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十三章远州兵进栗田城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十三章远州兵进栗田城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3:19 来源:笔趣阁

朝比奈信置细看军报。

却原来是长尾政景用兵,虚实相间,派村上义清带兵围攻泰平寺,自己则以游骑、忍者隔绝栗田城与其余营砦之间的联络,久久得不到总大将军令的营砦守军,难免就有沉不住气之人,欲提兵救援友军。

毕竟泰平寺正好在整条防线正中央的紧要位置,泰平寺一下,除了灰原砦还能守住外,其余五座营砦到时,必将进退维谷,可却没有想到的是,长尾政景根本没有强攻某座城砦之意,而是兵分两路,以优势兵力埋伏道旁,专门截杀援兵。

广平、上月、悬轮三营守将率领的援兵正中圈套,武田军本就兵少,防守尚且吃力,何况在没有统一调度的情况下冒然出击,三队援军猝不及防,先后中伏败亡,当场被伏兵杀得惨败,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仅有数十人死战幸免。

长尾军或是乘胜追击,或是佯装武田败兵,将三座空虚的营砦一举拿下,从高处俯瞰,小山田信茂放弃郡中其他支城,辛辛苦苦构筑的犀川防线,旬日就被从中间撕开一大道豁口。

按照正常攻防进度,即便村上义清以绝对优势兵力,想在没有内应的情况下,攻破泰平寺最少也得三四天,可武田军三座营砦的守将,在没有得到总大将的军令的情况下,就私自出兵,不但自己兵败身死,还丢失了比性命更重要营砦,三名守将的所作所为已经不能用愚蠢来形容了。

从长尾政景派兵围困泰平寺,到连克三砦,才仅仅过去两日,严格来说是一天,因为这份军报是昨日写成的,使番先送去川中岛西岸的武田信玄本阵,得到准允后,才转送给今川军。

本来昨日就能送到,可就在栗田城兵败后,武田军本阵发生了一场争执,所以耽误了军情的传递,一直拖到第二日,这道军报才送到朝比奈信置的手中。

昨夜武田军本阵发生的那一场争执,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在商讨栗田崩后,接下来的合战该怎么打,或者是否请朝比奈信置代表今川家,向长尾景虎提出和议请求。

武田信玄部下虽然皆是精兵悍将,但两次川中岛交手,已经切身体会到了长尾景虎麾下吴越劲卒,有不输于己方的勇武。

有的人就认为应该等让今川军渡河驰援栗田城,帮助小山田信茂稳固阵线,而非并入川中岛反攻长尾军,这种战法实在太过于危险,岂能将胜负放于豪赌之上,以为将者不可因怒兴兵为名,来劝说武田信玄。

可更多的部将却认为,栗田之败皆是三营守将私自出兵,虽然丢失三座营砦,但栗田城在补入水贼众后,仍有步骑两千,稳守城砦毫无问题,反而是千曲川东岸海津砦地方,上次受长尾军攻袭折损兵马太多,急需补充,至于栗田城守军不足,待今川军入驻海津砦后,本阵自然能够从容调派兵力支援,打的却是驱虎吞狼,消耗友军的伎俩。

还有少部分认为长久出阵,全军上下,尤其是底层足轻都出现厌战的情绪,目前最紧要的不是如何分出胜负,而是和议罢兵,持这种态度的多是信浓新方众,在这次川中岛对峙中,大部分粮草消耗都是由他们提供,而且野武士带领的一揆,给他们造成的压力太过于巨大。

如果说犀川众这样还有田产的豪族,会迫于两家军势,根据战况而依附某一方的话,那武田信玄十年内破灭大量信浓豪族家名,让大量豪族家臣成为野武士,如今武田军落入颓势,野武士们一致认为,向武田家反攻倒算的机会,终于到了。

这些剽悍勇猛,却一无所有的浮浪,可没有国人众那样唯唯诺诺,不断有人站出来,聚拢那些因受到武田、长尾两军劫掠,而家破人亡的百姓组织成野一揆,对两家孤立地城砦和落单士卒发动袭击,并且埋伏在各处道路,试图截断粮道,抢掠小荷驮队的粮秣。

