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515【关联交易】

梦回大明春 515【关联交易】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文渊阁。

蒋冕默默起身,把一封奏疏,递交到杨廷和手中。

杨廷和接过来一看,顿时头大如斗,竟是王渊写的《请改棉法疏》。

毛纪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众臣议加棉课,他说改革盐法;众臣议改棉法,他说请加棉课。好说歹说,都是他在说,里里外外就他是好人,此贼竟奸诈至斯也!”

王琼强忍着笑意,已经有点憋不住。

杨一清也是无语,包括他在内,满朝上下都被王渊给涮了。

这事儿本就因欧阳重的《抑棉疏》而起,导致群臣闹着要加棉税。还有心怀叵测者,把矛头直指王渊,甚至打算趁势攻击物理学派,更意图纠集反对所有心学派系。

许多在朝为官的心学弟子,都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

谁知,王渊突然神来一笔,把关注焦点引导改革盐法上。

盐法可比棉法重要无数倍,杨廷和顿时被将了一军,舆论旋涡也因此转移,王渊和心学各派瞬间跳出困局。

跳出来还不算完事儿,又顺势一脚给踢回去。

杨廷和本想继续拖延时间,拖到无人关注改革盐政。可王渊却不给机会,竟然主动提起加棉税的事情。

谁都知道,王渊的工厂产量最高,一旦大幅增加棉税,王渊受到的损失最大。这等于为了朝廷社稷,王渊狠心砍自己一刀。

反观杨廷和,竟然还在为是否改革盐法而犹豫。

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王琼说道:“满朝非议,若再不改,我等阁臣皆为尸位素餐之辈。”

杨一清不吭声,他只是次辅,有首辅顶着怕个毛?

杨廷和枯坐良久,意兴阑珊道:“这个王若虚,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翻阅史书,杨廷和真不是啥政斗高手,也就正德刚死、嘉靖未至之时,突然发力干翻主要政敌,嘉靖登基之后便昏招迭出。

杨廷和总是考虑太多,又要权力? 又要好处,还要名声,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儿?他当权臣却没有魄力? 他当奸臣又爱惜羽毛,他当社稷之臣必受派系掣肘? 这就导致他在嘉靖朝的操作让人看不懂。

归根结底,杨廷和的政治目标不清晰。

刘瑾在时? 杨廷和的政治目标是斗倒刘瑾;江彬在时? 杨廷和的政治目标是斗倒江彬。有两个大反派在那儿立着,文官们自然跟着他混? 文官的内部矛盾也能压下去。

江彬死后? 杨廷和的政敌变成王渊? 可王渊很多时候主动退让,根本就不愿搞什么正面冲突。

于是,杨廷和就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了,团结在他身边的文官也自动分化。

“要革新盐法吗?”蒋冕问。

杨廷和苦涩道:“不改? 也得改了。”

杨廷和是一个很要脸的人,他必须保持自己完美无缺的清流形象。可压着不改盐法? 已经大失人望,现在王渊主动要求加棉税,更是从品德层面把杨廷和踩下去。

杨廷和怎么还敢装死?

但他现在支持改革盐政,却又等于哑巴吃黄连? 因为该丢的声望已经丢了。即便盐法改革成功,杨廷和作为首辅累加政绩,百官心里也会把功劳算在王渊头上。

杨廷和感觉好累,自己要脸,王渊却不要脸,这政斗还怎么玩得下去?

正常的文官,随便遭受几次弹劾,都会吓得隔三差五请辞。而那王二郎,从做官到现在,弹劾奏章恐怕有上千封了吧,这货还没皮没脸的蹦跶得欢呢。

被弹劾上千次,还没有遭到罢官,换成常人铁定是奸臣、佞臣,杨廷和根本不怕这种敌人。偏偏王渊毁誉参半,怨恨的人多,吹捧的人也多,而且还有无数实打实的功绩傍身。

更可恶的是,心学异军突起,心学思想迅速传播,心学门徒都在支持王渊,靠舆论“蛊惑”了许多中低层官员和年轻士子!

杨廷和很想指着王渊的鼻子大骂:“年轻人不讲武德,欺负我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传统文官必须守规矩,守规矩你就输了,如果我这次发力,一封弹劾奏章就让你滚蛋!”

