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23章 忧心

大明匹夫 第23章 忧心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对于此刻的河南巡抚高名衡来说,他觉得自己太难了。

皇亲国戚、豪强官绅、土地兼并、天灾不断、盗匪丛生……

这一切都让他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虽然他继承了前任王泰的惠政余利,水利、屯田、植树造林、道路修筑、银行、繁荣百业等等……

但他仍然觉得掣肘重重,甚至是寸步难行。

他没有王泰的铁腕,也没有河南卫军的背后支撑,想要安抚百姓、惠济众生,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河南都司自成一体,其政区如今已经达到了多万顷,占了河南田地的两成半,比大明开国的 6 万余顷,多了不止两倍,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卫所政区内蒸蒸日上,百业兴旺,偏偏他这个作为上司的河南巡抚,插手不上。

他曾想向天子奏明,但又担心如此一来,河南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河南的百姓还如此困苦,他不忍也不敢把百姓逼上绝路。而且卫所再成山头也好,该交的赋税一厘不少。

和布政司的皇亲国戚,豪强官绅们藏税匿税比起来,谁忠谁奸,一目了然。

可是,若不消除王泰在河南的烙印,他这个一省巡抚,等于形同虚设。

布政司内,皇亲国戚、豪强官绅势力太大,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他无力回天;都司军政区内,自成体系,唯王泰马首是瞻,他插手不上。

那他这个巡抚,岂不是左右为难,傀儡一个?

巡抚衙门后堂,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布政司布政使郑二阳,两个河南的地方大员,迎面而坐,面色凝重,交谈甚欢,言语却是唏嘘多于感慨。

“张大人,还是你好呀!不像下官,要正面那些个皇亲国戚、豪强乡宦。真是愁死人啊!”

郑二阳饮下一杯酒,言语中很是感慨。

看到郑二阳脸色通红,高名衡摆摆手,下人赶紧端上来两盏热茶,退了下来。

“郑大人,喝茶。”

高名衡端起茶盏,微微一笑。

“说起来,你我都是身负天子厚望,河南能从天灾**的死局里挣扎出来,你我也算是对得起君王了。“

“那是人家王泰的功劳,又岂非你我二人之力!要是布政司治下,能像卫所一样,种其田,纳其赋,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郑二阳的感慨看在眼中,高名衡笑了笑,并没有回应。

河南都司是王泰一手新创,为了卫所屯田垦荒,王泰是毁家纾难,这份狠劲,他是自愧不如。

这天下要都是如王泰一样大公无私,大明朝又何至到了今天这个局面。

“植树造林、大肆养鸡养鸭、兴修水利,这旱灾、蝗灾硬是让他给止住了,雷霆手段,千古奇闻,千古善事,足可以留载青史了!”

想起王泰所干的一连串惊世骇俗的善政,郑二阳摇头晃脑,不胜感慨。

纵观大明天下,也只有王泰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

“建银行,筑新币,兴百业,王泰又何止政事如此?关外一战,河南军名扬天下,斩杀鞑虏无数,筑”京观“震慑胡酋。王泰之名,已经是无人不知了。“

高名衡眼神幽幽,感慨多于唏嘘。

“王泰再能干,他能管得了整个河南?他能管得了天下?”

郑二阳摇头晃脑,想再来一杯,却被高名衡阻止。

这个郑二阳,喝的够多了。要是让旁人听到,参上一本,可就够他喝一壶的。

“就说这河南的困局,一个周王藩,他王泰就回避不了,也治不了!”

高名衡大惊失色,赶紧压低了声音。

“郑大人,你喝多了!”

谁不知道,藩王和乡宦是河南的死局,可这事关国体,君王也不敢触碰,何况他们这些地方官员。

“高大人,我没有喝多,只是有感而发而已。为何卫所屯田水到渠成,而布政司地面上困难重重,无法奏效,就在于祖制陋规太多,人心皆私,以至于大明积弊重重,积重难返,总有一日,酿成大祸!”

高名衡低下头来沉思。他知道郑二阳所说并非危言耸听,善者随波逐流,恶者推波助澜,救世者寥寥无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我大明天灾**,民不聊生,难道真的是气数已尽吗?”

郑二阳幽幽长叹,落下泪来。

高名衡看了看郑二阳,也是叹了一声,终于没有出言阻止。

“当今天子励精图治,呕心沥血,为何这大明天下,还是如此困局?”

一声长叹,高名衡端起茶杯,也是神情黯然。

“不破不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子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动的只是皮毛。若不破兼并,改藩策、清吏治,练新军,大明危矣!”

郑二阳愤愤而言,忽然开口。

“王泰要是早些能去京城,和公主成婚就好了!”

“郑大人,何出此言?”

高名衡还是有些懵懵懂懂。

“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王泰文韬武略,麾下都是虎狼之士,他是应时而生。若是让他成了气候,即便他不想逐鹿中原,他部下的骄兵悍将也会将他推上去。”

郑二阳脸色凝重,高名衡脸色煞白,过了片刻,高名衡才颤声说了出来。

“郑……大人,你不是善于占卜吗?你给算算,王泰到底是……不是乱臣贼子?”

