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12章 天下乱

大明匹夫 第12章 天下乱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初夏十分,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对于御座上的大明天子崇祯来说,孙传庭几人从河南带回来的消息,让他觉得失望的同时,更是羞辱万分。

不加害大明皇室一人,尊大明朝廷为正朔!

他王泰凭什么如此嚣张?他不过是大明的臣子,一个小小的无权的五省总理而已。

这还是大明的天下!

好一个乱臣贼子!

李自成连破秦州、兰州等地,威震陇右。大明两大总兵一人兵败身死,另一个仓皇逃窜,陕西边军元气大伤,塞外蒙古虎视眈眈。

天下形势依然糜烂,天灾不断,盗匪猖獗,吏治**,豪强纵横,百姓水深火热。

“王泰啊王泰,你真是狼子野心。朕真是瞎了眼啊!”

崇祯嘴里轻轻念叨着,眉头紧皱。

“朕将女儿下嫁于你,直如汉室和亲,已是屈辱万分。你还是如此跋扈,听调不听宣,公然对抗朝廷,真当朕可欺吗?”

西北李自成大乱,塞外蒙古虎视眈眈;江南富庶,形同割据,税赋少的可怜;北地糜烂,天灾**,百姓嗷嗷待哺;关外仅余宁远一城,宁远孤城形同虚设。

焦头烂额之下,倔强的大明天子,这一刻终于爆发了。

向下看去,满殿衣冠禽兽,人人脸色平静,只是不知这平静的外表下面,是怎样的一番心思。为国分忧者,又有几人?

满殿文武百官,竟无一人有救国之良策,竟不如那王泰一人之力,真可谓百无一用,无一可用之人。

吏治**、豪强暴虐、宗室骄横、土地兼并!

这吏治**,可是排在了第一位。

道义颓废,官以财进,政以贿成,招权纳贿,谄媚成风,互为倾轧,中饱私囊,欺上瞒下,巧立名目,敲骨吸髓…………

报纸上所说,可谓是一针见血。

崇祯鼻子里面,冷哼了一声。

满朝文武,人人皆杀!

孙传庭、凌义渠、高起潜三人站在殿中,余光看向御座之上的崇祯皇帝,都是惴惴不安。

“陛下,臣等有罪,请陛下责罚!”

凌义渠站了起来,向宝座上的崇祯肃拜一礼,脸色凝重。

“凌义渠,你何罪之有?”

崇祯柔声而言,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哀乐。

“陛下,臣未能劝服五省总理王泰回归朝廷,臣有罪!”

凌义渠此言,倒是掏心掏肺,至诚一片。

“陛下,臣有罪!”

“陛下,老奴有罪!”

孙传庭和高起潜一起行礼,肃拜而出。

“凌义渠,王泰居心叵测,其心当诛,你只是传话之人,与你无关。”

崇祯温声细语,凌义渠不由得一愣。

皇帝直接说王泰居心叵测,这不是相对于和王泰决裂了吗?

“高起潜,你这狗奴才,你举荐王泰,识人不明,引狼入室,你可知罪吗?”

崇祯眼光扫到高起潜身上,目光冷厉。

“陛下,老奴知罪!”

高起潜脸色煞白,跪在地上,以头抢地,“咚咚”有声。

“高起潜识人不明,罪莫大焉,发配戍边延边。”

“谢陛下隆恩!”

崇祯挥了挥手,左右上前,将披头散发的高起潜拖了下去。

大殿之中,人人都是惊恐。皇帝连自己的宠臣都不放过,君威难测,这可不是个好的迹象。

凌义渠脸色煞白,他环顾了一下大殿,所有大臣,包括阁臣们,个个都是目光低垂,并无人上前

奏对。

看来,圣意已决。骄傲倔强、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天子,已经是忍无可忍了。

“陕西的战事,你们阁臣有结果了吗?”

崇祯看了一眼孙传庭,目光转向了几位阁臣。

“陛下,阁部已经有了决议。”

内阁首辅魏藻徳和阁臣陈演几人出来,都是肃拜一礼。

“宣吧。”

崇祯脸色平静,语速不徐不疾。

“陛下,李闯肆虐陕西,连破数城,占据陇右。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调度诸军,然徒劳无功,官军败绩。丁启睿督师不利,可夺其督师之职,降职使用,将功补过。”

魏藻徳读完,崇祯轻声一笑,不置可否。

魏藻徳和陈演几个辅臣对望一眼,都是惴惴不安。

贺人龙部和郑嘉栋部功败垂成,郑嘉栋战死,但此时三边总督丁启睿尚在凉州边城,他们此举降职处置,中规中矩,已经是偏严了。

要说罪责,似乎陕西巡抚衙门更要担责一些。

不过,兰州重镇失守,肃王一门被杀,失藩之罪,就看皇帝如何取舍了。

况且,皇帝已经和他们通个气,要起用孙传庭,让其担任陕西三边总督一职。既然丁启睿已经挪了地方,就没有必要一棒子打死了吧。

“丁启睿身为陕西三边总督,任由流寇肆虐,毫无应敌之策,调度无方,部下将士死伤无数。”

崇祯停了一下,继续开口:

“将丁启睿革职查问,收缴其尚方宝剑、督师印绶。”

崇祯说完,王承恩赶紧示意了一下,一旁的侍者心知肚明,马上站了出来。

“陕西紫阳知县孙传庭接旨!”

“臣接旨!”

