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赋之群英志 > 第一章青城子临京初遇寒

大唐赋之群英志 第一章青城子临京初遇寒

作者:公子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14:00:24 来源:笔趣阁

(上部)

(上部)

诗云:碧海掣鲸虚怀志,苍山喋血未有功。

安得四方升平日,一蓑烟雨笑群英。

初春,天色朦胧,从终南山吹来的冷风夹杂着些湿气,仍寒气逼人。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当它穿破了云层洒下清晨的第一缕霞光时,巍巍长安城好似一位被唤醒了的巨人,大口呼吸着舒展开筋骨,又恢复了它那往日无与伦比的朝气与活力。

城郊东南十里开外,有一座不大起眼的道观——静云观;当霞光均匀地铺洒在屋顶时,观内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出丝丝暖意。

道观后院的草坪上,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正在专心习剑。他蹼头青巾、面容清瘦,双眸黑亮有神,舞起剑来如行云流水,步步暗藏着杀机。他就是绰号青城子的江南名士——李云翰。

李云翰练了一通五行剑。待身子微微有些出汗了,于是停了下来,顺手取过一边的牛皮水囊,连饮了几口酒。可是囊里所存酒水不多,顷刻便已喝尽,这多少令他有些失落。

李云翰轻叹了下,迎着朝阳眯上了双眼,任由那上天投下的万道霞光无私、温柔的抚摸,脑海里一霎时变得空空如也。

李云翰回到了寝室,从行囊里取出一只褐色桃木护身符,凝视了一阵怅然若思,自语道:我该走了。

他收拾好桃符,背上行囊,大步出了寝室。

李云翰走到了静云观大门前,不料被两个值守的小道姑拦住了,说是奉了净尘法师之命,不让他出门。

见李云翰仍执意要走,那俩道姑倏的抽出了利剑,堵住了门口,欲逼他退回观内。

“休得无礼!”随着一声喝叫,净尘法师到了近前。她约莫四十岁左右,长相清癯面色淡定,对着李云翰欠身道:“先生初到为何急着要走?”

“一人独居观内,着实有些孤寂无聊;况且我已等了两日,也不见持盈法师。”李云翰道。

“先生见谅。”净尘轻叹一声,“不巧持盈法师外出云游去了,恐怕还得再多等些时日。”

“五日、十日,还是一月、两月……”

“这就不好说了。”净尘一脸平静之色,道,“行走江湖,身不由己。何况先生与**师之约,已是三年前之事;此次突然登门造访,实在太过仓促。不过,先生放心,我已派人传信了,她若得知必来见你。”

李云翰有些不耐烦,“这,我可是等不及了。”

净尘听了莞尔一笑,道:“此观虽小,可是饭菜、茶水、暖具样样皆备,可保先生寝食无忧;还有,西厢房尚有琴筝、笙箫等乐器,先生若是觉得孤寂、无聊尽可取之享用,以打发时光。”

“真不能出去?”

“是的。先生如有什么急事,只管吩咐下人照办便是。”净尘语气坚定,说毕向小道姑使了个眼色。那小道姑立时明白了过来,笑着请李云翰回屋。

“唉,龙困浅水罗。”李云翰见状只好答应了,“那就再等等吧。”

李云翰回到了寝室,闭目斜躺了一阵,思绪仍难以平静;他起身到了窗前,轻轻推开窗户,院内除了几声鸟啼外再无别的动静。

李云翰背上行李悄悄溜出了屋子,疾步到了后院墙下,见四下无人一纵身出了静云观。

沿着西去的官道走了三四里地,下了一道高坡,一座巍峨庄严的城池赫然呈现在他的眼前。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仰天长叹道:“长安,我来了……”

清晨,初阳映照在长安街头,一间间商铺鳞次栉比,行人衣着光鲜车马往来穿梭,一切都像往常那样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运行着,洋溢在一片祥和安逸之中。

侍御史达复年近三十,他面容削瘦,因多年戍边饱受风霜的吹打,脸色暗黄多皱。他身披一件黑色斗篷,剑眉下一对细目透射出锐利的寒光,骑着马快速行进;街市的繁华、早春的美景从他眼前一一划过。

突然从西北方向传来了一阵喧闹声,瞬间打乱了都市里的平静。街上行人不由得驻足张望,纷纷投去惊疑的目光。

达复抬头一望,原来是一队官兵押解着三个囚犯欲往西市行刑,为首几个开道的差役骑在马背上高声吆喝、横冲直撞。

队伍后面,大理寺少卿季温神色傲慢地骑坐于马上,他髭须稀疏,仰迈着灰白的脸,不时望着缓缓行进的车队。

捕头仝立紫黑阔脸,圆睁着双目对着木笼囚车里的人犯挥舞着马鞭,一面骂道:“娘的,死到临头了还敢乱说,看老子不抽烂你的嘴!”

