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820章 令不出京城

大宋将门 第820章 令不出京城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宁安的起手式可以说很漂亮,首当其冲,就是嘉佑八年的春节。

这是一个落实他这一套市场拉动理论的绝好时机。

按照往常规矩,所有官吏拥有7天的假期,王宁安下令,除了维护地方治安,负责紧急事务的官吏,其余人全部休假,继续当值的官吏,可以得到双倍俸禄,并且采取轮休制度,在日后补回来。

另外王宁安又增发了一个月的俸禄,这一个月的俸禄,不是按货币算,也不是按实物发,而是发购物券。

给官吏用来采购年货,购买家庭用品,以及笔墨纸砚,衣服布匹等等……商家收到购物券之后,可以存入皇家银行,在正月十五之后,就能按照购物券的金额,取出相等的货币。

这个主意够新鲜。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增加市场的购买力而已。

官员们也没有什么客气,给的是钱,还能存起来,给粮食,也能留着,唯独购物券不行,过了正月十五,就成了废纸一张,因此必须在十五之前花光。

从小年开始,到处都能看到官员的家人,四处采购,从柴米油盐,到爆竹糖块,什么都在他们的抢购之列。

除了官吏之外,王宁安还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工厂作坊,在过年的时候,必须要放7天价。

同时王宁安又组织车马行,给工人提供便利,让大家拼车回家。

这项措施推出来,可比发购物券得人心多了。

好多年轻人,看起来才二十来岁,但是已经在洛阳干了三五年了,以往每到过年的时候,他们都是最忙碌的,东家好心眼,给他们的伙食里加点肉,就算不错了,能吃上饺子,简直可以烧香拜佛了。

想要休假回家,门也没有!

大家也都不敢想了。

可偏偏今年王宁安就来了这样一道德政!

工匠们简直高兴地发疯。

他们跑到银行,把历年存的工钱,拿出一点,挑选年货,有人购买上好的面粉,回家包饺子,有人买花布,买糖块,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大包小包,挤上回家的马车。

坐在位置上,他们除了傻笑,就没有别的了。

看他们满足的模样,简直和一千年后,春运的返乡大军没有半点差别。

路途远的,要走一天多,或许回家之后,也就能住两三天,然后就要返回城里,继续辛苦工作,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满足。

乖乖!

官老爷才能享受的假期,我们也有了!

西凉王够意思!

出将入相,就是大宋头一号的人物。

不知不觉间,对于王宁安进入政事堂的非议,全都烟消云散。在这时候,只剩下两种人,一种忙着阖家团圆,一种是忙着赚钱!至于其他的,留给明年再说吧!

……

“父亲,何必这么着急,等过完了年,你再走也不迟啊!”王雱苦苦劝解,希望拗相公留下来。

可王安石却摇了摇头,“我一个被罢免的宰相,留在京城算什么?那些人来不来给我拜年,来了人家说我贼心不死,不来,又说他们没有情谊,人没走茶就凉,与其让大家都不痛快,不如赶快离京。”

王安石看了看儿子,“元泽,你在翰林院,要好好学着,尤其是为父不在,你一定要老老实实,不要添乱,不然谁也没法保你了!”

王雱颔首,他的身体不好,没法陪着老父游历四方,只能让二弟王旁,还有三叔王安礼陪着。

其实王雱倒是不怎么害怕,他爹走了,可是他的靠山更大了!

就在王安石请辞的时候,赵祯见了他,两个人也没说别的,只是把孩子的婚事敲定了。等过了正月十五,礼部就要给太子筹备大婚。

王青就是未来的太子妃,不久之后,就是皇后。

他王雱就是名正言顺的国舅爷一枚!

试问天底下有谁脑子不清楚,敢得罪未来的国舅,不怕枕边风啊!

王雱觉得妹妹成为太子妃,简直是神来之笔。

原本老爹变法多年,得罪了太多的人,他要是离开了相位,想要回来,千难万难,光是王宁安的那一系人马就不会答应。

但是多了国丈的身份,谁还敢阻止王安石回来?

这些年,王安石也着实积累了不是势力,也有一伙官吏唯命是从。如果王安石灰溜溜跑了,这帮人就会树倒猢狲散。

可有未来的皇后在,王党的大旗就不会倒,人心也不会散!

从功利的角度看,这桩亲事太妙不可言了,只是王雱也有些心疼妹妹,就是不知道这个死丫头会不会心里有根刺儿!

“你把我骗得好苦啊!”

