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340【冶炼技术】

梦回大明春 340【冶炼技术】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有船,就得有炮。

正德年间中国的钢铁产量,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总和,并且冶炼技术也达到世界顶峰。

炒钢法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实现规模化、量产化和生熟铁连续生产模式。炼铁炉和炒铁炉是串在一起的,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直接流入炒铁炉中,用柳木棍搅拌而形成熟铁——这样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减少炭火消耗。

欧洲那边,还要再等两百多年,才发明类似的搅炼炉,中国早在成化年间就有推广开了。

并且,欧洲用铁棍搅炼生铁液,只能得到低碳熟铁。而大明用柳木棍搅拌,柳木的碳混入生铁之中,减缓生铁去碳的速度,能够直接得到低碳钢。

如果炒钢师傅的技术和运气都好,还有几率炒出中碳钢,甚至是高碳钢。

当然,大部分时候,只能炒出优质熟铁。这种情况,在官营铁厂最为多见,比如北方的遵化铁厂,居然一直用罪犯来炒钢,谓之“炒炼囚人”。其死亡率极高,相传十个里面要死九个(“顾十九毙命”),经常是被打死、病死的。炒钢之人性命都保不住,哪能提高自身炒炼技术?

民营铁厂就厉害得多,最典型的就是佛山!

中国古代历来盐铁专卖,明代官府却没有控制冶铁行业。按照朱元璋的思路,官方生产的钢铁量,够用就行了,没必要与民争利。当时,有官员发现新铁矿,建议皇帝立即收归国有,结果马屁拍在马腿上,被朱元璋直接流放海外。

明代的铁匠户,服役最繁重的,一年时间有半年给官府做工。服役最轻的,五年时间有半年给官府做工。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自由分配。

正是这些有利因素,导致明代的冶铁炼钢技术,达到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也达到当时全世界的巅峰。

但是,王渊想要铸炮,有一个情况非常致命,那就是中国铁矿石品质太低!

北方大规模使用煤炭冶铁,导致炼出来的铁更脆,用于铸枪、铸炮都非常容易炸膛。南方依旧使用竹木炭冶铁,品质稍微好一些,但依旧杂质甚多,而且冶炼成本也很高。

欧洲如今普遍使用铜炮,可惜中国严重缺铜,铜炮的制造成本让人难以承受。

那就铸钢炮?

王渊向铁匠们一打听,炼钢费时又费力,而且产量非常低,从成本来看还不如铸造铜炮呢。

中国此时主要有两种炼钢法——

一种是前面所说的炒钢,但主要产品是熟铁和低碳钢,炒出优质钢材的成功率属于玄学范畴。

一种是灌钢,且在明代出现两个方向的改进。其一为“生铁覆盖法”,已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其二为“生铁浇淋法”(苏钢),目前只停留于南直隶地区。

综合成本和质量考虑,苏钢铸炮最为划算,可苏钢的价格,依旧比铜贵出无数倍!

更为尴尬的是,王渊身为浙江总督,任期之内不能随意乱跑。而明代最好的钢铁厂,官营以南北直隶和山西为主,私营以福建、广东和湖广为主,浙江的冶铁炼钢技术实在堪忧。

海宁船厂在新建大型船坞时,王渊骑马前往绍兴,那里有浙江最大的铁矿——漓渚铁矿。

绍兴知府叫梁乔,听闻总督视察,立即前来拜见。

但也仅此而已,梁乔属于真正的清官,拜见总督纯粹出于官场礼节。历史上,他在绍兴任期一满,立即回乡侍奉病重老母。给母亲送终之后,闭门苦读二十余载,期间只收下几位弟子,淡薄名利,不附权贵,病逝于家中。

倒是会稽、山阴两县的知县,一个劲儿溜须拍马,把王渊烦得不行(跟杭州府城差不多,绍兴府城也被劈成两半,一半归山阴县,一半归会稽县)。

王渊来一趟,见到地方主官,自然要问政:“绍兴诸县,观音像改建得如何?”

梁乔回答说:“观音旧像,皆已拆除,少数新像已经塑成,多数新像还在建造当中。”

王渊又问:“可有遇到阻力?”

梁乔答道:“吾知总督心意,此为整治溺婴陋习,可活婴孩无数。些许阻力,不足挂齿。”

王渊很高兴:“本督定当上报朝廷,阐明梁太守政绩。”

梁乔没给好脸色,说道:“不用,家中老母年事已高,且时常患病卧床。等明年任期满了,我就辞官归乡,政绩对我而言毫无用处。而且,我虽然支持总督大建怒目观音像,却反对总督在浙江开海。不论总督是否听得进去,我都要说几句不中听的。开海,于商贾有利,于小民有害!”

