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90章 夜话

大明匹夫 第90章 夜话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西苑内的一处幽园,崇祯和王泰对面而坐,一旁只有王承恩相陪。

夜宴已经结束,各将纷纷离去,只有王泰被留了下来。

众人自是羡慕。王泰简在帝心,又是皇家女婿,皇帝自家人说话,自然不需要自己这些外人。

“王泰,让你留下来,朕是有事和你相商。”

崇祯摆摆手,示意王泰在凳子上坐下。

“陛下有话直说,臣洗耳恭听。”

王泰在凳子上坐了下来,心里同时想着,怎么向崇祯提一下驸马的事情,看看是不是还有余地。

和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谈婚论嫁,怎么想,他都觉得有些别扭。

“近日,李闯等流寇又在河南、四川、湖广等地闹事,其势复燃,这也是朕不得不让你总理五省军事,目的就是铲除流寇,永绝此患!”

王泰点了点头。看来周廷儒说的没错,选择他为五省总理,确实是有意为之。

“让顾绛去湖广,刘朝晖去四川,赵应贵去山西,河南有李定国,陕西又有你的老部下王国平,整个中原五省,都有你的部下可以调遣。希望你能明白朕的一番苦心!”

王泰脸上一红,他果然是小肚鸡肠,错看了崇祯。

想想历史上的崇祯也是一样,只要相信某位臣子,便是无条件的信任。但他性格过于急躁和猜疑,往往好事做成了错事,甚至是坏事。

“陛下一片苦心,臣回到中原,必会尽心尽力,早日剿除流寇,让百姓安居乐业,还陛下一个清平世界。”

王泰拱手行礼,郑重异常。

“你明白就好。调你的部下董士元到山东去,也是因为山东海防形同虚设,不得不重建水师。让董士元去,至少比刘泽清让朕放心。”

崇祯的话,让王泰吃了一惊。

“陛下,臣想问一下,刘泽清现在是山东总兵吗?”

“阁部递上了折子,就要任命刘泽清为山东总兵,你的好友张元平为山东副总兵,现在再加上一个董士元,山东可以让朕放放心了。”

王泰点点头,微微有些失落。

刘泽清再嚣张,有张元平和董士元在那镇着,相信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陛下,臣不是任人唯亲,刘泽清此人,德行有亏,任他为山东总兵,恐怕会事与愿违。”

王泰把他在运河临清段赈灾,目睹刘泽清陪同周廷儒北上的事情讲了一遍。

果然,崇祯脸色铁青,立刻发作了出来。

“王泰,照你这么说,内阁提刘泽清为山东总兵,周廷儒有瓜田李下之嫌?”

“陛下,刘泽清从江南护送周廷儒北上,臣亲眼所见,不敢妄言。臣举贤不避亲,无论是董士元,还是张元平当山东总兵,总能恪尽职守,捍卫海防。让刘泽清这样的苟营之辈,担当军国重任,一旦建奴从海上入侵,刘泽清能指望吗?”

果然,一提到清军入侵,崇祯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王泰,你的意思是……”

果然,崇祯再一次犹豫不决,如同历史上一样。

“陛下,臣举荐张元平为山东总兵。董士元虽然立有战功,但到山东,人生地不熟,难免需要时间熟悉地方。张元平曾是济南团练总兵,熟悉地方,他本人练兵有方,品行端正,可堪重用。”

王泰自有想法,一旦崇祯否决刘泽清,提董士元,恐怕不太合适。董士元已经任命,而且否决刘泽清,提董士元,一定会遭到周廷儒等阁臣的抵触。

选择和周廷儒有瓜田李下,旁人却不知的张元平,极为容易通过。

“王泰,你的提议,朕会仔细斟酌。不过,这个刘泽清欺君罔上,是万万不能用了。”

果然,崇祯立刻下了决心,王泰的一颗心,也稳了下来。

“陛下,臣再想问一下,臣离任以后,河南巡抚由何人担任?”

