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53章 天津卫

大明匹夫 第53章 天津卫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天津卫,大明建文二年(1400 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 年月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共称天津三卫。

永乐年间,天津卫只是一个大军营,从永乐到崇祯的 200 年间,这座军户移民为主的要塞城市,历经数次军事移民和人口增长,终于在崇祯年间变身商业化城市,老城因此荒芜,城外新聚居区悄然兴起。

除了天津卫近万驻军,天津弹丸之地,民居鲜少,而津门商民多居东北二关。民居鲜少,指卫城内而言。居民多居于城外东北二关,是因这二关距河最近,天津居民以商民为多。在商人中,以盐商与粮商居多。

天津卫既是漕粮转运中心,同时也是粮食贸易中心,再加上船户及匠人移民不断增加,到了崇祯年间,天津卫之繁华,已经是众所周知。

城外商贾辐辏,骈填逼侧,而城中却是屋瓦萧条,半为蒿莱,天津卫已由军事要塞,成了百行聚集的城市。

只不过,清军屡次入塞,烧杀抢掠,天津卫水陆交会繁华之所,经反复蹂躏,已成一片狼藉,萧条冷落,不复往日热闹。

运河、卫河都已封冻,雨雪霏霏,道路泥泞,天津卫城内外,营垒无数,铁骑纵横,带起泥浆飞溅,马鸣风疾,凄寒入骨。

大营紧靠卫河一段,数百被掳掠的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俘虏”们,正在费力地凿开冰面,从冰面下舀起水来,倒入身旁的木桶中,然后被“俘虏”们提走,倒入雨棚下的大锅中,烧火做饭。

这些俘虏,其实只是被掳掠的大明百姓,他们衣不蔽体,在寒风中搬运粮草,凿冰做饭,稍不留意就被拳打脚踢,鞭挞辱骂,直如对待畜生一样。

俘虏之中,不断有女子被拉入清军的各个帐篷之中,女子无助的哭喊声,男子放肆的狞笑声,此起彼伏,让人心悸。

此处距离天津卫城不远,东城外的卫河渡口,旧日里酒楼歌肆,商铺林立,热闹喧嚣,如今却是断壁残垣,荒凉无比。

卫城南五里一处高坡上,断壁残垣之间,几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年轻汉子,小心翼翼地躲在瓦砾其间,向北窥望。

“这些天杀的鞑子!”

一个脸上乌漆墨黑的高大汉子,看着清军大营中被掳百姓的惨遇,狠狠低声骂了一句。

高家村,依水而建的乡村,清军屠戮,烧杀抢掠之下,一片废墟。

高大汉子身旁的一个三旬瘦弱汉子,则是面色阴沉,蹲下身子,难受地低下头来。

“水生哥,要不咱们逃吧?”

注意到瘦弱汉子脸上的凄然,高大汉子蹲下身来,试探性地问道。

“海娃,你说的倒是轻巧。”

水生没有开口,另外一个坐在墙角的矮壮年轻汉子,却是接上了话来。

“鞑子天天出去掳掠,咱们就是趁着晚上南逃,跑不了多远,就会被鞑子追上。再说了,你怎么知道这南边有没有鞑子?”

他们藏身的这个村庄,已经被鞑子荼毒过,已经是一片废墟,鞑子也不会回来,他们也因此侥幸能多活几天。

“这些天杀的鞑子!”

海娃又嘟囔了一句,他看了看低头不语的水生,眼珠一转,也是蹲了下来。

“水生哥,要不咱们向东跑

到时候到了海边,怎么也能找艘船离开!”

岸边虽然结冰,但只要推船距海岸边四五里,虽然风险大,但是可以上船向南逃亡。

“海娃,海生,你们几个趁着天黑逃吧。我要留下来,想办法救出我的家人。”

水生低声说道,眼神空洞。

他一家人都在清军大营中,都被清军掳掠,他怎么舍得离开。

“我也不走,死也要和我哥死在一块!”

另外一个少年二狗,也是低声说了出来。

海娃和海生对望了一眼,都是摇了摇头。

一村人,只剩下了他们几个幸存者。其他人都有家室,只有他二人堂兄弟,无依无挂。

清军七八万人,他们又能做些什么?要是这样子下去,天寒地冻,忍饥挨饿,估计过不了几天,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更不用说救人了。

“这些狗日的,他们要是都得了疙瘩病,乡亲们就有救了!”

“得了“羊毛瘟”更好,死的更快!”

脸色冻得通红的三娃和大头两个少年,恶狠狠各自足咒了一句。

自崇祯十三年(1640 年)起,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瘟疫传染,人死**。

到了崇祯十四年(1641 年),疫情进一步发展,人死十之三四,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百姓把病名叫做“疙瘩病”,夏秋大疫,人身上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

而今年,即崇祯十五年初夏以来,天津开始爆发大疫,朝染夕死者,日不下数百人。排门逐户,无一保全,百姓称之为“羊毛瘟”,其实就是鼠疫。

“也不知道那些官军,会不会回来救咱们?”

