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五集 原配贤后

华夏真相集 第五十五集 原配贤后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8 08:10:08 来源:笔趣阁

东周故都,洛阳皇城。

字幕: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光武帝终于扫平**,克定天下,中国再次归于一统。当时万国来朝,西域进献良马,可日行千里;越人进献宝剑,价值百金。

刘秀诏命:将宝剑赏给骑士,良马用以驾驭皇家鼓车,使各尽其用。

光武帝平素不喜听音乐,手不持珍珠宝玉。

有次外出打猎,车驾夜返,上东门候郅恽声称无天子诏命,拒绝开门。

刘秀命郅恽就门缝间见面,以证明是天子亲至,不必再颁诏命。

郅恽在城上答道:灯火远而且暗,看不清尊驾面目,恕难从命。

终不肯打开城门。刘秀无奈,只好从东中门叫开城门,方得回宫。

翌日,郅恽上书谏道:昔周文王不敢沉溺狩猎,全心为民。今陛下远到山林打猎,夜以继日,则对社稷宗庙何益哉?臣依汉律,将天子拒之门外,请予治罪。

刘秀览奏,乃当众认错,赐郅恽布帛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县尉。

是年二月,诏遣捕虏将军马武屯军滹沱河,以备匈奴。

同月,大将军吴汉奏表入京,声称自蜀地整军返回,已经到达宛城。

刘秀下诏:既达宛城,准卿还家祭祀祖坟,赐谷二万斛。

夏四月,吴汉回到洛阳,光武帝亲自迎出宫门,命于殿中举行盛宴,犒赏将士。

筵宴已罢,次日升朝,乃大封有功之臣:以邓禹为高密侯,食邑四个县;封李通为固始侯、贾复为胶东侯,辖地六县。其他侯爵封地,各有等差。对已经死去者,加封子孙,或改封宗族旁支。增加封土者,共计三百六十五人,外戚及加恩分封者,四十五人。

由此天下一统,光武帝便始与民休息,偃武修文。

镜头转换,皇宫内苑。

皇太子学习功课之余,请教父皇:征伐军事,儿可得闻否?

刘秀见太傅等臣皆在,便即答道:昔卫灵公请教战事,孔子不答。此非你所应问者。

皇太子:诺,儿臣知矣。

太傅见状,回头便将此事说与众臣。

邓禹、贾复闻之,便知道皇帝欲释兵戈,以礼乐教化治国,并不愿功臣在朝为官,且各自手中拥有重兵。于是来日上朝,二人率先自请交出军权,转而潜心研究儒家经典。

刘秀欲保功臣爵位封地,不使众人因军职罹祸,遂撤销左将军、右将军等官。

大将耿弇等仰承帝意,于是纷纷交出印绶,都以侯爵离朝归第。

光武帝大喜,皆加特进之衔,许以定期参加朝会。

邓禹有子十三人,各使习学一艺,并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效法。至于家中资用,皆命取自国邑租赋,不许子孙从事产业盈利。

贾复刚毅正直,素有大节。致仕归第以后,便闭门修身养性,不复与朝中诸臣来往。朱祜等上奏举荐贾复,认为其适宜为相。

画外音:光武帝责成三公整顿官制,一律不任用开国功臣担任朝中重职。诸侯之中,只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三人,使与三公九卿议论国家大事,恩宠深厚。刘秀虽然控制功臣,但往往加以维护包容,原谅其素日小过。若逢远方进贡珍味美食,一定先赏赐诸侯,太官库中绝无剩余。因此就光武帝一朝,功臣全都保住爵位财产,竟无因罪而被诛杀或谴退者。历朝开国皇帝似光武帝仁慈者,可谓罕有。

益州平定,传送公孙述瞽师、效庙乐器、葆车、舆辇至洛阳,于是朝廷法物始备。

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所负差投只有从前十分之一。众开国功臣大都辞官离任,光武帝乃任命冀州牧窦融为大司空。