只不过这种言论一出,立刻招致其余两方主战派的大声斥责,称其居心叵测,信浓众也不甘示弱,立刻反驳,言称自己这派全是出于公心,对武田家的忠心,日月可见。

三方各执一词,不同意见之人的争执,十分激烈。一直争执到后半夜也没有定论,三方干脆互相指责,将各种违反军令法度之事都抖落出来,请求武田信玄将对方治罪,希望借此从侧面打击对方。

最后还是武田信玄拍板决定,今川军现在犀川南岸,既然朝比奈信置不愿前来川中岛,就请他带兵火速渡河,支援栗田城,帮助小山田信茂稳住防线。有这三千於众补充,即便夺不回来营砦,也能重新构筑防线固守对峙,同时为了扳回一城,命马场信房为大将,向海津砦增兵。

正式开始在海津这块能够控扼川中岛,俯视上野原的要地,修筑大规模防御城砦,来彻底压制住长尾军的攻势,同时作为日后反击北信的桥头堡。

武田信玄的这个决定,也随着两份军报一并送到朝比奈信置的手中。

这份军报,待朝比奈信置看罢,连转数手,才终于传到高师盛观阅。

高师盛眉头紧蹙,他隐约记得海津城是桶狭间合战后才修筑的,不过为了抵御牵制越后军家而建城的目的,倒是没有改变。其作用,就是为了在川中岛一带阻拦越后军的进攻而建立,此刻不想却因为局势僵持,武田信玄竟然打算,提前修筑海津城,这种变化让高师盛感觉毫不意外。

但同时,如果武田、长尾会因为局势变化而出现不同情况,那是否今川义元也会在桶狭间逃过一劫?那自己处心积虑的作为,又是在为了什么,似乎窥见了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让他不由得感觉格外不适。

“高兵曹可是觉得有何不妥?”朝比奈信置见高师盛手执军报呆呆发愣,於是出声问询。

高师盛恍如梦醒,答道:“回禀丹波守,末将方才思虑,若是武田大膳於海津筑城,恐怕景虎公绝不会坐视不理,说不得那时就是两家的决战时刻,以末将愚见,武田大膳告知这条信息,当是在催促我军渡河救援栗田城,不论真假,都该赶紧渡河,脱身事外才是,不然真的开战,在想置身事外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高师盛说完,便将军报递给身旁的井伊直亲,这番话并非是无的放矢,毕竟这三千五余远江军役众,唯一能拿得出的就是五百旗本郡兵,其余三千人说是杂兵也不为过。

对於高师盛所言,大多数将领都表示赞同,从的战略上来说,海津筑城已经迫在眉睫,而对长尾景虎来说,这无异于一把尖刀抵在自己的喉颈之上,在察觉到想要修筑海津城后,越后军极有可能会直接发动全面总攻,来组织武田军。

这种后果武田信玄不可能不会清楚,但无论到底是虚言恫吓,或是确有其事,如今接到武田信玄的亲笔信,朝比奈信置就再不可推诿,否则只会折损今川家的威信。

不过,对是否要与长尾政景正面开战,今川军内部也是分歧很大,毕竟今川家与长尾家并无其他仇怨,犯不上为武田军死战。

伊达宗纲客观说道:“长尾军连战连胜,我军羸兵甚众,骤逢强敌,纵有城砦依靠,恐也难是对手!”

