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十二章山寺疑阵暗克砦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十二章山寺疑阵暗克砦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3:19 来源:笔趣阁

长尾政景迫降半数犀川水贼,在横山清岳这个前縂领的帮助下,很快扫清了犀川北岸数座武田方的豪族,给自己和村上义清营造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后方。

然后遣本多右近允率一偏师,弹压水贼顺流而下,佯断犀川水道,待吸引住了小山田信茂等人的注意力后,遂纵兵大进,直取距离栗田本城最远的泰平寺,这座由寺院临时改成的支砦因位处整个防线最前端,所以驻守兵马最多。

因越后军自分兵攻打犀川北岸豪族后,便放缓围城进度。用兵之道,最忌张弛无度,士卒在大战前总是精神振奋,防备严密,待敌军退兵后,立刻就会变得困顿疲惫,士气趋向散漫,这时候就需要将领出来整肃军纪,但显然泰平寺的守将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亦或者威望不足以服众。

果然营砦守将,不出意料的同时中了长尾政景的暗度陈仓之计,明明看着长尾政景一路调兵,是往横山城而去,却浑未料到越后军会兵锋一转,却竟是直扑山寺而来,这时再去求援,已是来不及。

先到泰平寺外的岛津规久、时久、忠直三人没有展开攻寺,而是先将军营屯在寺庙东、西两侧,扼守住了泰平寺到广平、上月、悬轮等砦营之间的要隘,随之,村上义清亲率主力,筑兵砦前。

岛津三人众、村上义清这两部兵马一配合,对泰平寺就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半包围态势,切断了寺中对外的求援。

有岛津三人众在寺外扼守住要隘,广平、上月、悬轮三座支城的武田军,难以来援,而能指望的只剩灰原、小田原、大田原,三座原砦营这边的援军了。

灰原砦的武田军肯定是不敢轻动的,因为灰原砦紧挨犀水川畔,正好与栗田城互为牛角之势力,灰原砦的武田军如敢分援泰平寺,那么栗田本城就会空虚,本多右近允的偏师就极有可能会趁机奔袭,化虚为实。

从全局来看,灰原砦一旦告破,栗田城绝再难坚守,武田信玄的本阵就将直接暴露在长尾政景麾下的上田众面前,那么就算守住泰平寺也毫无意义。

即便仅从防守外围营砦的角度来说,如果灰原砦如破,那么本多军必定会截断其余营砦的后路,与村上义清两面夹击,这样不但泰平寺难保,其余砦营也要一并失陷。

因而灰原砦的友军实际上是指望不上的,这就只剩大田原、小田原两营,或者武田信玄能够及时增兵,救援栗田城。大田原、小田原两营离泰平寺最远,十余里路,中间有丘陵小川为阻,路途不畅,而且长尾政景这位阵代大将的本阵更是不见踪影,极有可能是使用‘野伏战法’埋伏半路之上。

仰仗冲阵的二百武田赤备,在此敌军动向不明,长尾政景故布疑阵之下,这支仅有的机动骑兵更是不可随意轻掷,双方调兵遣将还未真正动手,武田军就因陷入极大地劣势,而归根结底还是兵力不足,却还要防守漫长的犀川所导致的。

表面上来看,栗田城防守落入下风,皆是武田信玄龟缩本阵,不肯渡河向小山田信茂增兵,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原因很简单,千曲川东岸有长尾景虎这位‘义将’虎视眈眈。

不错,长尾景虎仅仅派了四千人监视海津地方,主力多数留守后方,看起来不像是要与武田信玄展开决战的样子,可如果武田信玄把西岸守军调去犀川北岸,来阻挡长尾政景,村上义清。

谁能保证长尾景虎的计谋,好让自己能够以优势兵力,从容挥军拔掉海津砦这个眼中钉,故此,川中岛的援军也是不能指望的。

初次之外,还有远江三千於众的援军,可且不说这帮子杂兵的战力如何,从诹访郡补给完后,一路上走走停停,行十里退五里,这帮杂兵龟速爬到犀川南岸,却仍旧迟迟不肯渡河,总是找出各种理由推脱,更是不肯亲近川中岛半步,就看得出来今川家的态度。

