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寒门宰相 > 一千七十一章 问策

寒门宰相 一千七十一章 问策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7:01 来源:笔趣阁

章府内外,甲士环绕。

章越拜在天子面前,自称疾以来,君臣二人其实已是大半年没见了。

虽不见面,但君臣倒也书信往返。

君臣之间有所默契。

毕竟是人治。

章越称疾之后,官家也没有裁员裁到大动脉之感,作为大臣章越也自没有天下非你不可的觉悟。

如今天子亲临,不知何故?

官家看了章越片刻道:“卿倒是没变,可这些日子朕却是显老了。”

章越看了官家竟已是两鬓斑白道:“臣近来身卧草庐不能为陛下分忧……”

官家听章越说完,伸手一止当即拿起他竹榻旁的书卷道:“卿是未卜先知,料事如神,朕看有些话奏疏说不清,便来看看老臣,卿为何说自己不如诸葛亮呢?”

章越心道难怪官家亲顾茅庐,原来是三路告捷了。

章越道:“蒙陛下挂念,当年诸葛武侯在荆州,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游学,三人读书皆务于精熟,而诸葛武侯读书只是观其大略。诸葛武侯言三人,可官至郡守刺史。”

“臣读书也是务于精熟,说来也只是郡守之才而已,蒙陛下器重,才拔擢于宰辅之位。”

官家道:“朕拔擢卿于宰臣之位,是因卿能干。”

顿了顿官家笑道:“是了,读书务于精熟不好吗?”

章越谨慎道:“好,但不如观其大略好。”

“务于精熟是学而知之,而观其大略是生而知之,诸葛亮少有群逸之才,又出身官宦世家,故能观其大略,而臣愚钝,所学唯有勤勉日进而已。”

章越说完一旁章丞、石得一、徐禧想笑又不敢笑。

章越言下之意,诸葛亮靠的是天赋,我他娘靠的是努力。这话说得实在不要脸至极,十七岁中状元的人,居然说靠的是努力而不是天赋。

天下岂有这般厚颜无耻之徒。

章越知道自己说了别人也不信,自己确实是平庸之才,他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没有诸葛亮那般逸才,年少时完全是靠着梦中开挂读书的功夫才有的今日。

什么生而知之?一开始认知就是满级的存在。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算出来就是最优解。

而学而知之,你要经过漫长的‘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的过程。你一开始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蒙着眼睛到处去撞。

从底层往上爬的人,往往就是如此,等你有了视野和格局后,人生已过半。

官家笑道:“一个生而知之,一个学而知之,诸葛武侯是前者,而卿正是后者。”

章越笑着默认了。

徐禧,石得一,官家都以为自己未卜先知,浑似诸葛武侯无所不能,所以亲顾茅庐请教自己大局下一步当如何擘画?

此中误会就大了,若自己真有指挥宋军打赢这一战的本事,当初又何必反对伐夏呢?

内侍给摆上了御座,官家一挥长袍坐下道:“朕方才闻令郎言前朝命相张咏之诗,却想到当初张咏与寇准劝学之事。”

“张咏曾言寇准奇才,但可惜学术不足,故而张咏见寇准时言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当时不解,回去读书见‘霍光不学无术"之语,方知张咏之意。”

“卿有大才,亦有学有术,胜过寇准多矣,在伐夏之事上

章越在主张伐夏之上一贯主张缓攻浅攻,但天子要急攻猛攻,所以他才退出中书。在这个事上天子已不信任自己,所以章越退一步,让天子用他觉得可以信任的大臣。

章越道:“臣愚钝,在此事上臣不敢言语。”

官家则道:“此番三路伐夏,三路皆捷,卿既早已知之,为何劝朕不可伐之?”

章越道:“三路皆胜乃臣意料之中。”

“其一夏人野战并不如我,以往胜我,皆知诱我出塞再聚而歼之。此番伐夏,两军对垒夏断不如我。”

“其二这些年陛下励精图治,西军厉兵秣马,又兼有种师道,种谔,刘昌祚等名将相佐,胜之不难。”

“其三乃西夏内有不和,夏国主与梁太后梁乙埋争权,出兵之初必号令不一,无法整齐,故给了我们可乘之机。”

“所以臣料三路告捷,非臣未卜先知之故。”

官家有些明白了,他道章越有何之能,原来也并不在他意料之外。这些年西夏战力下滑,宋军战力上升,此乃不争之事实。难怪章越能未卜先知得出如此判断。

官家问道:“卿以为三路告捷后,下一步当如何?”