那犯人蓬头垢面,使劲扬起了头隔着木栏啐了他一口,“一帮小人,老天饶不了你!”

仝立发怒随手又是一顿鞭打,那人犯脸上渗出了血水,和头发粘在了一起。

达复认识那犯人,名叫韦直。此人乃韦妃之兄,因遭奸人陷害,被诬以谋逆之罪下狱。达复强压住内心的怒火,不忍再看下去,掉转马头拐入了一条僻背巷子。因为此刻他有一件十分紧要的事,去少阳宫谒见太子李恒。李恒是炫帝第三子,原封为忠王。五年前,因沈丽妃颇受炫帝宠爱,欲立其子福王为储,于是暗结林弗等朝臣设计陷害前太子,告其谋逆;炫帝怒而杀之。孰料事后炫帝稍有悔省,并未听从沈丽妃所言,而是立李恒为太子。沈丽妃见其谋划落空,一年后为此郁郁而终。

疾行了约莫半个时辰,达复赶到了少阳宫。少阳宫位于大明宫东南角,占地不大,约在十余亩开外。

达复在太子府参军岑燊的陪同下,两人神色匆匆穿行在走廊台柱间。到了前院,只见萧良媛面带忧郁,在陪着太子的幼子李苋玩耍。萧良媛年近四旬,长得面白肤净,细眉下一对黑眸稍带些幽怨。

达复上前拱手行礼,问候:“姨娘安好。”

“嗯,还好;”萧良媛微微一笑,稍有些苦涩,“想见太子殿下?”

达复点头道:“是的。”

萧良媛轻叹了一声,道:“去吧,他正在斋室呢。”

达复诺了声,随即和岑燊走开了。

两人进了西厢房,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正俯身在亡妃吴氏、韦氏的灵位前焚香,一面低声祷告着,行动稍显迟缓。他就是太子李恒,脸色虽是圆润,可是眼神稍有些呆滞,额头布满了细密的皱纹。长子李聿和内侍总管付果神情漠然站立在一边。

达复对着太子轻唤道:“殿下,安好。”

太子回过了头,愣怔了片刻,急切道:“你可见着他了?”

“嗯,由第五祺安排,昨日已见过了。”达复顿了下,“殿下放心,韦兄虽受大刑,但他一口咬定此案与殿下无关。”

太子神色黯然,长吁了一口气,道:“今日他要走了,可惜本宫不能为他送行了。”

“殿下节哀。虽说此次又折一臂膀,可是殿下能逃过此劫,保住东宫之位,已是万幸了。”达复道。

“唉,自立太子以来,本宫可真是命苦哪。吴妃病故多年,今韦妃又因其兄谋逆一案受惊吓而去。”太子说着落下了泪水,“本宫每日惶恐不安如履薄冰,如此苟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达复按了下剑,道:“殿下,铁衣社的兄弟们早就按捺不住了,只待您一声令下,定会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不可。”太子急忙挥手止住了,“林弗在朝中经营多年、权势熏天,就连父皇也对他言听计从;还有他手下那四大爪牙,工部尚书汪拱、户部尚书陈业硕、大理寺少卿季温、御史中丞杨嗣郎,个个凶似虎狼一般,如何拼得!”

达复见太子脸带怒色,赶忙低下头来,心有不甘的“嗯”了声。

岑燊在一边看出了达复的心思,笑着拍了下他,“目下敌强我弱,若是贸然出击,岂不正中了贼人的圈套!”