窦融不是天子旧臣,此时官位功臣之上,故此每逢朝会晋见,神情言辞都十分卑谦,光武帝因此愈加亲近厚待。窦融小心翼翼,内心不安,屡次请辞官爵,天子不许。

有次朝会已毕,窦融徘徊不退。刘秀知其要再说辞职之事,就使左右催其下殿。

数日后,刘秀见窦融,宽慰道:前日我知卿要辞职,故命左右以天热之故遣出。今日你我见面,可议百事,惟不可再说辞职。

自此之后,窦融不敢再提辞官。

镜头闪回,叙说东汉派系之争。

光武帝刘秀辞别新婚妻子阴丽华,奉更始帝之命巡抚河北,为获河北大豪刘杨襄助,复娶其外甥女郭圣通为妻。

其后郭圣通为刘秀生下皇子,便是太子刘彊。

刘秀入主洛阳,却也不忘旧情,很快就派傅俊率兵三百,将阴丽华接到身边。由是阴丽华与郭圣通并封为贵人,刘杨也并未提出疑义,因早知刘秀有此原配。

刘秀即位为光武帝时,刘杨被封为真定王。

刘杨不满其封,因自己颈生赘瘤,便制造谶文说:赤九之后,瘿杨为主。

画外音:详审此条谶语,意谓赤帝子刘邦九代之后,颈生赘瘿之刘杨,将为天子。其所云“赤九”,是以家谱为序:汉高祖刘邦生文帝刘恒,二代生汉景帝刘启,三代生常山宪王刘舜,四代生真定顷王刘平,五代生真定烈王刘偃,六代生真定孝王刘由,七代生真定安王刘雍,八代生真定共王刘普,至第九代,便是真定王刘杨。

刘杨以此惑乱民众,并与绵曼县贼寇勾结。

建武二年春,光武帝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召刘杨入京,刘杨关闭城门不纳。

光武帝察觉异状,遂遣前将军耿纯持符节,在幽州、冀州布告大赦令,沿途慰劳各处王侯,密令逮捕刘杨。耿纯与陈副、邓隆在元氏会面,到达真定国,住在传舍。

刘杨称病不出,因耿纯是本家外甥,故此警戒松懈,不以为意。刘杨弟临邑侯刘让、从兄刘细拥军万余,包围传舍。

耿纯沉着应对,不露声色。刘杨以为联纯是念亲眷之情,便带属官到传舍,与耿纯会面。耿纯以姻眷晚辈之礼相待,在内堂置酒,请舅父刘杨、刘让、刘细欢饮叙话。

刘杨兄弟进入内堂之后,耿纯立命关上传舍大门,将刘杨父子三人全部诛杀。由是夺取刘杨兵符,尽降其众,真定由此平定。

光武帝极赞耿纯机智,建此大功;但复怜悯刘杨虽有谋反之心,但尚未付诸行动就被诛杀,毕竟颇感有愧于心。同年五月,复封刘杨之子刘得为真定王。

画外音:刘杨造反真正原因,是因外甥女郭圣通所生皇长子满岁,而皇后与太子之位却迟迟未立。刘秀复又派人将原配妻子阴丽华接至京师,使与郭圣通并尊,愈加引起刘杨不快,故此便起造反之意,并制造谶语符命,布告天下,终惹来灭门之祸。郭圣通与阴丽华之对立,表面看是后宫之争,实际是河北派与南阳派斗争之体现。

历史真相:光武帝创立东汉基业过程中,开国功臣主要来自三大集团,是为河北集团、南阳集团,以及颍川集团。河北集团代表人物: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盖延、王梁、耿纯、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南阳集团代表人物:邓禹、朱祜、岑彭、刘隆、贾复、杜茂、陈俊、马武、马成;颍川集团代表人物:冯异、祭遵、铫期、臧宫、坚镡、王霸、傅俊。河北集团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是刘秀争夺天下主要力量;南阳集团以南阳豪强为主,是刘秀核心团队;颍川集团以颍川官吏为主,是刘秀初到河北时重要帮手。

