。

马援:请将军率精兵一千,引其水道流向他处,不得入洞。殄灭叛军,便在此举。

刘隆:得令!

于是领令出帐,引兵而出,堵塞入洞水源,将水流引向山谷之内。

自此之后,涓滴泉水不见流入洞穴。未过三日,征氏姊妹及万余蛮兵又饥又渴,无可为生,一时军心大乱,再无固守之志。

勉强过了残冬,乃是建武十九年春正月,征侧、征贰不能再伏穴中,只得驱众杀出。众蛮兵已是困惫不堪,没奈何硬着头皮,冲出谷口。

汉兵早已出栅列阵以待,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直杀得蛮众又复倒退入穴。

马援知道蛮众不济,传令众军向洞内呼喊:投降免死,顽抗杀绝!

蛮众听得清楚,一齐抛去兵械,匍匐出洞乞降。

过了半晌,蛮兵尽出,惟征侧、征贰不见出来。

马援见二征不出,遂令蛮兵为向导,自引五百人入洞,前往搜索擒拿。

二征舍命格斗,数百名汉军将士竟然拿她二人不下,且有十余个被其姐妹砍伤。马援又惊又怒,欲待亲自上前格斗,家将马涛急忙上前拦住。

马涛谏道:家主何必如此?有道是杀鸡焉用宰牛刀,有事小人服其劳。

马援奇道:贼人如此凶悍,你有何能,敢发此大言?

马涛笑道:兵法有云:逢强智取,遇弱活擒。小人自有妙策降她,家主稍待自知。

于是点手声唤三五个同伴,转身出洞。

未至片刻,马涛与同伴各自背负大盘绞索入洞,呐一声喊:汉军诸位将士闪开!

诸将闻呼,果然皆都退后。

马涛又喊:诸位兄弟,各祭法宝!

诸同伴闻言而动,各将背上绞索甩出,扔在征氏姐妹脚下。

马涛抽刀在手,佯作上前邀战。征侧、征贰姐妹怒发,纵身扑至。因只顾前面,顾不得脚下,故皆都踏着地上绳索,扑通连声,被绊跌倒在地。

征贰撒手扔刀,口中叫道:汉人行此奸计,令人不服!

马涛哪里管她狂呼乱叫?急挥汉军上前缚住,扛至洞外,推至马援面前。

马援不住摇头笑道:好小子,真有你的!只是胜之不武,惹人耻笑。刀斧手何在?

刀手:在!

马援:将两人推出,一同枭首,传首洛阳。

刀手:诺!

镜头闪进,汉军四出征伐。征氏姐妹既已伏诛,马援便率两万多人进击其余党都羊等众,从无功一直打到巨风,斩俘五千多人,平定岭南。

马援上书报捷,并奏天子,请另析西于县为封溪、望海二县。

光武帝刘秀览奏大喜,立即诏准,并命马援管理交阯各郡政务。

马援奉旨而行,于是每到一处,都组织人力,为郡县修治城郭,开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又修正越律与汉律相互矛盾之处,并向当地吏民申明,以便约束蛮族。

画外音:从此之后直到汉末,近二百年间,交阯各郡蛮民始终遵行马援所申法律,所谓“奉行马将军故事”,便成官民口头禅语。

马援平定二征反叛,命在汉南边疆竖立铜柱以为界标,上镌铭文:铜柱折,交趾灭。

越人怀念征氏姐妹,怨恨铜柱,于是每过其下皆以瓦石掷之,遂成石丘。

建武二十年,马援率部凯旋,回师洛阳。

光武帝亲迎王师归来,传令犒赏出征将士,并下诏旨:敕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并钦赐兵车一乘,朝见之时位次九卿。

马援跪倒谢恩,三军将士齐呼万岁。

平陵人孟冀时为天子特使,奉旨至营犒劳三军。将牛酒金帛发放已毕,马援便在中军帐中排摆酒宴,接待天使。酒过三巡,马援见孟冀面带忧色,心中好奇,便开口询问。

马援:我今凯旋归来,公既奉天子诏命前来犒军,神色间却因何郁郁不乐?

孟冀:将军不知,今匈奴、乌桓袭扰北边,非但在下,扶风及平陵吏民皆不胜其忧。

马援闻说,击案而起道:竟有此事!老朽这便上表,自请击之。

孟冀:将军南征方归,天子岂肯再劳北伐?

马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于床榻,死在儿女子手中邪!

孟冀:壮哉,伏波将军!为烈士者,当如是矣!