海娃的声音里,浮起一丝希望。

“官军已经被打散了,那里还有官军!”

“那里还有官军,各安天命吧!”

众人情绪低落,七嘴八舌。

“小点声,鞑子要是听到了,大家都去见阎王吧!”

“迟早要见阎王,怕个求!”

有人劝了起来,有人不屑一顾。

“嘘,都别说话!”

突然,海娃低声说了起来,众人心中都是一惊,一起低下身子,向外看去。

马蹄声由远而近,逐渐清晰,而后马蹄声阵阵,杂乱响起,伴随着羽箭声、火铳声不绝,惨叫声也是不断。

众人都是睁大了眼睛,一起向东面的高坡下看去。

原野上,上百骑在前,无数骑在后,舍命奔走,泥浆溅射,骏马厮鸣。

“鞑子!”

水生瞳孔收缩,不由得低声叫了出来。

那些打马在前,满脸惊惶的矫健骑士,不正是天杀的鞑子吗!

“官军!”

海生的声音里,有一丝难以抑制的颤动。

官军龙精虎猛,足有上千骑,他们个个龙精虎猛,追杀鞑子,无所畏惧。

“啪”的一声,一个官军扬手一下,前方的一个鞑骑应声而倒,栽于马下,躺在泥水之中,一动不动。

火铳声不断,不断有鞑子落下马来,追逐的双方很快过了高家村,直到距离清军大营三里地时,直到清军骑士几乎被屠戮殆尽,这才悻悻勒住了马匹。

号角声悠扬,整个清军大营都动了起来,无数的清军钻出了营帐,开始集结。

海娃和水生等人看的痛快淋漓,也是心惊肉跳。这样的官军生龙活虎,彪悍勇猛,看着就让人害怕。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在此?”

众人来不及藏匿,数百骑上了高坡,把高坡挤的水泄不通。骑士人人铁甲贯身,持刀执枪,满面的风霜。众骑簇拥之下,几个将领年轻彪悍,龙精虎猛,让人生畏。

众将领中间的年轻将领国字脸,眉毛浓黑,一双眼睛黑亮,红色披风随风飘荡,马上的大弓让人印象深刻。

看来官军也注意到了此处高地,利于观察。

“将军,小人等都是大明百姓,这高家村就是小人等的……”

水生没有说完话,眼睛黑亮的年轻将领轻轻点了点头,温声说道:

“放心吧,你们的深仇大恨,本官会替你们报的。”

水生等人连连点头,脸上不知不觉挂上了笑容。

官军剽悍勇猛,却不知能不能抵得住凶残嗜杀、人多势众的鞑子大军?

这领头的官军将领,霸气侧漏,温和近人,却不知是何方神圣?

“大人,大军已经跟上,你在此掠阵,小人等前去指挥。”

赵应贵上前,向王泰领命。

南方的原野之中,一片旌旗的海洋,漫山遍野的大明官军滚滚而来,他们迈着步伐一致,刀枪如林,大阵齐整,步骑突进,直奔清军大营,毫不停留。

凛冽的寒风之中,旌旗飞舞,“王”字大旗最为引人注目,正是率军而来的王泰各部。

“清军势大,还是我坐镇中军,不过战场厮杀,还要靠各位兄弟。”

王泰微微沉吟,迅速做了决断。

“张元平统山东、山西军坐镇中军,怀庆卫、河南卫、睢阳卫由李定国率领,统领大军左翼,宣武卫、汝宁卫由赵应贵统领,担任大军右翼,曹变蛟担任后军主帅,一举击溃清军。”

“一举击溃清军?”

众将都是一惊,四万多大军,和少说也有六七万的清军硬扛,似乎有些冒险。

“怎么,怕了吗?”

王泰冷冷一笑,打马下了高坡。

他就是要和清军硬扛,大杀四方,杀出河南卫军的杀气,杀出个黎明来。

文明战胜不了野蛮,先进战胜不了落后,他还真不信这个理。

“怕个求!”

“冲杀就是!”

“来战就是!”

众将人人心惊,人人脸色通红,纷纷打马跟上。

王泰的军令,显然是要横冲直撞,要硬凿了。不过,两军相逢勇者胜,这也是他一贯的战术,一贯的作风。

“大人,还是让下官担任前锋吧!”

曹变蛟打马上来,迫不及待开口。

大军溃败,他是待罪之身,自然是想戴罪立功了。

“曹变蛟变前锋,张元平坐镇中军和后翼!”

王泰微微点了点头,断然下了军令。

曹变蛟部骑兵居多,正好和杨震统领的亲军骑兵相互照应,七千骑兵的大阵,形成冲击力。

“军哥,那个领兵的将领是谁?”

骑士们就要离开,水生赶紧拦在一人马前。

“大名鼎鼎的五省总理王泰王大人,皇帝驸马,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骑士年轻的脸上傲色尽显,他微微侧转马头,打马下了斜坡,紧紧跟随大队而去。

“王……泰,王……大人!”

水生脸色烫红,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有威震天下的河南卫军在,有勇冠三军的王泰坐镇,一定能所向披靡,大破建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