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40章 夜变

大明匹夫 第40章 夜变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年二月初三、子夜。

与襄阳隔水而望的樊城,位居南阳盆地南侧,汉水之阳,由于商业的繁荣,地理的优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偏左临安,终其灭亡,整整百余年,樊城为江北的桥头堡,争战之激烈无不用其极;南宋京湖制置使孟珙镇守樊城十数年,功勋卓然,也足见襄阳与樊城唇齿相依。荆襄屏障湖广,不知多少先人洒热血,抛头颅,足证其为必守之险地。

明弘治十六年,也就是1503年,襄阳官府在汉水上建了一座桥,方便襄城和樊城的居民过江。大桥历经一年建成,桥身由72条小船拼成一排,两根粗大的铁索横穿汉江,拉住江中的小船, 汉江两岸各有一个用于拴铁索的铁桩,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济汉桥。

秋冬枯水季节,在船与船之间搭上木板,以济行人。春夏丰水时节,船与船之间的木板拆掉,桥梁不通,以船过岸。

处于汉水北岸的樊城挹秀楼,与汉水南岸的襄阳汉皋楼隔水而望,隔岸相对。如今,夜幕低垂之下,挹秀楼及身后的樊城,都是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四更刚过,挹秀楼上,寒气逼人,徐未朝、韩未波几人和黑暗融为一体,一动不动,正在向汉水对岸的襄阳城张望。

“老韩,你说,张献忠这厮,他真的敢偷袭襄阳城吗?”

徐未朝轻轻搓了搓手,连续观察了两个时辰,全身冰冷,只有不停地轻声走动,才能抵御寒冷。

“我也不知道,军中的规矩,士兵只能服从军令,咱们只管执行就是了!”

韩未波裹紧了身上的衣服,他的脚已经发麻,却只能轻轻走动,针扎一样疼痛,却不敢发出任何响声。

“老韩,这天气,可真够冷的! 要是抓住了张献忠,我一定也让他尝尝这滋味!”

徐未朝轻声说道,头也不回,一直盯着对岸。

“这就不错了!”

韩未波又走了几圈,终于缓了回来,脚也恢复了知觉。

“听说南阳卫的兄弟已经过了汉水,就藏在襄阳城周围的山中,你说,他们荒郊野外,遭不遭罪?”

徐未朝点了点头,不由自主看向了身后的樊城。城里城外关卡驻扎了整整万人河南卫军,再加上过江的六千人马,襄阳城中潜伏的两千人马,看来这一次,巡抚大人是要玩大的了。

“老韩,听说洛阳城那边,已经打起来了。闯贼几十万大军,把洛阳城围的水泄不通。也不知道大人是怎么想的,不去管洛阳,非得跑到这襄阳城来!”

徐未朝的抱怨听在耳中,韩未波看了看徐未朝,冷笑了一下。

“校长做事,难道还需要你我这些军中小卒指手画脚? 再说了,洛阳城有7000卫军,还有河南各地的官军,足可以保洛阳城无虞。你就稍安勿躁,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老韩,你说的没错。校长亲自坐镇襄阳,必有大事发生。 ”

徐未朝尴尬一笑,也不生气,二人虽一个乡兵老兵,一个河南新募,脾气相投,都是军中好友,又是武备学堂同期学员,交情莫逆,平时谈论战事战术,脸红脖子粗,但却是从不因此影响二人感情。

“徐兄弟,你不知道,大人做事,从来都是未雨绸缪。就像当年增援济南城,兄弟们都说大人一意孤行,到了才知道大人是未卜先知。大人,可不是一般人,他决定的事情,从未出错,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了。”

仿佛觉得自己说的有些过火,韩未波又解释了

几句。

“老韩,你不用解释,我也希望张献忠能来!”

徐未朝嘿嘿一笑,低声道:

“赵指挥使可是说了,这一仗打好了,就可以算咱们提前毕业。到时候,咱们就是名正言顺的军官了!”

他们这些武备学堂学员,自前年九月进入学堂,整整一年零五个月,按照武备学堂的学制,一年半学堂学习,半年的演习。如今战时,一切从简,一场战争,便相当于毕业实习了。

“看来,张献忠来偷袭襄阳城,也不是什么坏事!”

韩未波也是奋然,低声说道:,话语里有些遗憾。

“可惜没能去襄阳城潜伏,那不知道有多刺激!”

听韩未波情绪有些低落,徐未朝赶紧宽慰了起来。

“老韩,有的是机会。这一仗,咱们要好好表现,绝不能出错! 否则,会让其他兄弟瞧不起,也让上官们看不起!”

韩未波点点头,刚要说话,猛然看见对岸的襄阳城火光冲天,整个上空都亮了起来。

“张献忠,真……的来了!”

徐未朝目瞪口呆,他隐隐能够听到对面襄阳城中传来的喊杀声。不用问,这准是张献忠来偷城了。

“徐兄弟,你下去向赵指挥使禀报,我在这里盯着!”

韩未波一边看着对面襄阳城的动静,一边向徐未朝叮嘱道。

徐未朝应了一声,转身向楼下而去。

樊城城墙上,赵应贵看着对岸火光冲天的襄阳城,面色平静。他身旁的一众将领个个同样目不转睛,不发一言。

“赵大人,咱们如今该怎么办? 流寇一旦过河,岂不是凶多吉少?”

