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寒门宰相 > 一千七十章 三顾频烦天下计

寒门宰相 一千七十章 三顾频烦天下计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7:01 来源:笔趣阁

等蔡卞将章越的信给官家时,官家也是将信将疑。

官家对徐禧,蔡卞道:“章卿,真可未卜先知否?三路皆有捷报,难道真如此顺利不成?”

徐禧道:“陛下,依臣所见,此番伐夏虽最后必胜,但不会这般一帆风顺。”

“如今在甘凉,兰州吃力,可见西夏对我侵攻有所预料。”

官家问道:“可是朝中有大臣泄密?”

徐禧立即道:“此臣不知。”

官家皱眉,他这几日染疾不起,因之前攻夏之事操劳过度,又闻大军攻兰州,结果在坚城之下受阻,又忙又揪心之下病倒了数日。

官家的病与仁宗皇帝和父亲英宗皇帝非常相似,先是晕厥然后全身动弹不得,无法理事。

官家询问了片刻,又是一阵心悸。他身子还没有完全好转,又将军务全部总揽。

徐禧,蔡卞见了都是暗暗忧心,同时又觉得天子对西夏战事操纵太过,他令攻夏诸将无论细微之事都要上奏,以便他掌握全局。

而天子自己呢?

之前没有累趴下时,就一整夜一整夜不睡,而从西北来的边奏就没有一刻消停过,每一会就是一班,一会就是一班,简直是络绎不绝。

官家回复又是勤奋,众将奏事给他,他写个‘知道了"或是‘阅"就行了。

但官家没有,每事回复得都很仔细,有时候比众将写给他的奏报还要更长,几乎每一事都要叮嘱,都要在他全局之中。

这样固然可以使众将觉得官家对这一次伐夏之战的极度重视,但也令众将奉行时生出迷茫,更不敢自作主张,在兵事有所异见。

尽管章越等大臣一再劝天子,这一次出兵西夏不要再搞‘将从中御",但官家答允了,可是极强的自责心令官家放不下对伐夏之战的关切。

几乎官家对众将每一事都要有所指示,是千叮咛万嘱咐那等,将自己安排下达给众将。

徐禧,蔡卞所知每个将领都觉得压力巨大。

当然好处也是有的,官家始终将全局掌握,他对局面有着清楚的认识,几乎给众将每一疏,最后一句话都是以攻取‘兴灵为要"。

任何战术,都是以服从攻取兴灵二州的大战略而存在。

眼下官家身体稍稍康复,便急着处理军务,一副要将以往失去的时间补回来的意思。

徐禧,蔡卞见了又是感动,又是担心。

二人与天子商议军情至深夜,这时候熙河路、鄜延路、泾原路陆续有捷报传来。

最先传来胜机的是熙河路。

原来章直从会州出兵,至屈吴山击破夏军,斩首数百,又抵天都山,再次击破了夏军,又斩首数百,并提前数日抵达泾原路边界。

而鄜延路方向,是官家最寄予厚望的,

种谔也是率鄜延路兵马兵贵神速地进兵,官家担心种谔出兵太快,中了西夏的埋伏,连连让他谨慎行事,听从高遵裕的指挥。

但种谔却没有听从官家的安排,一路连战连捷,攻西夏米脂寨三日不下。

西夏八万援军赶到,与米脂寨中兵马两路攻种谔,结果反被种谔杀得大败,斩首五千级。

杀败西夏援军后,种谔又攻下米脂寨。

种谔以捷报送入京师时,官家又惊又喜,当即收回前命,让种谔自行领兵,不用事事听从高遵裕节制。

而泾原路方向则有西军名将种师道、刘昌祚,他们才刚出界便遭遇到西夏兵马主力,也就是西夏国相梁乙埋所率的左厢六路兵马。

其实梁乙埋也没有将左厢带齐,他出兵时听说种谔攻米脂寨,便分出部分兵马去支援。

与种师道,刘昌祚交战后,梁乙埋顶不住宋军的攻势。

夏军小退之后,宋军竟全军压上,梁乙埋大败,被宋军斩首两千五百余。

眼见三路告捷,官家大喜,一下子缠绵多日的疾病也是不药而愈,当即对石得一道:“章卿,真是读书人,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事。”

徐禧喜道:“那也是陛下圣心独运之故。”

官家道:“朕非圣人,之前吕公著,孙固反对朕伐夏时,朕也曾举棋不定过,似想放弃伐夏之意。特别是朕看苏轼往湖州任上奏疏言‘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竟如此激朕。”

“千难万难之际,朕还是坚持下来。朕不愿子孙史书言朕,固然守成有加,然碌碌无为之君!”