看到崇祯的目光扫过来,王泰赶紧解释。

“陛下,臣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河南旱灾蝗灾,百废待兴,新政刚刚开始,一旦由其身不正之人接手,河南的大好局面恐怕会毁于一旦,甚至会陷入死局。况且,新币在河南发行

事关国家币制,国之根本,需慎重为之。”

王泰的话,让崇祯一时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王泰在河南大刀阔斧,得罪了一大批的皇亲官绅,参他的折子能从地上堆到屋顶,他本来已经打算让河南提刑高名衡接任河南巡抚,王泰这样一说,他又犹豫起来。

不是谁,都像王泰这样大公无私,视金钱如粪土。一旦其他的人上任,一番天怒人怨的骚操作,天灾连连的河南,恐怕真的会成为一盘死棋。

“如果你不能继续担任河南巡抚,有举荐的人选吗?”

崇祯的话,让王泰不由得细细品味起来。

“陛下,臣所认识的官员之中,似乎只有孙传庭孙大人堪当此任。”

王泰想了半天,试探性地提出一个名字。

也许只有这位他当年的恩客,能继续继承河南的善政。

“孙传庭负气要强,太过倔强,不过他的能力还是不错,在陕西任上,也是做出了不少政绩。”

崇祯思索片刻,抬起头来,点点头道:

“朕要斟酌一下,朝廷没有旨意到达之前,你还是河南巡抚,不可松懈!”

王泰赶紧领命。他听得出来,崇祯已经有些意动。

“王泰,有件好事,新币在河南运行的不错,在市面上的流通,也是令朕鼓舞。这半年以来,河南使用的新币已经超过 500 万,这意味着,朝廷可以有上百万银两的进项。”

谈到了新币,崇祯变的眉飞色舞,精神焕发,有了几分年轻人的样子。

“不过,在这几个月,市面上也发现了不少假币,搞的民怨沸腾。不过,依照河南的鉴别之法,新币终于推了开来,假币式微,无处藏匿。王泰,你又立了一功啊!”

王泰也是振奋,赶紧开口。

“陛下,其实新币推行,全在于律法保护。人心逐利,必会造假,要以刑罚和律法保护。说起来,又是吏治的事情。”

王泰的话,让崇祯连连点头。

河南新币推行,银行辅之,皇亲国戚、豪强官绅,就连普通百姓家所藏的银子,都给拿了出来,新币流通,百业兴旺,河南的新局面,让人刮目相看。

正如王泰所说,河南真成了一国之国范。

还有,番薯在北方大量种植,也使得流民、饥民数量大大减少,民乱虽此起彼伏,但规模和次数,显然小了许多。

“王泰,有一件事说出来让你高兴高兴。四川巡抚傅宗龙上折子说,番薯在四川种植大获成功,救活百姓无数,使得从贼的百姓大大减少。朕这里,又给你记了一功。”

“陛下,臣不敢贪功。这功劳应该归陛下和傅宗龙傅大人。要不是陛下让傅大人任四川巡抚,要不是傅大人让百姓在四川种番薯,百姓怎么能吃饱肚子?此事和臣无关,陛下不妨记自己一功。”

王泰说完,和崇祯面面相对,都是哈哈笑了起来。

王泰是发自内心的兴奋。

这让他想起了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来。

公元1668年,四川历经战乱,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一些州县的原有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此时距离张献忠进入四川,已经过去20多年,而张献忠在四川也只待了一年多。既得利益者吧。既得利益者把四川人口的凋零,归在了张献忠的身上,并有他杀了六万万人之多。

何其荒谬!

时移世易,现在四川百姓能够吃上番薯,活民无数,也算他出了小小的一份力了。

“王泰,你席间所说的练饷之事,朕也明白,但苦于没有破解之法。此弊政事关者大,朕也是寝食难安啊!”

没有了旁人,崇祯眉头紧皱,对王泰也是据实相告。

“陛下,我大明积重难返,积弊太多,若不壮士断腕,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王泰也是掏心掏肺,丝毫不加掩饰。

先不说土地兼并,光是一个吏治**,就能要了大明朝的命。

“照你所说,从何处下手?”