当年真定王刘扬以联姻方式加入刘秀阵营,出兵出粮,支持刘秀平定河北,厥功甚伟。作为回报,光武帝继位之后便封刘杨为诸侯王,但其原本便是世袭真定王,实际封无可封。当刘扬祭出图谶造反,刘秀亦生后悔,但恐酿成大乱,故派刘杨外甥耿纯实施斩首行动。

事平之后,刘秀为安抚河北宗室,除续封刘扬之子刘得为王,并正式册封郭圣通为皇后,刘彊为太子。但河北派并不满足,幽州牧朱浮居中挑拨,其后便有渔阳太守彭宠之反。

至朱鲔献城投降,刘秀虽得洛阳,但更始帝旧部依然盘踞南阳、颍川,蠢蠢欲动。

刘秀决定南征,命南阳派贾复攻颍川,河北派吴汉攻南阳,克日启程。

吴汉率军南下,连克宛城、涅阳、郦县、穰城、新野,又在新野以南击败南郡秦丰,节节胜利。但因粮草不足,纵容部下掠夺乡民,导致南阳民怨沸腾,对新野破坏尤其严重。

刘秀外甥破虏将军邓奉回乡探亲,见此情景,不由得怒火中烧,遂聚宗族乡民,反攻吴汉,夺回粮草辎重,驻扎淯阳城中。

吴汉被迫撤退,部将万修病死军中,坚镡困守宛城。

邓奉趁机攻城略地,控制南阳郡大部,复联合董欣、秦丰,由此震惊朝野。

刘秀闻报大怒,派征南大将军岑彭与朱祜、贾复、耿弇、王常等将,率军讨伐邓奉。

岑彭猛攻堵乡,邓奉与董欣合兵一处,激烈对抗,双方相持不下,连战数月。岑彭所部多是南阳兵,因是父老对阵,便不肯拼力厮杀。由是顿兵堵乡,毫无进展,朱祜并且被俘。

刘秀闻报愈怒,亲自驾临堵乡前线。邓奉军心大乱,不战而逃,连夜退回淯阳。

岑彭乘胜追击,董欣投降,淯阳也被攻下。

邓奉撤到小长安,刘秀下令强攻。邓奉支持不住,便放朱祜出营请降。

刘秀虑及邓奉乃是姐夫邓晨亲侄,且是吴汉有错在先,有意赦免。

岑彭与耿弇谏道:邓奉忘恩叛逆,妄动干戈,贾复负伤,朱祜被俘。陛下亲征,其犹不知悔改,坚持顽抗,直到穷途末路才降。此大逆之罪如果不杀,则何以惩戒来者?

刘秀闻奏,为调和河北、南阳两大集团,只得大义灭亲,命将邓奉斩首。

邓奉事件之后,贾复与阴丽华之兄阴识率军攻克颍川,转兵汝南。刘秀改任寇恂为颍川太守,署理政务。

时有贾复部将,无故在颍川杀人,被害者告于官府。寇恂执法如山,将其斩首示众。

贾复闻说部将被杀大怒,遂回师颍川,并扬言道:我与寇恂官职并列,今被其辱,若见面时,当亲手杀之!

寇恂闻听此言,故意躲避贾复,不与相见。部将不忿,自请带剑护卫,以防不测。

寇恂说道:当年蔺相如不惧秦王,却避廉颇,是为国事,不为私怨。古人尚且如此,我岂能因私怨而废主公大事?

