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883章欲擒故纵

扶明 第883章欲擒故纵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赵铭其实一直没有放松对朱姓宗室的监视。

当初在武昌城下,赵铭便打算彻底摧毁朱姓势力,只是因为朱以海在后方干预,吴三桂又陈兵边境,准备插手明朝内部的战争,让赵铭不得不进行妥协。

赵铭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向默许了隆武一系继续曾在。

此后,赵铭回到南京,先是搞掉了不听话的朱以海,扶立朱由榔为帝,解决内部的不和谐。

在解决和清洗了南京朝廷中朱以海一派后,赵铭遂即一面离间和分化隆武一系,一面扩充军队,整理永历朝廷的内政,充实国库,逐渐坐稳了摄政王的位置。

这个时候,赵铭兵强马壮,要兵有兵,要钱有钱,逐渐掌控局面,他便开始后悔当初没将宗室问题彻底解决。

从那时开始,其实赵铭就已经再考虑,怎么向宗室下手,只是苦于没有借口。

毕竟,明朝立国近三百年,宗室人口几十万,占据了很大的社会财富,并且不需要交税,还要朝廷出钱供养。

当然,朝廷早就停了宗室的俸禄,可是宗室势力,依然阻碍着明朝的发展,还有赵铭将要进行的改革。

明朝的宗室,大多富得流油,而有钱,就有势力。

宗室的特权,来自皇室身份,政治上天然保皇,所以绝对不会容忍赵铭把持朝政,威胁朱家江山。

赵铭与他们的矛盾,几乎无法调和,只能彻底分个高下。

为此,赵铭一面消除皇帝对朝廷的影响,将内阁和朝廷搬到扬州,一面外松内紧的监视宗室,等待宗室犯错。

毕竟大明江山姓朱,赵铭之前又与朱聿鐭、朱聿锷、朱琳源,以及朱以海达成了协议,动手总是需要一个站得住的借口。

去岁开始,赵铭移驻扬州后,便故意放松了对朱以海的监视,对于唐系三藩,也比较纵容。

果然,军情司不久,便发现南京城中,多了一批被裁撤的江北兵将。

当年赵铭逼迫朱以海退位,而后对他的嫡系人马,进行大规模的清洗,许多江北军将士,都被赶出了军队。

虽说赵铭发了遣散费,但是打了十多年仗的将士,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种地又耐不住寂寞,很快就花光了遣散费,流落江南各地。

这些人大量出现在南京,立时就引起了赵铭的警惕,让军情司秘密监视。

不久之后,赵铭召集诸藩,出兵北伐,李定国、金声桓、高一功等人,都带了近万精兵前来助战,唐系三藩加起来,出兵还不到一万,而且兵马都是些新卒,完全是糊弄赵某人。

赵铭北伐,南面必定空虚,对于反对他的人来说,将是一次机会,也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若是赵铭北伐成功,光复了神京,那赵铭就算要谋朝篡位,天下人也都没意见,甚至赵铭不谋朝篡位,天下人都会替赵铭着急,摄政王怎么还不当皇帝。

赵铭联系到南京城中,出现的前江北军兵将,又看唐系三藩保存实力,便预感到宗室要搞事情。

不过宗室的举动,赵铭其实并未放在眼里。

若是武昌之战前,朱姓宗室联合起来,要对付赵铭,赵铭还有些担心,可现在赵铭已经做了近三年摄政,朝廷上下都是他的人,地方都是他的党羽,他对于宗室的动作,不仅不担心,反而故意纵容,等待他们行动。

因此赵铭察觉到苗头后,并未采集行动,而是安排好朝廷和各地事宜,继续进行北伐,准备再解决阿济格的同时,顺便也将宗室处理掉。

当赵铭攻下徐州后,军情司果然传来消息,朱以海不知道从哪里搞到大笔银子,开始联络曾经的部下,大批被赵铭裁撤的江北军,纷纷向南京聚集。

于此同时,唐王、粤王、鄂王的藩兵,也蠢蠢欲动,乘坐商船,秘密前往南京。

赵铭得到军情司的禀报后,知道朱以海等人,要趁着他北伐的机会,在南京动手。

因此,赵铭攻下徐州后,并未立刻北进,而是一面等待朱以海动手,一面开始进行布置,安抚和拉拢各方势力。

赵铭利用北方土地,将商贾、江南士绅,还有军队,包括李定国、金声桓等人,拉拢到自己一边,而后秘密召见留守扬州的内阁成员,以及心腹大臣,并将堵胤锡打发到辽东安置降军。

赵铭做好了准备,只等朱以海发动,大军便立刻回师,将宗室叛乱镇压下去。

谁知到,朱以海等人太怂,见赵铭大军停在徐州,根本不敢发动。

赵铭见此,犹豫一阵后,终于决定还是冒险北上,给朱以海一个机会。

果然,在赵铭大军进抵北京城下不久,南京城中的宗室势力,认为赵铭远离江南,又深入东清境内,对江南鞭长莫及,终于发动政变,控制了南京。

如此一来,宗室便可利用皇帝名义,传旨江南各地,定赵铭为国贼,并借机控制江南,赵铭便是有家难回。

届时,在南京宗室,还有东清,以及周国吴三桂的合力之下,赵铭便是三面受敌,再加上北伐大军中的隆武一系乘机做乱,赵铭必然大败。

只是朱以海没有想到,赵铭心机深沉,早就等着他们这么干了。

当然,朱以海其实也察觉到一丝不对头,意识到赵铭可能给他设套,但是朱以海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因为一旦赵铭收复神京,那他的地位便无可动摇,朱以海便再无机会。

所以,朱以海明知存在风险,也要放手一搏。

这时,赵铭在南面,其实已经布置妥当,朱以海虽然控制南京城,但内阁和六部早转移到了扬州,南京刚发生政变,留守大学士陈明遇,就已经做出应对,将动荡范围控制在南京。

如今朱以海其实只控制一个南京孤城而已。

在江南,赵铭做好了准备,周国吴三桂,还在于蒙古激战,阿济格更是自身难保,一切其实都在赵铭的掌控之中。

这时,赵铭在李定国等人面前演着么一出,其实就是仗着北伐和收复神京的大义,逼着众人站队表态。

一面是一心收复北京,忠心大明的摄政王,一面是不顾大义,在后面拖后腿的腐朽宗室。

不说,北伐关系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场能否兑现,光是眼看北京将被攻下,就不难选择,谁也不想做秦桧,留下千骨骂名。

这事,如果他们帮助宗室,以宗室的尿性,他们也不会有好下场。

再者,朱家向来对自己老朱家的人赏赐丰厚,对他们这些武将,则相当吝啬。

宗室胜了,他们没什么好处,今后说不定因为政治需要,给赵铭来个平反,他们难免被拿来顶罪,如秦桧般被锅。

(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