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三十三章利氏何人哉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三十三章利氏何人哉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3:19 来源:笔趣阁

几人刚坐下没一会儿,长田盛氏便在家中奴婢的前后簇拥下,赶奔堂中。

高师盛打量观看,只见他去日常外出时的朴素衣着,大不相同,眼下雨阴湿寒,内里还穿着件丝绢薄衫,外罩羽织大氅,上有纹绣,甚是华丽。

身后奴婢,手中也各自捧有茶汤、暖炉,显然是给来访众人预备的。

一进门来,长田盛氏就快步走到高师盛面前,深施一礼,恭谨言道:“当时本来说好,是我前去拜望庄头,因大雨拖延,迟迟未能前去,不想今日庄头竟然亲来赴会,尚请恕罪。”

类似的客套话,之前长谷川隼人已经说过一遍了,这会他说的再客气,也听着觉得古怪。难怪这两个人,明明一贫一富,却能凑在一起聚众闹事,这个脾性当真没法言说。

高师盛答道:“哪里,哪里,是我冒昧叨扰了···”

长田盛氏看出他有话要问,待布置妥当后,挥手屏退奴婢,坐到主客位右上手的榻上,与庄头相对而坐,开口问道:“庄头有何话不妨对我言讲,俺家大兄不巧偶感风寒,正卧病在床,不方便见客,所以托我出来接待诸位。”

这话说的很诚恳,不管到底长田家主是否真的身体抱恙,起码长田盛氏说的跟真的一样,高师盛今日是以客人的身份登门拜会,自是不能要求主人家迁就於自己。

“左右也无什么大事,一来多日未见权之介,很是想念;二则是水患成灾,骏府文书虽还未发下来,但地方郡乡,也应该开始自主着手赈济灾民,我刚去过平山村一趟,回程顺路来便你家所在的长田村。”

长田盛氏一脸“我就猜到你要说这么一番话”的表情。往年乡里受灾,来他家劝赈协济的时候,不管那位庄头,总是这么一套类似地说辞,年年过来打秋风,话都不知道换一句。

他接话说道:“乡里受灾,我看着也是於心不忍,庄所能牵头带领富户们出钱、出粮赈灾自然是好事,”顿了顿,斟酌言道:“往年有灾情,我家都是帮着庄所纳粮救济,只是如今家主是我大兄,生平最是节俭····”弟不言兄过,再往下的话就有点好说不好听了。

“权之介的大兄,家风最是严谨,是那种出门不捡钱,就算丢的精明人物,这回庄头想让他破财,简直就是拿刀在割他的肉吃。”北庄万次郎在一旁,伸手比划了一个拿刀切削的动作,挤眉弄眼地取笑道:“我说的可有差错?”

北庄万次郎好赌,以往跟人博戏,输得没辙了,又不愿意仗着差役的身份赖账,就常过来“借钱”。

说是借却从来都没还过,长田盛氏倒是无所谓,家里有的是钱,不差那三五百文,每次都有求必应,热情招待,他就喜欢跟庄所官差打交道,和差役们称兄道弟,在乡人面前抖抖威风。

但他大兄不是这么想的,每次看见北庄万次郎过来敲诈勒索,都冷嘲热讽,就差指名道姓了,背地里骂不止一次他是条讨饭的野狗。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也就是北庄万次郎还算厚道,自觉理亏,双方勉强也算是赌友。加上长田家本身蓄养了不少打手护院,又出钱向骏府买了“守护不入权”,庄所不能随意登门拿人。

不然早就把人逮捕回去,让其好好开开眼,见长长识了。

后来濑户方久为首的贷伴众,主动投庇庄所,有了新财路,差役们和长田家的来往的次数,才逐渐变少。

高师盛似有所悟,见自家兄长的老底都被人揭穿了。

长田盛氏索性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一股脑的将这几年家里的糟心事,全说了出来,好一阵倒苦水。

长田家家大业大,田产众多,又在骏府城经营“座铺商户”,称得起家訾万贯,富可敌国,以往每年捐百十石,连九牛之一毛都算不上。

但长田家现任家主是他长兄,名叫长田利氏,听听这个名字,再看看一路上的见闻,就能猜出来这到底是个何等样的人物。

平生唯爱省钱、购买家宝、博戏这三件乐事,其他皆可弃之不顾的浪荡子。

自从继任家主以来,为了省钱,立下过四条新家法:其一,非家中产出之物不吃,除了诸如盐、醋、布、铁这种不能自产的东西外,其他都要做到自给自足。

长田兄弟父亲在世时,原本院外是栽柳植竹,水榭阁台,专门用於夏日纳凉的景观。长田利氏一上台,自给自足的策略,立刻就从自己父亲生前最喜爱的景物方面,开始着手改造。

先将观赏用的柳树、竹林全都砍伐,改种上了能产生经济价值的桑树、榆树,池塘中的荷花因为能产莲藕,才侥幸逃过一劫,不过鲤鱼就没那么幸运了,直接从观光品,变成了桌案上菜品。

