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四章雇直流民辜榷盐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四章雇直流民辜榷盐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3:19 来源:笔趣阁

“师兄?”板仓重胜见高师盛突然离席,不明所以地问道。

长谷川元忠开口替答道:“出阵北信浓为骏府所敕役令难以违抗,可我乡现在有上千流民踟躇,便是受命,恐怕也难动员足轻。”

这话说的很对,不仅是高师盛的意思,也是在场诸人想说的,各家豪族村惣慑於前不久攻灭三沢氏的於威,不敢站出来大声反对骏府这条乱命,但都神色慌张,在本乡卫护桑梓是应有之义,可抛家舍业替大名出阵就是另一码事了。

滨名信亲、石松丰久翁婿对顾一眼,欲言又止。

证弘院主忧心忡忡地说道:“东海水患方定,北信豪族又乱······”喃喃自语诵念板仓重胜提及的那几个发动叛乱的豪族家名,“小田氏、若槻氏、大仓氏、花村氏,这几家豪族於北信皆是无甚名望之辈,不知是何来历?竟然有如此声势,接连夺下城砦,击退武田军的讨伐?”

小田氏、若槻氏是北信浓村上家配下的旧臣从属,证弘院主没听说过实属正常,大仓氏、花村氏是大仓岛津氏的分支庶流,莫说证弘院主这么一个和尚不清楚,就是在场的众人也是皆未尝听闻过,这四家豪族虽然籍籍无名,但却也都称得上更及郡内的有力国人,与郡内村惣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反乱绝非是简单的改旗易帜,可以说直接动摇了武田家对於更及郡的统治。

高师盛转身而立,问板仓重胜道:“不知我乡此回负担的军役是多少?”

“郡内军役,根据检账名录,平山乡石高八百三十二石六斗一合,因循旧例,当出长鑓军役三十人,小幡持四人,弓手十人,旗本武士八人,战马三匹,阵夫及小役四十,不得以老弱搪塞。”板仓重胜从怀中取出用油布包裹好的军役令下书照着依条念着,顿了顿,接着说道:“另要求自募在乡流民若干,以充军役不足,限令五日后必须前往郡治集结!”

当他说完,石松丰久再也忍受不住:“此乃乱命!现下遍地乱民,如此军役我等如何能够负担的起,近百青壮被抽调出阵,怕是刚走每两日,我等妻儿老小就要尽数死无余类!正如元忠大人所言,连我等都不愿意,更别说乡里百姓了!”

各家国人对骏府今川家的忠勉奉公,是建立在双方有着完整相互庇护的基础上的,绝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付出,当骏府的命令触犯到这些国人的权益,绝对会遭到毫不留情地驳斥和反抗,更何况这种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情。这种反对绝非是石松丰久一人的态度,而是整个远江国人的不满,虽然不至于发动一揆,却也不会俯首帖耳。

“眼下秋收年贡,已经上缴郡里,而且各家国人都尊奉骏府德政令,这回再强令百姓出阵,是否于理不合?”高师盛斟酌用词,试探问道:“不知骏府可有恩赏赐下,百姓拿到钱粮,我等也好游说劝服?”

恪於代官职责,高师盛既要完成骏府的法度,又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治下豪族和村落的合理权益,所以他这次於情于理,也不能站在郡守那一边去‘助纣为虐’,大井、长田两家豪族可能碍于情面不会过於反对,可乡中其他豪族,甚至百姓也许就会蠢蠢欲动,相互勾结,甚至故意闹出一些跟流民之间的摩擦,甚至是人命,来从侧面抗拒军役。

相比於出阵北信,他更担心这点。

板仓重胜无奈地摇了摇头,让在场众人的心绪顿时沉到谷底,不过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补充道:“郡守交代过,凡响应军役者,皆可拿到盐引,於新居盐场换取食盐,而且还允许随军贩盐於信浓,所得皆为各乡私有,不纳税录。”