岑燊年约二十六七,剑眉俊目、气宇不凡,早年曾随达复一同戍边朔方数载,后经其荐举做了太子府参军。

“唉,本宫势单力薄,也只有咽下这口气了。”

屋内一时寂然。

太子忽然想起了什么,道:“对了,石大人可回京了?”原来太子所说的这位石大人姓石名峥,乃当朝左相,性情秉直豪爽,因其嗜酒好饮,与秘书监贺文、惠王等人并称为京城酒中八仙。

“没有。”达复眼角划过一丝焦虑,“石相此去冀州赈灾,说是一个月,可如今两个月早过了,也没一点消息。”

“石相为人耿直,在父皇面前屡次为我开脱,早已成了林贼一伙的眼中钉,怕是他也自身难保呀。”太子的语气颇为哀婉。

达复忙道:“殿下放心,待石大人一回京,在下就去见他,提醒他多加防范。”

太子点了下头。

“殿下,还有一事,”达复皱紧了眉,“上月陛下诏荆王进京,在下思来想去总觉有些不安哪。”

“这是为何?”太子问。

“此番诏荆王进京乃林弗所谏,在下怀疑他心存不轨哪。”见太子一脸困惑,达复又道,“若是他立荆王为储,可如何是好?”

太子听了无言以对,将目光移到了内侍总管付果身上。

付果年约二十出头,脸色白嫩犹如孩童;他早年净身入宫,在大太监高竣手下做事。虽相貌丑陋但机灵聪慧,颇受高竣的赏识,三年前将其安排在了少阳宫当差。几年下来,付果凭借着忠心与善揣人意,很快成了太子的心腹。

付果眨了眨蝌蚪般的眼睛,道:“诸皇子中,福王失宠已久,而荆王又颇受陛下青睐,若是林贼蛊惑陛下、煽动群臣拥立荆王,那可就糟了。”

“嗯,小果子所言有理。”太子唉叹了声,道,“这些年来林贼每每兴风作浪,必欲置本宫于死地;林贼不除,本宫是一日难安哪。”

众人听了一时黯然无语。

达复干咳了声,问太子:“殿下,您还记得那个青城子——李云翰么?”

“达卿举荐的当然记得了。”太子点了下头,渐舒容颜,“青城子乃江南名士,本王虽久居宫内,可也曾闻他的大名。”

“殿下,在下曾与他义结金兰,此人不仅熟读诸子百家,精通纵横之术,兼有侠义之风,民间多有传言说他是太白金星下凡,得之可安天下。殿下若得此人,何愁不能剪灭奸党!”达复道。

“本宫当然想重用他了。”太子睁大了眼,问达复,“莫非他已答应了?”

“没有。青城子虽有才学,可是生性高傲、淡薄名利,在下两番派人去请,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太子“嗯”了声,道:“但凡江湖上高人雅士,难免会有一些架子、傲气;他不愿出山,那是因你的诚心还不够!”

“是,在下明白。”达复肃然道,“虽未请得他出山,不过据铁衣社手下报,李云翰已从东鲁起身,前往长安了。”

“他要进京……太好了。”太子脸上顿时划过一丝笑意,“记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回,你无论如何都要带他来见本宫。”

“是,殿下。”

太子转过身子,凝视着韦妃的灵位,掉下了几滴泪水,低声道:“爱妃呀,你且在九泉之下安息吧。爱妃放心,此仇不报,本宫誓不为人!”

付果在一边看了有些难过,轻声道:“殿下,您都累了半个时辰了,也该休息一下了。”

太子并未理睬,仍痴痴凝望着韦妃的牌位。

这时韦妃的幼子李苋悄悄溜进了屋子,跑到了韦妃的灵位前,大声喊道:“娘,你去哪儿了,怎么再也见不着了?娘,我要去找你……”

太子上前一把将他搂在了怀里,轻抚着。

“父王,昨夜孩儿又梦见娘了,”李苋晃了下脑袋,“她睁大了眼,直愣愣地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

萧良媛赶到了近前,拉开了李苋,说时候不早了,该去读书了。

“不,我想娘了,”李苋一把推开了萧良媛,“我才不读什么破书呢!”

此刻在平康坊,当朝右相林弗的宅子显得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林弗当日约请了工部尚书汪拱、御史中丞杨嗣郎、户部尚书陈业硕前来赴宴,特地为他们在月堂准备了百舌宴。

林弗年逾六旬,双眼深邃发着幽光,髭须稀稀拉拉,配着副灰白多皱的长脸,看起来有些阴森可怖。林弗为相十余年来,长袖善舞、权倾朝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他构陷臣僚屡设冤狱,害死了众多无辜之人。林弗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为防人行刺,出行之时常常前呼后拥、戒备严密;并在其府内修建了一座厅堂,暗设了多重机关,供其招待、寝卧,名曰月堂。

林弗与汪拱等人见面后略作寒暄,各自落座。

汪拱轻捋了下短须,望了眼满桌的酒菜,对着林弗笑吟吟道:“林大人,不瞒您说,这些年来,汪某行游天下遍尝各种美食,方知只有这道百舌宴才是人间至味。”

“可不是么。”陈业硕挪了下肥胖的身子,附和道,“我等每次相聚,林相皆以此美味款待,实乃三生有幸。”

汪拱兀自吃了两口,吧嗒着嘴,道:“今日相聚,只可惜少了季大人哪——”

杨嗣郎年约四旬,肤白细润、五官俊朗;他看不惯汪拱的贪吃样,厄斜着眼冷笑了一声,道:“汪大人,可别顾自个儿贪嘴了;林相以百舌宴宴请,你可解此中深意?”

