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516【收买官心】

梦回大明春 516【收买官心】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京城,西北郊,好山园。

这里大概是清代颐和园的位置,朱厚照当初打造豹房的同时,也在城外打造了一个“好山园”。

什么盐法、棉法,朝堂闹得不可开交,朱厚照却连豹房都不住了,直接搬去西北郊的好山园散心。那里有山有水,环境舒适宜人,便是起沙尘暴,也比城内更小得多——历史上,万历皇帝也喜欢躲在这里,而嘉靖更喜欢住豹房。

“陛下,可试炮否?”王渊的小舅子黄峰问。

朱厚照笑道:“便试炮。”

黄峰高兴道:“陛下命令试炮!”

本该今年病逝的林俊,此时还活得好好的,而且住进了皇帝的好山园。

延寿这事儿很正常,历史上的林俊喜滋滋复官,莫名其妙卷进大礼议朝争。他本来两不相帮,只想认认真真做事,可争斗起来谁顾得上做事啊?一连上了八封奏疏,都得不到嘉靖皇帝采纳,心灰意冷只能辞官。而且还无法坐海船回去,只能一路舟车返回福建老家,半路受冷生病,回去没多久就一命呜呼。

如今林俊可省心得很,不再关心朝政,每天蹲在皇家园林里改造火炮。

眼前这门火炮,已经不是佛郎机炮。它的内炮管由钢材铸成,外部却包了一层熟铁套,同时兼顾炮身强度和韧性。而且在承受相同膛压的情况下,还有效减轻了炮身重量,两个士兵就能轻松抬起。

“轰!”

一炮射出,弹丸飞得老远。

侍卫们拉着绳索丈量,然后跑回来报告:“启禀陛下,弹丸落地处,足有一里半(840米左右)。”

朱厚照非常高兴:“好,很好。炮身未增大,药子没加多,此炮的射程却提高将近半里!林先生,你居功至伟。”

林俊也很兴奋,拱手道:“陛下谬赞,都是物理门人多方协作而成。”

朱厚照跑过去,近距离观察一番火炮,好奇道:“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林俊解释说:“如今火炮有两种,一种是大明的前装炮,一种是佛郎机的后装炮。前装炮虽然威力大,但射速实在太慢,因此臣就一心改进佛郎机炮。佛郎机炮最大的弊端? 便是气密性不足,而且非常难以改进。臣与物理门人潜心研究一年多,完全重新设计了炮尾,采用竖直闭气的尾闩? 再用螺旋丝口铁栓将其顶紧。”

真就只是对佛郎机炮的改进? 但采用的气密技术,却是“阿姆斯特朗回旋炮”尾闩。这种设计的出现? 本该在1855年? 如今直接提前三百多年问世。

欧洲人走了很多弯路? 他们先学会东方的前装炮,又自己发明了后装炮,接着再跑去发展前装炮。在此期间? 前装炮发展了三百年,已经很难再改进了,于是又回来研究后装炮。

佛郎机炮本来就是立式炮闩? 但因为设计缺陷,始终都要漏气。林俊修改了整个炮尾? 又在立式炮闩的基础上? 增添了螺栓设计? 这属于近代后膛炮的过渡性。

膛线?

抱歉? 没有。

王渊倒是跟林俊提过膛线,但林俊一门心思解决气密性问题,暂时还没有去研究膛线有啥作用。

朱厚照拍着炮身说:“有此神器,若再造得大一些,一炮可糜烂十里也!”

林俊说道:“大明的敌人在北方,蒙古骑兵来去如风,还是多造这样的小炮更合算。此门火炮,轻巧便利,便没有轮子,两个士卒也能抬起,四个士卒可以轻松抬着走。”

“也对,用这种小炮对付骑兵最方便,”朱厚照开心笑道,“此炮不可再叫佛郎机,便唤作……嗯,骠骑将军炮!”

“好名字!”林俊也是会拍马屁的,他还指望皇帝拨发研究经费,还指望着继续在皇家园林造炮呢。

朱厚照说道:“你带着那些物理门人,继续改进这种火炮。争取打得更远,瞄得更准!朕现在虽然粮食不够,但内库里有的是金银,每年给你们五千两银子研制火炮。这好山园,你和物理门人随便进出,任何火炮相关技术都不得泄露,朕会调来皇宫侍卫来看守。”

这算是,把好山园变成了大明皇家火炮研究院?