“改革,一场从上而下的改革。一为军事,提高军人

的地位,提倡尚武之风;发布征兵令,凡年龄达18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

二为惩治吏治**,杜绝贿赂,成立防腐反贪衙门,制定相应条例,杀一批,抓一批,打一批,提一批。”

三是解决土地兼并,清丈田亩,有田者依田亩纳税,无田者分田,但允许土地流转买卖。

四为统一币制,如河南一样,设立银行,撤消工业、商业的行会组织,譬如危害极大的晋商商会,推动工业、商业的发展。

只要解决了这四个问题,我大明面临的所有困端,必将烟消云散!”

王泰面色通红,郑重其事,振振有词。

大明王朝,要是不进行一场从上而下的改革,恐怕就是一场从下而上的革命了。

大明还没有到病入膏肓的地步,还能通过一场场重要的手术来解决问题。要是任由病患发展,而不采取措施,那就只能等死了。

“预备役、工业……”

崇祯显然听懂了大部分,但一些新名词,还是让他迷迷瞪瞪。

“陛下,预备役相当于卫所屯田的军士,既是军人,又是百姓,不过预备役是面对所有适龄年轻人,训练也和军士一般。至于工业,就像种庄稼等是农活,属于农业,河南造的瓷器、肥皂、玻璃等,这些和土地无关的,需要一定技术和人员的,就是工业。”

“你这么说朕就明白了。至于银行,你已经在河南试行,作为新币的保证,这个朕也见识过。”

崇祯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这个王泰,一肚子奇谈怪论,似乎并非夸夸其谈,比周廷儒名堂可是多多了。

“军事、吏治、土地兼并,谈何容易啊!”

崇祯摇头苦笑,笑容苦涩。

“就说这土地兼并,别的不说,光是那些藩王,皇亲国戚,他们手中所占的田地,又该如何? 朕总不能推翻祖制吧?”

“陛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高皇帝在世,一定让你大刀阔斧,革除弊政。相比违反祖制,丢掉大明江山,恐怕更让人痛心疾首吧?”

王泰脱口而出。崇祯有能力,年轻力壮,如果能够来一场“明治维新”式的改革,大明王朝的未来,值得期待。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大明一定会走上正途。

“当”的一声,杯子中茶水四溢,崇祯怒容满面。

“王泰,你大胆!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这是违背祖制,大逆不道!”

王泰赶紧离开座位,跪在地上,以头伏地,犹自嘴硬。

“陛下,自古变法,未有不流血者,陛下要重振大明,让大明国祚永存,必要变法。臣愿为陛下冲锋陷阵,所有的罪责,都由臣一力承担!”

王泰的决定听在耳中,像是挑战,崇祯脸色通红,咆哮了起来。

“一派胡言!王泰,你是危言耸听,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

“陛下,臣错了!”

王泰连连磕头,心中却是极其失望。

“王泰,你真是狂妄之极,狂妄之极!”

崇祯大声训斥着跪在地上的王泰,脸色难看,胸膛起伏,显然十分愤怒。

远处聆听的周皇后和坤兴公主,赶紧跑了过来。

“陛下息怒!”

周皇后劝了崇祯几句,对伏地不起的王泰轻声说道:

“王大人,天色不早,你回去歇息吧。陛下也是一片苦心,你不要放在心上!”

坤兴公主上前,把王泰扶了起来。

“陛下,臣告退!”

王泰肃拜一礼,崇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王泰低头退了出去。朱妙娖想去送王泰,却被父亲喊住。

“陛下,你这是何必!王泰所言,皆是一片公心,并无私心杂念。你对他,太苛刻了!”

周皇后摇了摇头。她听的仔细,王泰忠心耿耿,崇祯实在没有必要这样对他。

崇祯的愤怒荡然无存,他看着王泰的背影,幽幽叹了口气。

“王泰啊,他就是太廉洁、太能干、太聪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