泰平寺守将藤堂虎高扣心自问:“若是不提振士气,营砦恐将难保。”当此危难之际,他勇猛坚毅的性格就凸显出来。

藤堂虎高登阁远望,见寺外东西两侧、正面,幡旗遍野,徒士如云,麾下郎党新田三十郎来报:“岛津三人众兵马号称三千,半围我寺,村上羽林部众,亦号称五千精骑,要我等速速降服,否则寺破后,守军上下悉数斩首。”说着拿出一封射入寺中的劝降信,交给藤堂虎高。

藤堂虎高随手接过,却看也不看,当众撕碎扔下藏经阁,对左右说:“越后虽富,然而地广人稀,景虎公本阵已然接近万人,以我度之,村上、长尾两部,加上水贼和信浓国人众至多五千於众罢了,再多国内就要先行动乱。政景越前守又要留些守营,村上羽林自己能调动来攻我寺砦的恐怕不过两千人,之前又分千人巡防犀川沿岸,政景越前还要分兵看住栗田本城的小山田大人,看上去兵马众多,实则已经捉襟见肘,所谓‘八千’步骑云云,不过兵家虚掩之言。”

长尾政景吞并了一部分犀川水贼,此事早已传开,泰平寺守军也是知晓前后。对於长尾政景、村上义清的军势人马总数,武士们是早有预料,越后军对外号称‘八千’步骑,最多也就能吓唬吓唬武田守军中,没有见识的底层士卒,却是瞒不住担任将校的武士。

真动员八千人不说压不住国内一揆,长尾军负担两万众的粮草后勤,早就因为缺粮而自行奔溃了。因此,听闻藤堂虎高所言,左右武士皆以为然。

藤堂虎高遥指寺外,又说道:“守城必守野,而今我部守卫山寺,亦是此理!村上羽林连克数城,士气正高,而我部援军路远,数日内恐将难到,当此之时,我等绝不可坐困山寺,引颈待戮。”

对於泰平寺的守军来说,他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可以选择死守山寺,等待援兵,一个是可以选择出寺迎敌,以死兵与村上军逆战,扰乱其军心部署。

这两个选择各有好处,也各有坏处。首先来说第一个选择,如果选择死守山寺,这看起来是最稳妥的,可问题却是,村上军连战连胜,武田军一路败退尽失全郡,连败不提,还被长尾政景迫降了一家国人众,极大地动摇了信浓众,尤其是北信豪族的军心。

可想而知,若不做出反击提振士气,寺中本就摇摆不定的信浓众在得知破寺皆屠的箭书,肯定会军心大乱,这个时候,万一要是有个什么突发情况,寺中守军极有可能哗变叛乱,那营砦更不能守住。

在说第二选择,如果出寺逆战,这看起来是冒险的,可好处却很大,如果能胜上一阵,不需要大胜,只要能小胜,或者再退一步言之,即便连小胜都做不到,只要能够小有斩获,那对稳定军心来说,却是成功了,起码短期不必担忧士气低落,同时将哗变的风险压倒最低。

所以说藤堂虎高是个有胆气的,他选择了派死兵与村上军‘一骑讨’。左右武士,有的不同意,但更多的是赞同,只是不同意藤堂虎高这位守将,亲自出战的要求。

藤堂虎高提出亲自出阵,也只是激励士气,见军心可用,遂不坚持。

於是,在村上义清部抵达寺外的头一日,泰平寺门大开,新田三十郎率领十二骑武士,百於敢勇足轻出阵骑讨。

村上军兵围泰平寺时,远州兵已在犀川立营多日。新田三十郎轻骑出阵,与村上军‘一骑讨’的军报,朝比奈信置次日才从武田军派来的传马手中接到。

朝比奈信置看完军报,摇头叹道:“村上猛牛当真老矣,数百足轻竟然未能留下这等无名之辈,更没能乘胜追击,夺下泰平寺这座粗陋砦营。”