孙传庭上前一步,跪在了地上。

“诏曰,封孙传庭为兵部右侍郎,接替原督师丁启睿,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谢陛下!臣领旨谢恩!”

孙传庭脸色通红,伏地磕头。

一时间,大殿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刚刚站起身来、捧着冠服的孙传庭。

兵祸重起的陕西,的确需要孙传庭这样的能臣稳定地方。

“王泰拥兵自重,倒行逆施,其心可诛,昭告天下,除去王泰五省总理一职,择日兴王师讨伐,以告天下!”

兵部尚书陈新甲读完,又有宦官大声宣读勤王诏书,慷慨激昂,人人心惊。

“朕奉皇祖宝命,嗣奉上下神祇,五省总理王泰大逆不道,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度。近年河南形同割据,意在北上犯阙,敕大肱骨之臣率师控遏,务在扫除,尔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使及诸府卫文武之臣,闻国有急,各思奋其忠勇,率慕义之士、壮勇之人,赴阙勤王,以平寇难,以成大功,以扶持宗社。呜呼!朕不德而致寇,固不足言,然我臣子其肯弃朕而不顾乎?各尽乃心,以平其难,则封赏之典,论功而行,朕无所吝。故兹诏谕,其体至怀!”

“陛下圣明!”

满朝文武一起行礼,人人都是心惊,人人都是出了口气。

朝廷和王泰那个逆贼,终于割裂,昭示天下了。

那个匹夫,不会登堂入室,搞什么革新变法了。

孙传庭忐忑不安,进了西暖阁。

“臣见过陛下!”

孙传庭肃拜一礼,崇祯摆了摆手,他在屏风前看了片刻,这才转过头来。

“孙传庭,以你看来,那王泰,可有解决之策?”

孙传庭从屏风上收回目光,他已经看的清楚,屏风上,自己的名字赫然在目。

看来这宫中各处,屏风倒最是能吐露帝王的心声

“陛下,王泰其势已成,须得缓缓图之。为今之计,是剿杀流寇,稳住陕西之局,以防塞外蒙古入侵,也能堵住王泰部北上的要道。”

孙传庭冷静下来,侃侃而谈。

“蒙古只是掳掠,王泰却是其心可诛。他要的,是大明的万里河山。”

崇祯转过头来,轻轻摇了摇头。

“孙传庭,你要多少兵马,多长时间稳住陕西?”

“陛下,臣需精兵两万,饷银百万,两年之内平定陕西。”

孙传庭沉吟片刻,轻声说了出来。

“贺人龙和郑嘉栋,尤其是贺人龙,他不是驻兵宁强吗,怎么李自成大摇大摆进了陇右?”

崇祯看着孙传庭,目光如炬,冷厉异常。

“贺人龙军纪涣散,当年就不听节制,以至于杨嗣昌郁郁而终。这次又临阵脱逃,损兵折将不说,致使郑嘉栋部全军覆没,郑嘉栋身死。你倒是说说,朕该如何处置他?”

孙传庭大惊失色,额头冒汗。

“陛下明察秋毫,请陛下释疑解惑。”

“贺人龙,当年或许骁勇善战,但现在,贪生怕死,一文不值。”

崇祯看向了孙传庭,低声细语。

“贺人龙跋扈,难以节制。你到了陕西以后,厉兵秣马,立刻处死贺人龙。不管他是不是“通贼”,他都没有这个机会了。”

孙传庭连连点头,汗流浃背。

相比较过去,皇帝对跋扈的武将,是越来越不客气了。

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和王泰有关?

处理完朝事,心事重重的崇祯来到坤宁宫,正在焦急万分的周皇后一看到他,立刻过来。

“陛下,你和王泰公然决裂,是不是太意气用事了些?”

提起王泰,崇祯的脸色一下子变的阴沉。

“听调不听宣,驱逐藩王宗室、朝廷官员出境,私自用兵、政由己出,势成割据,你让朕何以自处?若是如此,朝廷的威严何在?朕的颜面何在?”

周皇后一时语塞,“嘤嘤”哭泣了起来。

“可怜了我家娖儿,夹在朝廷和王泰之间,她又何以自处?”

“女生外向,谁知道她心里,是不是向着那个匹夫。”

想起女儿,崇祯脸色难看,心头压抑。

“王泰和娖儿,朕已经是失策。堂堂一国公主,和歌姬、商贾之女共伺一夫,皇家的颜面何在?娖儿不知廉耻,反而对王泰死心塌地,朕真是失望至极!大明祖制,王泰不得掌兵,朕允他为五省总理,镇守中原,已经是……”

崇祯没有说下去,周皇后深知其意,也是惘然。

“只是和王泰为敌,似乎太过草率了些。王泰手握重兵,麾下都是虎狼之士,天下何人能敌?”

王泰天纵奇才,文韬武略,太过聪明,若是和夫君相比,似乎更适合为天下之主。

这个可怕的念头一闪而过,周皇后赶紧收回了心思。

“何人能敌?大不了,朕的江山给他!不过,他想要我大明国祚,先从朕的尸身上踩过去再说!”

崇祯脸色铁青,拂袖而去。

“陛下……”

周皇后欲言又止,眼中流下泪来。

“陛下,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你就不能忍忍?我的娖儿!”

崇祯十九年夏初,大明朝廷昭告天下,原天子驸马、大明五省总理王泰跋扈自重,居心叵测,行为乖张,大逆不道,朝廷与其割裂,定为逆贼,择日王师讨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