说到这里,官家也是百感交集。

“朕听闻有人言,此番伐夏章卿也是两难,听说有人以诸葛武侯反对先主伐吴而后戡乱。朕不悦其言。朕不是先主,夏也非吴国,宋亦非蜀国可比,唯章卿之忠可比武侯。”

徐禧道:“陛下,此乃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

官家看向徐禧道:“卿也很好。”

徐禧与天子君臣相得后道:“陛下,这下一步如何,还当问章相公。”

……

章府之内。

大化不自言,委之在英才。

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

……

章越听着章丞背书,躺在竹椅上微微小寐。

章丞颂得这首是张咏的《劝学。

张咏也是寒门宰相,这首劝学,也是激励了无数寒门读书人向上的文章。

常有人将自己写给仁宗皇帝的《辞三传疏相提并论。

这《辞三传疏是自己在太学时,仁宗皇帝授予他章越三传出身时推辞所书。这篇文章乃章越仿《送东阳马生序所写的。

当时可谓享誉一时,而如今过了十几年后,居然再度流传。

特别是官家让太学增收学生后,无数寒门子弟得入其中,使得这篇文章再度在读书人中产生共鸣。

不少人便拿此篇与张咏当年鸣世的《劝学相提并论,而更多的人则称此文更是过之。

章越为相之后,因改革役法之事而毁誉参半,同时遭到了不少新党和旧党的怀疑,有人便拿章越过去的事挑刺。一日有个年轻的官员言章越此文写得实在是矫情至极,实为仁宗皇帝庆历兴学歌功颂德。

章越正好路过听见了,对这名官员他则言道:“你只道我是歌功颂德,其实

我之意只在劝学而已。”

当即章越对这官员说道“余幼时即嗜学……我等寒门出身的子弟,不嗜学之名哪得从藏家借书而观之?”

换了一般人家,吴家会借书给他吗?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人之先达执经叩问……吾少年不借读书的名义,如何能接近贵人?得名师教之?恐怕是连乡里贤达的面也见不得?”

自己年少能如何入章氏族学,并得章友直,欧阳修,陈襄这等名师大佬点拨?

是靠送礼?是靠巴结?还不是对方看在你读书心诚,是个可造之才的份上,才愿意栽培你。你没考个大学,专家教授们凭啥来给你指点迷津。

“余侍立左右,援疑质疑,俯身倾耳,或遇其叱唑,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待其欣悦,则又请焉……一介寒门子弟,贤达对你时,何尝放在眼底,你若不神色恭顺,他何尝会真心教你。”

求师问道,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收拾起自己的玻璃心。大佬很忙的,凭什么费那么多功夫和耐心教你。不懂就问,被骂是正常,不要大佬骂你一句,就开始龙傲天模式,用话怼了回去。一定要记得是你求人教你,不是别人求你来学,态度要摆端正了。

在读书明理上,向人低头不丢人。

当年章越诗赋不成,陈襄教时没少斥责过,但只要你诚心向学,资质不是太差,人家终肯将真本事教你的。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家境贫寒又如何与身家万贯的同窗相处,唯有心底的志气与勤勉不弱于人也。”

同学们都是左阿迪右耐克,我脚上唯有补丁版回力,如何能心态不崩?事实上若没有长期的目标和日复一日坚持,没有老师对你的赏识及知书明理的馈赠,心态很难不崩的。

最后章越还装逼地对那官员道了一句当年文中不曾有的话:“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中年,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说完章越没看这位官员脸色便走了。

为什么此文那么有共鸣?因为寒门们从文章里,看到当年的自己。奋斗那么多年,今日才能有微末成就。

惟精之道就是既要又要,如何能站着把钱挣了?读书。

要跨越阶层,没什么秘密。

世无青云之路,唯有书山有路勤为径。

送东阳马生序,不对,是辞三传出身疏都秘诀都告诉你了。

要想命运垂青于你,唯有勤奋勤奋再勤奋,读书读书再读书,直到你藏货于身的时候。

章越躺在竹榻上小寐,想起了许多当年读书时候的事,师父师娘,郭林,那南浦溪,一切历历在目!

小寐中章越忽然发觉,章丞的读书声怎么停了。

章越睁开眼睛,惊觉得四周多了很多人,却又鸦雀无声。

一位身穿明黄色袍服之人,站在自己身旁数尺之处。

章越一个激灵,立即从竹榻起身下拜道:“臣死罪!”

对方笑道:“昔先主亲顾茅庐时,诸葛武侯正泰然高卧!今朕同效如此,望没有惊到卿家。”

章越道:“臣岂能比武侯,臣不过……一介寒门书生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