不要笑话,真是这个道理。

王渊的工厂搞那么大,直接加剧山东和江南的粮荒,只这一件事情就能让王渊丢官。因为官员不许经商,就算是让家仆经营,做大之后也会成为致命弱点。

只可惜王渊不讲武德,对弹劾奏章视而不见,连辞职的样子都懒得做,皇帝还始终罩着予以纵容。

这次,王渊甚至拿自己的政治弱点,主动对着自己开刀。于情于理,王渊早就该这样做了,但真做出来反而获得赞誉,反而从道德上把杨廷和压下去。

就好像恶棍改过自新,反而获得社会赞赏,反而把不敢做好事的普通人比下去。

哪有这样的混账道理?

在文渊阁枯坐一上午,杨廷和突然对次辅杨一清说:“盐政积弊已深,必须改革新法。在改革之前,需派部院官巡视盐政,免得奸商趁机闹出乱子。”

杨一清点头道:“正该如此。”

杨廷和询问道:“令左副都御史杨旦,提督两淮盐务如何?”

“可……”杨一清突然停顿,用异样的眼光,重重看了杨廷和一眼,随即笑道,“可也。两淮盐务提督,职责重大,不经过廷议吗?”

杨廷和说:“不用,我认为杨晋叔(杨旦)能够胜任。”

杨一清又问王琼:“德华有何意见?”

王琼冷笑:“二位已经议定,我又何须多嘴?”

首辅和次辅,就这样达成交易,政敌王琼选择隔岸观火。

……

王宅。

严嵩摇头感慨道:“这位杨阁老,又想要名,又想得利,他真把天下人当傻子吗?”

“除此之外,他还能怎么做?”王渊笑着说。

左副都御史杨旦,就是王渊高中状元时,带着王渊骑马簪花游街那位,当时杨旦还只是顺天府尹。

杨廷和、杨一清两人,刚刚达成的幕后交易,执行者便是被任命为两淮盐务提督的杨旦。

各地盐政贪腐成风,朝廷必须不定期派人巡查。官太小了查不动,只有都御使、侍郎级别的,才能在巡查当中收到效果。因此,“提督盐务”又俗称“巡盐部院”,部特指六部侍郎,院特指都察院都御史。

杨旦表面被派去巡查两淮盐务,其实是给囤户们兜底的。

即在正式改革盐法之前,让那些炒“盐引期货”的囤户,赶紧再官商勾结捞一笔,别被新盐法给突然套牢。

而且,只帮杨党罩着的囤户,不管其他囤户的死活。

就像王渊不怕泄露新盐法消息,杨廷和也不怕泄露消息。其他囤户想要解套,必须有盐运司官员配合,而被派出去的杨旦,正好可以压住盐运司。除了杨党罩着的囤户,其他囤户根本别想从盐运司支盐,支不了盐就没法解套!

次辅杨一清,之所以答应帮忙,是因为他也有利益牵扯其中。

杨一清成长于广东,并且在广东考科举,部分族人参与海贸;同时他还祖籍云南,儿子回老家占了不少良田。但他的主要家业却在镇江,靠支持囤户也捞了不少。

杨旦巡查盐务的时候,自然会把杨一清支持的囤户也照顾了。

杨党及其罩着的囤户,还有杨一清罩着的囤户,因为这次官商操作,又可狠狠大捞一笔。

而依附其他权贵的囤户,只能傻乎乎看着,把杨廷和恨到了骨子里。

其实他们更应该仇恨王渊才对,可内部叛徒总是比外部敌人更可恶的。

这新盐法还没实施呢,囤户内部就自行分裂了,不可能再抱团抵制新盐法。

杨廷和这个操作虽然徇私,却实际有利于推行新盐法,可以减轻很多改革阻力。

其实,即便新盐法实施,囤户依旧有得赚,而且比散户赚得更多。但他们无法再控制市场,无法再坐收渔利,无法再买空卖空,必须参与到实物交易当中。

这等于把一帮玩金融的,生生逼成搞贸易的!

杨廷和这种玩法,会得罪很多权贵,但可团结自己的派系官员。他终于战略收缩了,不再强求更多人支持,只顾维系自己的基本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