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三十二章长田夸豪富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三十二章长田夸豪富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3:19 来源:笔趣阁

在高师盛“抚慰孤寡”之后,长谷川元忠“教子兴名”之间的这段时间,庄所差役一行人冒雨赶到了长田村。

长田村说是村子,倒不如说是长田盛氏一家的居馆,私有的庄院,整个庄院矗立在一片膏腴田地之中,占地颇广,不下十町大小。

高师盛等人下了乡道,转上田间土路。路面还算夯实,两侧沟渠显然是最近刚疏通过,并没有出现淤积河泥,导致水漫路面的情况出现。

路旁两侧多是种植稻谷的水田。受暴雨侵袭,大片大片的栽倒在雨水中,与水藻以及未燃尽的纸船草人混在一起,被泡的发胀沤烂。蒿草制作出假人,寓指将罪过与恶灵包裹进草人的身体里,然后将草人放在小船里,点燃草人,让其随着河流或者海流漂走,以此来驱逐瘟疫和灾祸。

长田村分为两个部分,左侧是田地,右侧是庄院。

长田家的庄院类似镰仓武家的馆敷,也是分为外、表、奥三向式,外向是村人居住的地方,表向日常活动,接待客人的所在;奥向又称为里向,是居馆主人与家属晚间休息和居住的地方。

只不过长田馆面积更大,围墙将整个村子都笼覆进去,保护起来。

田间土路错综复杂,不是正对着庄院大门的,而是绕到庄院的东南角,然后再拐几个弯,翻过壕沟土垒,才能来到正门的位置,庄院大门正对着北面的乡道,为防备盗贼,特意将道路修成这样。

门外水田里,有一帮褐衣汉子正顶风冒雨,替主家疏通沟渠,看见高师盛一行牵马过来,其中一个戴着斗笠,像是管事打扮的中年人迎了上去。

高师盛赴任时曾路过这段乡道,当时正巧与朝比奈家的舆轿会面,停下了上路时,还留意地远望一下这座颇具规模的庄院,没想到竟然是长田家的宅邸。

庄院正面砌建两个门户,一个是正门,“高屏式”的门楼,悬山高挑,斗角飞檐由中院门廊沿路勾连,庄院内部各处主要房屋。

长田家与濑户方久一样,都是主要经营“土仓借上”的放贷豪商。

庄院内外的房屋,都是四面灰泥土墙。其中一层米袋,二层楼,三层仓,主要防备防火灾的土仓藏造大屋,与一般人家低矮木长屋很是不同,加上建筑高大,高师盛下意识的停步,多打量了几眼。

北庄万次郎与迎上来的管事说话:“俺们庄头今日过来,有事要见你们家长。”

正门边儿上还有个小偏门,高师盛乃是庄所庄头,职位不高,但也是骏府的奉公人,管事的再怠慢,也不敢领他走这个小门,管事的中年人点了点头,客气的请到:“庄头请随俺来。”

高师盛觉得此人面熟,於是问道:“尊管,你我二人可曾见过?”

那中年管事连道不敢,回话道:“庄头言重了,小人一介家奴哪里敢妄言‘尊’字。”顿了顿,又说道:“那一日我家少君前去庄所,向郡里来的两位郎官谢罪之时,小人亦曾随从一同前往,只不过身份卑贱无缘入内,一直在门外远处等候,庄头可能见过一面,所以才会有些印象。”

高师盛想起来,长田盛氏那日来庄所,向山内通判和松上刑录两位郎官谢罪时,似是看见有一行人远远停在庄所外的乡道旁等候。

北庄万次郎上前附耳,小声补充道:“这位并非隶奴,也是长田氏的族人。”

高师盛心中了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虽然同姓长田,但恐怕管事这一支只是远亲庶族,地位不高,不然也不会穿着寒酸,干着替主家打理庄院的杂事。

田庄本大多都是聚族而居,除了奴婢、徒附、郎党外,在庄院中居住的最多的就是“族人”。但正如嫡、庶有别,所以地位和待遇天差地别。远江高氏亦是如此,高师盛与其他分家庶流的关系,名为同宗同族,实有亲疏远近,主从上下之分。

