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445章阳澄湖吃螃蟹

扶明 第445章阳澄湖吃螃蟹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nten

十月初。手机端htts:

苏州民变的影响,已经平息,江东各行各业恢复秩序,而赵铭则一边经营着江东,一边等待朝廷旨意下来。

按着赵铭与钱谦益等人的猜测,傅上瑞载了跟头后,朝廷应该不会再派督师过来,多半默认赵铭独掌苏松常的现状。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赵铭而言,可以说是一件好事,能够名正言顺的控制地方。

不过钱谦益却提醒赵铭,眼下赵铭虽赢了傅上瑞,事态也表面平定,但赵铭与朝廷,或者说地方藩镇与中央朝廷之间的矛盾,却也显现出来。

这次傅上瑞失败,可是朝廷削弱藩镇的国策,应该不会改变。

此次冲突,其实已经将东海镇,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钱谦益的提醒,让赵铭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其实并没有解决,即便现在表面平静,可实际上,却在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毕竟有汉七王之乱,晋八王之乱,唐末藩镇割据,本朝成祖靖难之役的教训在前,皇帝和中央朝廷不可能容忍藩镇割据的局面出现,必然会坚定的推行削藩之策。

这便使得,赵铭与朝廷的矛盾,必然不可调解,必然会再次冲突,而且在这个冲突中,赵铭还不占理,无法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中国历代王朝,在中央集权的情况下,天下多半稳定且强大,而在王朝内部四分五裂时,天下往往动荡不安,百姓常遭兵祸之苦。

因此,中央王朝要削弱藩镇,一般情况下,都能获得民意的支持,百姓多半是赞成削藩的。

这便让藩镇地位有些尴尬,一旦朝廷削藩,便处于被动地位,要么老实交权,要么造反。

而历代以来,藩镇因为削藩而造反,能够成功的少之又少,除了本朝成祖,罕有成功之案例。

赵铭此时能获得支持,主要的原因是外敌尚存,朝廷削弱藩镇的时机不对,若是大明消灭满清,扫清外部威胁,再来削弱藩镇,恐怕就没什么人支持藩镇割据了。

因此,这让赵铭感到了一阵危机,藩镇割据在天下人看来,本身就不是一件正义的事情,他必须为自己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以及让百姓和士绅认可,并且支持他的道义至高点。

最近这些时日,赵铭冥思苦想,并与钱谦益、马士鳌等人商议,同样是对抗朝廷的武装,同样是割据政权,怎样才能做到,别人就是军阀割据,而他却能代表正义,被世人接受。

赵铭思来想去,只想到一点,就是让自己具有革命性,不过这一套,此时显然是行不通,没有土壤和市场,根本无人能够接受那样的观点。

搞那一套,显然脱离了实际,难以实现。

赵铭思来想去,只能退而求其次,争做社会的改良势力,赋予东海镇政治理想,从单纯的军阀割据,变成有政治主张,能够给出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一方势力。

而这个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不能脱离实际,必须要能获得江南士绅和百姓的支持,才能有足够正当的理由,来维持割据一方的现状,并在以后夺对天下的领导权。

赵铭想来,这个主张,应该就是改良社会,改革明朝制度,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在看来,以后赵铭与朝廷的冲突不可避免,而如果不想被朝廷解决,那么就只有反过来掌握朝廷,对朝廷进行改革,或者改朝换代。

而要做到这一点,赵铭身边必须有一批,能够接受他思想,或者愿意依附于他的士绅和官僚。

现在,连傅上瑞都已经看出了,赵铭与朝廷的冲突不可避免,东海镇的官员、将领们也会逐渐的意识到这一点。

届时,这些官员和将领会选择站哪一边,并不好说,所以赵铭急切的需要,尽快提出改良思想,还有施政纲领,把东海镇内部的人心稳定下来,准备下次与皇权思想的对抗。

为此,赵铭思虑再三后,决定联合钱谦益等人结社组党,建立一个代表东海镇,以及江南士绅、商贾等势力的社党。

苏州城东北,常熟县南,有一大片湖泊,便是有名的阳城湖,也叫阳澄湖。

此时,湖面上一艘长十余丈,宽两丈,船身朱红,上有楼阁的画舫,破开清澈的湖水,缓慢的前行。

十月间,天气转凉,赵铭从侍女手里接过一件斗篷,披在李枝枝的身上,轻声说道“船上风大,小心受凉。等会菜好了,我再让人叫你”

李枝枝挺着肚子,看赵铭一脸关切的样子,拉了拉披风,点了点头,被丫鬟扶着进了船楼内。

这时忽然刮起一阵秋风,有些昏暗的天空,下起淅淅沥沥的秋雨,湖面上水雾升腾,雨水顺着画舫上翘起的飞檐如珠线般落下,众人倚着画舫观雨饮酒,别有一番风味。

这时,在船首亭子内,钱谦益与黄宗等人盘腿坐在矮桌前,一边饮酒,一边观雨,钱谦益还颇有兴致的吟了一首诗出来。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黄宗羲击节赞叹,不过却说,相比于李商隐的这首诗,他更喜欢辛弃疾的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此时,在船尾,柳如是则正为众人准备阳澄湖上的美食,有白鱼、鲢鱼、清水虾、当然还有绒螯蟹。

这个螃蟹是赵铭特意要求准备,以前穷逼,没吃过阳澄湖的螃蟹,现在机会摆在面前,自然不能放过。

不过赵铭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阳澄湖,出名的并不是螃蟹,而是湖里的清虾和湖鱼。

中国吃螃蟹的历史很早,周朝时就用来祭祀,到南北朝时,已经有了许多吃法,如齐民要术中有“藏蟹法”一段,说的就是如何用糖、蓼汤和盐来腌制螃蟹。

到隋唐时,最流行的吃法是糟蟹和糖蟹。糟蟹顾名思义,是以酒糟腌制螃蟹,糖蟹则是将蟹浸泡在稀糖或蜜之中,据说十分美味,有苏舜卿诗词为证,“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闻之令人垂涎三尺。

可惜赵铭对于这些吃法一概不知,只知道清蒸大闸蟹。

这时船尾,细雨里冒起袅袅炊烟,柳如是正在生火做饭,将一只只捆绑结实的螃蟹,放在蒸笼里面,足有二三十只,每只都有巴掌大小,看上去就异常美味。

赵铭见还有一会儿,便来到船头,与钱谦益等人饮酒座谈,说起了结社组党之事。

nte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