乃下令贾复军马所到之处,各县沿途欢迎,酒肉双份,吃喝管够,自己则称病不出。贾复余怒未消,还要找寇恂算账,结果将士都酩酊大醉,不能作战,只好作罢。

刘秀闻报此事,对邓奉事件心有余悸,遂先召贾复晓以大义,设酒相待;又召寇恂,命其二人当面和解。

寇恂进殿,见贾复已经在座,准备转身离开。

刘秀急上前叫住,扯其入席,说道:今天下未定,二虎怎能私斗?朕特来劝解,望二公皆以国事为重。

于是二人并席而坐,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大集团之争总算有惊无险,尘埃落定。

字幕:建武四年五月,涿郡太守张丰迷信术士所言,自称无上大将军,与燕王彭宠联合反汉。刘秀再赴河北,亲自平叛,借以稳定后方。

阴丽华随军出征,在元氏县生下一子,名曰刘庄。

祭遵强攻涿郡,张丰部下功曹反水,擒住张丰开城投降。

此时刘秀已过卢奴,一则皇子诞生,二则战事顺利,便返驾还归洛阳。自此以后,刘秀便在各个战场巡视,一为督战,二为调和诸将,平衡三大集团势力。

画外音:阴丽华两年多之前与刘秀离别,早已做好离丧准备,没想到刘秀竟不忘旧情,派兵来接。别离两载,昔日夫君不但登基称帝,身边还多了一个郭圣通,且已产皇长子。阴丽华当时心境无从推测,刘秀心情更是难以言表,便封阴丽华为贵人,与郭圣通相同。其后欲立其为后,阴氏却坚辞不受,推让郭圣通为皇后,其子刘彊亦被册封为太子。阴丽华让出后位不久,先在元氏县生下长子刘庄;之后又相继生下刘苍、刘荆、刘衡、刘京四子。

建武九年,颍川、河东两郡变乱,叛军盗贼四起,阴丽华母弟皆被贼人劫持杀害。刘秀甚为悲伤,诏谥阴丽华亡父阴陆为宣恩哀侯,弟阴欣为宣义恭侯。

阴丽华所生长子刘庄聪颖过人,十岁时便通晓《春秋》。

刘秀极为宠爱,抚摸其首说道:此我家吴季子也。

十岁稚龄刘庄闻之,接口答道:吴季子愚戆无比,儿不屑效之!

光武帝刘秀听罢此言,不由大喜。

建武九年,郭皇后失宠,被刘秀疏远。尚书令申屠刚多次谏言,让太子刘彊就位东宫,光武帝不听,并终将申屠刚贬黜出京。

建武十三年,蜀地平定,刘秀大封功臣外戚,但却不包括皇后郭圣通外戚族人。直到次年,方将其弟郭况升任城门校尉。由是河北集团渐渐失势,南阳势力抬头。

建武十五年春,正月辛丑。大司徒韩歆上疏,声称天下将有严重饥馑,言辞激烈。

字幕:韩歆,南阳人,曾任更始帝河内郡守,性格刚直,言不隐讳,刘秀常不能忍。

刘秀见其狂言不道,诏命免职,回归故里。此后怒气不消,又派使者宣诏责备。

韩歆不服,与子韩婴全都自杀。因其父子在朝中平素享有重名,今无罪而被逼死,群臣多有不服。刘秀追赠钱谷,命以三公礼仪安葬,命汝南太守欧阳歙继任大司徒。

是年匈奴侵掠日甚,州郡无力禁止。

光武帝闻报大怒,遂命吴汉率马成、马武等诸将北上迎击匈奴,徙雁门、代郡、上谷郡官民六万余人,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以避匈奴骚扰。

匈奴左部趁机东进,又转移到边塞以内居住。朝廷为此大忧,遂在边塞增派部队,以至每个关塞据点达数千人众。

镜头转换,洛阳汉宫。

字幕:建武十五年夏四月丁巳,光武帝大封宗室。

天子诏命:封皇子刘辅为右翊公,刘英为楚公,刘庄为东海公,刘康为济南公,刘苍为东平公,刘延为淮阳公,刘荆为山阳公,刘衡为临淮公,刘焉为左翊公,刘京为琅邪公。追谥长兄刘縯为齐武公,次兄刘仲为鲁哀公。刘庄东海国据二十三县,为诸子之中最大者。