酒宴既罢,孟冀告辞而去。马援遂写奏表,遣使送往洛阳。其奏略曰:

今匈奴、乌桓犯边,三辅受侵。臣恐皇家陵园不能保全,请求率兵出征,必斩虏首以还!

光武帝览表大喜,击案赞叹,当即准奏,并下诏书:命伏波将军马援为三军统帅,屯兵襄国,北击匈奴、乌桓。并令朝中百官祭祀路神,皆到襄国大营,替朝廷为马援饯行。

镜头转换,汉军襄国大营。

朝廷文武百官既奉圣旨,于是成群结队,皆至中军大帐,为征北大帅饯行。

马援与众官分别见礼,各致寒暄问候。忽然看见黄门郎梁松、窦固皆在,脸上变色。

字幕:梁松,字伯孙,太中大夫、武威太守梁统之子,娶光武帝女舞阳公主为妻。窦固,字孟孙,武威太守窦友之子,娶光武帝女涅阳公主为妻。

梁松、窦固见伏波将军眼光扫向自己,于是上前见礼,满面堆欢。

马援对二人不假辞色,以长辈口吻勉责道:我与你二人之父,皆为多年故友。因闻富贵无常,居高而危。你二人身居高位,且近帝侧,须为官谨慎小心!

二人当众官之面受此训斥,不由面红耳赤,躬身答道:老叔父教训的是,晚辈凛遵。

虽然口头唯唯,心下实为不悦。

与众官宴罢,马援遂率三千骑兵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地。

乌桓哨兵发现汉军到来,急忙回报首领。

诸部首领闻说是新息侯马援来伐,不敢迎战,各率部众纷纷散去。

马援追击数百里,因忽然身患疾病,只得止兵,无所斩获而还。

光武帝闻说马援有病,命黄门郎梁松为使,代表朝廷前往军中视疾。

梁松入卧,在床边向马援行礼。马援并不回礼,但颔首作答。梁松大怒,愤愤而出。

马援长子马廖送出梁松,复入卧室,对父亲说道:梁松乃是陛下女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惧之。今又奉帝旨而来,大人为何独不答礼?

马援说道:我与其父梁统乃是故交,其虽显贵,怎能失其长幼之序?

镜头转换,西南平定未久,东北战乱又起。

建武二十一年,乌桓、匈奴、鲜卑军联合侵扰北边。

乌桓地近汉境边塞,其部族骑士早离帐篷,傍晚就能抵达汉朝城郭,来去如风。由是沿边五郡受到侵害,人民流亡,边境萧条,不见人烟。

当年秋八月,光武帝刘秀下诏: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分别修筑城堡要塞,逐渐恢复郡县。又设太守、县令、亭长,招集百姓返回故乡。

马援召集部将:乌桓部落中,以上谷郡塞外白山诸部最为强悍富庶,当先击之。

诸将:诺,惟将军之命是听!

马援由是率领三千名骑兵出营,前往袭击白山乌桓。迭经三战,不能取胜返回。

当时除了乌桓部族,又有东胡鲜卑部落万余骑兵,侵犯辽东诸郡。辽东太守祭肜乃是征虏将军祭遵从弟,自是将门家风,丝毫不惧,率领数千人迎击。

祭肜身先士卒,上阵冲杀。鲜卑骑兵一战而败,大举奔逃,落水而死者过半。祭肜不舍,穷追至塞外。鲜卑人弃兵赤身**逃散,自此震恐畏惧祭肜,不敢再窥伺边塞。

同年冬,匈奴出兵南下,进入中原腹地,一路寇掠上谷、中山诸郡。

时有莎车王名贤,骄横跋扈,意欲兼并西域,数攻诸国,重求赋税,诸国愁惧。

镜头闪回,汉元帝时。

当时莎车王名延,曾长期居留京师长安。回到西域之后,便参照汉法治理其国,并告诫子孙:尔等要世世代代尊奉汉家,不可违背。倘若违之,灭族亡国之祸必至。

王延死后,子康继位,秉承父亲遗愿,对汉朝一如既往尊崇,并于光武帝初年率领西域诸国抗击匈奴,护送原西域都护官吏、家属千余人平安撤离。

汉河西大将军窦融上疏,奏请立王康为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护,管辖西域五十五国。

