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39章 传教士的担心

大明匹夫 第39章 传教士的担心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河南学堂,窗明几亮,学子们正襟危坐,腰杆笔直,手放在膝盖上,目不斜视。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体积公式。”

艾儒略看了一眼教室里面的同学,目光在最前排的一个年纪最小的学生身上停下。

“夏完淳,你来回答一下。”

“先生,圆锥体是同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体积公式是v=1/3x圆锥底面积x圆锥的高=1/3xπr2xh。”

夏完淳站了起来,回答的清晰异常。

“那么球体的体积公式呢?”

艾儒略面色平静,继续问了出来。

“先生,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πr2h。球体的体积公式是v=4/3πr3。”

艾儒略赞许地点了点头,示意夏完淳坐下。

不得不说,东方人的勤奋好学、聪明谦逊,绝对领先于世界。

“好,我们来做一道题,巩固一下。”

艾儒略转过头来,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这些,还有铅笔,都是东方人的杰作。

“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计算出黑板上的题目。”

自鸣钟“滴滴答答”响了起来,艾儒略坐回讲台的椅子上,目光不自觉地移向窗外。

那些操场上十四五岁,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生龙活虎,跑步、队列、刺枪术,充满了朝气和力量,也训练有素、服从铁血,让人生畏。

艾儒略摇了摇头,这或许就是一个战时国家的特征。

艾儒略授课完毕,出了“河南学堂”,沿着林荫大道一路向前,走进了学堂旁边的“中外图书馆”。

“艾先生好!”

“先生好!”

艾儒略外面进来的时候,碰巧几个“河南学堂”的学生买书出来,学生们恭恭敬敬的问候,让艾儒略不由得自得许多。

相比较起来,他在大明传教30年,从来没有这样受人尊敬过。

万历年间,公元1613 年 2 月,旅华传教士金尼阁受当时的耶稣会中国教区会长龙华民特遣,返回罗马晋见教皇,向教皇保罗五世“奏陈教务,并请准翻译经典,司铎用华言行圣祭,诵果,教宗允准。

金尼阁此行还有两个任务,一是请求耶稣会总会增派人手,二是采购图书仪器。采购图书仪器是为了在北京建立一个图书馆。当时的教皇保罗五世向中国耶稣会赠送了五百多册图书,其余部分,则由金尼阁和同伴精心挑拣,从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收集而来。

五年后,公元1618 年 4 月,金尼阁率领余名新招募的传教士搭船离开里斯本,再次踏上来华旅途。途中有 7 名传教士染病死亡,包括金尼阁的弟弟。

金尼阁第二次来华,带来大量的外文书籍。遵循利玛窦的学术传教之路,带来了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籍,包括欧洲古典名著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神学、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为了募集新书和仪器,金尼阁漫游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终于收集了精装图书 7000 余部。金尼阁本人所收书籍和仪器在价值上万金币,为此,金尼阁拟定了一个庞大的翻译计划,联络了艾儒略、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王徽、李天经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译出版这些书籍。

崇祯元年,即1628 年,金尼阁在杭州病逝,“西书七千部”介绍给中国知识界的计划流产。包括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等重要的科学典籍,沉默于尘埃之中。

如今,这些已经蒙上灰尘的精装图书,从濠镜(澳门)运到了河南,进了“河南学堂”一侧的“中外图书馆”内,灰尘被拂去,书本被摆上了书架,翻译、反复翻阅,知识重见天日,西书七千部,终于与大名学子见面。

清水红砖墙,灰瓦坡屋顶,以及玻璃拱形门窗,三层楼房,端庄典雅,正门上,悬挂着“中外图书馆”几个烫金大字的长匾,醒目异常。

本来打算建在陕西的图书馆,随着王泰入主河南,终于建在了黄河之侧。

踏上台阶,进了馆内,地面用软木铺成,墙壁全部采用红砖配落地窗,厚重的窗帘,稳重的钢铁书架,庄重典雅,浓浓的学习氛围。

近乎长方体的三层楼,内部却是绿树掩映,奇花异草,流水潺潺,馆阁楼台,犹如园林一般。

图书馆长方体前体一二楼,都是无数装订成册的图书,用于出售。所有书都是横排左始,书里内容段落之间,加了标点符号,以便读起来通俗易懂。

事实上,不但卖的书横排简体,就连军政的公文书写,各个学堂的学生写字,也都是要求横排简体。

书本售卖便宜,即便是一般人家都能买得起,这也是河南的惠政之一。

图书馆长方体的前体三楼,则是用于借书。借书办理借书证,阅读则需要办阅览证。图书馆面向全城开放借阅,学校师生读者限借3册,借期两月,其他读者限借2本,借期一月。

至于长方体两个侧体的东西三层楼,西边为外籍“专家”的宿舍,东边是中国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宿舍。

至于图书馆的翻译馆,则是在长方体的后体。金尼阁从欧洲带来的7000典籍,全都是在这里翻译,编撰,再传授于学校。

从三楼的通廊回到西侧的翻译室,傅泛际和托雷斯几人正在翻译一本数学典籍,看到艾儒略进来,几个人都是放下了手上的工作。

“艾儒略神父,大明南方的传教,你忍心放下吗?”