新田三十郎等十三骑率领的死兵虽猛,可他的对手却是连战连胜,士气如虹的村上军。

那场寺外一骑讨,不用说当然是武田军兵败,当新田三十郎趁村上军安营扎砦之机,率骑冲出,欲乱其军时,村上义清甚至都未在意,依旧指挥若定的安排各部安营,只是派遣花仓、小田两将率本部迎击,即将这十三骑带领百於杂兵击退,并未失利。

可在朝比奈信置看来,占据兵力优势,却连这十三骑和百名足轻都无法留下的村上义清,实在难当信浓四大将之首的称呼。猛牛悍将之称,便是形容村上义清麾下冲阵敢死,势不可挡,而今却被一群无名小卒在面前耀武扬威,便是胜了,也称不上光彩。

新田三十郎倒也未曾想过自己会胜,稍一交手,见没有可趁之机就亲率骑从断后,掩护足轻撤退,但还是有二十余人被冲散,只能壮士断腕,将之舍弃掉,自带部下在友军箭矢的掩护下逃回寺中,随后关上了寺门,花仓、小田两家国人众未得军令也不敢冒进,并未私自尝试夺取泰平寺。

伊达宗纲也看了一遍军报,说道:“村上羽林持重老将,或许还有其他考量在内,只是杀伐未免太过了。”

没能及时退回寺内的二十余武田军士卒,除了战死掉的外,大多数都放弃抵抗被村上军俘虏,村上义清一声令下,命人将其压往寺前悉数枭首,又在两军空地前竖立起一个高杆,把看下来的头颅,连先前那些战死的武田军士卒首级,都挂在杆上,二十多颗挂在杆子上,只想想那个场景,就很有威慑力。

各家大名合战,很少有滥杀俘虏的情况,不仅是佛宗宣扬的慈悲氛围,更是要考虑到足轻都是乡村的主要劳动力,若是都杀掉,即便打下来新的领地,也会缺少劳动力。况且村縂乡党盛行的战国时期,如果大肆残杀百姓,各家大名将要面对的就是无休无止的百姓一揆的叛乱,实在得不偿失。

不过眼下,武田、长尾两军考虑的不是战后如何治理地方,最紧要的是如何赶紧迫退对手,好让自己从川中岛的对峙中脱身。

对於村上义清的‘残杀俘虏’这种行为,远江国人是很难理喻的,但高师盛倒是能理解两家大名的心态,毕竟川中岛可以说是,活活拖死了两家的上洛的机会。

高师盛说道:“战阵之地,兵贵神速,稍微拖延就容易出现变故,小山田信茂骁勇悍将,真田、山本二位军师关东智谋之士,待栗田城守军反应过来派遣援军,那时城砦定难夺克,不行重法,怎能速破敌军。”

以大肆杀戮,来最大程度打击寺内守军的士气,从而降低进攻营砦的难度,最终才有可能在武田援军到来之前,夺下泰平寺。

井伊直亲带着本部的井伊谷众,也跟从在朝比奈信置出阵,因早年逃亡在信浓国伊那郡受到武田家的庇护,早就有报恩之心。

此时,听到武田军有危难,立刻请战说道:“高兵曹所言兵贵神速,末将深以为然,政景越前。村上羽林大兵压境,我军为武田友盟,不可再延晚战机,直亲愿先提本部兵马,急赴渡河,与小山田大人联兵迎战越军,为大人军前驱。”

且不说井伊直亲的父亲有过谋反之罪,单就他这种亲附武田的态度就让人很是不喜,朝比奈信置面上却没有发作,当即应许,传下军令,命井伊直亲带本部兵马先行,渡河与栗田城守军合兵,听候调遣。

井伊直亲刚接军令,道前即有一骑疾驰而来,观其来的方向,正是从栗田城方向来的。

前军检验过身份后,才放这骑从直入军中。这一骑奔至近前,马上使番滚落下马,拜倒地上,奉一军报在手,报道:“栗田城告急,广平、上月、悬轮三砦遭受长尾政景军突袭,激战半日,先后告破!”

朝比奈信置、高师盛、蒲原氏清诸将闻之,彼此面面相觑,皆现惊骇之色。

井伊直亲大惊失色:“怎会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