和本家近一些的,地位就高一点;远一点的,地位就低上许多。

很多贫困的“族人”,说起来是血亲同宗,事实上的地位与仆从、徒附差不多,甚至还不如郎党,更受亲近信爱。租种“家长”的土地才能勉强糊口,租税不会因为亲缘关系而减免一文钱,农闲时还要为“家长”修缮房屋,整治沟渠,乃至充当郎党徒士,随军出阵。

高师盛骏府代替自己嫡亲兄弟担任寄子众时,就有两名同宗庶子负责随行,服侍他平常的饮食生活,地位与奴仆也没什么区别。

眼前这位管事,已然算是属於生活的不错了,起码是能替“家长”管理庄院,而不是受人管理支使。

正门直通回廊,进去便是外向间的大庭院,左侧是马厩和大藏仓,右侧是依墙而建的连排土屋。马不能从正门走,进门前就有仆役接过从小门牵入马厩,高师盛等人上得回廊,管事传唤两名年轻女婢从旁侧塾房出来,帮他解下蓑衣斗笠,挂在廊下晾好。

其他人则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只能相互帮着解下雨具晾挂。

复又回屋,取出一叠巾布,请众人擦雨,高师盛伸手止住要替自己擦拭雨水的婢女,从她手中接过巾布,笑道:“我自己来就好!”

那婢女见他如此做派,很是惊讶,捂嘴轻笑,似是再说怎会有如此奇怪的贵人,深望两眼,素拜一礼,小步倒退着又回了塾房。

“素拜”是女子的礼节。男子下拜,要双手撑地,低头俯首,而女子通常只需双手叠放膝前,躬身即可,称为“素拜”。

管事见那女婢竟然敢如此轻佻贵客,登时拉下脸来,只是考虑到外人在场,才不好发作,高师盛倒是没注意到这些,而是打量着右边,给奴婢、徒附们居住的连栋土屋。

土屋简陋,墙外也没有涂抹白,灰黄泥胚混杂着黑土再被暴雨一冲刷,很是难看。

秋雨寒凉,多数土屋门户紧闭,将竹木窗牖放下,外面堆上黄土、木石压住防止被风卷开,门前统一挖掘一条水沟,上面盖有木板,隔断漏出一个洞口,生活污水和雨水就从这里倾倒排除,现在已经是满溢出来,各类脏物顺着水流不停飘动,最终都会被泄洪口的铁栅栏挡住,堵塞水流。

索性建盖土屋时,就考虑到暴雨天排水困难的问题,故而将地基起得很高,倒是不用担心积水倒灌。

右侧土屋的尽头,立着一座望楼。正是高师盛在庄院外看见的土仓藏造大屋,高过门楼,最顶层有人活动,不知是在忙碌干活,还是在巡查警戒盗贼。

就在土仓藏造大屋墙角的边儿上,就是公用净厕,傍边立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神龛,供奉着五谷神,若不是高师盛无意中目光扫到,险些就未发现。五谷神即厕所神,几乎所有人家都会供奉,供奉之广,甚至超过了任何一位天下知名的神佛。

越过里中门墙,进入表间。

里中门两边是相对而立的两座二层高的橹台,其上层分别与里中门墙的望楼相同。橹台,也是用来瞭望、备寇的,在台壁四侧分别都有长方形的瞭望窄口。既可远望,也可以从中射箭、发射铁炮。可以看得出来,长田家的家主,不但有钱而且还惜命,真有盗贼来犯,就第一道大门抵挡不住,也可以拒受里中门。

沿路还能看见,不时有用心棒换岗把守,其中几个人身后,竟然还都背着一杆铁炮,这可是个稀罕玩意,东国不比关西,受限於财力和铁炮的价格,以及高额的损耗性。

各家大名军中,使用铁炮的数量和人员,所占比例都是极少。

一个乡间豪商家中,竟然一下子见到好几杆铁炮,当真让高师盛吃惊。

只是不知道是国友筒、堺筒,还是三好家军势中装备最多的四国阿波铳。

这种严密的内外防御,可以说已经不次於普通豪族的砦关,比庄所那两向宅院强上不知多少倍,看的高师盛和其他差役啧啧称奇。

外间宅院比之前院,少上不小,依旧是廊舍相连,直通到最中间的那栋“九间殿屋”。结构样式与庄所内院的那两栋,专门供来往豪族居住的客房相似,不但宽阔,同样也是外表间最为高大的屋舍。