高师盛也是忧心忡忡,毕竟他麾下的平山乡杂兵最不堪一击,附和补充道:“政景越前先破三营,缴获大量粮草,我军三千之众渡河,栗田城粮秣未必能支应的过来。”为了能够坚守营砦,与长尾政景长期对峙,在七座营砦中都储存了许多粮秣和甲兵。

朝比奈信置知他二人所言皆是正理,但作为主将,首先就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不可畏敌如虎。若主将都没有底气,麾下部将士卒,又怎能有士气与敌作战。

故此,朝比奈信置只是微微一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手书一封亲笔信,让人交予井伊直亲,随后说道:“肥后守可提本部兵马,火速渡河,急往栗田城。若小山田大人有意出阵夺回营砦,肥后守可先代我助之,本部兵马收整好辎重,最迟明日可到。”

井伊直亲应命出帐,点齐本部兵马,舍弃辎重,自去寻水贼众早就搭建好的浮桥渡河,急驱栗田城。

栗田城中,下午就迎井伊军入城,井伊直亲来时,小山田信茂正召集众将议事,在商讨是否,还有必要去救援泰平寺。得知友军前来,就暂时中断了军议,亲自出迎,当初井伊直亲逃亡信浓时,双方有过结交。

小山田信茂先看过朝比奈信置的信,看完后,递给两位军师,至到诸将传着看罢。

先有真田幸隆,开口劝诫道:“前次川中岛之战,诸位都已知越兵精锐,此番失利,正该收兵稳守城砦广平三砦丢失不过小挫,无关大局,为主公紧守侧翼才是最为重要之事,岂可再轻易分兵浪战。”

小山田信茂以为然,且对今川军的实力很不信任。

信中所言,却是朝比奈信置学武田信玄故技,邀小山田信茂合兵与越后军决战,来恫吓友军,免得对方催促自家独立出阵,只要小山田信茂此回拒绝,日后今川军推辞出兵,就有了合理理由。

并非自家不愿出兵相助,而是武田方拒绝了。

有人则持反对态度:“丹波守信中所言极有道理,我军粮秣丢失严重,犀川众分散,难以再向栗田城每日补给粮草,骤然增加三千於众,后勤压力大增,若是不趁着粮草充足,抢先击退敌军,待粮草消耗殆尽,就算兵马再多,城砦再坚固,也是受不住的。”

小山田信茂却不肯听,对诸将说道:“正如弹正中所言,先前之败不过小挫,胜败兵家常事,我军仍有犀川在手,主公每隔数日总能有补给送达城中。若论粮草不济,也是对面的长尾政景先支撑不住,我军固守城砦,不需担忧野武士带领的一揆袭击,而越后军则不然,不仅要与我等交兵,还要时刻防备蜂拥而起的一揆众。”

说到底,小山田信茂还是对麾下士卒的战力相当不信任,毕竟兵员来历良莠不齐,有他小山田家自己的郎党,也有划给他临时统领的二百武田赤备,剩下最多的则是信浓先方众,难以做到统一协调,等今川军渡河加入协防,只会更受掣肘,平心而论他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兵员补充,而是粮草和兵甲,尤其是守城消耗巨大的箭矢。

七座外围营砦本来就抛出,吸引敌军进攻的诱饵,只要能够拖延住敌军,为栗田城和川中岛本阵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就算全部丢失,守军悉数战死,小山田信茂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可谁想到广平三营的守将愚蠢的让人发指,在他三令五申,没有军令不得擅自调动兵力的情况下,仍旧私自出兵,每每想到此节,他就想让人他逃回来败兵全推出去砍了,但为不影响士气,还得对他们无视军纪的举动,大加褒奖,赏赐钱财安抚。

长尾政景夺下城砦,并没有派兵驻守,而是将辎重都运回越后军大营,随即放火焚砦,进一步动摇武田军的军心,滚滚黑烟冲天而起,连远离战场的川中岛两岸的守军都能看到,武田军稍显慌乱,但随即被目付官带人弹压。

武田信玄没有派人散播,如我军大胜,这是烧讨敌军营砦的谣言。

兵者诡道,那是对敌人使用的,正因为精通权变,所以武田信玄治军一项是以法度森严,严禁淫军,他自己本人深知谣言的危害,所以绝不会以诡道治军。

相反明确得知大胜喜讯的长尾军,保持了极大克制。并未派兵试探,或者作出任何挑衅举动,派出巡查河岸的游势,在与同样查探敌军动静的武田军士卒遭遇后,也是与往常一样,默契的各自缓缓退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