樊城知县一脸的苍白,发抖的手指,更是显露出了他内心的惶恐。

知县旁边的守备、县丞等一城樊城文武官员,个个面色难看,犹如末日来临一般。

“杜守备,船只和水军准备好了没有?”

赵应贵嫌恶地看了一眼知县等人,头转向了旁边的樊城守备。

“将军放心,大小200多艘船只,包括需要的草席,已经全部准备妥当,可助大军同时过河。另有十几艘水师战船,200水师官军,可助大军封锁水面。”

樊城守备恭恭敬敬地回道。他是个明白人,也看得出来,这些家伙军容鼎盛,军纪森严,那一门门的火炮,一杆杆的火铳,让他心惊,也同时心安了下来。

“守备大人,在下多谢了! 这次若是能大获全胜,在下一定记你一功!”

“将军客气了,下官多谢将军!”

樊城守备眉开眼笑,赶紧谦让。

“宋知县,区区流寇,我河南卫还不放在眼里。张献忠再横,他比鞑子还凶吗?我秦军自跟随王大人出征以来,还没有怕过谁!”

赵应贵的话,让樊城知县满头大汗,连连点头。

“赵将军说的是! 下官多谢赵将军了!”

赵应贵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大小官员,目光变的狠厉。

“诸位,城中安定,就靠诸位了。到明日大军出城之前,樊城只进不出,任何人胆敢违抗军令,休怪军法无情!”

众人战栗,一起肃拜。

“全凭将军定夺!”

四更时分,襄阳城中,兵备道衙门,兵备副使张克俭刚刚巡察了城防,正在回衙途中,忽然发现,城中大火,鬼哭狼嚎,兵丁惊慌失措,满街流窜,百姓

紧闭门窗,城中乱作一团。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卫士拽住一名逃兵,“啪啪”两巴掌下去,逃兵才恢复了几分平静。

“大人,承天寺起火,南门、端礼门、襄王府各处火光四起。有人说,献营的流寇杀进城了!”

“承天寺! 献贼!”

张克俭眼前一黑,差点站立不稳。

承天寺那些杨嗣昌的使者,不就是他昨日清晨亲自安排进城的吗!

“大人,咱们这可怎么办呀?”

“这可怎么办呀?”

张克俭从恍惚中恢复了过来,他定了定神,大声道:“去城墙! 说什么,襄阳城也不能落入流寇的手中!”

张克俭大踏步向前走去,没有迈出几步,前方火光冲天,身穿红色箭衣的狂徒数十骑,他们沿街纵马奔驰,大声呐喊,狞笑尖叫,见人就砍,逢人便刺,百姓官军惊慌失措,犹如丧家之犬,慌不择路。

看这些狂徒的方向,竟然是直奔府衙。

张克俭等人赶紧躲到一旁,等这些狂徒远去,才惊慌向前,等到了理刑厅西夹道,竟然有城内守军三四百人,手持兵器,凶神恶煞,前呼后拥,口里大声喊着“反了、反了”,冲进了襄阳府衙门。

“这些个禽兽,他们要做什么?”

张克俭脸色煞白,浑身发抖。

“大人,这是南城的守军,看样子,他们……哗变了!”

卫士惊恐地说道,四下打量,人人拔刀挺枪,如临大敌 。

城中喊杀声一起,襄阳知府王承曾就不知所踪,再加上布置城防的兵备副使张克俭迟迟不来城墙,墙上的数千守军群龙无首,纷纷逃窜,一些甚至蜕变成乱军,开始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起来。

城内火光四起,喊杀声不绝,街上都是乱军,四处乱作一团。火光照在张克俭等人的脸上,惶惶然不知所措。

“王知府人在何处? 襄阳守备何在? ”

张克俭气急败坏,胡子颤抖,脸上的干肉也不断收缩。

“大人,现在找到他们又能怎样,还不如快些想办法逃出城去!”

卫士个个面无人色。献营杀人如麻,谷城、房城的前车之辙就在那里,一旦被他们围了,只怕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不能出城! 城中还有襄藩,一旦失陷藩封,老夫死无葬身之地!”

张克俭反应过来,断然拒绝了卫士的提议。

“大人,城墙是守不住了,不如退往襄王府,凭借襄王府的萧墙固守?”

张克俭方寸大乱,连忙点了点头,在一行卫士的簇拥之下,急匆匆向襄王府而去。

可怜了固若金汤的雄城,在一群尸位素餐的“精英”们的“齐心协力”下,已经是纸糊的灯笼,不堪一击了。

“兄弟们,打开城门,杀退子城上的官军,放下吊桥,迎接大军入城!”

张定国纵马砍翻了一名惊慌逃窜的溃兵,顺着马道打马而上,登上城墙,借着火光,眼前的情景让他目瞪口呆。

护城河上,南面城外的子城上,官军全无,看样子城中大乱,这些官军害怕被对方内外夹击,他们干脆放下吊桥,逃之夭夭了。

天下重镇、固若金汤的襄阳城,已经向献营将士打开了怀抱。

“点起火把,放信号,让大军进城!”

张定国的声音里,有着压抑不住的狂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