汪拱不屑道:“那还用说,当然是林相厚爱呗。”

“舌头,你懂吗?那可是说话的主儿;没了它,天下还有谁敢在林相面前胡言乱语、妄议朝政!”杨嗣郎板着面孔,一副教训人的口气。

“嗯,是这么个理儿;为人臣者,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呢一个字也不能说。”汪拱对着林弗嘿嘿一笑,“大人,您说呢?”

“还是杨大人最懂老夫的用心哪。”林弗扫视了下众人,道,“老夫为相十多年,就悟出了一个理儿,为人臣者若想发达,舌头往往比命还要金贵。”

“大人所言甚是,我等愿随大人鞍前马后、誓死相从。”陈业硕、汪拱说着端起了酒杯敬酒。

林弗端起酒杯,小啜了一口,道:“各位今日难得一聚,请畅言便是。”

汪拱放下酒杯,对着林弗道:“这几年来,您不觉得陛下越来越不对劲儿了……”

杨嗣郎皱了下眉,对着汪拱道:“大人何出此言?”

“这还用问?”汪拱干笑了下,道,“自打懿妃入了内宫,陛下是越来疏远福王了。”

“他还想争储位?”陈业硕挪了挪肥胖的身子,对着汪拱不屑一笑,“昔日其生母沈丽妃在世时,有林相力保,福王风头一时无两,大有取代太子之势,可如今形势全变了。”

“可不是么,”杨嗣郎面无表情,“福王自知立储无望,整日郁郁寡欢沉迷于酒色之中,怕是命不久长矣。”

林弗呵呵一笑,对着汪拱道:“说,还有呢。”

汪拱振作了下精神,道:“福王虽已失宠,不过,我等与太子暗战多年,积怨颇深,只要陛下尚无明显表态,无论如何也要设法换掉太子,鼎力拥戴福王。”

杨嗣郎冷笑道:“汪大人可真是不识趣哪!”

“嗯,圣意难测哪。”林弗阴笑道。

陈业硕轻轻皱眉,道:“只是陛下深居内宫,我等又如何窥得圣意?”

杨嗣郎听了赶忙对着林弗道:“大人,再过几日便是福王生辰,在下愿以此为由面见陛下试探一回。”

“不必了,杨大人。”林弗眯着眼。

“哦?”

林弗道:“不瞒尔等,老夫早已选好了夺嫡之人。”

“何人?”

林弗漫不经心道:“十六皇子。老夫已奏请陛下召他回京了。”

“荆王,”汪拱一脸困惑,“他不是与太子自幼交好么?

“没错,”林弗点了下头,缓缓道来,“荆王自小长于十王府,颇受太子关爱,可那都是老黄历了。时势易也,如今他长大了,身居要位、独镇一方。据老夫观察,荆王行事直率,刚猛有余而思虑单纯,要是我等言明拥他为储,为了大位他岂能还会顾及兄弟之情?”

原来,自炫帝即位后,在大明宫以南的永兴坊修建了一座王府,将太子、福王、荆王等十余位皇子安置于其内,任命心腹宦官主事,以监视、管束诸皇子的行动。诸皇子不仅集中居住,且严格禁止与群臣交结。

杨嗣郎对着林弗嘿嘿一笑:“看来大人是铁了心要易储了。”

汪拱听后赶忙掉转了风向,道:“林相屡发神威,太子早已成惊弓之鸟,这一回非将他换掉不可!”

“开弓岂有回头箭!”林弗沉下脸,道,“此次又让太子逃过了一劫,实在令老夫遗憾哪。”

汪拱瞅了杨嗣郎一眼,道:“杨大人,韦直一案可是由你主审的。”

“哼,怎能怨我呢?韦直死硬,拒不招认太子牵连其中。”杨嗣郎轻叹了下,“还有,韦妃因此案惊惧而亡,陛下闻听后也一时心软,不想再深究下去了。”

“杨大人,可真会推脱哪。”林弗冷言道。

杨嗣郎哆嗦了下身子,嗫嚅着答不上来。

静默了片刻,林弗又问陈业硕,当下还有哪些朝官和东宫来往密切?