章越闻言道:“臣……”

官家道:“你我君臣之间,言之无妨。”

章越道:“见好就收,熙河路与泾原路取鸣沙后,在此立寨设防,至于鄜延路以收取夏州、绥州、银州、宥州、石州为止。熙河路则以收取兰州为止。”

有一句话,章越没有说出来,如此便没有丧师覆军之危,纵有小败,亦不致有大败。

章越想要说,但最后没说出。

说白了就是宋军的后勤补给不行,只能进行礼拜攻势,前面胜不出意料,一旦超过必要的天数就撑不住。

而西夏一开始被打蒙了,后期针对宋军大纵深防御弱的特点,断其粮草,骚扰补给,宋军则必败。

所以章越一直主张要浅攻,打一段停一段。

官家道:“卿所见朕会考量,朕已命熙河,泾原,环庆三路保王中正一路兵马后勤,又让河东,鄜延保障高遵裕一路兵马。”

“必不会有失。”

章越看天子就知道他又没将自己的话听进去,只能道:“陛下,种谔轻易冒进,不可授他便宜行事之权!”

官家笑道:“朕知道了,卿的身子近来如何?”

章越道:“臣之咳疾尚未痊愈!”

官家听明白了章越的言外之意道:“也好,卿好生休养,朕过些日子再来探望卿家!”

说完官家就起了身。

这是拿我当谋士来用了…章越则道:“君恩深重,臣肝脑涂地亦无法报答。”

章越与一家人一起亲自送天子出府,但见府内府外甲士撤离。

而到了府门之前,围观目睹天颜的更是人

山人海,众人皆称赞天子礼遇宰执之盛!

恐怕普天下也没有几个宰执,能得天子亲临探望视疾了。

当即御驾离开,章越目送御驾心道。

他知道天子的发心是好的。

譬如王安石,司马光诸臣之发心,二人何尝不是为了天下,为了社稷,为了百姓,但为何二人会南辕北辙,水火不容呢?

但天下之善恶是非,实不可只问其心啊!历史上这般的事太多了,一句发心是好的,便可以免去错误吗?如此说来王莽也可以称是圣人了。

回府时章丞看章越忧容满面不由问道:“爹爹,陛下亲顾茅庐,君臣恩遇至此,古今没有几人比得上爹爹了。”

“为何爹爹仍是如此忧虑?”

章越闻言苦笑道:“到了我这一步,又岂是为了个人荣辱而忧。”

……

数千之里之外,当天子亲顾茅庐问策于章越时。

西夏朝堂。

梁乙埋,梁永能皆败军而归,李清不言语,他心道早依我说来,早割让了定难五州,便不会有此事。

坐在李清之后的国主李秉常默然不语,梁乙埋,梁永能惨败后,继续主张对宋作战的将领不仅没少,反而竟纷纷请战。

梁乙埋道:“如今之策,唯有再向大辽求援!只要皮室军一到,宋军必连夜卷甲而逃。”

李清道:“不可,这些年辽国借观礼为名,数次打探我国路径,其意昭然若揭。辽国不可信。”

梁乙埋道:“陛下,如今唯有大辽能救我。”

李秉常从善如流地道:“知道了,朕以驼马进贡辽国,请辽主出兵来援。”

被种谔杀得大败的梁永能道:“陛下,如今已是探明,鄜延路方向东朝有十几万兵,还有两倍以上的民役。”

“至于泾原路,熙河路加在一起不到十万,两路都是冲兴庆府而来。”

“当怎么办?”

这时一位老将步出道:“陛下,东朝兵势极猛,我看不如不拒之,只要坚壁清野,纵其兵马深入,然后我们聚兵马于兴灵二州,以轻骑抄掠其粮道,东朝诸军无食,可不战而困。”

梁乙埋,梁永能皆道好。

“还是这老办法可用,当年我们不敌宋人,便用此法。”

李清质疑道:“可凉州,兰州正遭南人,青唐围攻,如今弃了怎么办?”

“顾不得那么多了,先杀破了当前东朝兵马再说,”李秉常拍案而起道:“立即传令调十二军监司兵马及桃堆精兵,全部来援兴庆府。”

众将见了国主虽年轻,倒也富有决断。之前一直说他一意亲善宋朝,但大时候还是能把得住的。

夏国在初期被宋朝打蒙了之后,迅速调整战略。

从原先据敌国门,先破一路,立即转为坚壁清野,放弃外围,将重兵集结于兴,灵二州。

于是宋军鄜延路军进兵极顺,一举克复了几乎沦为空城的夏州、绥州、银州、宥州、石州。

高遵裕大喜立即向奏捷,自己盘踞兵马巩固数州,而让种谔进兵兴州!

而熙河路,泾原路两路兵马也在鸣沙会师,并发现了西夏兵马窖藏了军粮几十万,顿时一直困扰泾原路宋军的军粮问题也解决。

王中正则继续北上,依计划攻打西夏重镇灵州!

一时西北前线捷报频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