其二:衣着奢侈非持家之道,明明家里有钱,却非要家中人等穿的朴素,管事打扮的都跟个苦力似的,长田盛氏都被逼的跟他一样,出门在外穿着褐衣素服,哪里像是豪商出身。

今日高师盛亲自来访,长田盛氏才偷偷穿着自己那身最好的夏衣出来相见,因为太冷,又外套了件羽织大氅,显得不伦不类。

其三:日常出行能步行,就绝不骑马乘车,生怕牲口累着。不坐舆轿倒不是他体恤下人,而是他并非武士公卿,没有坐舆轿的资格。

其四:饭食能省就省,不但克扣下人的伙食,发起狠来连自家老小都不放过。每天茶泡饭配萝卜干,还不管饱。好几次饿得孩子哇哇大哭,气的妻子都带儿女回了骏府城的娘家,说等他那天暴死,再让儿子回来继承家产。

“咳···咳!”高师盛本来正在饮茶,听得最后直接被呛住,好不容易才缓过劲来。

在场众人同样瞠目结舌,委实难以置信,这样的豪商大户挥霍无度也就算了,居然还如此爱财如命。

高师盛心道:“难怪老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不出骏府城,哪知道东海道还有这么一位古怪的人物,骏河到远江才二百来里,就开了这么大的眼,这要是上一趟京都,不定又能见到些甚么奇闻异事。

“那不知你大兄把钱存下来,都留着干什么?”这个问题,不但高师盛好奇,其他人也是一样。

“就是那堆没用的破烂货,‘伊势名刀’、‘奈良药师佛画像’、‘备前花瓶’,还有海外传入的‘吕宋南蛮茶壶’,光这四样就花了上百贯永乐钱,这些年扔进去的钱少说也要有数千贯!”长田盛氏也是满腹牢骚,对自己兄长这么精明的人物,却总心甘情愿被骏府城的那些狐朋狗友,哄骗走钱财的事情,极为不解。

“那你家兄长当真是风雅俊彦,不入俗流。”高师盛半真半假的夸口称赞道。

“庄头武家名门,什么没有见过?还是不要取笑了!”长田盛氏哪里听不出来,其中调笑的含义,他都替自己大兄羞臊,这哪里像是豪商大贾之家的家主,分明就是个败家子的做派。

‘伊势名刀’不必多说,肯定是假的,奈良作为宝刹云集的佛都,向外流出最有名的商品就是佛像画了,都说是得名僧开过光的佛像画,除了有驱邪镇宅的作用外,可能就是价格,非常贵这一个特点了。

日本瓷器自唐宋时期才传入进来,除了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以外,主要就是浙江的越窑瓷。直到镰仓时期,濑户一个叫藤四郎景正的人从中原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

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六大瓷窑。

备前烧是自鎌仓时代起,生产于备前国,和气郡伊部这个地方的陶器,与濑户烧及信乐烧并列齐名。与信乐烧一样,不上釉的素烧为其最大特色,略带赤褐色的素面质地,是备前烧自古以来的一大特征。

备前烧制作的茶具,在茶会使用前先预先过水,就能展现它原本的清亮美好,备前烧这种过水即美的特色,实在是不可多得,但花瓶就···啧啧···没听说过谁家花瓶还得天天水洗的。

最后的吕宋南蛮茶壶,高师盛品鉴不出好坏来,只是看着眼熟,似是在那处见过。再就是还知道,吕宋就是后来的菲律宾,现在是在西班牙人的控制之下,还联想到了不知是哪国人的三浦按针,只记得好像是因为船漏了,才在江户湾靠岸。

“我岂会有取笑之意!”高师盛正襟危坐,强忍笑意,故作严肃地答道:“我有一桩大生意欲与你家兄长详谈,不知权之介可否替我引荐?”

“家兄身体···”

“到了现在,还说这等话有何意思?见面后,我自有药可医治得了他的怪病!”长田盛氏话还没说完就被高师盛抬手拦住,故作不乐道。

“那好吧!家兄稍后若有言行不敬之处,还请勿怪。”长田盛氏见他执意坚持,无奈应允道:“诸位请跟俺来。”

说完转身,径往堂外走去,高师盛起身,紧随其后。

青木大膳三人,彼此对视一眼,面面相觑,都没明白这是演的哪一出能乐剧,赶紧起身追赶上去。

来时穿的草鞋、木屐沾满了污泥秽土,到了门口自有婢女服侍他们穿上新准备好的布履。

长田盛氏趁着这空歇儿,心中暗道:“庄头来得也是巧,正好九月是我持家主事,不然再晚两天进了十月份,恐怕连大门都进来。”

长田兄弟二人,不分家的前提就是有过书面协议。一年十二个月,每人各管六个月,一人一半,做到了真正地亲兄弟明算账。

因二月天数最少,谁也不愿意管双月,长田盛氏不愿意管双月,是想多吃几天像样得饭菜,长田利氏则是害怕自己兄弟多花钱。

最后两个人把全庄上下都聚集起来,当众抽签决定。

长田盛氏不负众望,或者说前一夜庄院里除了长田利氏以外的所有人,求神拜佛太过於心诚,真的得到了显灵庇佑,让他抽中了单月。

他说自己兄长身体抱恙,还真不能算是信口开河,长田利氏这几年因为家中之事,操累过度,所以才会离开骏府城,回乡修养。

·········

众人穿廊过亭,一路但见顽石假山,亭台楼阁,水榭木桥,一派富贵景象。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也被改建了不少其他建筑,破坏了秀丽景致。

