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16章 国之大贼

大明匹夫 第16章 国之大贼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宁远城,关宁锦防线的中坚,易守难攻,重兵据守,有觉华岛作为海上接应,是以为山海关东面的屏障。

自松锦大战、锦州沦陷,以及洪承畴勤王兵败降清,关宁锦防线已经名存实亡,山海关外只有宁远孤城一座。几年来清军打打停停,辽西走廊土地贫瘠、民生凋敝,他们也没有什么兴趣。

至于南下掳掠,只需绕过山海关,大明的长城防线形同虚设,到处都是可以逾越的关口,不需要强攻山海关。

如今的关宁锦防线,除了山海关总兵曹变蛟部,以及宁远总兵吴三桂部,再无其他守将。宁远孤城,已经是岌岌可危。

数九寒冬,寒风凛冽,宁远城东城门楼上,宁远总兵吴三桂及一众部将身披甲胄,都在看着城外,人人面色凝重。

自天启年间以来,关外战火不断,清军烧杀抢掠,百姓十不存一,宁远城外,断壁残垣、新坟旧冢,放眼一片慌凉。

烽台、军堡,一一被清军攻陷,十余万清军,将宁远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一次,清军看来是要来真的了。

朝廷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宁远已经是一片孤城。又有什么必要让自己死守?死守的意义又何在?

数月惨烈的大战下来,宁远守兵死伤数千,看样子他们并未全力攻城,否则的话,即便宁远城没有被攻下,将士也要死伤数倍。

城墙下尸体层层叠叠,城墙上到处都是烟熏火燎的污黑,刀痕箭迹,印证了一场场大战的痕迹。

城外清兵的营垒连绵不断,铁蹄纵横,绕城的壕沟挖了三条,没有一条马能跳过,壕沟用木桩相连,绳上挂着铃铛,并有无数黄犬蹲守。

看来,清军是用上了围困锦州的老方子,意图要困死城中的宁远守军。即便宁远城的粮草可以维持三月,但形势已经改变。如今清军占据了整个辽西走廊,他们可以无休止地围下去,这也让宁远城中的明军守兵们惴惴不安。

清军在城西布置了重兵,后所,前屯所,中前所,不过十来天,三座山海关与宁远间的卫城全部失陷,山海关来的援兵一次次被击退、击溃。

再加上各处军堡、烽台都被清军攻陷,宁远城,已经成了一座死城。

一座就要弹尽粮绝的孤城。

难道说,宁远守兵真要在这城中被困死?

城墙上的一众将领,脸色难看,心思各异。

接替范志完担任蓟辽总督的王永吉,望着城外萧杀连绵的清军大营,脸色煞白,战战兢兢,说不出话来。

这个时候,他都有些后悔,他一堂堂兵部侍郎、蓟辽总督,不呆在山海关,跑到这宁远城来作甚?

这不是找死吗?

吴三桂看着城外清军大营,目光迷离,不知在想些什么。

“二哥,军中的粮草,只够三天了。”

吴三桂的弟弟吴三辅,在吴三桂耳边轻声说道。

“军门,还是再派使者,向山海关求援吧。”

一旁的监纪同知童遣行,身子微微发抖,脸色难看至极。

吴三辅冷冷一笑。清军里三层外三层,游骑即便能出去求援,援军即便能过来,也不过是清军围城打援的靶子而已。

吴三桂看了一眼一旁脸色煞白的蓟辽总督王永吉,面带笑容,轻声问道:

“大人,你看,你是不是先回去,这守城的事情,就交给下官吧。”

“吴将军,你说这宁远城,能守得住吗?”

看他脸色煞白、身形哆哆嗦嗦,吴三桂眼中不由得一阵鄙视。

这些无用的文官,除了赋诗空谈,还有什么本事?

不过,此人手下标营,五六千的善战之士,而且是朝廷大员,他也要敬畏三分。

“大人放心就是!宁远城三万大军,一定会守住城池。”

吴三桂慷慨陈词,信誓旦旦。

“先回去吧。”

王永吉不置可否,转身就向城下走去。

吴三桂看着城外的清军大营,目光幽幽,心头压抑。

难道说,他吴三桂,就要丧生在这关外?