林俊乐不可支:“陛下圣明。”

朱厚照又说:“你派一个弟子,带着图纸前往杭州,先造它两百门出来!”

为啥非得去杭州造炮?

主要是京城造出的火炮质量堪忧,再加上子母铳设计气密性不够,平均发射二三十炮就很容易炸膛,搞得朱厚照对京城铸炮师们毫无信心。

就算是杭州造出的佛郎机炮,因为本身设计缺陷,平均发射两三百炮以上,也会有很高的炸膛风险——这或许就是欧洲人弃用早期后膛炮的原因之一。

林俊说道:“陛下,王尚书曾说膛线有用,臣打算接下来研制火炮膛线。”

“膛线又是何物?”朱厚照问。

林俊说道:“臣也说不太清楚,王尚书讲得也模糊不清,大概是在炮管里增加阴阳线。”

膛线,其实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只不过欧洲还在使用前装火枪。早期火枪由于是前装,线膛枪填弹非常麻烦,射速只有滑膛枪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朱厚照还想再说什么,突然一个太监奔来,呈交内阁制定的新盐法。

别看朱厚照跑去城外玩炮,朝堂的情况他也没落下。只是小事儿懒得管,大事儿也不说话,只告诫司礼监张永,说新盐法出来之后必须送来御览。

朱厚照只瞟了一眼,便递给林俊:“林先生且看。”

林俊拱手道:“臣已致仕,不当再过问朝堂机要。”

“无妨,你且参详参详。”朱厚照笑道。

林俊仔细看了一遍,表情颇为惊讶,说道:“此法必定出自王若虚之手。”

朱厚照笑着说:“除了他,谁敢给天下官员加俸?”

王渊利用余盐私卖,扶持散户跟囤户斗,以此来保证新盐法顺利推行。但是,新盐法还有一个内容,那就是“盐政版摊丁入亩”,这是得罪所有地方官的事情,不给好处怎么可能推行得了?

正巧,王渊觉得官员工资太低,那便一石二鸟全都解决了。

即,改按丁纳盐课,为按斤纳盐课。县中所征盐课,四成上交户部,两成留在县里,两成上交州府,两成上交布政司。

留在各级官府的六成盐课,专门用来给地方官员涨工资,若有剩余也归地方小金库所有。上交户部的四成盐课,则用来给京官涨工资,剩下的收入国库。

油水足的官员,早就贪污致富了,确实看不上那点工资。但总有清廉之官,也总有清水衙门,这类官员必然支持新盐法,他们会帮着王渊冲锋陷阵。

另外,涨工资剩下的盐课,全都归地方小金库所有。

嘿嘿,知县、知州、知府、布政使们,直接就能跟地方盐税衙门干起来。这是老子的钱,你们这些盐税官别想拿走!什么,像以前那样分点给我?分个屁,这些全都是老子的,就算只能拿到两成,那也是合法收入,能贪污的能一样吗?更何况,老子以前也分不到两成!

一个县里的流品官员能有多少?再涨能涨多少工资?只这盐课改革一项,就能为大县创收几千两,小县也能捞到好几百两。说是进地方府库,怎么使用还不是知县说了算?

贪官就尽管贪,清官可以拿着这些银子做正事!

林俊只看了一眼,就感觉这招太厉害了。一可让新盐法顺利推行全国,二可增加地方和中央财政收入,三可提高全国官员的工资待遇。

当王渊把最后这一招抛出时,杨廷和彻底妥协。他是首辅,他给全国官员涨工资,这尼玛绝对青史留名,绝对让全天下的官员都记他好,他杨家子孙今后可以横着走,只要不干抄家灭族的事就没人会招惹!

王渊打算给官员涨多少工资?

整体提升三级,也就是说,正七品的官员,可领到以前从五品的俸禄。虽然肯定不够迎来送往、蓄养奴仆的开销,但至少能让清官过得好些,不至于让清官过生日买肉都买不起。

别人是收买民心,王渊直接收买官心,只看皇帝敢不敢答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