王康死后,弟贤继位,起初也能继承先王遗愿,决意对汉朝效忠,并于建武十七年派使到洛阳奉献,请求担任都护之职。

光武帝征求群臣意见,大司空窦融极力赞成此举。刘秀于是意决,遂命专使随同莎车使者同回,前往赠赐莎车王贤西域都护印绶,以及车旗、黄金、锦绣,命为西藩。

专使奉旨西行,途经敦煌,敦煌太守裴遵出迎,求问天使何来。

字幕:裴遵,云中人氏,河东望族,汉武帝时水衡都尉、侍中裴盖之后,第九世孙。

天使:奉陛下圣旨,往西域敕封莎车王贤,并赐西域都护印绶。

裴遵:尊使稍安勿躁,待某具折上奏,谏止此事。

于是便即修表,遣使至京,呈递朝廷。光武帝览其奏疏道:以臣愚意,夷狄不可假以大权,使其妄自尊大。且若封莎车,必令西域诸国对我天朝失望。

光武帝以为有理,下诏收回所赐印绶。

莎车国使者闻说大汉天子欲要收回成命,不肯交还印绶,并急带部属逃出敦煌,连夜还国。裴遵派兵在途中拦截,强力夺回。莎车使者不敢反抗,只得空手归国还报。

莎车王贤闻报大怒,由此记恨汉室,便诈称大都尉,自号单于,向周边各国征收重税,又发兵进攻龟兹等国,引起西域各国恐惧。

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被莎车王逼迫,俱遣质子入侍洛阳,献其珍宝,流涕稽首,皆愿得汉朝都护之职。并请汉朝出兵,讨伐莎车。

光武帝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为由,皆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却不肯发兵。

诸国由此大为忧恐,纷纷寄书裴遵:愿留侍子于敦煌,并请太守大人宣诏檄文以示莎车王,便言西域诸国侍子见留洛阳,汉朝都护大军即将出塞,冀以震慑彼国,且息其兵。

裴遵得到西域诸国告急文书,不敢自专,即以其状奏闻朝廷。

光武帝览奏许之,由是留下诸国侍子,并发檄文于莎车国,扬言不日即将出兵。

闪回结束。莎车国王贤按兵以待,见汉朝迟未出兵,便知是诈,于是加紧对西域各国征伐,从而使西域牧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画外音:汉光武帝求贤用能,朝中人才济济,史称中兴之世。匈奴单于王蒲奴在位,国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人畜饥疫,死耗大半。乌桓乘匈奴之弱,出兵击之。匈奴北徙数千里,漠南地区为之一空。光武帝诏撤沿边各郡亭候及边防官兵,以钱帛招降乌桓部落。

镜头转换,西域诸国。

西域诸国侍子久留敦煌,不见汉朝出兵,于是皆都愁思亡归。莎车王贤由此以为汉朝惧怕自己,趁机大发兵马,击破鄯善,继而攻杀龟兹王。

鄯善王安弃城而逃,上书汉朝:愿复遣子入侍,更请都护出兵;如若不然,诸国危矣。

光武帝诏复:我国粗安,遽需与民休息,大军未能得出。如尔等诸国力不从心,只要不与汉朝为敌,任从东西南北迁居,以避莎车锋芒可也。

鄯善、车师等国见说如此,知道依靠汉朝无望,于是复又派出使者,请求归附匈奴。

镜头转换,匈奴汗廷。

单于舆在汗帐中踱来踱去,口中自言自语:我今年老,恐命不久矣。弟右谷蠡王知牙师依序当为左贤王,而我死之后,左贤王依序当为单于。但我亲子蒲奴,岂非与汗位无缘?

近侍:大汗,小的有一计,可使小王爷稳即单于之位。

单于:你有何妙计?可速速讲来。

近侍:大汗,若知牙师先于大汗死去,则当如何?

单于:若是如此,当由我儿蒲奴继承大位。

近侍:则何不以重金求聘高手,刺杀知牙师哉?

单于:妙哉。你可着即行之,但务必小心在意,勿使泄漏。

近侍:诺,小臣遵命!

镜头转换,一骑绝尘狂奔,至乌珠留单于王帐前停住。乘者下马,直入王帐,向右日逐王禀报:启禀大王,右谷蠡王知牙师被刺客所杀。单于因召诸王,前往参加王庭朝会!

字幕:右日逐王比,乌珠留单于之子,统领匈奴南边八大部落。

王比闻报,大惊失色:如今大汗年老,其命不久。若依兄弟次序,则右谷蠡王应当继承汗位;若伦传子,则我是前单于长子,则当继位。此时右谷蠡王被刺,绝非偶然,此是大汗欲令其子继位也。以此论之,则下一个被刺杀者,岂非是我!