难道说,他的荣华富贵、娇妻美妾、宅院良田,都要化为乌有?

他年纪轻轻、大好前

程,要灰飞烟灭?

吴三桂回了衙门,来到书房,很快,几个心腹之人进来,众人分头坐下。

“长伯,你是个什么打算?”

清瘦儒雅的方光琛,吴三桂的谋士,首先开了口。

方光琛,字献廷,其父方一藻曾是辽东巡抚,其经略辽东期间,长袖善舞的吴三桂拜于方一藻门下,并与其子方光琛“缔盟为忘形交”。方一藻前几年去世后,方光琛遂入吴三桂幕府,参与决策。

“献廷兄,我也是心中犹豫,不知如何决断。”

吴三桂看了一眼自己这位自比管仲、诸葛亮的贤兄,目光中有一丝期盼。

“献廷兄,我们兄弟都听你的!”

方光琛的目光移了过来,吴三辅赶紧说道。

吴三桂兄弟三人,大哥吴三凤和父亲吴襄,及吴氏一族在京城,吴三桂和弟弟吴三辅却是镇守宁远城。

“两位贤弟,近来关内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知道吗?”

方光琛面带微笑,不徐不疾,似乎胸有成竹。

“献廷兄,宁远城危在旦夕,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吴三辅迫不及待说了出来。

吴三桂用眼神制止了弟弟,轻轻点了点头。

“献廷兄说的,可是朝廷与王泰决裂一事?”

方光琛点了点头,随即压低了声音。

“天下乱局,纷争不休,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为五鼎烹。就看长伯你如何取舍了。”

吴三桂心头一颤,脱口而出。

“献廷兄,你说的明白些。”

既然王泰都能割据,公然对抗大明朝廷,他吴三桂又为何不能?一个小小的宁远总兵,又岂是他吴三桂所能满足。

“鞑子想和朝廷谈和,所以才对宁远城势在必得。长伯要守住宁远城,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也死的毫无价值,不如……”

方光琛轻声道来,吴三桂脸色巨变,目光闪烁。

降了建奴,保存实力,然后入关,攻城拔寨,才有可能成就大业。

“献廷兄,这万万使不得!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一旁的吴三辅心惊之余,也是睁大了眼睛。

舅父祖大寿、祖大乐,故旧张存仁、洪承畴等皆是写来书信劝他降于建奴。他们兄弟一直犹豫向,乃是因为有许多不便之处而已。

“长伯,与其死在这里,不如放手一搏。大明已经烂透了,无药可救。你是想成为冢中枯骨,还是一方枭雄,你自己决断。左右不过是和建奴合作而已,大家各取所需。”

方光琛神情狰狞,杀人诛心。

“自古艰难为一死,历史自有后人评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要是死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吴三桂眼睛一亮,目光也变的冷厉起来。

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即便是国之大贼,也要荣华富贵!

识时务者为俊杰,拘泥于礼教,愚忠于崇祯,除了死无全尸,那有前途可言!

“话虽如此,但却是有诸多不便,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吴三桂轻轻摇了摇头,言语迟疑。

“家人都在京师,山海关还有曹变蛟和邱民仰。”

方光琛轻声笑道,镇定自若。

“与清军密议之后,立刻遣人去京师,让吴氏一族躲避。至于山海关,只需和清军演一场戏,里应外合,山海关指日可下。”

吴三桂脸色通红,他犹豫片刻,狐疑不决。

“我关宁军与建奴数年大战,双方都是死伤无数。即便我欲求和,建奴会答应吗?”

“战场上各为其主,又不是杀父夺妻,何来不死不休。”

方光琛哈哈笑了起来。看来,这位手握重兵的年轻总兵,已经动心了。

“沙场决战,死伤各在天数。况且如今投于清军,可保关宁铁骑无虞,长伯只要手握重兵,清军还不是要忌惮三分。令舅祖大寿,表兄弟祖泽润,旧僚张存仁,还不是和清军常年厮杀,令舅祖大寿更是降而复叛,还不是黄太吉、多尔衮的座上宾。大丈夫藏器于身,顺时而动,才能成就大业。长伯慎之!