光武帝因感念大哥刘縯功业未成,半途崩俎,亲自抚育其二子刘章、刘兴,派刘章暂理平阴县令,刘兴暂理缑氏县令。其后未久,刘章升任梁郡太守,刘兴升弘农太守。

皇后郭圣通因日渐失宠,外戚不似阴家兄弟受到重用,故此对天子怨恨不满。

建武十六年,为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及奴役人口,便于征收赋税徭役,朝廷下令各州郡清查田地数量及户口、年纪,称为“光武度田”。

当时许多大地主拥有武装,号称大姓兵长,隐瞒田地,依附人口,反对清查。

地方官吏惧之,或贪污受贿,相互勾结,任凭地主谎报;而对农民不仅丈量土地,还将房舍、里落都作为田地丈量,以上报充数。

刘秀度田,收到匿名简牍,上写道:“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不解,问于群臣,众人皆不答。

东海公刘庄年仅十三岁,忽出于帷幕,当众言道:此言易解。因河南乃为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此二地皆都田宅逾制,不可为度田之准也。

刘秀诏命虎贲将诘问陈留吏,所言果然与刘庄所说无异。光武帝大为惊喜,对刘庄愈加青睐,将其进爵为东海王。并加大度田核查,对二千石官员中循私枉法者进行考察核实。

有人举报:大司徒欧阳歙前在汝南太守任内,丈量土地作弊,获赃款千万。

刘秀大怒,命将欧阳歙逮捕下狱,案查详情。

欧阳歙家世代教授《尚书》,有八代博士,学生门徒遍于朝野。听闻老师获罪下狱,于是皆守在宫门之外,求情者达一千余人。甚至有人自处髡刑,求为师尊赎罪。

平原人礼震当时才十七岁,上书朝廷,请求替欧阳歙去死。

刘秀见此,愈加恼妈,终未赦免。欧阳歙死在狱中,便以关内侯戴涉代为大司徒。

自此之后,光武帝接连又诛杀十余个郡守,时称“度田之乱”。

平定度田之乱后,刘秀命将叛乱魁帅严厉处罚,迁往他地。自此以后,度田成为东汉定制,社会恢复安定,牛马牧于郊野,邑门不闭。

刘秀由此逐渐摒退功臣,递进文吏,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复经度田,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杀郡守以震慑朝堂,严猛为政,总揽权纲。

字幕:建武十七年七月,妖巫李广据皖城造反。

光武帝派虎贲中郎将马援、骠骑将军段志为帅,前往讨伐。九月破皖,斩李广等。

同年十月,光武帝以郭后怀执怨怼,及失国母之德为由,下诏三公: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刘涉、宗正刘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帝诏既下,满朝无声。唯有太子太傅张湛崇尚忠直,称疾不朝。光武帝强起其为大司徒,张湛便当堂便溲,自断仕途。

与此同时,太子讲师郅恽上言: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不可,勿乱大伦,使天下有议社稷者。

光武帝诏复: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诏封郭后子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以常山郡划给中山国,以二郡奉养郭氏。郭况徙封大国,为阳安侯;郭竟以骑都尉从征有功,封为新郪侯,东海相;郭匡为发干侯,官太中大夫。圣通叔父郭梁早终无子,则封其女婿陈茂为关内侯,以嗣其爵。

诏旨即下,太子刘彊谦恭聪慧,知道母亲既废位中宫,则己便为庶子,恬居储位便是于礼不合。郅恽鉴于西汉易储,多发父子相残为例,劝刘彊主动让位。

刘彊审时度势,便听从郅恽建议,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请求父皇允许自己退位藩王。