于是心怀忌惧,遣回来使,不去参加单于王庭朝会。

单于召集诸王,见右逐日王不至,于是疑之,就派两名骨都侯去监领其部下兵马。然后当众宣布逊位,命子蒲奴继立单于大位。

王比闻此,愈发怒恨,遂密遣汉人郭衡往见西河太守,献上匈奴地图,请求归附汉朝。

两名骨都侯觉察其谋,便来见单于蒲奴,建议趁逢五月龙城祭祀之机,杀掉王比。

渐将王乃是王比胞弟,当时在单于帐中,闻知此讯纵马逃逸,前往告诉兄长。

王比闻讯大怒,乃召集八部兵马四五万人,欲待两骨都侯归来杀之,就此起兵。

两骨都侯在回营途中,发觉情景有异,急逃走王庭,还报单于。

蒲奴闻报亦大怒,立即派兵前往讨伐。因见王比军容强大,未敢进攻撤回。

建武二十四年春,匈奴八部大人共议,立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既登汗位,随即便派使者赍表前往五原塞,表示愿做汉朝藩属屏障,抵御北敌。

洛阳宫中,光武帝看罢呼韩邪奏表,诏命公卿商议,以定行止。众臣议论纷纷,大半认为天下方安,夷狄意图真假难辨,不可应许呼韩邪之请。

五官中郎将耿国不以为然,力排众议道:陛下,微臣以为,众卿之议不可。

刘秀:若依贤卿,则当如何?

耿国:若依臣计,当依孝宣帝先例,接受呼韩邪单于归附,命其东御鲜卑,北拒匈奴,以为四方蛮夷表率,并修复沿边诸郡。此为上计,望陛下详之。

刘秀:如此不费我大汉兵马钱粮,有何不可?准卿所奏。

众臣闻此,再无异言。

便在此时,太尉出奏:今有南郡潳山蛮雷迁,聚众发动叛乱,望陛下派将平之。

刘秀:如今伏波将军年老,可使武威将军刘尚为帅,率兵一万五千往征。

刘尚领旨出征,到至南郡,一战大败雷迁,将潳山蛮族七千余众徙至江夏郡内安置。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刘尚正要回师还朝,钦差特使到至营中,颁布天子诏命:自建武二十三年十月以来,有武陵五溪蛮夷相单程等人举兵叛乱,大肆进攻郡县。复命武威将军刘尚为帅,引得胜之师,复征调南郡、长沙、武陵部万人,乘船逆流而上,攻打武溪。

刘尚领旨,遂挥师南下武陵。因有前番大胜,刘尚故而轻敌,不听诸将劝告,轻入险地。只因山地深远,水流湍急,船只难以前行,以至进退失据。

蛮人聚集兵力把守险要以拒,因知汉军远来难以持久,故此并不出战。来年正月,汉军粮尽,只得撤兵。蛮人沿途伏击,汉军大败,主帅刘尚中箭身亡。

消息传至洛阳,光武帝大为悲悼,对侍臣叹道:此乃报应轮回,非人力可阻止之也。

侍臣:陛下何出此言?

刘秀:当年刘尚从吴汉攻蜀,成都城降,吏人从服。刘尚乃是我汉宗室子孙,尝更吏职,一旦放兵纵火,何忍行此残举?今死于战阵,亦是祖宗佑护,算得善终也。

侍臣:然则武陵蛮既获大胜,必寇掠临沅等地,陛下复命何人为帅拒之?

刘秀:可遣谒者李嵩为帅,中山太守马成为副,率兵讨之。

月余之后,边关折报进京,报说李嵩、马成二将奉旨讨贼,仍不能克。

光武帝不胜忧烦,遂下诏旨:命谒者宋均为监军,前往催督三军,继续征伐。

字幕:宋均,字叔庠,南阳郡安众县人,五官中郎将宋伯之子。

宋均既受帝旨,乃持节出使江夏,带本地镇军三千人马,前去救援李嵩、马成。

光武帝派出宋均,正要宣布散朝,班部中一位老将大喝出班:陛下且慢,臣有本奏。

众臣齐吃一惊,留神看时,见进奏者须发苍然,正是伏波将军马援。

刘秀:老爱卿有何本奏?

马援:谅此蛮夷之兵,乌合之众,有何难除?臣请带兵征伐,不胜不归!

光武帝笑道:今有勋将后代,皆已成人,何须老将军披甲远征?