贩盐有什么利润可图?各国大名都对国内实行‘专卖’政策,凡是赚钱的买卖都要参与进去,‘与民争利’。

今川家也不例外,而且对食盐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即生产食盐方面入手。

迁部落民至东海道沿岸,按户计丁,名曰盐丁,按丁计盐,名曰额盐,每石盐为一引。为了保证食盐的产量和流向,骏府对于这些盐户的管理十分严格,一旦入籍,子孙后代不允许脱离户籍,而且也不能更换行业。

煮晒出来的食盐,只工本钱低价收购,严禁盐灶户私卖,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可以免除杂役。但征收到这么多的食盐,就必须要想办法运输出去卖掉,且不谈骏府自己出面贩卖成本多高,天下战乱不止,想将货物安全贩卖也就只能依靠大座商。

想要合法的贩盐必须要拿到骏府的‘勘合盐引’,这些盐引常年被富士大宫家辜榷,即是指官方垄断聚敛。

辜榷最早出现在律令制末期,随后盛行於世。大量公卿、国司凭借特权强行控制盐、铁、茶、酒、马匹、布匹甚至粮食的价格,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平家通过勘合贸易,聚敛大量铜钱,在配合上辜榷手段,打击关东源氏,后来源赖朝起兵,例数平家之罪中,就有‘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穷极关东,富夸三备’,可见恨意之深。

表面看上去,在富士家的辜榷下,旁人根本插不进手。虽说只有通过盐引,才能从盐户手中收购海盐,但凡是总有漏洞,盐户因盐价太低,甚至有时候连铜钱没有,只能拿到以次充好的陈粮,盐户可谓苦不堪言,难以养家糊口。

盐户穷苦之下,往往会私下藏匿部分食盐,再以略低官价卖出,堵不如疏,为遏制这种行为,骏府也会允许各地郡守出钱回购,正好新居馆正好便有一座盐场,等于是朝比奈元长让出自己的那一份利润给治下国人,可以是说很有诚意了

东海道的盐价并不算高,一斗平价盐才一百二十文,按十斗一石来算才一千二百文,除去收购价和脚钱,着实算不上暴利,但贩卖去不产盐的信浓,起码等价格翻上一倍,眼下又战乱四起,坐地起价卖给武田军,赚上两三倍的利润,也不是不可能,而且大军贩盐也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可国人们却不买账,当即就有人鼓噪抱怨道:“这算什么恩赏?还不是为了哄骗俺们去信浓,若是盐卖不出去怎么办?”

“是人总要吃盐的,就算剩下一部分卖不掉,也可以带回来自用或者卖给百姓,郡守已经与勘解厅交代过,不会因此来审问责难。”板仓重胜看起来应当是劝说过不少国人,出言循循善诱,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优厚,这相当于是在暗示,只要国人服从军役,哪怕今年偷偷篡改一些其他账目明细,也不会被追究。

可总有人不知满足,还想再讨价还价一番,却无意跟高师盛对视一眼,看出乡佐目光中的不满,随即又缩了回去。

场面一下子冷落下来,众人齐刷刷地看向站在门口,似有所动的乡佐,等他开口定夺。

“既然舅父体恤百姓不易,以恩赏赐予,我为外侄自当依令而行!”高师盛开口就把整件事的结果敲定,不容置疑。

“然则······”在诸多国人的期盼下,继续说道:“正如元忠大人所虑,乡里流民为患,不可不防,郡里虽有军役,却并未要求必须是本乡百姓,我等可以钱粮雇直流民,充抵军役。”

板仓重胜随即表示赞同,郡里只关心服役的青壮是否合格,至於是否在军役令内并不在意,骏府城每次出阵,大量浪人游势也并非全是今川家花钱雇直,而是城下町内的商户、町人为了避免军役,去浪人屋敷花钱雇佣浪人顶替自己的名额,这是法度所允许的行为。

国人众也没有反对,即便不花钱雇直流民代替出阵,还不是得用钱粮白白养着对方,能调走一部分,也有利于乡里的治安。

“若是流民不愿那?”高师盛刚说完,下田村村惣犹豫地问道,他们村离流民暂住的三沢聚最近,引起的争斗也最多,深知流民不是逆来顺受之辈,随即却发现诸人都用一种可怖的眼神看着自己,意识到了自家犯蠢,问了一个多余的问题。