光武帝因不愿违背父子之情,始终不肯答允。

建武十九年,卷人维汜弟子,妖巫单臣、傅镇等以妖言惑众,再聚党徒,攻入原武城,劫持吏人,自称将军,就此反汉。

光武皇帝闻报大怒,派遣臧宫为帅,率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前往征伐。

臧宫兵围原武,下令四面攻打。城中存谷食多,矢石多集,负隅顽抗;官军数攻不下,士卒死伤众多,损兵折将。臧宫无奈,只得上表请罪,并求援兵。

光武帝闻报,连夜召集公卿诸侯王,询问平贼方略。众卿无语,东海王刘庄独出奇谋。

刘庄: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甚急,贼不得走耳。若依儿臣浅见,宜小挺缓,令得逃亡,则一亭长足以擒之矣。

光武帝深以为然,遂依照东海王之策,诏命臧宫撤围一角,纵敌逃走,然后衔尾追杀。

臧宫奉旨而行,撤围纵敌,最终克敌完胜。

此事过后,刘彊接纳讲师郅恽建议,再向父亲光武帝恳求引愆退身,刘秀终于答应。

六月戊申,光武帝乃下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刘阳乃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彊,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彊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画外音:自从废后直到更换太子,长达两年有余,由度田废后开始,东海让位结尾;光武朝最为重大政局变动,至此终于落下帷幕。

郭圣通被废,被封为中山王太后,移居皇城北宫。

刘庄立为太子,即就东宫。刘秀以十万钱重金礼聘当世名儒桓荣教授太子,同时任用何汤、刘昆、包咸、钟兴等大儒文士,传授皇太子学识。

建武二十四年,班彪谏言:当选任贤能担任太子太傅,完善东宫及诸王府官署,依据西汉旧典,设立皇太子汤沐及坐朝仪制。

光武帝准奏,最终任命张佚为太子太傅、桓荣为太子少傅。

建武二十八年六月,故皇后郭圣通病故辞世。

更始帝刘玄之子寿光侯刘鲤,怨恨刘盆子害死己父,通过郭圣通之子刘辅结交宾客,刺杀刘盆子之兄故式侯刘恭。

刘秀震怒,下诏大捕诸王宾客,并将刘辅下狱三日。受此案牵连死者,多达数千人。同年八月,郭圣通四子刘彊、刘辅、刘康、刘延皆命就国,阴丽华诸子则都留在洛阳。

镜头闪回。阴丽华兄弟阴识、阴兴,一直备受刘秀亲重;阴识在随阴丽华到洛阳后,便先于功臣封为阴乡侯。后任关函谷关都尉,并为侍中。

刘庄立为太子之后,阴识便即辅导东宫,并任守执金吾。阴兴任黄门侍郎,兼任守期门仆射,掌管天子卫队;后亦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

