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38章 人类群星闪耀时

大明匹夫 第38章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脱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者印度人呢?为何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知道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机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李约瑟难题

崇祯十五年月之初,河南宣武卫营城、河南学堂大楼。

夜幕降临,灯火辉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大的葡萄牙国专家招待会在此举行。

红色的地毯,纹理清楚的黄花梨长桌,一圈精雕细琢的黄花梨座椅,低调而又奢华。

西域的葡萄酒,来自欧洲大陆的红酒、大明本土的各色美酒,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具,各种各样的水果、精致诱人的糕点,各色干果,盘碟碗筷,同样刀叉齐全。

自然也有清香袅袅的上等好茶,还有风靡泰西的咖啡。

从崇祯十一年来陕西“关中学堂”的寥寥数人,到崇祯十二年的多人,再到现在崇祯十五年的 300 多人,这些在华“工作”数年的葡萄牙传教士们,统一都被邀请。

耶稣会中国教区会长阳玛诺,西安分会会长鲁昭,北京分会会长汤若望,已经退休的山东分会会长龙华民,华南区会长艾儒略,华北区会长傅泛际,传教士卡马乔,托雷斯,修女玛利亚、茉莉亚、米其拉等人。

中国教师方面,王泰的伯父、中国教徒王徵,李天经,以及辞官归里的宋应星,应试不中,由京返乡的黄宗羲等人。

那些在军中效力的数百名葡萄牙军官,如西蒙、洛佩斯、席尔瓦、布洛克等人,自然是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一个“专家”两字,就决定了此次宴会的主题,是宴请那些在科技教育上有突出贡献的传教士们,而不是战场上厮杀的猛男。

至于王泰这边,陈子龙、顾绛、李定国这些军中将领和幕僚,包括久未谋面的赵应贵,也是各自出现。

除了少数的修女还穿着黑色的长袍以外,几乎所有的传教士都是身着大明的服饰,17世纪最聪明的一群巨匠,群星闪耀。

“诸位,安静了,下面请五省总理王泰致辞!”

陈子龙的声音响起,全场的专家教授们全部安静了下来。

不错,是致辞,远古皆是如此,只不过到了王泰这里,更加简洁,更加直接。

“各位泰西的朋友们,本官代河南、陕西的百姓,代河南卫军所有将士,向今日在坐的各位传教士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的国际友人致以诚挚的问候!”

类似后世的开场白,却让一众宾客喝茶声、掌声不断。

这位年轻的封疆大吏,平易近人,笑容满面,更兼学贯中西,他用他的身体力行,完美阐释了自己的志向。

“自崇祯十一年来,短短四年,陕西、河南共建学堂 600 多座,其中高等学堂两座,培养的教师 600 多人,教出来的学生更是无数。我在这里代表这些莘莘学子,向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之后,王泰的话音一变,却是向那些最近涌入大明的传教士。

“欢迎从世界各地刚刚来到大明的朋友。大明和葡萄牙是友邦,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大明需要

你们的科学技术,传教上也不会有任何阻拦,人人生来平等,选择从教自由。本官向大家保证,一定会竭尽所能,保护所有新老朋友的安全和利益,保护葡萄牙在东方的利益!”

王泰满面笑容,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向着所有神情激动的“外国友人”。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举杯,见证我们的友谊吧!”

掌声雷动,所有的人一起举杯,大堂里面充满了欢快的氛围。

“艾儒略神父,欢迎你来到河南!”

看到华南区会长艾儒略走了过来,王泰端起酒杯,笑容满面,和他碰了一下。

这位艾儒略神父,真真正正的学贯中西,精通汉语,博学多才,著作涉及数学、地理、医学、天文历法等,是西学东渐中极为重要的人物。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一共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在明末清初,一个则是在晚清民初。

明末清初,标志性的事件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以西书七千部为代表。

这段时期,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数学、哲学、天文、医学、地理等大量传入中国。

可惜,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西人对东方帝国的影响是有限的,主要以与上层精英接触为手段,对民间大众的影响较弱。在受到乾隆禁教的影响后,加上罗马教廷对来华传教政策的改变而断绝。

“王大人,我进入大明传教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躲躲藏藏,战战兢兢,牢狱之灾都有几次。直到碰上你,才算是碰上知音啊!”

