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449章儿皇帝

武布中华 第449章儿皇帝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4:33:50 来源:笔趣阁

清军主力回到河北,各州县反派的官员,不是悄悄携款南逃,就是挂印而去。

这使得满清在河北的统治力极具下降,许多州县都处于无政府的状态。

多尔衮回到北京,令人招募官员,去地方上任,可是北方的汉族官绅,却开始找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出来为满清效力了。

这显然是高欢方出的话起了作用。

如果这话是别人所说,那也就当放屁了。

可这个人是高欢,他已经连败清军三次,那么众人不得不信。

汉族官绅的不合作,让满清在河北被孤立,难以从地方获得收入,而这种困境,又使得满清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多尔衮要求严惩豪格,济尔哈朗等人却提出,豪格失败是他冒然入关的策略失误,并提出要裹挟关内百姓和钱粮物资,退回关外,坐看明朝和流寇争斗。

济尔哈朗等人提出,清军冒然入关,推翻崇祯朝廷,使得原本对立流的贼和明朝,形成了联合。

清军双拳难敌四手,所以与明朝的战争,连续失利,而只要清军退回关外,关内的流寇便会继续与明朝争夺天下的统治权,届时他们便可渔翁得利。

怀庆一战,高欢又灭了三千真满洲,令不少人都支持济尔哈朗的想法。

……

北京,摄政王府邸。

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回来,多尔衮不禁大发雷霆。

满洲贵族意见发生分裂,多尔衮只能寻求汉族大臣的支持。

相比于那些只知道抢劫,目光短浅的满洲贵族,汉族大臣的目光要长远许多,而且他们入关的意志,也比满洲贵族更加强烈和坚定。

这时范文程、洪承畴、冯铨等汉族学士,低头站在书房内,看着多尔衮大发雷霆,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半响,多尔衮砸了几件瓷器,怒骂道:“鼠目寸光!还想看流贼与高欢相争。以高欢的实力,只要大清撤出关外,他反手就能灭了李自成!届时,我大清怎么与他相抗?”

这时,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对视一眼,范文程出列道:“主子爷,奴才以为郑亲王等人,扬言要撤出关外,未必出自真心。”

多尔衮微微皱眉,看向他道:“这话怎么说?”

“回禀主子爷,关内富庶,不似关外苦寒之地,郑亲王等人怎会不知关内好,不留恋关内繁华?”范文程行礼道:“因此奴才以为郑亲王等人,只是担心主子爷追究肃王的责任,所以才否定主子爷的策略,提出要撤出关外。”

多尔衮闻语不禁颔首,不过他觉得济尔哈朗,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便是通过否定他的战略,来否定他的摄政地位,从而夺取朝廷的控制权。

毕竟,他的路线错了,那么就得走济尔哈朗的路线,满洲朝廷的大权,自然就会落在济尔哈朗手中。

“哼!吃了败仗,还想夺权!”

多尔衮在心里暗骂一句,然后看着范文程道:“你既然知道他们的想法,可有办法应对?”

范文程其实很同情豪格,毕竟黄台吉对他不错,不过在入关这件事情上,他站在多尔衮一边。

范文程沉声道:“奴才斗胆,以为要改变郑王一派的想法,第一是要从轻处理肃王,其次是要恢复河北局势,最后必须要击败高欢!毕竟这一切,都是因为高欢而起。主子爷如果能做完这三点,支持郑王的人,肯定都会转头支持主子爷。这关内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他们心里肯定都清楚!”

多尔衮在书房内来回走了几步,沉声说道:“本王可以从轻发落豪格,可是河北现状要怎么恢复?现在许多汉人,都不愿意出仕大清,我大清对河北几乎失去了掌控!”

范文程皱起眉头,沉声道:“这点奴才在河东看见高欢的檄文后,便想到过这种情况,也曾对主子爷提过,解决之策,便是击败高欢。只要击败高欢,让这些人觉得没有后顾之忧,不可能被清算,自然会有人抢着为大清效力!”

多尔衮懊恼道:“若是击败高蛮子,那还要他们作甚。眼下河北人心不稳,本王如何率兵与高蛮子决战。那高蛮子发展迅速,若是今岁不能趁着黄河结冰灭之,再给他一年时间,以江南财力,中原兵源,我大清恐怕便没有机会灭之了!”

现在多尔衮也知道,根源在高欢身上,只要击败高欢,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但是现在问题是,高欢实力强劲,不是那么好击败的。

如果在河北人心动荡的情况下,冒然出兵,恐怕会无功而返。

这样一来,满清将丧失关键的时机和机会。

对此,范文程也一筹莫展。

多尔衮忽然看向冯铨、洪承畴等人,见他们都不说话,不禁皱起眉头,冷声训斥道:“你们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莫非是看了高欢的檄文,怕被计上一笔黑字,以后遭受清算吗?”

冯铨闻语吓了一跳,忙跪地道:“摄政王,奴才不敢!奴才愿意为大清继续招揽人才,出任地方官,恢复朝廷对州县的控制。”

多尔衮冷哼一声,又看向洪承畴,“洪学士呢?”

洪承畴淡定出列道:“摄政王!我等以与大清融为一体,高欢的檄文只能更加坚定为大清效力之心。”

多尔衮盯着洪承畴,像他们这种汉人,已经深度投靠大清,明朝胜了肯定要被清算,其实是最支持入关的一派。

而且,汉人都比较注重死后的名声,为了掌握书写历史的权利,这些人想灭掉明朝的心思,其实比不少满人还要强烈。

只是他们死也想不到,满清最后会背刺他们,编写一个《贰臣传》。

多尔衮沉声问道:“那洪学士可有一个解决方略?”

洪承畴行礼道:“奴才有一策,斗胆进言!”

多尔衮道:“你说!”

洪承畴沉声道:“其实这一策,入关前就有过讨论,便是遇见关内百姓激烈反抗之时,拥立一个明国宗室为儿皇帝。”

多尔衮眉头一挑,“你继续说!”

洪承畴看了众人一眼,然后道:“现在高欢指责河北官绅投降大清,令河北人心浮动。如果大清能拥立崇祯皇子为明国皇帝,那么便能不承认南京弘光的合法性,反过来指责高欢拥立伪帝。这样一来,河北官绅名义上,就是效忠崇祯之子,高欢的指责便站不住脚,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除此之外,我大清不仅能以明国的名义,招抚大批明国官绅,还能够借着崇祯之子的名义,征讨南京伪政权,获得大义!”

多尔衮闻语,不禁沉吟起来。

一旁范文程却道:“主子爷,奴才以为此策可行,若是拥立崇祯之子为傀儡皇帝,河北人心可定,而河北安定,也能改变郑王一派的态度,而最关键的是,我们大清有了打高欢的正当理由。”

(感谢朱尚炳的秦国的1000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