“九间殿屋”顾名思义就是说整个殿屋内部分有九个作用不同的单独隔断间,依次递减,还有七间屋、五间屋、三间屋、二间隔断屋。

平山庄所内院的客房是五间屋,而高师盛自己住的那栋只有三个间屋,长谷川家的则属於是二间隔断屋。

青木大膳等人同居的长屋,硬要说的话,就只能算是一间屋。

和平山庄所不同的是,庄所殿间屋的前面栽种着成片的竹林,而长田家则是在殿屋附近、院子两侧种着几十颗桑榆大树,庭院池塘中栽种荷莲,蓄养的青鲤又肥又大,一点也不像是观赏之用。

目的不同,庭院所种植木自然也不相同。

庄所种植竹林,是为了供来往的豪族武士消遣赏玩,而长田家为何种植桑榆,高师盛多少也能猜测一二。

既然不是为了闲情自娱,那就必然是跟“农本”有关,桑叶可以养蚕,桑椹、榆钱、莲藕,甚至是青鲤也可以捞出来吃——眼下这种青黄不接,又遭灾患的时候,穷人有不少就是靠着,这四样东西果腹苟活。

以长田家的富足,却还在院中腾出地方,也要种这两类树木,高师盛也是不知该作何评价,说好听些是精打细算,说难听点就是吝啬可鄙。

殿屋前值守的奴婢,见管事带客前来,纷纷跪拜行礼,待人走近后,拉开玄关槅门,恭请入内。

带路的管事把庄所众人领入正堂,说道:“请庄头稍等,俺这就去寻家长来。”出门时,对门旁跪着的女婢吩咐道:“来了贵客,快上茶汤。”

堂内四面都设有玄关隔扇,方便进出。粗大的裁柱支撑起屋宇,墙壁左右两侧各自放立一排长灯台烛,地上横向对铺有八个坐榻,正中堂置物台,侧边安放固定住的矮脚漆桌,放有三足花瓶、香炉、茶具这三样具足。置物台后方墙壁挂有佛像画卷,花瓶中插有秋菊。

最边儿上放了一个云架,其上奉有一口太刀,刀在鞘中不知锋利几何,但看刀鞘镶金嵌银,很是不凡。

北庄万次郎说道:“俺以往与权之介博戏的时候,听他说过,他大兄喜好收集家宝,这口太刀,就是专门托人去伊势国桑名郡,从名刀大匠作,桑名右卫门尉藤原村正手中求买的,价值万钱。”

权之介是长田盛氏的通名,藤原村正则是后世传说中,鼎鼎大名打造克制德川将军家的“妖刀村正”的桑名村正刀匠一族的二代当主。

亦是天下闻名的刀匠,剑豪将军足利义辉收藏的名刀中,就有不少出自藤原村正之手。

高师盛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心里却不以为然,因为村正刀实在太多了。

当时伊势国桑名郡与三河国之间通过海上交通,经常进行贸易,刀剑作为伊势特产大量流入三河国,甚至进一步泛滥,扩散至整个东海道。

村正刀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武器,在武士之间得到广泛的使用,甚至连足轻也都装备着伊势村正刀,而且据《三河物语》记载,当时三河武士的战斗斩杀率相当高,其中就有太刀锋利的缘故,因而训练时的负伤率也是很高的,显然这些都是由于村正刀太过锋利的缘故,弄不好就会伤了自己。

安详松平氏,代代都有人因为“妖刀村正”死於非命,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这不代表伊势村正刀就价格低廉,若真是出自桑名右卫门尉,亲手打造的伊势村正刀,价值何止百金,又怎么会只区区万钱就能买到。

出自“势州桑名住右卫门尉藤原村正”之手,不过是自吹自擂,哄骗没有见识之人罢了。

注释:三具足中没有茶具,而应该是烛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