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809章武昌归降

扶明 第809章武昌归降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寒暄过后,赵铭开门见山道:“唐鲁之争,持续两载,天下百姓深受其害。孤王实在不忍百姓生灵涂炭,才斗胆起兵,欲结束动乱。”

对面几人闻语,脸立时就垮了下来。

若不是你赵博安从中作梗,支援朱以海兵甲钱粮,朝廷早就平定鲁王之乱,百姓哪里会遭那么多罪。

这次朝廷眼看着就要攻占南京,平定江南,又是你赵博安起兵,战事才绵延到现在。

一众隆武将领愤愤不平,不过如今赵铭拳头大,他们也不敢辩驳,赵铁棒想怎说,就让他怎么说。

堵胤锡这时也将姿态放低,甚至还话中有话的附和一句,“唉,汉王说的是,同姓相争,百姓受难。本阁曾也苦劝陛下,内部倾轧,消耗的是朱姓之力,难免外人得益,才有今日之败。不过如今陛下已经驾崩,我等为了百姓,还是应该尽早休兵罢战,避免同室操戈!”

赵铭知道堵胤锡话语中在暗示和讥讽自己,并不愤怒,反而装作不懂的笑道:“嗯!堵阁老言之有理。孤王,也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明江山,才无奈提兵西进,不过孤王一直都希望能和平解决,所以一直克制部署,不让他们攻破武昌,就怕手足相残啊!”

堵胤锡发现赵铭此人,外表粗鲁本分的武人形象,但是脸皮真是极厚。

从隆武驾崩之后,堵胤锡就一再寻求议和,可赵铭却一路追杀至武昌,要灭之而后快。

现在,赵铭突然改变态度,多半是周国和西军有了动作,再加上武昌守军顽强,才使得他不得不改变主意。

不过,现在说这些,并无意义,堵胤锡沉声道:“既然如此,不知汉王能否接受我们的条件!”

赵铭沉吟道:“孤王也不隐瞒阁老,孤原本是想要彻底解决武昌割据之太,集权于中央,所以一定要收取兵权!”

郑成功闻语,鼻孔里冷笑一声,极为不屑。

隆武乃大明正统,合着隆武诸镇掌握兵权,就是武装割据,你赵博安手握几十万大军,称藩建国就不是割据。

赵铭听见郑成功嘲讽,心中大怒,郑成功太不给面子,太不上道了。

赵铭不去理会他,继续道:“这次孤之所以同意议和,乃是听说,堵阁老联系了周军。那吴三桂反复小人,三姓家奴,连石敬瑭都不如的人物,阁老居然求助于他,实在是失策了!孤为避免周军,趁机攻入湖广,略我大明之地,保我大明疆土不被周军夺去,才决议议和!”

堵胤锡修养好,这时脸也沉了下来。

赵铭对他联络吴三桂一阵埋汰,咱们之间争斗,谁赢了都是大明,你把吴三桂叫进来,让这孙子占便宜就不对。

一开始,赵铭就把自己放在了道德的至高点上,对堵胤锡一阵批判。

堵胤锡继续忍气吞声,“那汉王是同意我们的条件呢?”

赵铭呼出一口气,心中畅快了许多,沉声说道:“朱琳源,去太子监国之位,封为亲王,可以留镇武昌。各镇兵马可以不接受改编,但必须限制兵额和军费,另外,朱聿锷要撤离广西,进入湖广。朝廷要派遣官员,于各藩担任长使,查看各藩赋税,并确保其中三成,上缴朝廷。答应着些条件,孤王立刻休兵罢战。”

这与赵铭之前的要求相比,汉军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退让,首先朱琳源不用遭受软禁,其次各镇兵权依旧掌握在手中,不怕赵铭今后耍什么手段。

不过,若是按着赵铭的要求,兵额受到限制,赋税也受到监视,各镇无疑被束缚了手脚。

堵胤锡沉吟,郑成功等人也都在考虑。

赵铭沉声道:“这次真乃孤最后的条件,如果继续打下去,只会便宜吴三桂之流,还有西贼。堵阁老将是大明的罪人。”

堵胤锡虽向吴三桂和李定国求援,但是双方毕竟此前少有交集,没有什么信任可言,谁也不清楚,他们是来救援,还是来打劫。

堵胤锡沉默片刻,沉声说道:“本阁有两个条件。”

赵铭一脸不快,孤王都说,这是孤最后的条件了,孤说话不顶用是吧,你有没有再听?

“阁老说说看!”赵铭板着脸道。

堵胤锡道:“第一个条件,在南京为先帝修建陵寝,先帝庙号,谥号不变。第二,既然朝廷派遣官员担任各藩长使,我们也要有人在朝中做官。”

赵铭思虑片刻,只要各藩向朝廷上缴赋税,让他们在朝中做官,也并无大碍。至于隆武已经死了,给他修个陵墓,保存谥号和庙号,就更不是问题。

这点朱以海可能有点意见,但是已经不重要,因为赵铭已经决定逼他退位,换一个听话的皇帝了。

赵铭缓缓点头,“可以!孤答应这两个条件,甚至可以在内阁之中,给你们一到两个位置。”

堵胤锡看向身后几人,他虽是托孤五大臣之手,但是军队都掌握在将军们手中,最后还是要争得他们的同意。

这时,他见众人没有反对,遂即颔首道:“好!武昌愿意归顺朝廷。”

赵铭闻语,不禁大喜,“既然如此,那就商议具体协议吧!”

具体的条款,各镇如何分封,怎么划定边界,这些琐事,赵铭便不参与,交给幕僚去商议。

谈下这个条件,堵胤锡也就能向隆武交代,实现了保护太子的诺言。

其实,他回到武昌后,没有让太子登基,就是已经看清楚,隆武朝大势已去,最好的归宿就是做一个藩王。

这时,赵铭送堵胤锡出来,忽然道:“堵阁老等一等。”

堵胤锡转过身,疑惑道:“汉王殿下还有何事?”

赵铭遂即微笑道:“堵阁老以为,这次唐鲁之争的根源是什么?”

堵胤锡微微一愣,不禁问道:“汉王为何如此相问?”

“以史为鉴嘛!”赵铭看似随意的说道:“两年战乱,天下百姓受尽苦难,肉食者自然要弄明白根源,以免再犯前面的错误嘛!”

堵胤锡注视赵铭,忽然有些看不懂着位藩王,他到底是忠是奸?

“还请殿下赐教!”堵胤锡微微拱手。

赵铭遂即道:“孤以为,乃是法统不正的问题。唐鲁都是疏藩,自然谁也不服谁。这是大明法统轮序被打乱的后果。”

堵胤锡闻语一惊,“殿下想要做什么?”

赵铭见他反应,忙结束谈完话,微微一笑,“孤只是随便一说,若有所思罢了。”

堵胤锡却感觉到赵铭并非随口一说,联系到一些事情,堵胤锡却察觉到了一些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