马援闻言不悦,怒道:臣虽年老,尚能被甲上马,挽铁胎硬弓,抡丈八蛇矛!

光武帝闻奏大奇,便起身道:老将军既如此说,朕正欲观卿武勇!

马援气愤愤地,快步出殿,嘴里喝道:抬枪备马!

光武帝强忍发笑,迈步下阶,引百官出殿往观。

稍时枪马送至,马援等得不耐,夺缰飞身上马,在殿外奔跑来回;在马背上引弓发矢,箭箭命中靶心。继又弃弓持矛,舞上一回,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据鞍顾眄,以示不老。

光武帝笑道:矍铄哉是翁!

众臣无不啧啧称奇,一齐抚掌大笑称赞。

马援下马,上阶拜倒,复请出征。

光武帝壮之,遂下诏旨:即命伏波将军马援为主帅,以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为副,引四万大军,往征五溪。

马援:臣领旨,谢恩!

于是下殿点将,祭旗誓师,就此引军出京。百官亲友闻说,皆至城外送行。

马援见友人杜愔在侧,忽发感慨道:某受皇恩深重,年事已高,年索日迫,去时无多,总忧不能为国而死。今日得遂我愿,暮年再征沙场,死亦瞑目矣。只虑彼权贵子弟,或近在左右,或随从办事,难以调动,介介独恶是耳!

杜愔闻此,环顾耿舒、刘匡、孙永等诸将,果然皆为勋臣之后,贵介子弟。于是便即明白马援语中所指,便亦为之叹惋良久。回到家中,复又心下怏怏不乐。

建武二十五年春正月,马援率部到达下隽,与监军宋均合兵,引众前进。

哨马来报:禀诸位将军,监军大人,前面将近五溪。

马援:前往五溪击敌,其道路如何走法?

哨马:禀大帅,共有两条路可走,一经壶头山,一经充县。

马援:这两条道路,各险阻如何?

哨马:经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经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途平坦。

马援闻报,便与宋均商议:监军大人,若由充县进军,耗日费粮。依某之计,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蛮兵定会不攻自破。

宋均尚未答话,身后早有一将立刻反驳道:大帅差矣,末将以为不然。充县虽然路远,但道路平坦,兵行不疲,又出其不意,必能获胜。

字幕:牟平侯耿舒,开国勋臣耿况之子,耿弇之弟。

马援闻言不善,回视见是耿舒,不悦道:你小小年纪,敢欺老夫不懂兵法乎?

耿舒:末将只是据理而言,大帅何必拒纳雅言,动怒至此?

宋均见将帅意见不一,便和稀泥道:某观天色已晚,不如就地安营扎寨,歇息兵马数日,待某连夜修表,奏请皇帝裁决。

马援闻说,愤愤不平,只得同意。

数日之后,奏表入京,呈递天子案头。光武帝刘秀览奏,大笔一挥:同意马援意见。

由是汉军进抵临乡,与叛军相遇。

蛮兵来攻,马援亲为先锋迎击,大败蛮兵,斩俘两千余人,余部逃入竹林。

马援率军进驻壶头,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城外江中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

时至夏季,天气酷热难当,汉军多为北人,许多士兵水土不服,罹患暑疫而死。马援毕竟年迈,也不觉身患时疫,但意气自如,壮心不减,常拖病躯观察瞭望敌情,鼓励三军。

又过数日,马援眼见暑气难耐,便令三军依靠河岸山边凿成窟室,以避瘴疫。部下将士见元帅病体难支,大都热泪横流。

耿舒见不能胜敌,便怀私愤,写信给兄长好畤侯耿弇,状告马援。其书略云:

前次小弟建议主帅,当先攻打充县,马援不听;今大军皆困壶头不得前进,众军忧郁将死,实可痛惜。前在临乡,贼众自投我营,若我乘夜攻击,必可歼灭。奈伏波将军用兵,类似西域贾胡,每到一处则止步不前。因此未遇大战,先已劳师糜饷,损兵失利。今三军困于疾疫,都如弟之所料也。

耿弇得书,不敢隐瞒,当即赍书入朝,奏知天子。

刘秀信以为实,就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为使,持诏前往责问马援,并监其速速进军。

梁松领命出京,心中喜道:前番马援老儿,在我面前妄充长辈;后因家书之事,又使我枉受天子重责,实属可恶。此番某为天使,定可报往日之恨也。

不一日到达武陵汉营,抬头看时,却见辕门高挂白幡,卫兵皆都身穿重孝。(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