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587章:不谷就是要以多欺少

春秋大领主 第587章:不谷就是要以多欺少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当前阶段是以礼治国,不是依法治国。

直白来说就是法律不完善,很多事情的对错没有律法条款来分辨,只能从周礼制度中去寻找相应惩罚的手段。

这样的环境之下,谁干了什么事情是对是错,看的是某个有审判权的人的主观意识。

他说有罪,才是有罪。

他说没罪,哪怕有罪也是没罪。

某个成为诸夏主宰的教派追求恢复上古制度,他们追求的不是去当茹毛饮血的原始人,要的就是那种“口含天宪”的权力。

晋君姬周当然知道吕武做的那些事情不符合周礼,理智上却明白吕武那么干是正确的。

楚郑联军北上的军队数量太多,后续肯定还有一帮小弟正在赶来。

晋国只有中军和上军增援上来肯定不够,国内必然需要继续对贵族进行征召,小弟们也应该通知过来。

“既然后续会有援军,为什么要急着跟敌军交战?”晋君姬周心里的疑问刚出现,很快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现阶段楚郑联军的士气很高昂,反倒是晋卫联军的士气很堪忧。那么是不是应该扭转一下局势?

中行吴就充分领略了吕武的精神,带着新整编的下军打得很凶,不到一刻钟开始压着郑军往后不断退却。

第一阶段的交战,双方的伤亡其实都不大,接下来排战列线的厮杀才会产生大量伤亡。

“命战车再次冲锋!”中行吴说的是之前已经冲了一圈战车兵。

刚冲了一波的战车兵,对手同样是战车。

中行吴好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作战风格,一个字就是“莽”,很多字则是“不计代价的莽”。

这种打法异常凶悍,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以至于刚才出战的晋军战车兵被要求能用撞的就不多哔哔,直接撞上去来个车毁人亡。

因为战术太凶狠的关系,下军出战的四百多乘战车只幸存一半不到,直接干掉或间接干掉郑军超过三百乘战车,更是冲进了郑军某些局部的步兵阵列“绞”了一波。

完成迂回不久的下军战车兵再次得到发起冲锋的命令,具体怎么冲,中行吴却是没有交代。

荀氏(中行氏)有自己的王牌兵种,只是因为其余卿位家族的王牌兵种名气太大,他们未能在“国际”上获得威名。

中行吴觉得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路线,更察觉到“精兵策略”的好处,有点食髓知味下,已经打定主意在家族内部搞革命。

“我可绕到郑军侧翼。”羊舌肸可没那个狠劲拿己方步兵当垫脚石。

刚才羊舌肸也冲锋了,亲自履行了中行吴交战就是“莽”的指挥风格,有一些小领悟,暂时无法进行整理。

因为是排着战列线的交战模式,敌我简直太过于泾渭分明,冲击起侧翼根本不用担心绕不开某个局部战场。

羊舌肸给自己留了个心眼,冲肯定是要跟着一块冲,要不要冲进郑军密集步兵群则是再看看。

当然了,自己没胆子冲进去,一定要忽悠其余友军死命去冲的。

什么叫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啦。

中行吴看到己方战车部队已经有动作,催促正面战场的步兵打得更凶一些。

或许是突然间发现自己还是挺能打?公族的步兵得到命令没有迟疑,他们在各级“士”或封主的喊叫声中步步推进。

待在本阵靠前位置的楚君熊审问子囊,道:“郑军未有传言中善战?”

子囊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一种怪异感了!

晋国下军的损失很大是一个事实,中军和上军过来时没有带来荀氏(中行氏)和解氏的增援部队,偃旗了的新军被拆解进入下军。

这是钻规则的漏洞了喂!

楚君熊审肯定是看破了晋国的操作,觉得能赢暂时没想计较,纳闷先前能跟晋国新军打得五五开的郑军怎么突然有点拉胯。

如果这一战楚国输了?晋国不守规矩肯定要楚国拿来大说特说的。

思考中的子囊没耽误嘴巴,说道:“当是阴子前来?”

那可是干掉了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的猛人!

这个猛人现在还成了晋国的元戎。

楚君熊审认同子囊的解释,说道:“寡人的天下第一啊!”

想当初,楚君熊审左养由基、右潘党,上阵就是一再开无双,不但不用顾忌自身安全,还能享受割草的快乐。

在“鄢陵之战”后,楚君熊审不是没想再挖掘几个猛人,可惜的是猛人不常有。

“你率部而上。”楚君熊审收起了杂念。

子囊脸颊抽搐了一下下。

楚军直接上吗?那就是让陷入交战状态的郑军成为夹心饼了呗!