左边前头原先当是一片庭湖,被填平整理后,改成的空旷校场,立有箭靶,边儿上是兵番库。

库房大开,三四个匠人正指挥着一帮人手在整修武备,高师盛瞥见里边有鑓枪、勾镰、薙刀等长兵,并见壁上整齐挂列的几十张半弓短弩,下方贴墙靠放着一排腹卷挂甲。

没看见铁炮,许是单独藏在别处。

镰枪遍地可见,别说长田家这种豪强大户,就是穷村贫户家中会或买或制,用於备盗,但弓弩甲胄可不是这么简单就能置办的到,而且一次还是这么多。

骏府虽然没有下达过类似“刀狩令”的法令,但因天文年间爆发的远江一向一揆之后,便一直对弓矢与甲胄这两种武具管理严格。

和弓又称为‘大弓’,泛指总长度超过逾两米的所有长弓。另有一种比和弓为短的制式,称为‘半弓’(大约45至160厘米),尺寸虽然减少,射程变近了,但威力丝毫没有削减。

高师盛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兵番库墙壁上挂的当属於是,室町幕府时才被改进后的“四方竹弓”,由四片竹包裹著木芯的合成弓,威力比之平安朝,老古董式的丸木弓强劲许多。

至於短弩是比铁炮更罕见的远程武器,到了当世,已经很少能看到大名军队或者武士有使用这种武具。

高师盛也是阅读镰仓官修史书,有着千秋东鉴之称的《吾妻镜》与《秋津书记》等家传藏书,才知道原来过去数百年前,居然也有过弩这种武器。

最早使用弩的记录是《出云国会记账》中,能找到奈良中期,遣唐使学习制作弩箭的记录,后来的宝龟年间因为陆奥战争频发,镇守府开始出现“弩师”的官职记录,唐贞观年间,与新罗发生对立,濑户内海各国都设立有“弩师”监护防务,但是到了三善清行时期“弩师”已经成了吃空饷的官职,因为被他提议废除,这也就不过前后两百年的时间。

《秋津书记》记载的壬申之乱中,双方都使用了一种叫做弩的武器。伊治君麻吕之乱中,也有记录弩被朝廷朝廷军使用,而到了元庆之乱时弩箭已经被大量地装备军队。

《吾妻镜》也记载有,前九年之战中陆奥安倍氏在厨防栅的防御战中使用弩箭的记录,这里又出现了不同的争论,毕竟弩箭本来是近畿朝廷军队专门使用的武器,而属于虾夷东蛮的奥州安倍氏是怎么得到弩箭的。

一说是安倍氏得到过,朝廷大量的武器援助,其中就有弩箭;另一派则认为弩箭最早的制作和使用本就是为了抵御虾夷东蛮人,陆奥才是传入弩箭的地方。

《吾妻镜》最后一次记载弩箭,是源赖朝统军讨伐逃往陆奥的兄弟源义经,以及及奥州藤原氏的时候,他麾下大将伊佐为宗,就冒着无数致命的弩箭,连续冲阵,接连讨取下了十八个首级。

长田家兵番库内,所藏的当是后来改进过的短弩与《吾妻镜》中描述的弩箭,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武器,书中描述弩箭都是用“脚”这个单位来计算,应该是规格庞大,类似於弩炮。

弩箭的没落与长弓的不断改进和武士阶级的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期武士作战一般都是小规模的,由骑马武士带领一些奉公郎党(步行武士)进行一些机动性,小规模的冲突。

且战斗过程,一般主要表现个人勇武和镝流马的骑射本领,弩箭这种不讲武德和步行使用的武器逐渐就被淘汰掉了。

尤其是随着制作弓箭技术的不断发展,弩对弓的射程优势大大地减少,而且弩射速相比较弓也有很大劣势,战场实用性变得不高,况且现在又引入了南蛮铁炮,唯一杀伤力大的优势也是荡然无存,被武士们抛弃,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高师盛虽然不好兵法,但他终究是武家子弟见猎心喜,不禁开口问道:“我方才看到兵库之中藏有弩箭,不知是从何处买来?”

长田盛氏漫不经心地答道:“这皆是我大兄花重金从各处,托人淘买的,庄头若是感兴趣,俺做可主送您一柄。”

“我怎好夺人所爱。”瞧了走在前头的长田盛氏,高师盛心道:“长田利氏无论性情如何,但这份武备不辍的见识,就要比眼前这个只知道在乡人面前,恣意妄为的兄弟强上太多。”

顿时收起对长田利氏的轻视之心,反倒对与之会面,颇为期待。

注释:电影《关原之战》中石田三成使用的是,应该是与铁炮一同引入的西洋绞盘弩,并非本土弩箭,不过外形大体相似,图片放在精品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