刘秀又欲增封列侯,阴兴认为富贵有极,人当知足,自己因无战功拒绝封侯。

建武十九年,阴兴升卫尉,并辅导皇太子。

次年刘秀病重,阴兴在云台广室拜受顾命。刘秀病好后又欲封其为大司马,阴兴以有损圣德再度推让,刘秀准允,甚赞其德。阴识、阴兴所举荐之人皆被任用,许多官至高位。

东汉一朝,阴氏一门四侯、牧守数十,从地方富户一跃成为著名政治家族。

闪回结束。建武十六年,卢芳从匈奴返回内地,居住高柳;后与部将闵堪、闵林兄弟商议,派使者前往洛阳,向东汉请降。

十二月甲辰日,光武帝封卢芳为代王,闵堪为代国相,闵林为代国太傅,赏赐缯帛二万匹,命其为朝廷北藩,使安抚匈奴,建立和睦关系。

卢芳未料汉帝如此宽容,不计前嫌,遂上书谢恩,并诉想往朝廷之念。

刘秀下诏回复卢芳,允其明年正月前来洛阳朝见。同年冬,卢芳起身入朝,向南行至昌平。光武帝诏命停止入朝,改为明年朝见。

建武十八年五月,卢芳在昌平等待年余不得入朝,由是返回高柳,内心疑惧,于是再度反叛东汉,与闵堪、闵林互相攻击,连战数月。

匈奴派迎接卢芳及其妻子到塞外,卢芳就此留在匈奴,居住十余年后因病去世。

建武十八年,光武帝下令罢州牧,置刺史,代中央巡视地方,监察郡守诸官。

蜀郡守将史歆因与太守张穆有隙,又不服刺史监察,由此起兵反叛,攻打太守府。张穆翻越城墙逃跑,宕渠人杨伟等亦各起兵,响应史歆。

光武帝闻报惊怒,遂派吴汉率兵进讨。吴汉征发广汉、巴、蜀三郡之兵,围攻成都。

攻打百余日,秋七月攻克成都,诛斩史歆。随即乘船沿江以下巴郡,诛杨伟等渠帅首领,徙党羽数百家于南郡、长沙。

建武十九年,西南夷渠帅栋蚕与姑复、楪、榆、滇池、昆明诸部反叛,杀地方长吏。

益州太守繁胜征讨不胜,退保朱提,光武帝派武威将军刘尚讨伐。

汉军经过越隽,邛毂王任贵害怕刘尚平定南夷后威法必行,于是聚兵反叛,并酿毒酒,欲以犒军为名袭击汉军。

刘尚得悉阴谋,分兵攻占邛都击讨。任贵军败被诛,刘尚继续挥师进攻栋蚕。

群夷闻说大军压境,纷纷弃营逃跑。刘尚缴获大量粮食家畜,与栋蚕交战连战皆捷。次年追至不韦,斩栋蚕帅,斩首七千,俘虏五千七百,获马匹牛羊二万余,诸夷就此平定。

镜头转换,董宣上场。

字幕: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县人。初被司徒侯霸征召,升迁至北海国相。

董宣到任之后,命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公孙丹欲建住宅,屡获凶兆,占卜者认为须杀人以祭,方才吉利。公孙丹于是命儿子斩杀过路行人,将尸体放在屋中,借以抵挡灾祸。

董宣闻知此事,便将公孙丹父子逮捕,一并杀死。

公孙丹宗族亲信三十多人,手执兵器,齐到官府喊冤叫屈。

董宣:公孙丹此前投靠过王莽,其部族必与海贼串通,不可姑息。即命全部逮捕,囚禁剧县监狱。书佐水丘岑何在?

水丘岑:属下在。

董宣:命你带兵五百,出离府衙,平息叛乱。

水丘岑:诺,属下遵命!

于是领兵而出,将公孙丹宗族数十人统统杀死。

青州刺史闻报大怒,认为董宣越权行事,由是派兵捉获水丘岑,严刑拷打,问其口供;同时又向皇帝上书,告发董宣公报私仇,擅动刀兵,杀死朝廷命官。

光武帝览奏大惊,命将董宣召到廷尉,案审核实,定为斩刑。

董宣在监狱之中,闻说定为枭首,兀自早晚讽诵诗文,竟然毫无忧色。到出狱受刑之时,官属做好饭菜送行,董宣厉色说道:我董宣生平不吃别人赠食,况今死到临头耶?

拒其饮食,上车而去。

当时一起受刑者共有九人,第二个轮到董宣。屠刀方举,光武帝侍从骑士持天子敕书赶至,赦免董宣死刑,复命带回监狱。

使者审问董宣枉杀无辜情事,董宣据实回答,并说水丘岑是按自己旨意办事,罪不在彼。

使者归报天子,光武帝诏赦董宣死罪;因爱其不畏权贵,又升迁为洛阳令。

湖阳公主奴仆白日杀人,藏匿府中,官吏不敢捉拿。

董宣便于洛阳城外万寿亭拦阻公主车驾,以刀划地,数说公主过失,怒叱杀人奴仆下车,立即处死。

湖阳公主向天子哭诉,刘秀大怒,下令箠杀董宣。

董宣抗颜道:圣德中兴,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我不须箠,请自杀可也!