陈业硕思忖了一会,说,像是没什么人了吧。

“不,你可是天天都能见到的。”林弗漫不经心道。

“哦?”

“石峥。”林弗道。

汪拱听后哼了声,道:“这个忘恩负义的老家伙,也太拿自己当根葱了,几次三番在朝堂上和大人争吵,亏得他还是您提拔上来的。”

“唉,老夫原以为他性格懦弱,能为我所用,没想到他做了左相,陡然变了心;”林弗叹了口气,“此次韦直犯案,他不仅不站在老夫一边,反而替太子说情。”

“这两年来,他跟东宫是越走越近了。”汪拱面带怒气,对着林弗道,“只要大人拨拉一下小拇指,在下就要了他的狗命。”

“老夫年岁大了,不仅手脚不听使唤,心也软了……”

“心软被人欺哪。”汪拱恨恨道,“石峥这老东西,真不识抬举,不给他点颜色看,他还真忘了自己几斤几两了。”

屋内一时悄然无声。

杨嗣郎道:“对了,石峥此去冀州巡视赈灾,按说也该回京了,可不知何故,他至今尚未归来。”

“他当然没闲下了。据说他一到冀州,就搜罗了不少当地官员贪污敛财的罪证,打算上奏陛下一查到底。”汪拱说着将目光移向了陈业硕,面带一丝得意,“赈灾历来由户部主管,没准这一查起来,首当其冲会殃及陈大人吧。”

陈业硕听后脸腾的红了,怒道:“哼,敢查我?那就等着瞧,看谁先去死!”

“冀州北邻渔阳,是褚漠寒的辖地。这案子一旦深究起来,不管牵连到朝廷哪一位官员,谁都躲不了,”杨嗣郎紧盯着林弗,“大人,您说呢?”

林弗“嗯”了声,道:“欲废太子,必先除掉此人!”

“是的,大人早该动手了。”汪拱附和了一句。

林弗微微点头,手捻着胡须一副不经意的样子,“扳倒了石峥,左相人选可就是你们二位了。”

汪拱和杨嗣郎听了暗自惊喜,忙道:“是,大人。”

林弗点了下头,紧盯着汪拱,“还有,户部侍郎萧郁你可要盯紧了。”

汪拱忙道:“大人放心,我已令舍弟汪捍打入了萧府,正在秘密查办。”

林弗轻捻胡须,冷笑了下:“好,老夫就坐等你的好消息了……”

李云翰到了京城,找了家小酒馆歇息。他用过餐,吩咐店小二将酒水盛满了水囊,付过钱欣然出了馆子。

途经西市口,眼前簇拥着黑压压的一群人,不时传出几声唉叹来。

李云翰有些好奇急步赶了过去,到了近前一看,方知是刑场。他掂起脚尖远望,只见韦直等三名死囚跪伏在地,两个手持钢刀的刽子手伫立在一旁。

监斩官季温神情肃然端坐于台上,两边兵丁肃立,一派森严萧杀之气。

此时,一位身材苗条的年轻女子挤进了人群,她静观了一阵,双眉微蹙,眼含些许愤怒之情。原来此人名唤妙锦,乃渔阳驻京进奏官骆峰之女,三年前途经梁园时曾与李云翰相识。当李云翰从她身边挤过去时,她侧了下头稍稍看了他一眼,似有些不满之意,不过很快又收回了眼神。

李云翰使劲挤到了人群靠前的位置,正待细看时,刽子手已手起刀落,韦直等三人纷纷人头落地,鲜血四下喷溅开来。

台下围观之人见了多有哀叹,唏嘘声一片;还有人在低声发怨,责骂林弗奸党误国、陷害忠良……

李云翰默然伫立着,看着那血淋淋的场面,一边听着身边人们的私议、痛骂之声,一阵寒意瞬时钻心而过。

李云翰回过身子,轻轻叹息了一声,恰好落在了妙锦的目光里。妙锦觉得眼熟,思量了片刻,欲上前看个明白,不料人群散将开来拥挤不堪,很快将她推到了一边。

待妙锦回过神来再找时,早已不见了李云翰的踪影,她黯然凝思了一阵,感到十分失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