骏府出阵的军令,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违背的,刚刚被灭族的三沢氏的下场有目共睹,若是流民不听令,敢於反抗,难道不正好可以请郡兵过来将之人取么。

只是,流民毕竟是数量众多,仅仅青壮就有数百人,和被灭族的三沢氏不同,武力强横,逼迫不易,真个动手厮杀容易两败俱伤,那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威逼利诱,以老弱逼迫了。

接下来的话,不方便外人旁听,板仓重胜也识趣的提出告辞,言称要去别处通传消息,高师盛没有挽留,待传旗更换烘暖的寒衣草鞋的时候,又让差役将准备好的饭团、热水帮着装进行囊里,在门口拉着板仓重胜的手,不由分说,就让人将自己的信浓马牵出来:“师弟长途传令很是辛苦,又带着包裹公文,步行多有不便,且骑我的马走罢。”

板仓重胜怎肯,连连推辞,最终却是推脱不过,还被高师盛亲手扶上了马背,随后叮嘱道:“风雪弥漫,天色晦暗,道路难行务必要小心慎行!”

板仓重胜很是感动,拱手拜谢道:“待送完公文,必然亲来拜谢师兄的借马之情!”

高师盛笑而不语,待板仓重胜等人的身影,完全被风雪遮掩后,才带众人回返广间。

回到堂内,重议旧方才未谈完的旧事,长谷川元忠抢先开口道:“此等大事,不可草率行事,未免走漏风声,引得彼辈警觉,恳请乡佐允许我等以誓书相互制约,况且服役出阵,也当相互取信,才可合力存身,若有违背誓约者,当共讨之!”

却是趁机要挟众人签署誓书,向高师盛表示顺从,但说得却是冠冕堂皇,凡是出阵,乡里百姓也多会在神佛像前,相互起誓,保证在战场上不离不弃,更不会做出临阵逃亡,出卖之事,虽然约束力并不强,但已经是成为一种固定流程。

滨名信光等人有些犹豫,主要是高师盛之前玩弄律令,诬陷定罪给诸人留下了很强的畏惧,谁能保证这封誓书落入乡佐手里,以后不会在拿来做手脚,再次勒索众人。

高师盛则对誓书之说不置可否,藤原道长、平清盛、源赖朝三者皆为当世人杰,弥留之际皆曾向天下索取誓书,结果如何,藤原北家相互伐害,平氏为天下击灭,镰仓受制北条,他根本不信人心变幻,会是一纸书信就能够约束。

此为权臣之弊,或者说律令制度崩溃后,必然出现的弊端,官家受制于摄关,摄关受制於将军,将军反过来受制于麾下的骄兵悍将,任由其横行跋扈而不敢言,而守护大名的权利,其实没有稳定的保障,大多数情况都要同国郡领内的豪族对抗,甚至是相互厮杀,尤其是郡国守护不能满足国人的要求,被杀害放逐也是司空见惯。

就拿今川氏来说,今川义元能够继承家督也是远江国的高氏、朝比奈氏,骏河国的大宫氏、冈部氏举兵支持,压迫濑名氏、关口氏、蒲原氏等一门众,才能以绝对的优势够击败自己的兄弟玄广惠探,夺取家督之位。

高师盛何德何能,让乡里豪族心甘情愿地奉他为主,遂摆手笑道:“此事不急,我相信在座诸位皆是骏府忠义之臣,军役各位悉以明了,此绝非可以虚以应付,各位回去以后,尽发村人配给甲仗,待明日以后我便召集流民青壮,以劳役之名,解除其武备,再用钱粮利诱,裹挟其前往郡治,介时乡里父老便可无忧也!”

大雪纷飞,寒意侵人,高师盛拂袖凭栏,眼望院内挺拔的青竹,随风摇曳,推算着明日动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变乱。

滨名信光、石松丰久、长谷川元忠、长田盛氏等人则小声交谈着如何筹谋钱粮,分摊军役,近有乡里流民之患,远有出阵北信可能会出现的伤亡。

近忧远虑,纷至沓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