“郑侵蔡,寡人不可忘。”楚君熊审是个挺爱面子又记仇的人。

子囊看着楚君熊审的独眼,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鼓乐声被奏响。

各国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色,能够使人一听就分辨是来自哪个国家。

将“交响乐团”带到战场这种操作不过份,甚至是一种很“凡尔赛”的行为。

楚君熊审让奏乐是再次强调自己已经来了,再来就是奉劝郑军不要继续退,又告诉对面的晋人楚军要下场了。

所以说,楚国一旦想展现“文明风度”的话,那可真就是十足的谦谦君子。

什么,鼓乐声能传多远这个问题?听不到,还能没看见“交响乐团”摆出来嘛!

楚军要上场的事被晋人用眼睛看到,不是耳朵听到了什么。

很现实的一件事情,交战爆发后的吵杂声太大,离得近了还能听到战鼓声和鸣金声,远了一样会被各种吵杂声掩盖。

发现对面楚军要上阵的中行吴扭头看向中军的位置。

楚军不以军团为作战单位,他们是一种“封君制”,也就是被点名的封君带着自家士兵上阵。

这种情况之下,楚军每一次上阵的士兵数量都不固定,战斗力到底怎么样也要看封君是个什么成份。

楚人自己都分不清每一位封君的实力,其他诸侯国的就更难办到了。

不过吧,大体上还是能够有个印象,比如楚国某些封君早就证明了自己。

中行吴辨认了一下,看到了“芈”和“昭”的旌旗,心想:“公族对上楚国芈、昭绝对打不过的啊。”

楚国的公族比晋国公族有用得多了,双方都是公族却不是一个级别的。

正在战场上的很多公族封主也发现楚军上场,辨认出有“芈”和“昭”的旌旗,一下子就觉得不好了,致使某些局部停止向前推进。

楚国比较能打的家族离不开芈、屈、景、昭,他们现在是楚君争霸的得力助手,以后嘛……就呵呵了。

晋君姬周当然也发现了战局的新发展,转头很紧张地看着吕武的侧脸。

新编下军单独对阵郑国两个“军”属于“棋逢对手”的级别,跟楚国的蛮兵打完全没问题,对上楚军主力明显只有挨打的份。

另外一点,吕武没带中军和上军过来之前,中行吴已经带着下军跟楚国的“昭”和“屈”对阵过,两战皆胜。

非常关键的是荀氏(中行吴)怎么都是晋国的卿位家族,从级别上跟楚国的芈、屈、景、昭等等楚国强力公族是同级,战斗力方面则是晋国卿位家族胜于楚国公族。

现在下军是以晋国公族为多数,能跟楚国公族硬碰硬吗?

吕武察觉到晋君姬周在盯着自己看,没有扭头看过去,开口大声下令:“中军第一‘彻’迫进!”

他们就在第一“彻”的位置,脚下的战车缓缓向前,身后是士兵整齐迈步产生的踏步声。

晋君姬周松了口气的同时,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

新编下军正在跟郑军交战,中军再向前推进的话,下军的后路不是被堵住了吗?

辛亏晋君姬周没有听到吕武下令左右两翼的上军也推进,要不就能确认吕武是要逼死下军了。

中军第一“彻”向前推进后不久,吕武觉得距离够了命令停止前进。

相反楚军那边,上阵的楚军一再加快推进速度,很快就顶住了郑军的“屁股”了。

好些郑军士兵看到后路被堵了个严严实实,下意识就看向左右两边,一看竟然看到有晋军的战车兵冲锋上来,吓得打了个冷战。

退无可退的郑军不得不停下后退的脚步,处在前排的郑军士兵看到对面的晋军停止前进没多久再次推进,能看到晋军士兵脸上有种明显的绝望表情。

那一刻,好些郑军士兵心态非常复杂,算是看出他们和对面晋下军都是难兄难弟了。

以为楚君熊审只搞出了这种小场面吗?他麾下的兵力比晋卫联军多出了一倍还多,本钱足够没道理不搞大场面。

楚君熊审的左右广已经被调到了左右两边,同时被调动起来的还有约五万左右的楚军,他们接到向前推进的命令。

从高空进行鸟瞰,能看到宽大的战场之上,东南方向已经被一个“)|=}|||||”形状的阵型占据,西北方向则是一个成为“|[=|]|>”纵列的阵型,他们之间的距离正在被不断的拉小。

站在城墙上观看的孙林父呼吸很急促,知道能够在史书上重笔书写的大战即将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