“是不是乱臣贼子我不确定,不过王泰爱民如子,救民之术独步天下,下官是钦佩之至。”

郑二阳的话,让高名衡微微一怔,跟着哑然失笑。

“郑大人,你倒是王泰的知己啊!”

“高大人,你和王泰,不曾也是亲密无间,相得益彰吗?”

二人对望了一眼,都是哈哈笑了起来,刚才的压抑气氛,一扫而光。

何必杞人忧天?相比那些跋扈的武将如祖大寿之流,王泰已经算是大大的忠臣孝子了。

“郑大人,布政司地面上咱们束手无策,但至少卫所那里,河南对朝廷还有一份交待。”

高名衡微微一笑,自己心里,对王泰也释怀了许多。

既然不能消除王泰的烙印,干脆就听之任之吧。

“就是不知道,王泰对朝廷,是不是真的毫无芥蒂?”

郑二阳的感慨看在眼中,高名衡又是一愣。

“郑大人,何出此言?”

郑二阳对王泰一直是推崇备至,怎么会发出如此的感慨?

“高大人,你可听说山西总兵赵应贵一案吗?”

郑二阳自己倒了一杯热茶,眼神瞄向了高名衡,岔开了话题。

“郑大人,此案惊动朝野,上达天听,朝廷更是颁下海捕文书捉拿赵应贵。赵应贵是王泰手下第一悍将,关外一战,斩杀老奴之子阿济格。没想到,他却是如此荒唐,误了大好前程!”

想起赵应贵干的荒唐事,高名衡摇了摇头,遗憾不已。

赵应贵大破建奴,扬名天下,前程不可限量,却自甘堕落,色胆包天,也不知是真是假?

“高大人,赵应贵掳掠奸.淫晋王妃,你信吗?”

“郑大人,我不信又有何妨?四方会审,赵应贵案铁案如山,难道他还能翻案吗?”

高名衡看了看嘴角挂笑的郑二阳,眼珠一转。

“郑大人,你的意思是……”

赵应贵从军多年,未闻有强抢民女之事。何况河南卫军军纪森严,王泰更不会纵容麾下作奸犯科。

难道真如坊间所传,是有人栽赃陷害赵应贵,旨在对付王泰?

“翻案? 毫无意义!”

郑二阳摇摇头,冷冷一笑。

“高大人,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有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皇上此举,不是在敲山震虎吗?”

高名衡微微点了点头,眉头微皱。

河南卫军骁勇善战,兵强马壮,未有一镇兵马,有如此声势。王泰练兵之能,独步海内。武夫跋扈,难以节制,君王猜忌,清理之中。

只不过以杀“罪不可赦”的赵应贵来敲山震虎,似乎有些想当然了。

王泰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猛人,又岂会在乎区区的“杀鸡骇猴”。杀了他的心腹爱将赵应贵,这不是让人心寒,适得其反吗?

要是他,就会找出各种理由,让赵应贵无罪释放,最多不再带兵而已。

帝王之术,有时候也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了自己。

“高大人,赵应贵被劫,有人说是王泰指使。以大人看来,此事是真是假?”

郑二阳轻声说道,手中的茶杯轻轻转动。

“郑大人,莫非你听到了什么风声?”

高名衡大吃一惊,不可思议地看着郑二阳。

如果真是王泰所为,事情可就闹大了。

“高大人,提刑司有人看到,赵应贵进了宣武卫的大营。”

郑二阳看了看周围,小心翼翼,声音极低。

“真有此事?”

高名衡脸色难看,不由自主,站了起来。

“郑大人,你不会派人去抓赵应贵了吧?”

皇帝要杀赵应贵,王泰偏偏救了赵应贵。王泰手下千军万马,一旦把王泰逼反了,可比李自成的祸害大多了。

看到郑二阳摇了摇头,高名衡如释重负,长长吐了口气坐下。

“郑大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需要从长计议。如今这个情形,千万要保密,否则就是天崩地裂!”

“高大人,我何尝不知道事关重大? 我已经吩咐了下面人要守口如瓶,不能将此事泄露出去。”

郑二阳也是脸色凝重,愁眉紧锁。

“要是打草惊蛇,搜不到赵应贵不说,还惹恼了王泰,万一逼反了他,你我就百死莫赎了。”

高名衡点了点头。郑二阳所做不错,赵应贵已经逃了,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节外生枝,这才是目前最稳妥的做法。

“高大人,要不你去宣武卫,会一下王泰,探探他的口气。宣武卫人多口杂,王泰绝不会将赵应贵放在这里。”

郑二阳低声说道,郑重其事。

“大明内忧外患,天灾**,危机四伏,内有流寇之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不能再逼反一个王泰,大明经不起折腾了。”

高名衡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

“还是不要打草惊蛇。王泰那么聪明,如果提起赵应贵,很容易被他看出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当没有发生过什么。”

最起码现在,王泰还是皇家女婿,还是五省总理,还在对抗李自成。那些个武将文臣,谁不是公心私用。王泰如此,也不意外。

“高大人,你说,这王泰如此聪明,兵强马壮,他不会真的听调不听宣,甚至来一个陈桥兵变吧?”

郑二阳看着眉头紧锁的高名衡,悠悠说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