“哈哈哈哈!”

王渊大笑不止,觉得梁乔很对胃口,只是眼界稍微差点,他说:“那就不论开海之事,本督遥祝令堂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梁乔是孝子,这话喜欢听,也对王渊印象好了许多,当即抱拳道:“多谢总督吉言。”

又勉励一番会稽、山阴二位知县,王渊便暂住于绍兴宾馆休息。

翌日,在山阴知县罗芳的陪同下,王渊前去视察官营铁厂。

铁厂情况很糟糕,首先规模就不大,其次冶铁工匠们积极性不高。好多人根本不干活,甚至连炼铁炉都没开,围在那里一个劲儿聊闲天。

知县罗芳自觉丢了面子,把铁厂主事叫来一顿臭骂。

铁厂主事只能硬着头皮解释:“今年的任务已快完成,再炼两三炉铁就够了,恐怕半年之内都不会再开炉。此时开炉,无铁可炼,只会平白花去不少银钱。”

明代官方铁厂,严格执行朱元璋思路,完全处于计划经济模式。每年出铁多少,都是有任务的,任务完成就闲置,接到任务再招来工匠服役开炉。

罗芳气得不轻,呵斥道:“今日总督视察,你就不能把炉子全开了,多炼一些铁存在厂内?”

铁厂主事嘀咕道:“上头也没多拨款啊,铁矿和木炭都得花钱的。”

“混账!”罗芳大怒。

“我又没乱说。”铁厂主事毫不畏惧,因为罗知县并非他的直管领导。

王渊安抚道:“好了,不必责骂。也不要因为本督造反,就乱开铁炉浪费银子。罗知县,附近可有民间铁厂,你陪我过去看看。”

厂,在明代属于官方机构,比如东厂、西厂,又比如盔甲厂、石基厂。

官方冶铁部门才叫铁厂,民间叫做冶铁作坊。

背靠着浙江最大的铁矿,官府又不强行控制,自然就发展出不少民营铁厂。

罗知县立即带着王渊,前往附近规模最大的一个,并提前派人把作坊的老板叫来。

“晚生王禄,拜见总督!”铁厂老板作揖道。

王渊笑问:“你有功名?”

王禄答道:“晚生侥幸,弘治十年进学。”

王渊赞许说:“绍兴果然文章锦绣之地,一个冶铁作坊主都是秀才。”

罗知县凑趣道:“绍兴确实文脉兴盛。”

明代的江南识字率非常高,据一个朝鲜官员记载。他由于不会说汉话,只能通过文字交流,在北方遇到路人,十个里面有七八个不识字,而在江南则刚好反过来。

王渊问道:“王朋友这铁厂,能不能炼钢?”

王禄说道:“主要用炒钢法炼熟铁,偶尔可以炒出钢来。真正炼钢,还得找铁匠铺,他们专门给一些顾客炼钢。”

“你还会炒钢之法?”王渊问道。

王禄说:“炒钢之法,自晚生祖父那辈就传到浙江了。便是灌钢之法,许多工匠也会,只不过买钢的人少,绍兴还是以炼铁为主。”

古代没有专利技术,很难做到保密。

“苏钢法”一发明出来,短短数年时间,便在南直隶传开,后来干脆传到湖广那边。

在王禄的带领下,王渊进厂参观,这里明显比官营铁厂热闹得多。冶铁工匠们态度积极,干得热火朝天,因为可以赚钱,而在官营铁厂做工纯属免费服役。

厂里有七组十四座炉子,都是炼铁炉和炒铁炉连在一起,另外还有一座锻炉单独存在。

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直接流进炒铁炉,然后工匠们拿着柳木棍在那儿不停搅拌。

王渊只能瞎看热闹,他对炼铁一窍不通,只是了解少许原理而已。

不过嘛,王渊倒是记得,好像欧洲那边炼钢大发展,是从劳什子的坩埚炼钢开始的。

“王朋友,你可知坩埚炼钢法?”王渊问道。

“坩埚?”王禄愣了愣,很快反应过来,“总督所说可是方炉?方炉只能炼铁,不能炼钢。”

坩埚一词,古已有之,坩埚炼铁法,也早在汉代就发明出来了。

如今,坩埚炼铁法,只西北、西南以及各地小作坊还保留着,在江南与河北的铁厂早就被淘汰。

王渊想了想,说道:“王朋友,我来出钱,你帮忙起一座方炉,建来炉温越高越好,我试试看能不能方炉炼钢。”

王禄欲言又止,但还是忍着没有劝谏,只当总督大人花钱找乐子。

方炉炼钢?

扯淡吧!

嗯,扯淡这个词,明代也已经有了,还留下大名鼎鼎的扯淡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