鲁昭看着艾儒略,笑着问道。

艾儒略已经决定辞掉华南耶稣会会长一职,到图书馆就职。傅泛际也是一样,二人年事已高,翻译工作量大,他们也无暇顾及。

完成金尼阁神父的遗愿,也许是他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

“现在有那么多的神职人员帮忙,我也可以放心了。”

艾儒略来到桌边坐下,把手上的《地理博览》打开。

“傅泛际神父,看来你最近心情不错啊!”

艾儒略抬起头,看着红光满面的傅泛际,开起了玩笑。

“艾儒略神父,你不也是这样吗?”

傅泛际指着满屋子的图书,心情舒畅。

“金尼阁神父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图书馆建成,他们这些传教士们,也终于有事可干,充实了起来。

“遗憾的是,咱们在大明传教,好像并不是很理想啊!”

鲁昭的神情,似乎有些不满足。

在大明传教了四五年,不过数百信徒,相对于大明庞大的人口基数,似乎有些太差了些。

“不管怎么样,这位王大人的治下,咱们传教不缺钱财,环境安逸,慢慢来吧。”

艾儒略传教三十多年,也不过几十信徒,还都是高官权贵。王泰如此看重他们的知识,也让他欣慰。

“艾儒略神父说的不错。

咱们原来在日本传教,不比大明好多少,不过最后被杀了多少兄弟,还被赶出了日本。王大人年轻,眼界开阔,咱们在大明传教,可是比在日本好的太多!”

另外一个传教士卡瓦略,曾在日本传教,想起昔日的境遇,很是感慨。

“现在有了这位王大人,荷兰人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艾儒略的神情,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你们听说过没有,这位年轻的王大人,出兵攻下了东番岛,改名台湾,杀了不少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

艾儒略从福建泉州刚刚过来,那边发生的一切,他从那些朝廷高官信徒,如叶向高等人口中得知,自然比其他人快一些。

“我也听说了这件事情。这位王大人学识渊博,似乎是要发展海外贸易。这样一来,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傅泛际的眼神里,有些许期待。

马尼拉城被西班牙人夺取,马六甲要塞被荷兰人占领,葡萄牙人在亚洲举步维艰,可不都是拜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赐吗?

“听海军的洛佩斯说,那个东番岛正在移民屯垦,闹的特别大。王大人明年就要对马尼拉和马六甲用兵,到时候可就是天下大乱了。”

傅泛际消息灵通,又抛出一个深水炸弹。

“西班牙人在马尼拉杀了那么多的大明国人,以王大人的性格,肯定要对西班牙人动兵!”

鲁昭摇了摇头,他对王泰的了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介莽夫的时候,就敢和权贵藩王们斗个你死我活,更不用说现在手握重兵,贵为五省总理的封疆大吏了。

性烈如火,胆大包天,激进的国家主义者、民族主义者,西班牙人如此杀戮大明子民,王泰又岂会善罢甘休!

“王大人说过,将来是海洋的世界,也是海军的世界,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来控制海洋,掌握海上的霸权。看来,这位王大人,是有野心啊!”

鲁昭喃喃自语,他的话语让艾儒略微微一愣。

“强大的东方巨龙,葡萄牙跟着他,也许能分一杯羹。跟他作对,只能是死路一条。”

艾儒略沉默片刻,幽幽说了出来。

他虽然是意大利人,但和这些葡萄牙的传教士一同传教,早已经化外一体。

“你们说的对,要是明国人打败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还有英国人,葡萄牙和王大人合作,就会确保东方和泰西的贸易。”

傅泛际对鲁昭和艾儒略的话,显然十分赞同。

传教士再高大上,也有国界,要为自己的国家服务。

“明国人口上亿,地大物博,又岂是小小的西班牙和荷兰能比。”

鲁昭摇了摇头,对大明的潜力、王泰的练兵能力,深信不疑。

“那些个学堂的学生,一个个小小年纪,整天除了学习,就是训练身体和火器。可以想象,将来的大明,会有多少士兵,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可能是上千万。总有一天,他们会征服世界!”

鲁昭的话,让房间里的众人都是默然不语。

也许真有一天,或许是不远的将来,这条东方巨龙,就会腾飞,征服世界。

“东方人,实在是太聪明,太勤奋了!将来是他们的世界,是东方的世界!我们这些传教士,在这样的国家传教,想想都觉得期待!”

艾儒略摇了摇花白的脑袋,郑重其事。

“各位,咱们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拭目以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