艾儒略晃着一颗花白的脑袋,流利的汉语之中,家杂着许多无奈。

“艾儒略神父,到了河南,你就放心吧。你的那些《几何要法》,《出像经解》,都要在大明好好的推行,讲解。”

通过王徵等人的介绍,王泰对这位传教士和他的著作,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王大人,你在物理方面的知识,也是让在下叹为观止!”

艾儒略由衷地说道,满眼的钦佩。

王泰知道艾儒略的意思。他和鲁昭一次关于重力的讨论,让他一下子成了众多传教士心中的传奇。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地球有重力。”

艾儒略摇了摇头,滔滔不绝。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 为比例系数,大小约为 9.8n/kg。”

他冲着王泰,竖起了大拇指。

“王大人,你真是个天才!”

“艾儒略神父,物理是需要不断实验的科学,这些都还要不断的做实验,才能得出更多的结论。这些你都要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牛顿还没有出生,几十年后才会有重力三大定律,有万有引力定律。他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将人类的物理学,提前了几十年。

“王大人,一定,多谢你建的实验室,让我们可以探索更多的物理知识。”

艾儒略和王泰谈了一会,又被其他的传教士拉走。

一个多岁的男子过来,顾绛在旁边介绍,王泰心头一震,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你是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宋应星?”

王太的金叉看在眼里,宋应星轻轻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大人,在下就是宋应星,让大人见笑了!”

王泰点了点头,一时间感慨万千。

大名鼎鼎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他把宋应星称为中国的狄德罗、阿格里克拉,毫无质疑的科学巨匠。

别的不说,宋应星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业、物理、化学、生物、哲学无一不精。

锌的冶炼、黄铜获取、声是气的传播、金银分离、推拉式风箱技术、火药的制造、硫磺的制取等等。

但《天工开物》直到民国初年,才被中国学者所关注,而《天工开物》原作的发现,却是在东邻的日本。

明末传统社会一大变局,经济、文化、思想变化迅速。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国的传统技术和近代的科学思维结合,产生了一大批科学性很强的著作,《天工开物》就是代表。

可惜,从17世纪中叶之后,也就是满清入关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骤降为只占0.4%。

一部《天工开物》被禁300年,足以说明一切。

话说回来,科学巨匠宋应星,绝非浪得虚名。

除了科学上的贡献,宋应星和他的兄长宋应升,都是忠义之士。

历史上,甲申之变,满清入关,宋应星的兄长宋应升服毒殉国,宋应星举家隐居,在贫困中度过晚年,拒不出仕。

科学巨匠,又是道德完人,都是上天的恩赐。

王泰看着眼前的宋应星,暗暗摇头。

大哥,你生不逢时啊!

是什么阻断了历史的进程,文化的更新?

是什么让科技中断,文明夭折?

“大人,在下在报纸上看到石灰的开采和烧制,大人似乎用了一些符号代替。在下想问一句,除了这些符号和公式,大人还有其他的此类符号和公式吗?”

王泰正在胡思乱想,感慨万千,宋应星忍不住开口,提出了一个问题。

石灰石烧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caco3 = cao co2↑,条件为高温。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2o2=fe3o4,条件是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s o2==so2,条件是燃烧。

王泰在近期的报纸上,写下了这几条公式,是因为在铁厂炼铁,以及水泥工厂煅烧石灰石时,经常会发生的反应,也算是实践中所得。

发表公式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化学这一门科学,引起年轻人的兴趣,促进化学体系的发展,本意上也是去教那些学堂里年轻的学生,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谁想到,提这个问题的,却是一个50多岁的中老年人。这到底算不算一种意外的收获?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为什么宋应星能写出《天工开物》,终满清一朝,都没有写出一本类似的著作?

倒不如问问,为什么《天工开物》能被禁300年吧?

“先生,还有很多的公式,还有很多的符号,比如水遭遇电击,会变成氢和氧两种离子等等。这些事情,还需要你长期待在河南,一一探索。”

王泰笑容满面,热情洋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