王青低垂着粉颈,声音哽咽。在她的旁边,坐着正是萧观音。

当初就是萧观音说服王青,答应婚事的。

萧观音给王青讲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她的亲身经历,因为家里心疼,明明订了婚,却不忍她嫁给还是太子的耶律洪基。

缺少婚姻的羁绊,耶律洪基在战败之后,为了推脱责任,就把萧家拿出来祭旗。她萧观音落了一个家破人亡,流落大宋的下场!

身在官宦之家,不能光想着自己。

你爹处在是非圈子里,你的兄长满腔抱负,须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稍不留神,就会身败名裂。

当上了皇后,等于给父兄一道免死金牌。

人生世上,难道光是情情爱爱?

为了心上人,就什么都不顾了?那不是爱,那是脑残!

太子虽然不算完美,但至少他喜欢你啊,找你个喜欢你的,远比找一个你喜欢的轻松多了,活着吗,有时候就要糊涂一点……

“哼,现在我爹都不当官了,我,我嫁个赵曙,还有什么用?”

“用处大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爹得罪了那么多人,谁不想落井下石!明枪暗箭,没有你护着行吗?再说了,你爹满腔抱负,没有你,他怎么东山再起?”

萧观音点着王青的额头,“你啊,可快点成熟起来吧!宫里头可不是家里,要是光指着太子的宠幸,就想为所欲为,迟早要倒霉的!”

王青嘟着小嘴,一肚子委屈,却也无可奈何。

或许就像萧观音说的那样,是该少做点梦,好好想想,怎么把赵曙收拾得老老实实,让他听自己的!

……

京城还在上演异彩纷呈的好戏,可这些都不属于王安石了。

拗相公真的很想走走看看,他这些年,熬尽了心血,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眠不休,就是为了变法大业。

他的几项法令也推行了好些年,考成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这些法令到底如何还是听听百姓的怎么说吧!

出了洛阳向东,不过5里就有一个繁荣的集镇,正是龙门镇,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在这里。

王安石没有去欣赏石窟的壮丽,相反,他找到了一家正在忙绿的石器行。

拗相公就是一惊,按照规矩,不是应该休假了吗?怎么还有工厂在忙活?难道就没人管吗?

王安石在邻近不远,找了一家茶摊,点了一壶花茶,他特意多给了几个铜子。

“小二哥,咱们聊聊,朝廷的告示你们可知道?”

“知道知道,说是给放7天假,还给两倍的工钱。”

王安礼就好奇道:“这龙门镇离着京城这么近,有人就敢违背朝廷的命令?”

小二翻了翻眼皮,哈哈一笑,“客爷,你也太瞧得起朝廷了,出了那道城门,好多事情就变了味了!”

王旁不服,他质问道:“难道那些石器行的工人,就不知道上告衙门?”

“告什么告?去衙门告状,那是要花钱的。他们是挣钱养家糊口,谁也不和钱有仇。”小儿啐了一口,指着石器行,笑道:“也别说,朝廷的命令还是有点用处的,这不,过年的这几天,一天能领以往一天半的工钱,弄得我都想去干活了!”

王旁翻了翻白眼,就凭你这副瘦猴的模样,能抡得动锤子吗?

“爹,瞧见没有,朝廷的政令,出不了京城,刚到了龙门镇,就变了味,再往远走,还不一定怎么回事呢!我看咱们该找衙门说道说道!”

还没等王安石开口,那个小二就连忙伸手,捂王旁的嘴。

“你可别瞎说!”他压低了声音,“我看你们都是书生打扮,应该是四处游学的士子吧?我可告诉你们,办石器行的秦爷,是个顶有本事的人,他上面有人!”

小二鬼兮兮的,连大声说话的勇气都没了。

“他能有什么人,还能比得过我们?”

小二瞥了一眼王旁,就你一身布衣,遮不住的穷酸,还装什么大个儿的!

也就是我心眼好,害怕你们吃亏!

“实话说了,秦爷在4年前,还是个穷混混儿呢!”

“是吗?那他怎么弄出了这么大的石器行?”

“实不相瞒,秦爷有本事啊,人家弄到了2000贯青苗钱!”

“青苗钱?”王旁听得瞪圆了眼睛,不敢置信。

小二只当他吓到了,自顾自说道:“这青苗钱需要十人担保,才能弄到,可人家秦爷不用啊,他拿到了钱,放贷出去,朝廷是半年算一次利息,他是两个月算一次,不到两年的功夫,人家就赚了一千多贯,后来又不知怎么弄的,借了好大一笔钱,办了石器行,专门做石像,石墩,石桌,那生意,跟着了火似的,好得没边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