吴三桂心中砰砰

直跳,这乱世,不正是浑水摸鱼,各显神通的大好时机吗?

“可是那王泰……”

陡然想起王泰,吴三桂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王泰恨鞑子入骨,一旦自己和鞑子合作,必然会和王泰势成水火。到了那个时候,可就是要和王泰正面交锋了。

“王泰不过一乱臣贼子,况且观其言行,似乎要避居于海外。王泰得罪了大明几乎所有的读书人,文臣武将、宗室豪强,他即便是想呆在大明,能长久吗?”

方光琛侃侃而谈,似乎他真是洞悉王泰内心的诸葛孔明一般。

“何况,兵临城下,九死一生,有得选择吗?”

方光琛徐徐道来,吴三桂眼神闪烁不定,良久,才轻轻点了点头。

“献廷兄,容我想想,好好想一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看起来除了投降,他已经没有了任何选择。

宁远总兵衙门,临时的蓟辽总督行辕。

“要是这样下去,宁远城就是一座死城!”

衙门大堂,蓟辽总督王永吉坐在椅子上,对着大堂之上的一众将领,满脸的沮丧。

突围无望,看样子只能力战殉国了。

“事到如今,还议什么,左右一死而已。”

果然,有将领懒洋洋说了出来。

“鞑子势大,摆明了就是要困死咱们,大家还是想想自己的后路吧。”

又有文官脸色煞白,哆哆嗦嗦说了出来。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读书人洞悉利害,自然要明哲保身了。

事关生死存亡,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顾忌。

“大人,清军势大,不可力敌,不如诈降,借北兵对付王泰……”

有人开头,监纪同知童遣行不徐不疾,开门揖盗,便说了出来。

几个月来,关于如何逃离宁远城,争执不休,如今已经要粮草断绝,那是个遮遮掩掩的客套话,生死关头,顾不上了。

“姓童的,你在胡放些什么狗屁!鞑子人面兽心,向他们摇尾乞怜,我做不到!”

副将曹国豪脸色通红,“啪”地拍了一下桌子。

“如今清军围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内外隔绝,与其无谓的抗争,不如委曲求全,和建奴合作,即可保存实力,又可为国除贼,何乐而不为?”

宁远军副将杨坤义正言辞说了出来。

“都少说两军!”

蓟辽总督王永吉皱了皱眉头,目光转向了一直没有吭声的吴三桂。

“吴将门,你是个什么意思?”

“大人,事已至此,莫若诈降北兵,进关共同诛杀王泰国贼,事成则重酬清军。清军不过想要些金银粮食,到时两军好离好散,此为两全之策。”

吴三桂默不作声,他一旁的方光琛肃拜而言。

“方先生说的没错!识时务者为俊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暂时降了建奴,对付王泰反贼,保存实力,此为上上之策。”

宁远卫游击将军郭云龙立刻附和起方光琛来。

“郭云龙,你满嘴喷粪,你这是认贼作父,引狼入室!你和方光琛一丘之貉,没一个好东西!”

副将曹国豪站了起来,高声怒骂。

吴三桂脸色一变,“铛”地一下放下茶盏,方光琛身后的吴三辅猛然向上,手中短刀在曹国豪背上连捅几下。

“你们……”

曹国豪想转过头来,却被吴三辅轻轻推倒,栽在了血泊之中。

“我意已决,降了清军,共除国贼。还有谁不服?”

吴三桂眼神冷厉,从堂中众人的面庞上扫过。

“我等以吴军门马首是瞻!”

“我等追随吴军门,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宁远军副将杨坤,以及宁远卫游击将军郭云龙立刻站了起来,肃拜行礼。

“一切都听吴军门的军令!”

吴三桂冰冷的目光扫了过来,蓟辽总督王永吉赶紧拱手一揖。

“好,非常好!”

吴三桂站了起来,轻轻拍了拍掌。

“各位,咱们共同进退,生死相依,永不相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