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

刘秀急命救止,并为息事宁人,诏令小黄门挟持董宣,向公主叩头陪礼。

董宣双手撑地,始终不肯俯首。

刘秀哭笑不得,由是敕命董宣为“强项令”,赐钱三十万,京师贵戚无不震栗。

董宣任职五年,寿终于七十四岁。

刘秀派使者吊问,回报说董宣遗体覆以粗布,家中唯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光武帝感伤道:董宣廉洁,死后方知!

同年,广平忠侯吴汉病重,家属上报天子。刘秀亲往探望,问有何嘱。

吴汉答道:臣愚昧无识,惟望陛下谨慎,休轻赦罪犯。

言罢去世。刘秀诏赐谥为忠侯,大发禁军将士、车骑前往送葬,依大将军霍光旧例。

镜头转换,按下吴汉病故,复说大将马援。

莽新末年,羌族不断侵扰边境,趁中原混乱之际入居塞内,金城一带多为羌人占据。

建武十一年,来歙上书,说羌人侵拢陇西为害,除马援外无人能平。

光武帝准奏,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

马援派步骑三千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守塞八千羌人望风归降。

羌族诸部数万人在浩亹占据要隘抵抗,马援与扬武将军马成率兵进击。羌人聚集家小及粮草辎重,在允吾谷阻挡汉军。

马援率部抄小路袭击羌人营地,羌人大惊,逃入唐翼谷中,率精兵聚集北山坚守。马援挥师追击,在对山摆开阵势佯攻,另派数百名骑兵绕到羌人背后,乘夜放火,击鼓呐喊。

羌人不知汉军多少,纷纷溃逃。

马援身先士卒,被流矢射穿小腿,便以刀斫箭,继续奋战,诸将皆不知主帅已经受伤。马援终大获全胜,斩首千余级,羌人粮谷及牲畜等财物皆为汉军所有。

刘秀得知马援负伤,派人前往军中慰问,赏赐牛羊数千头。

武都参狼羌与塞外各羌联合,杀官叛乱。马援率四千人征剿,行至氐道县境遇敌。由是命令部队择地扎营,断绝羌人水源,控制草地,以逸待劳。

羌人水草乏绝,陷入困境。首领率数十万户逃往塞外,余部投降,从此陇右安定。

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并施,陇西兵戈渐稀,汉羌各族和平安定。

忽有一日,乡民在县城郊外结伙械斗仇杀,血流遍野。

周边居民误以为羌人造反,争先恐后涌人城中,谣言四起。狄道县令闻变,赶到马援府门,请示关闭城门,整兵戒备。

马援正与宾客饮酒,大笑道:烧羌怎敢再来犯我?县公只需晓谕狄道长把守营舍,不必惊慌。若有胆小怕死者,可躲到床下。

由是城中安定,才知是虚惊一场。自此之后,军民愈发佩服马援。建武十七年,马援被征入朝,任虎贲中郎将。

便在此时,奏报入京:前有河南郡卷县人维汜自称为神,招诱弟子数百人,以妖言惑众之罪被捕,判处死刑。其弟子李广诈称维汜神化不死,诳惑百姓;并聚会徒党,攻陷皖县,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地方剿贼不利,请旨定夺。

刘秀览奏惊怒,遂派谒者张宗,率兵数千前往讨伐。

张宗出师不利,屡被李广打败。奏表入京,刘秀愈怒,便派老将马援领兵出征。

马援奉旨出京,组织诸郡兵马万余,一战而下皖城,击斩李广等人。捷报入京,刘秀闻奏大喜道:有道是老将出马,无往不胜,今观果然。

众卿闻此,纷纷称赞。言犹未毕,忽见御史趋前,抱本上奏:臣启陛下,今有交阯女子征侧、征贰,举兵造反!(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